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井通风系统除静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58481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井通风系统除静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开采安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井通风系统除静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矿井施工环境,首先表现在井下氧气不足,不利于工作人员长期井下施工;其次在井下施工的过程中会不断的产生有害气体,如:co、co2等,如果不及时排除有害气体,必然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严重时甚至威胁生命安全。所以,井下通风系统应运而生。
[0003]通风系统主要包括风机、通风管和控制设备。风机向通风管中输入新鲜空气,提高井下氧气含量,并且新鲜的空气可以稀释井下的有害气体。另外风机也可以通过通风管将井下的有害气体抽出,净化井下生产环境。但是气体在流动的过程中,会积蓄静电,在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发生放电,放电会产生电火花。在煤矿井这种易燃、易爆气体较多的环境下,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目前消除静电的方法主要是增湿和接地。
[0004]现有的通过接地的方式除静电的方法,是在通风管内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条接地导体。但是为了保证通风顺畅,使通风管内有足够的过风面积,一般位于通风管内的接地导体面积不宜过大,但是如果接地导体面积过小又不能确保其与通风管横向截面内不同位置的气流充分接触。这就导致现有技术的除静电性能得不到保障。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除静电性能的矿井通风系统除静电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矿井通风系统除静电装置,包括通风管,所述通风管内部沿通风管延伸方向设置多组接地机构和喷雾机构。所述接地机构与喷雾机构间隔分布。
[0007]所述接地机构包括设置在通风管上侧内表面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端接地,下端设置第一旋转接头。所述第一旋转接头侧面设置多个叶片,所述叶片之间的第一旋转接头侧面上设置多根细丝,所述细丝呈发散状向通风管侧壁延伸。所述安装柱、第一旋转接头和细丝均采用静电导体制成。
[0008]优选的,所述喷雾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通风管下侧内表面的第二旋转接头,所述第二旋转接头下端与输水管网连接,上端与水管连接。所述水管侧面设置雾化喷头,水管上与雾化喷头相对的另一侧设置迎风板。
[0009]优选的,所述通风管侧面设置中和风口,所述中和风口与离子风机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迎风板呈弧形。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能够高效稳定的消除通风系统中的静电,通风管中的气流在通过接地机构后,就能实现静电的消除。具体说来,通风管中的气流可以吹动叶片,叶片带动第一旋转接头旋转,第一旋转接头转动的过程中,细丝跟随转动。从而与通风管横向截面内通过的气流均产生接触。在接触的过程中,将气流中的静电及时导出。也就避免了静电的危害。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不影响通风管过风的前提下,除静电性能更稳定,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0014]图3为叶片的安装示意图;
[0015]图4为图1中B部放大图;
[0016]图5为迎风板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结合图1-3所示的一种矿井通风系统除静电装置,包括通风管1,所述通风管I内部沿通风管I延伸方向设置多组接地机构和喷雾机构,所述接地机构与喷雾机构间隔分布。所述喷雾机构和接地机构之间的距离通常设置为50-70米,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从左至右看,第一个为接地机构,相距50-70米设置喷雾机构,再相距50-70米再设置接地机构,以下依次内推。图1中分别示出喷雾机构2个,接地机构2个,当然可以是更多个。工作人员还应结合通风管I转弯、尺寸大小等具体情况进行设置。
