无接触式气动刮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7876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接触式气动刮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油田钻井过程中自动清除钻具泥浆的井口工具。
钻井施工起钻时,为了检查钻具和保持钻具清洁,需要用刮泥器除去钻具上的泥浆。目前,现场使用的大多是人工操作、手动完成的刮泥器,有的采用电焊条或木棒、密封胶圈的橡胶条等由工人蹲在井口刮泥浆,不但劳动强度大,且往往不能有效地刮净钻具的上泥浆。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无接触式气动刮泥器,此种刮泥器采用气动、不与钻具直接接触的工作方式,自动干净地清除钻具上的泥浆,因而可以大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克服现有刮泥器之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由上盘(1)、下盘(2)、活门(3)、三通(4)、集气器(5)、供气管(6)组成。其组装、结构特征如下下盘(2)通过其上的4根支撑杆与斜上方的上盘(1)用卡箍连接,下盘一侧装有活门(3),三通(4)一侧的两个分叉管头通过胶皮管和卡箍与上盘(1)带马牙扣的伸出管头相连,另一侧与供气管(6)、集气器(5)和司钻控制台(7)相连。使用时,当钻具上提离开转盘后,将下盘(2)一侧的活门(3)打开,打开上、下盘(1)、(2),将钻具扣入其中然后,关上活门(3),上提钻具,并打开司钻操作控制台(7)的气开关送气;气体经集气器(5)、供气管(6)、三通(4)送入上盘(1)中,由气孔喷射到钻具上,即可达到清洁钻具的目的。当立柱起完时,将活门(3)打开,打开上、下盘(1)、(2),将刮泥器取下即可。该刮泥器工作过程中,供气、停气均由司钻控制台操作。
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钻井施工起钻时自动清除钻具上的泥浆,以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由于该装置与钻具之间以无接触方式工作,依靠气动清除泥浆,因而无磨损,使用寿命长。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标号7为司钻控制台。
以上结合附图对其实施加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上盘(1)由两个半圆形1/2″圆管对接而成,两部分对接处一侧为铰链连接,铰链两侧分别焊接出一带马牙扣的管头,以便用胶皮管和卡箍与三通两分叉管头相连,另一侧为茬口相配,两部分可开启、闭合,圆管上均布有12-16个直径1-2mm的喷嘴(气孔),这些喷嘴可直接在圆管上钻孔并敷上硬质合金即可,其喷射角与水平面向下成30-60°角。下盘(2)亦由两个半圆形1/2″圆管对接而成,直径大于上盘(1),其上焊有4根支撑杆,两两相对,支撑杆上端向内倾斜,以便与上盘用卡箍相连,两部分圆管对接处一侧用胶皮管和卡箍连接,另一侧装有活门(3),可开启或闭合。集气器(5)为钻机上用的成品件。
权利要求1.一种无接触式气动刮泥器,由上盘(1)、下盘(2)、活门(3)、三通(4)、集气器(5)、供气管(6)组成,其特征在于下盘(2)通过其上的4根支撑杆与斜上方的上盘(1)用卡箍连接,下盘一侧装有活门(3),三通(4)一侧的两个分叉管头通过胶皮管和卡箍与上盘(1)带马牙扣的伸出管头相连,另一侧与供气管(6)、集气器(5)和司钻控制台(7)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触式气动刮泥器,基特征在于,上盘(1)由两个半圆形圆管对接而成,两部分对接处一侧为铰链连接,铰链两侧分别焊接出一带马牙扣的管头,另一侧为茬口相配,圆管上均布有12-16个敷以硬质合金的喷嘴,其喷射角与水平面向下成30-60°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触式气动刮泥器,其特征在于,下盘(2)由两个半圆形圆管对接而成,其上两两相对地焊接有4根向斜上方倾斜的支撑杆,两部分圆管对接处一侧用胶皮管和卡箍连接,另一侧装有活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油田钻井过程中自动清除钻具泥浆的无接触式气动刮泥器,由上盘(1)、下盘(2)、活门(3)、三通(4)、集气器(5)、供气管(6)组成。利用它可以高效地自动清除钻具上的泥浆,大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由于该装置与钻具之间以无接触方式依靠气动清除泥浆,因而无磨损,使用寿命长,此种刮泥器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宜于广泛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E21B37/02GK2241772SQ9622531
公开日1996年12月4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30日
发明者王立波, 王廷瑞 申请人:辽河石油勘探局钻井二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