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作业油管安全防喷冒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75953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井下作业油管安全防喷冒顶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下作业油管安全防喷冒顶装置,具体说是一种通过拉力预紧、旋转连挂连接的井下作业油管安全防喷冒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油田在检泵等作业时,都要将油管一节一节地起出,一般油管长度都在十米左右,必须将接箍上端的油管卸掉,才能继续起出下一根油管,油管在起出过程中,由于井内有一定压力,总是不停地从逐渐升高的油管中往外流液,遇到大风天,井液被风吹得很远,不但吹落到操作人员的身上,而且井旁的设备、汽车等也不能幸免,更多的井液被吹落在地上无法收回。不但浪费了资源,更严重的问题是污染了环境。起一口井的油管平均要三天的时间,而油管下入时也会出现相同的情况。对于众多油井来说,其造成的浪费和污染是惊人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井下作业油管安全防喷冒顶装置。
[0004]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法是:一种井下作业油管安全防喷冒顶装置,包括连接圆管、下连丝扣、连接凸板、下连穿孔、梯形圆环槽、密封软胶层、圆形压板、定位圆槽、上连穿孔、环形缆绳、支撑圆板、加厚凸台、折叠钩板、套环、螺纹孔、螺纹柱、连接圆柱、圆柱手柄杆;所述的连接丝扣位于连接圆管内环面的下端,和油管的上端丝扣配合连接,所述的连接凸板的一端和连接圆管的外圈柱面固定连接,下端面平齐左右对称,所述的下连穿孔位于连接凸板的两侧垂直端面上,和前端的圆边圆心正对,所述的梯形圆环槽位于连接圆管的上端环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密封软胶层位于梯形圆环槽内和连接圆管的上端面,最上端面光滑平整,所述的圆形压板位于连接圆管上端面的正上方,中心对正,所述的定位圆槽位于圆形压板的下端面中心位置,槽底端面和密封软胶层的上端光滑面接触连接,所述的上连穿孔位于圆形压板的上下端面上,位于端面的外围,左右并排穿孔中心对称,所述的环形缆绳依次穿过下连穿孔以及并排的上连穿孔,两端固定连接形成封闭环,所述的支撑圆板的下端面和圆形压板的上端面接触连接,中心正对,所述的加厚凸台位于支撑圆板的上端面中心位置,所述的折叠钩板的一端端面和支撑圆板的环形柱面固定连接,下端面平齐,折弯板朝上放置,所述的套环位于支撑圆板的下方,中心对正,上端面和折叠钩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的螺纹孔位于加厚凸台的上端面中心位置,和支撑圆板的下端面连通,所述的螺纹柱和螺纹孔配合旋转连接,下端面和圆形压板的上端面接触连接,所述的连接圆柱的下端面和螺纹柱的上端面固定连接,中心对称,所述的圆柱手柄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圆柱的柱面中间位置,左右对称。
[0005]作为优选,所述的螺纹孔和螺纹柱的配合螺纹为梯形螺纹。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套环的上下高度大于支撑圆板的上移最大行程。
[0007]有益效果
[0008]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简单,通过上下活节式的连接方式,通过自带密封环面的连接管和旋转顶紧的绳缆连接装置,使得其可以通过手持快速上紧,其手柄可作为支撑点进行连接,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09]图1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本实用新型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1]其中,1-连接圆管、2-下连丝扣、3-连接凸板、4-下连穿孔、5-梯形圆环槽、6-密封软胶层、7-圆形压板、8-定位圆槽、9-上连穿孔、10-环形缆绳、11-支撑圆板、12-加厚凸台、13-折叠钩板、14-套环、15-螺纹孔、16-螺纹柱、17-连接圆柱、18-圆柱手柄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13]如图1到图2所示,一种井下作业油管安全防喷冒顶装置,包括连接圆管1、下连丝扣2、连接凸板3、下连穿孔4、梯形圆环槽5、密封软胶层6、圆形压板7、定位圆槽8、上连穿孔9、环形缆绳10、支撑圆板11、加厚凸台12、折叠钩板13、套环14、螺纹孔15、螺纹柱16、连接圆柱17、圆柱手柄杆18。
[0014]连接丝扣位于连接圆管I内环面的下端,和油管的上端丝扣配合连接,连接圆管I作为一个油管的提拉连接扣使用,连接凸板3的一端和连接圆管I的外圈柱面固定连接,下端面平齐左右对称,下连穿孔4位于连接凸板3的两侧垂直端面上,和前端的圆边圆心正对,下连穿孔4的直径和上连穿孔9的直径一致,大于环形缆绳10的绳粗。
[0015]梯形圆环槽5位于连接圆管I的上端环面的中间位置,密封软胶层6位于梯形圆环槽5内和连接圆管I的上端面,最上端面光滑平整,梯形圆环槽5的设定主要是为了使得密封软胶层6的连接更加的牢固,其最上端面能够硫化处理后端面保证平整。
