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连拱隧道中隔墙防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18023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连拱隧道中隔墙防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连拱隧道中隔墙防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国内高等级公路中的隧道在长度较短、埋深较浅或山体、地形等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已逐渐开始以双连拱的形式出现并很快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连拱隧道中隔墙顶部为上、下行隧道中线之间围岩裂隙水的汇集点,而且在上、下行隧道二衬砼与中隔墙砼相连部位有一必不可少的施工缝,在结构上为一不可避免的缺陷,常造成中隔墙渗漏水,影响墙面的美观和结构的耐久性;漏渗的水滴洒在隧道路面上,造成路面湿滑,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连拱隧道中隔墙防治渗漏水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0003]虽然双连拱隧道中隔墙防水技术已有较快发展,但仍存在设计不够完善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当前双连拱隧道施工的普遍作法是先行施工中导洞,在中导洞开挖完成后即进行中墙结构施工,然后再进行两侧隧道的开挖、支护、防水及结构施工。由于中墙结构与两侧连拱隧道结构施工间隔时间长,其中又要进行开挖及支护施工,特别是喷混凝土施工,使得早期中墙施工时的防排水预留接茬很容易破坏,因此中墙防排水与两侧的连拱隧道防排水系统不能形成整体,造成双连拱隧道结构渗漏水;另外,现有的防排水系统容易堵塞,第一次施衬砌时钢拱架需穿过施工缝处的防水板,进一步增加了渗漏水的隐患点。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易堵塞、防排水可靠性高的双连拱隧道中隔墙防排水结构。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连拱隧道中隔墙防排水结构,包括初期支护、二衬砼结构、中隔墙回填结构及排水系统,所述中隔墙回填结构设置在初期支护之间,所述排水系统设置在初期支护下方,所述二衬砼结构设置在初期支护与排水系统外围;所述排水系统主要由排水管1、排水管I1、排水管III及连接管组成;所述排水管I沿隧道纵深方向纵向设置在初期支护与中隔墙回填结构间的缝隙下方,所述排水管II沿隧道纵深方向纵向设置在初期支护与二衬砼结构间的缝隙下方;所述排水管III与连接管各有若干组,所述排水管III竖直设置在排水管I下方并依次与排水管I相连通,所述连接管设置在排水管II下方并与排水管III相连通。
[0006]进一步,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对应设置在初期支护与中隔墙回填结构及二衬砼结构缝隙间的止水带或止水条。
[0007]进一步,所述初期支护与二衬砼结构之间还设有防水层。
[0008]进一步,所述排水管I与排水管II均为上方设有渗水孔的透水管。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中隔墙防排水结构提高了的施工缝的高度,将施工缝设置成倾斜状,可有效将隧道内渗下的水引导入排水管内;初期支护下方各缝隙处均对应设有排水管,采用“两次设排,双管排出”,排水效率高,可靠性好;采用多根纵向排水管,不仅能减小纵向排水系统损坏概率,还能大幅度提高隧道防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价值。
【附图说明】
[001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0013]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双连拱隧道中隔墙防排水结构,包括初期支护1、二衬砼结构2、中隔墙回填结构3及排水系统4,所述中隔墙回填结构3设置在初期支护I之间,所述排水系统4设置在初期支护I下方,所述二衬砼结构2设置在初期支护I与排水系统4外围;所述排水系统4主要由排水管I 41、排水管II 42、排水管III 43及连接管44组成;所述排水管I 41沿隧道纵深方向纵向设置在初期支护I与中隔墙回填结构3间的缝隙下方,所述排水管II 42沿隧道纵深方向纵向设置在初期支护I与二衬砼结构2间的缝隙下方;所述排水管III 43与连接管44各有若干组,所述排水管III 43竖直设置在排水管I 41下方并依次与排水管I 41相连通,所述连接管44设置在排水管II 42下方并与排水管III 43相连通。
[0014]本实施例中的排水系统4沿隧道纵深方向设置,其中排水管I 41与排水管II 42对应设置在初期支护I与相邻结构所产生的施工缝隙下方。具体的,排水管I 41与排水管II 42均为上方设有渗水孔的透水管,而排水管I 41及排水管II 42分别与排水管III 43及连接管44相连通,连接管44还与排水管III 43相连通;从上方渗下的水通过施工缝隙进入到排水管I 41与排水管II 42内,排水管I 41与排水管II 42将汇集的渗水通过排水管III 43排出,中墙防排水系统4与两侧的连拱隧道形成整体,避免了防排水预留接茬容易破坏的问题,防排水效果好。
[0015]本实施例中的初期支护I呈V型布置,即初期支护I与相邻的回填结构3及二衬砼结构2之间形成的施工缝隙为倾斜装,可将隧道内渗下的水引导入排水管内。本实施例中初期支护I下方各缝隙处均对应设有排水管,采用“两次设排,双管排出”,极大的提高了中隔墙防排水的可靠性。
[001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水系统4还包括对应设置在初期支护I与中隔墙回填结构3及二衬砼结构2缝隙间的止水带或止水条,所述初期支护I与二衬砼结构2之间还设有防水层5 ;保证渗水仅通过透水管上的孔洞进入到排水管III43内,而不从其他地方渗出,提高该结构的防水可靠性。
[0017]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双连拱隧道中隔墙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期支护、二衬砼结构、中隔墙回填结构及排水系统,所述中隔墙回填结构设置在初期支护之间,所述排水系统设置在初期支护下方,所述二衬砼结构设置在初期支护与排水系统外围;所述排水系统主要由排水管1、排水管I1、排水管III及连接管组成;所述排水管I沿隧道纵深方向纵向设置在初期支护与中隔墙回填结构间的缝隙下方,所述排水管II沿隧道纵深方向纵向设置在初期支护与二衬砼结构间的缝隙下方;所述排水管III与连接管各有若干组,所述排水管III竖直设置在排水管I下方并依次与排水管I相连通,所述连接管设置在排水管II下方并与排水管III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连拱隧道中隔墙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对应设置在初期支护与中隔墙回填结构及二衬砼结构缝隙间的止水带或止水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连拱隧道中隔墙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期支护与二衬砼结构之间还设有防水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连拱隧道中隔墙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I与排水管II均为上方设有渗水孔的透水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连拱隧道中隔墙防排水结构,包括初期支护、二衬砼结构、中隔墙回填结构及排水系统,中隔墙回填结构设置在初期支护之间,排水系统设置在初期支护下方,二衬砼结构设置在初期支护与排水系统外围;排水系统主要由排水管Ⅰ、排水管Ⅱ、排水管Ⅲ及连接管组成,通过将各排水管对应设置在初期支护下方的各施工缝隙处实现排水;本实用新型采用“两次设排,双管排出”及“设置多根纵向排水管”的布设方式,排水效率高,可靠性好,不仅能减小纵向排水系统损坏概率,还能大幅度提高隧道防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
【IPC分类】E21D11/38, E21F16/02
【公开号】CN204783063
【申请号】CN201520490417
【发明人】连德攀, 李斌, 翁其能, 张永涛, 陈松洲
【申请人】中交路桥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7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