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隔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13853阅读:来源:国知局
缸11、设置在液压缸11内侧的内缸套12和设置在液压缸11外侧的外缸套13,在内缸套12的内部形成有液体容纳空间14以用于容纳液压液体。内缸套12和外缸套13为固定设置,液压缸11能相对于内缸套12和外缸套13而滑动。在外缸套13的外侧还设置有能膨胀和缩回的坐封筒20,在一个实施例中,坐封筒20为橡胶密封筒。在外缸套13和坐封筒20之间形成膨胀空间21,坐封筒20的固定方式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
[0032]在液压缸11、内缸套12和外缸套13的周向侧壁上均设置有通孔15、16、17,这些通孔能彼此连通以便于容纳在液体容纳空间14内的液压流体能流入膨胀空间21内,使坐封筒20膨胀而实现封隔器10坐封。在外缸套13的通孔17上还设置有单向阀19,单向阀19仅允许液体流入膨胀空间21内而禁止液体从膨胀空间21流出以保证封隔器10的坐封状态。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些通孔15、16、17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在周向上均匀设置,有助于液压流体快速流入膨胀空间21内以实现封隔器10的快速坐封。
[0033]封隔器10还包括承载液压缸11的上游短节31和下游短节32。内缸套12的两端和外缸套13的两端均与上游短节31和下游短节32相连,从而实现内缸套12和外缸套13的固定设置。在上游短节31和液压缸11的上游端之间形成有受力槽18。在一个实施例中,液压缸11的上游端实际上形成台阶面,其中凹陷的部分形成这里所述的受力槽18。受力槽18会接受液压力以驱动液压缸11朝向下游运动。在下游短节32和液压缸11的下游端之间设置有弹性件33以驱动液压缸11朝向上游运动。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33为螺旋弹簧。此外,坐封筒20的上游端和下游端还分别固定连接于上游短节31和下游短节32。为了便于装配,还可以将上游短节31构造有能拆卸的上压套34,而下游短节32构造有能拆卸的下压套35,如图1所示。坐封筒20以梯形扣的方式连接于上压套34和下压套35,这种连接方式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避免在坐封和解封期间出现泄漏。这样,上压套34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上游短接31,另一端用于固定坐封筒20的上游端部。下压套35的连接方式与上压套34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0034]为了能够将封隔器10解封,如图1所示,在外缸套13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泄压孔40和第二泄压孔41,并且第一泄压孔40与膨胀空间21相连通。在上压套34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泄压孔41连通的第三泄压孔43。在液压缸11的周向外侧壁上构造有液流槽44,液流槽44能够将第一泄压孔40与第二泄压孔41连通,从而能够将膨胀空间21内的液体导出到封隔器10之外而实现封隔器10的解封。
[0035]还如图1所示,液流槽44设置在液压缸11的通孔15的上游,并且液流槽44沿轴向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泄压孔40与第二泄压孔41之间的沿轴向的距离。此外,第一泄压孔40、第二泄压孔41以及通孔17处于相同的母线位置,这方便了生产制造。第一泄压孔40和第二泄压孔41在轴向方向中的位于液流槽44的范围内,从而不论液压缸11朝向上游运动还是朝向下游运动,第一泄压孔40和第二泄压孔41始终处于液流槽44的范围内(但不一定将第一泄压孔40和第二泄压孔41导通),从而保证了液流槽44能够将第一泄压孔40和第二泄压孔41导通。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泄压孔41和第三泄压孔43设置在第一泄压孔40的上游。这样,当液流槽44使第一泄压孔40与第二泄压孔41和第三泄压孔43连通时,膨胀空间21内的流体会经第一泄压孔40、液流槽44和第二泄压孔41和第三泄压孔43而流出到封隔器10之外,坐封筒20收缩使得封隔器10解封。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泄压孔40、第二泄压孔41和第三泄压孔43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在周向上均匀分布。这样,膨胀空间21内的液体能够快速流出而实现快速解封。
