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通道入口的玻璃幕墙屋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11500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地下通道入口的玻璃幕墙屋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通道入口的玻璃幕墙屋面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地下通道入口大多需要设置屋面结构,用以防水,同时增加市政建筑景观的美观性,现有的屋面结构通常是有混凝土和钢结构组成,其结构较为复杂,且美观度较低,施工过程相对复杂,并且工程的造价相对较高。
[0003]玻璃幕墙,是指由支承结构体系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结构。墙体有单层和双层玻璃两种。玻璃幕墙是一种美观新颖的建筑墙体装饰方法,是现代主义高层建筑时代的显著特征。直接将玻璃幕墙应用于地下通道入口的屋面结构,通常难以将玻璃幕墙与屋面结构牢固粘贴,同时粘贴后的玻璃幕墙很难适应自由变形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美观度高、施工容易且造价较低的地下通道入口的玻璃幕墙屋面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地下通道入口的玻璃幕墙屋面结构,包括,
[0007]两个相对设置的混凝土侧墙,设置于两混凝土侧墙上方的混凝土屋面板,该混凝土屋面板下表面设有一沿混凝土屋面板长度方向延伸的肋梁,混凝土屋面板的尾端部形成两个支撑于地面的斜撑,纵向钢梁,该纵向钢梁沿混凝土屋面板的纵向延伸,且纵向钢梁固定连接于肋梁,顺延纵向钢梁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横向钢梁,横向钢梁的中部连接于纵向钢梁,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混凝土侧墙的顶端,所述地下通道入口的玻璃幕墙屋面结构还包括玻璃幕墙及维护钢结构,所述玻璃幕墙包括下部标准平面形幕墙及上部鱼鳞状幕墙,所述维护钢结构包括沿混凝土侧墙长度方向设置的直线状铁板条,位于横向钢梁下部的多个圆弧形横向铁板条,位于横向钢梁上部中间位置的上部连接钢板,所述下侧直线状铁板条及圆弧形横向铁板条截面均为矩形,所述直线状铁板条、横向铁板条、上部连接钢板均与形成整体的纵向龙骨及横向龙骨焊接,所述下部标准平面形幕墙与直线状铁板条及横向铁板条粘接,所述上部鱼鳞状幕墙中间部分与上部连接钢板粘接,两端通过驳接机构连接横向钢梁。
[0008]进一步的,所述驳接机构为上部鱼鳞状幕墙两端设有多个对称布置的驳接爪,所述驳接爪连接圆球,所述圆球放置于横向钢梁两端预设的圆球形孔洞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所述下部标准平面形幕墙与直线状铁板条及横向铁板条用玻璃幕墙耐候硅酮密封胶粘接,所述上部鱼鳞状幕墙与上部连接钢板用玻璃幕墙耐候硅酮密封胶粘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玻璃幕墙为双层中空1w-E玻璃制成。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屋面结构部分采用多个横向钢梁支撑的同时,在混凝土屋面板的末端利用斜撑支撑,保证整个屋面结构的强度的同时,简化了整体结构,玻璃幕墙部分具有隔音、隔热等效果,进一步增加了整个屋面结构的美观度,上部鱼鳞状幕墙两端与横向钢梁连接部件为驳接爪控制圆球在圆球形孔洞内转动,既为上部鱼鳞状幕墙提供了支撑,又具有适应变形调节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玻璃幕墙与屋面结构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驳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屋面结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图4的A向视图。
[0018]其中:10、混凝土屋面板;101、斜撑;102、肋梁;20、混凝土侧墙;30、横向钢梁;40、纵向钢梁;51、横向龙骨;52、纵向龙骨;53、直线状铁板条;54、横向铁板条;55、上部连接钢板;61、下部标准平面形幕墙;62、上部鱼鳞状幕墙;71、驳接爪;72、圆球;73、圆球形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20]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下通道入口的玻璃幕墙屋面结构,其包括两个混凝土侧墙20、混凝土屋面板10、纵向钢梁40以及多个横向钢梁30,其中,两混凝土侧墙20相对设置,其作为整个屋面结构的基础支撑部分被施于地下通道入口的处地面上,两混凝土侧墙20相对设置并分别位于地下通道入口的两侧,混凝土屋面板10位于两混凝土侧墙20的上方,该混凝土屋面板10呈马鞍形双曲面构造,且混凝土屋面板10的长度方向与混凝土侧墙20的长度方向一致,混凝土屋面板10的宽度方向的中部向下形成一凹陷部,在该凹陷部的下表面设有一沿混凝土屋面板10长度方向延伸的肋梁102 ;混凝土屋面板10的尾端部形成两个支撑于地面的斜撑101。上述的混凝土屋面板10的整体造型可以被设置为鱼身造型,形成仿生建筑。纵向钢梁40的延伸方向与混凝土屋面板10的长度方向一致,并且纵向钢梁40固定连接于肋梁102。上述的多个横向钢梁30沿纵向钢梁40的长度方向排列,横向钢梁30的中部连接于纵向钢梁40、两端则分别固定于两混凝土侧墙20的顶端,横向钢梁30的中部可以是通过螺栓固定或焊接的方式与纵向钢梁40连接,横向钢梁30两端可以是与两混凝土侧墙20顶端预埋的金属件焊接固定或螺栓固定。