[0018]如图2所示,所述接地机构包括设置在通风管I上侧内表面的安装柱2,所述安装柱2上端接地,下端设置第一旋转接头3 ο所述第一旋转接头3可在安装柱2上旋转。所述第一旋转接头3侧面设置多个叶片4,叶片4的大小根据通风管I内的气体压力进行合理设置。在叶片4能带动第一旋转接头3转动的情况下,叶片4越小越好。所述叶片4之间的第一旋转接头3侧面上设置多根细丝5,所述细丝5呈发散状向通风管I侧壁延伸。也就是多根细丝5在围绕第一旋转接头3转动的时候,其路径构成的空间基本能覆盖通风管I的横向截面,使通风管I内的气流均能和细丝5相接触。所述安装柱2、第一旋转接头3和细丝5均采用静电导体制成,所述的静电导体即是体电阻率在1X10的6次方Ω.cm以下,当其接地时,不能积聚静电电荷的材料。
[0019]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风管I中的气流可以吹动叶片4,叶片4带动第一旋转接头3旋转,第一旋转接头3转动的过程中,细丝5跟随转动。从而与通风管I横向截面内通过的气流均产生接触。在接触的过程中,将气流中的静电及时导出。也就避免了静电的危害。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不影响通风管I过风的前提下,除静电性能更稳定,效果更好。
[0020]本实用新型的喷雾机构可以是包括直接设置在通风管I内侧壁的雾化喷头7,雾化喷头7直接向通风管I内喷雾完成增湿。当然为了提高雾化喷头7的增湿效果,还可以优化设置为如图4所示的,所述喷雾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通风管I下侧内表面的第二旋转接头6,所述第二旋转接头6下端与输水管网连接,上端与水管8连接,水管8可以在第二旋转接头6上旋转。所述水管8侧面设置雾化喷头7,所述雾化喷头7朝向与风向相对,所述水管8上与雾化喷头7相对的另一侧设置迎风板9,所述迎风板9通常呈弧形,当然也可以是直板形或其他形状。结合图1、4所示,此时通风管I内的气流从右往左流动,由于迎风板9受到气流的作用力,始终位于雾化喷头7的左侧。同理,如果气流从左往右流动,则迎风板9始终位于雾化喷头7右侧。这样一来,就能确保雾化喷头7的喷射方向始终与气流流动方向相反,雾化喷头7喷出的水雾和气流在相互冲击下,就能使水雾更加的均匀分散。避免了喷射死角的出现。
[0021]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除静电的性能,还可以在所述通风管I侧面设置中和风口 10,所述中和风口 10与离子风机连接。这样一来,离子风机吹出的带有正、负静电荷的气流就可以和通风管I内的带静电荷的气流相互中和,实现除静电的效果。
【主权项】
1.一种矿井通风系统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管(I),所述通风管(I)内部沿通风管(I)延伸方向设置多组接地机构和喷雾机构;所述接地机构与喷雾机构间隔分布; 所述接地机构包括设置在通风管(I)上侧内表面的安装柱(2),所述安装柱(2)上端接地,下端设置第一旋转接头(3);所述第一旋转接头(3)侧面设置多个叶片(4),所述叶片(4)之间的第一旋转接头(3)侧面上设置多根细丝(5),所述细丝(5)呈发散状向通风管(I)侧壁延伸;所述安装柱(2)、第一旋转接头(3)和细丝(5)均采用静电导体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通风系统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通风管(I)下侧内表面的第二旋转接头(6),所述第二旋转接头(6)下端与输水管网连接,上端与水管(8)连接,所述水管(8)侧面设置雾化喷头(7),水管(8)上与雾化喷头(7)相对的另一侧设置迎风板(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井通风系统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I)侧面设置中和风口(10),所述中和风口(10)与离子风机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井通风系统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板(9)呈弧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开采安全设备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除静电性能的矿井通风系统除静电装置。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矿井通风系统除静电装置,包括通风管,所述通风管内沿通风管延伸方向设置多组接地机构和喷雾机构;所述接地机构与喷雾机构间隔分布。所述接地机构包括设置在通风管上侧内表面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端接地,下端设置第一旋转接头;所述第一旋转接头侧面设置多组叶片,所述叶片之间的第一旋转接头侧面上设置多根细丝,所述细丝呈发散状向通风管侧壁延伸;所述安装柱、第一旋转接头和细丝均采用静电导体制成。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在不影响通风管过风性能的前提下,除静电性能更稳定,效果更好。
【IPC分类】H05F3/02, E21F1/04
【公开号】CN205370626
【申请号】CN201620055303
【发明人】王春霞, 陈才贤, 杨付领, 杜海刚, 冯姗
【申请人】六盘水师范学院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