[0036]在内缸套12的周向外壁的部分区域设置有闭环轨道22 (图2显示了闭环轨道22的示意图),在液压缸11上设置有与闭环轨道22配合使用的引导杆23。如图2所示,可将闭环轨道22理解为由两个字母“V”形的轨道相连接而成。闭环轨道22具有四个拐点,即第一拐点51、第二拐点52、第三拐点53和第四拐点54,这四个拐点通过平滑的轨道槽55顺次相连。第一拐点51是闭环轨道22的最高点,第二拐点52是闭环轨道22的最低点,第四拐点54与第二拐点52等高,第三拐点53的高度在第一拐点51和第二拐点52之间。第二拐点52和第四拐点54分别处于第一拐点51所处的母线的两侧,而第三拐点53处于第二拐点52的母线和第四拐点54的母线之间,即第三拐点53在周向上处于第二拐点52和第四拐点54之间。此外,第二拐点52与内缸套12上的通孔16处于相同的母线位置,第四拐点54与第一泄压孔40、第二泄压孔41处于相同的母线位置,以便于封隔器10能够在闭环轨道22的引导下坐封和解封,这将在下文中描述。
[0037]为了使引导杆23能够在闭环轨道22内运动,对闭环轨道22的四个拐点位置处进行了特别构造。以第一拐点51为例,以液压缸11的转动方向为参考,轨道槽55的外壁27的顶点56处于内壁28的顶点57的前方,并且两者之间的周向偏移量为e,在第二拐点52和第四拐点54位置处均存在有这种周向偏移量e。在第三拐点53处,轨道槽55的外壁27的顶点58在内壁28的顶点59的后方,并且两者之间的周向偏移量也为e,使得液压缸11的转动更加平稳。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拐点51和第三拐点53处于相同的母线位置。这里是指第一拐点51处外壁27的顶点56 (或内壁28的顶点)与第三拐点53处外壁27的顶点58 (或内壁28的顶点)处于相同的母线位置。
[0038]弹性件33可以下面方式而设置:其上游端部通过连接件60与液压缸11相连,下游端部通过连接件61与下游短节32相连,如图1所示。这样,随着液压缸11的转动,弹性件33会产生与液压缸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扭转力。这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描述。
[0039]下面将根据图2所示的闭环轨道22和图3-9来描述封隔器10坐封过程和解封过程。
[0040]如图2所不,第一拐点51处的偏移量e的方向朝向左侧,第二拐点52处的偏移量e的方向朝向右侧,第三拐点53处的偏移量e的方向朝向右侧,第四拐点54处的偏移量e的方向朝向右侧。
[0041]当封隔器10处于初始状态时,如图3所示,弹性件33处于压缩状态而不被扭转。引导杆23处于闭环轨道22的第一拐点51处,并顶靠轨道槽55外壁27的顶点。这时,通孔15处于通孔16和通孔17的上方而不与通孔16和通孔17连通,液流槽44不连通第一泄流孔40和第二泄流孔41 (如图3所示)。
[0042]在进行坐封时,向液体容纳空间14内充入液体并加压。液压缸11受到朝向下游的液压力,而朝向下游运动到第一下死点,这时通孔15、16、17连通并且单向阀19打开(如图8所示),而液流槽44不将第一泄压孔40与第二泄压孔41连通,从而液体仅能流入到膨胀空间21内。坐封筒20在液压力作用下径向向外膨胀,封隔器10实现坐封,如图4所示。引导杆23的运动过程为:该液压力通过引导杆23对轨道槽55的外壁27产生压力。由于存在周向偏移量e,轨道槽55的外壁27施加给引导杆23的反作用力会驱使引导杆23向左周向转动而离开第一拐点51。在此期间,弹性件33被压缩,并且随着液压缸11的向左周向转动,弹性件33产生向右的扭转力。引导杆23到达闭环轨道22的第二拐点52时,液压缸11运动到第一下死点,即液压缸11不能再继续向下游运动。
[0043]在实现坐封后,将液体容纳空间14内泄压,弹性件33伸张。单向阀19关闭(如图9所示),液压缸11受到弹性件33朝向上游的作用力运动到第一上死点。在此状态下,如图5所示,通孔15处于通孔16和通孔17的上方而不与通孔16和通孔17连通,液流槽44不将第一泄流孔40与第二泄流孔41连通。膨胀空间21内的液体不会流出使得封隔器10保持坐封状态。引导杆23的运动过程为:弹性件33的伸张力通过引导杆23对轨道槽55的内壁28产生压力。由于存在周向偏移量e,轨道槽55的内壁28施加给引导杆23的反作用力会驱使引导杆23向右周向运动而离开第二拐点52,此外弹性件33产生的向右的扭转力也促使引导杆23向右周向运动而离开第二拐点52。当引导杆23到达闭环轨道22的第三拐点53并顶靠轨道槽55内壁28的顶点时,液压缸11运动到第一上死点。由于第三拐点53与第一拐点51处于相同的母线位置,因此此时弹性件33不被扭转。
[0044]在解除坐封时,向液体容纳空间14内充入液体并加压,液压缸11受到朝向下游的液压力运动到第二下死点。在此状态下,如图6所示,液流槽44使第一泄压孔40、第二泄压孔41和第三泄压孔43连通;通孔15、16、17处于相同的高度,但是其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