[0021]屋面结构还具有玻璃幕墙及维护钢结构,玻璃幕墙包括下部标准平面形幕墙61及上部鱼鳞状幕墙62,维护钢结构包括沿混凝土侧墙20长度方向设置的直线状铁板条53,位于横向钢梁30下部的多个圆弧形横向铁板条54,位于横向钢梁30上部中间位置的上部连接钢板55,下侧直线状铁板条53及圆弧形横向铁板条54截面均为矩形,直线状铁板条53、横向铁板条54、上部连接钢板55均与形成整体的纵向龙骨52及横向龙骨51焊接,下部标准平面形幕墙61与直线状铁板条53及横向铁板条54用玻璃幕墙耐候硅酮密封胶粘接,上部鱼鳞状幕墙62中间部分与上部连接钢板55用玻璃幕墙耐候硅酮密封胶粘接,两端通过驳接机构连接横向钢梁40,设有多个对称布置的驳接爪71,驳接爪71连接圆球72,圆球72放置于横向钢梁两端预设的圆球形孔洞73内。
[0022]由于使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整体结构具有隔音、隔热等效果,进一步增加了整个屋面结构的美观度,上部鱼鳞状幕墙两端与横向钢梁连接部件为驳接爪控制圆球在圆球形孔洞内转动,既为上部鱼鳞状幕墙提供了支撑,又具有适应变形调节的功能。
[0023]优选的,玻璃幕墙为双层中空1w-E玻璃制成,具有优异的隔热效果和良好的透光性。
[0024]幕墙玻璃部分的施工方法为:
[0025]在横向钢梁两端设置圆球形孔洞73,用玻璃幕墙耐候硅酮密封胶粘接下部标准平面形幕墙61与直线状铁板条53及横向铁板条54,用玻璃幕墙耐候硅酮密封胶粘接上部鱼鳞状幕墙62与上部连接钢板55,上部鱼鳞状幕墙62两端对称连接数个驳接爪71,将驳接爪71与圆球72连接,再将圆球72放置于圆球形孔洞73内,采用类似于“摄影机三脚架球形云台部分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0026]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地下通道入口的玻璃幕墙屋面结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混凝土侧墙,设置于两混凝土侧墙上方的混凝土屋面板,该混凝土屋面板下表面设有一沿混凝土屋面板长度方向延伸的肋梁,混凝土屋面板的尾端部形成两个支撑于地面的斜撑,纵向钢梁,该纵向钢梁沿混凝土屋面板的纵向延伸,且纵向钢梁固定连接于肋梁,顺延纵向钢梁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横向钢梁,横向钢梁的中部连接于纵向钢梁,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混凝土侧墙的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通道入口的玻璃幕墙屋面结构还包括玻璃幕墙及维护钢结构,所述玻璃幕墙包括下部标准平面形幕墙及上部鱼鳞状幕墙,所述维护钢结构包括沿混凝土侧墙长度方向设置的直线状铁板条,位于横向钢梁下部的多个圆弧形横向铁板条,位于横向钢梁上部中间位置的上部连接钢板,所述下侧直线状铁板条及圆弧形横向铁板条截面均为矩形,所述直线状铁板条、横向铁板条、上部连接钢板均与形成整体的纵向龙骨及横向龙骨焊接,所述下部标准平面形幕墙与直线状铁板条及横向铁板条粘接,所述上部鱼鳞状幕墙中间部分与上部连接钢板粘接,两端通过驳接机构连接横向钢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通道入口的玻璃幕墙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驳接机构为上部鱼鳞状幕墙两端设有多个对称布置的驳接爪,所述驳接爪连接圆球,所述圆球放置于横向钢梁两端预设的圆球形孔洞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通道入口的玻璃幕墙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下部标准平面形幕墙与直线状铁板条及横向铁板条用玻璃幕墙耐候硅酮密封胶粘接,所述上部鱼鳞状幕墙与上部连接钢板用玻璃幕墙耐候硅酮密封胶粘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通道入口的玻璃幕墙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幕墙为双层中空1w-E玻璃制成。
【专利摘要】地下通道入口的玻璃幕墙屋面结构,包括,两个混凝土侧墙,混凝土屋面板,混凝土屋面板的尾端部形成两个支撑于地面的斜撑,纵向钢梁,多个横向钢梁,还包括玻璃幕墙及维护钢结构,玻璃幕墙包括下部标准平面形幕墙及上部鱼鳞状幕墙,维护钢结构包括沿混凝土侧墙长度方向设置的直线状铁板条,位于横向钢梁下部的多个圆弧形横向铁板条,位于横向钢梁上部中间位置的上部连接钢板,下部标准平面形幕墙与直线状铁板条及横向铁板条粘接,上部鱼鳞状幕墙中间部分与上部连接钢板粘接,两端通过驳接机构连接横向钢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同时具备了牢固和适应性强的特点,适用于各种地下通道入口的屋面结构使用。
【IPC分类】E04B2/92, E21D9/14, E04B2/88
【公开号】CN204920974
【申请号】CN201520666269
【发明人】唐兵, 王爱军, 艾玉才, 艾军, 张奇
【申请人】江苏正裕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8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