[0016]圆形压板7位于连接圆管I上端面的正上方,中心对正,定位圆槽8位于圆形压板7的下端面中心位置,槽底端面和密封软胶层6的上端光滑面接触连接,之所以设定定位圆槽8来和连接圆管I的上端接触,而不是直接下端平面接触连接,主要是为了使得相对端面的中心能够正对,不会发生偏转使得装置的左右不平衡。
[0017]上连穿孔9位于圆形压板7的上下端面上,位于端面的外围,左右并排穿孔中心对称,上连穿孔9分为左右两侧,一侧有两个穿孔并排对称,和连接凸板3对应,环形缆绳10依次穿过下连穿孔4以及并排的上连穿孔9,两端固定连接形成封闭环。
[0018]支撑圆板11的下端面和圆形压板7的上端面接触连接,中心正对,加厚凸台12位于支撑圆板11的上端面中心位置,加厚凸台12主要是为了保证螺纹连接螺纹圈数,使得有足够的支撑面。
[0019]折叠钩板13的一端端面和支撑圆板11的环形柱面固定连接,下端面平齐,折弯板朝上放置,环形缆绳10需要套在折叠钩板13上,套环14位于支撑圆板11的下方,中心对正,上端面和折叠钩板13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套环14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得最上端的支撑圆板11的中心对正。
[0020]螺纹孔15位于加厚凸台12的上端面中心位置,和支撑圆板11的下端面连通,螺纹柱16和螺纹孔15配合旋转连接,下端面和圆形压板7的上端面接触连接,连接圆柱17的下端面和螺纹柱16的上端面固定连接,中心对称,圆柱手柄杆1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圆柱17的柱面中间位置,左右对称。
【主权项】
1.一种井下作业油管安全防喷冒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圆管(I)、下连丝扣(2)、连接凸板(3)、下连穿孔(4)、梯形圆环槽(5)、密封软胶层(6)、圆形压板(7)、定位圆槽(8)、上连穿孔(9)、环形缆绳(10)、支撑圆板(11)、加厚凸台(12)、折叠钩板(13)、套环(14)、螺纹孔(15)、螺纹柱(16)、连接圆柱(17)、圆柱手柄杆(18);所述的连接丝扣位于连接圆管(I)内环面的下端,和油管的上端丝扣配合连接,所述的连接凸板(3)的一端和连接圆管(I)的外圈柱面固定连接,下端面平齐左右对称,所述的下连穿孔(4)位于连接凸板(3)的两侧垂直端面上,和前端的圆边圆心正对,所述的梯形圆环槽(5)位于连接圆管(I)的上端环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密封软胶层(6)位于梯形圆环槽(5)内和连接圆管⑴的上端面,最上端面光滑平整,所述的圆形压板(7)位于连接圆管(I)上端面的正上方,中心对正,所述的定位圆槽(8)位于圆形压板(7)的下端面中心位置,槽底端面和密封软胶层(6)的上端光滑面接触连接,所述的上连穿孔(9)位于圆形压板(7)的上下端面上,位于端面的外围,左右并排穿孔中心对称,所述的环形缆绳(10)依次穿过下连穿孔⑷以及并排的上连穿孔(9),两端固定连接形成封闭环,所述的支撑圆板(11)的下端面和圆形压板(7)的上端面接触连接,中心正对,所述的加厚凸台(12)位于支撑圆板(11)的上端面中心位置,所述的折叠钩板(13)的一端端面和支撑圆板(11)的环形柱面固定连接,下端面平齐,折弯板朝上放置,所述的套环(14)位于支撑圆板(11)的下方,中心对正,上端面和折叠钩板(13)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的螺纹孔(15)位于加厚凸台(12)的上端面中心位置,和支撑圆板(11)的下端面连通,所述的螺纹柱(16)和螺纹孔(15)配合旋转连接,下端面和圆形压板⑵的上端面接触连接,所述的连接圆柱(17)的下端面和螺纹柱(16)的上端面固定连接,中心对称,所述的圆柱手柄杆(1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圆柱(17)的柱面中间位置,左右对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作业油管安全防喷冒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纹孔(15)和螺纹柱(16)的配合螺纹为梯形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作业油管安全防喷冒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环(14)的上下高度大于支撑圆板(11)的上移最大行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井下作业油管安全防喷冒顶装置,包括连接圆管、下连丝扣、连接凸板、下连穿孔、梯形圆环槽、密封软胶层、圆形压板、定位圆槽、上连穿孔、环形缆绳、支撑圆板、加厚凸台、折叠钩板、套环、螺纹孔、螺纹柱、连接圆柱、圆柱手柄杆。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简单,通过上下活节式的连接方式,通过自带密封环面的连接管和旋转顶紧的绳缆连接装置,使得其可以通过手持快速上紧,其手柄可作为支撑点进行连接,方便快捷。
【IPC分类】E21B33/06
【公开号】CN204627508
【申请号】CN201520347133
【发明人】曹晔, 邱亚光, 陈良, 杨军辉, 禹建军, 李胜, 杨晓影
【申请人】曹晔, 邱亚光, 陈良, 杨军辉, 李胜, 杨晓影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