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厚层稠油油藏火驱效果的井网及方法

文档序号:9782635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厚层稠油油藏火驱效果的井网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厚层稠油油藏火驱效果的井网及方法,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火烧油层是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热采方法,其成本低、能耗少、驱油效率高、适应性广、前景广阔,且能实现原油改质,但其驱油机理复杂,具有蒸汽驱、热水驱、烟道气驱等多种驱替机理,实施过程中调控难度大,导致现场成功率低。其成功开发油藏多属于薄层油藏,对类似高升油田的厚层块状稠油藏进行火驱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和实践。以辽河断陷盆地高升地区高3618块莲花油层为例,该块含油面积为1.1Km2,石油地质储量为1069 X104t,该块为一上无气顶、下无底水的单斜构造油藏,其单斜倾角为15-20°,油层埋藏深、厚度大、但分布稳定,储层物性好,平均孔隙度为23%,平均渗透率为2D,但分选差,最大砾径为10cm,一般为0.2-lcm,分选系数为2.09,非均质性强。
[0003]该区块于1986年投入开发,开发方式为蒸汽吞吐,开发过程中经历了两次井网整体加密(由210m加密到105m),蒸汽吞吐开发阶段区块高峰期年产油达到13.9 X 104t,随着两次加密工作的完成,区块地层压力大幅度下降,周期产量呈指数规律递减,区块产量以每年下降IX 104-2 X 104t的速度急剧萎缩,自然递减率高达35%以上,区块年产油量下降到仅4.0X104to
[0004]由于蒸汽吞吐末期开发效果变差井间大量剩余油无法动用,2008年转入火驱开发先导试验,并逐步扩大规模达到目前的18个井组,火驱控制储量占到了区块地质储量的52%。火驱开发5年以来,试验区生产效果差,始终没有达到方案设计指标。主要表现为火驱见效慢,见效井产量低,气窜频繁,见效井产量不稳定,调控难度大。通过对火驱试验井组紧密跟踪与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认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影响了火驱开发效果:
[0005]I)注采井网设计不合理:在单斜构造腰部部署行列驱井排,造成上倾方向气窜严重,两井排间干扰严重,空气利用率低,火驱见效慢;
[0006]2)注采层位设计不合理:火井点火层段为中部或上部,油井全井段生产,配置关系上无法达到重力泄油目的;
[0007]3)调控技术不合理:对火驱重力泄油增油机理缺乏正确认识,对火线前缘位置缺乏准确判断,采取了平面上大范围纵向上大井段的辅助吞吐引效措施,对已形成的油墙破坏作用严重,造成不能形成稳定驱替;
[0008]4)注气速度低:由于以上的井网设计、层位设计,势必会造成气窜严重,现场不得已采取了降低注气速度的方案,造成火线前缘不能维持稳定推动。

【发明内容】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厚层稠油油藏火驱效果的井网及方法,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厚层稠油油藏的地质构造高差,达到重力泄油的目的;同时,在火驱过程中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倾方向气窜严重的问题,能够有效利用空气,提尚火驱效果。
[001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厚层稠油油藏火驱效果的井网,所述厚层稠油油藏的地质构造面与水平面形成倾角,所述井网部署在所述油藏的地质构造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网中包括一行火井排和至少一行油井排;
[0011]所述火井排位于所述地质构造面的高部位,该火井排内的火井是沿地质构造面的高部位依次部署的,将火井排部署在油藏的地质构造面的高部位能够充分利用地质构造高差,达到重力泄油的目的;
[0012]所述油井排位于单斜构造中相对所述火井排的下方,沿所述地质构造面的下倾方向依次设置;
[0013]相邻两行井排平行设置。
[0014]在上述井网中,优选地,所述厚层稠油油藏的地质构造为单斜构造;更优选地,所述地质构造面的高部位为地质构造面的最高处(例如3618块先导试验区为一单斜构造油藏,倾角为15-20°,其构造顶部类似一条带,部署时将火井沿该条带进行线性部署)
[0015]现有技术是在3618块的腰部部署了两排火井(如图1所示),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案在火驱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不能充分发挥重力泄油的优势,而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将火井部署在油藏的高部位,且只部署一行火井排,一方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井网在进行火驱时,下倾方向第二行火井排对上倾方向第一排火井的火驱效果造成干扰,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构造差达到重力泄油的目的,使火驱效果更好。
[0016]在上述井网中,优选地,所述火井排内相邻两火井之间的平面井距为50-75m;优选为50m。
[0017]在上述井网中,优选地,所述火井排与相邻的油井排之间的平面排距为<105m。
[0018]本发明将井间距和井排距设置在上述数值范围内,能够保证在火驱过程中,火驱前缘均匀向前推进。
[0019]在上述井网中,优选地,所述每一行油井排内相邻两油井之间的平面井距为75-105mo
[0020]在上述井网中,优选地,所述每一行油井排中油井的数量与所述火井排中火井的数量相同。
[0021]在上述井网中,优选地,所述火井的点火层段位于油层的上部区域;更优选地,所述上部区域为沿油层顶部向下的区域,该区域的厚度占整个油层厚度的1/4。
[0022]在上述井网中,优选地,所述油井的生产井段位于油层的下部区域;更优选地,所述下部区域为沿油层底部向上的区域,该区域的厚度占整个油层厚度的3/4。
[0023]在上述井网中,优选地,所述油井内部设有点火层段,该点火层段位于沿油层的上部区域;更优选地,所述上部区域为沿油层顶部向下的区域,该区域的厚度占整个油层厚度的 1/4。
[00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点火层段和生产井段,能够使注采井段纵向错开,充分利用构造高差达到见效增油的目的。
[002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井网对厚层稠油油藏进行火驱的方法,其中,
[0026]当井网中火井排和油井排的行数各为I时,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Al、向位于油藏地质构造面高部位的第一行火井排内的火井进行注气,点燃点火层段,开始火驱采油;
[0028]B1、对位于第一行火井排下倾方向的第一行油井排内的油井进行采油,完成火驱米油;
[0029]当井网中火井排的行数为I,油井排的行数22时,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A2、向位于油藏地质构造面高部位的第一行火井排进行注气,点燃火井中的点火层段,开始火驱采油;
[0031]B2、当火驱前缘移至位于第一行火井排下倾方向的第一行油井排时,对所述油井排内的油井进行采油后,向所述油井注气,并点燃点火层段,并对所述第一行火井排内的火井进行关井或封堵;
[0032]C2、对位于上述第一行油井排下倾方向的第二排油井排内的油井进行采油;
[0033]D2、根据油藏地质构造面上油井排行数的设置(油藏上井排的行数可以根据油藏的构造和含油面积的大小进行设置),按照步骤B2-C2的操作过程,引导火驱前缘沿油藏地质构造面的下倾方向线性推进,由第一行火井排推进到第一行油井排,再由第一行油井排逐步推进到第η行油井排,完成火驱采油;
[0034]优选地,在火驱过程中,进行注气时,控制注气速度,以控制火驱前缘的推进速度为4-15cm/d(对火驱稠油而言,保持火驱前缘的推进速度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使火驱在高驱替效率的高温燃烧模式下进行)。
[0035]上述火驱方法能够引导火驱前缘沿油藏地质构造面的下倾方向均匀推进,解决了火驱过程中气窜严重的问题,并且空气利用率高,火驱见效快。
[0036]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火驱过程中,控制火驱前缘的推进速度为8cm/d。
[0037]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在火驱过程中对火驱前缘进行治理的步骤;更优选地,所述对火驱前缘进行治理包括:对火驱前缘中见效程度低的油井和/或井控程度低的区域,选择其孔隙度高、渗透率高的层段进行注汽引效;其中,所述见效程度低的油井为日产气〈1000方且日产液<3t的油井,所述井控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