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型射流空压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62644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环保型射流空压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泵,尤其是一种利用射流产生压缩空气的空压泵,属于气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制药、气体罐装、轮胎充气以及各种气动作业等诸多需要压缩空气的领域和场合都离不开空气压缩泵(简称空压泵)。现有空压泵普遍采用活塞结构,即由曲柄连杆机构驱动活塞在气缸中运动,将空气压缩到储气罐中。其明显的缺点是噪音严重,污染环境,并且制造精度要求高、气压不均匀,维修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活塞泵存在的明显缺点,提出一种制造成本经济的低噪音环保型射流空压泵。
发明人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活塞泵的噪音源于曲柄连杆机构的刚性冲击,而采用无刚性冲击的结构设计空压泵,势必使泵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增加。在日常生活中,发明人从射流产生的文丘里效应中得到启发,产生了射流空压泵的设计构思。经过多次实验,形成了以下环保型射流空压泵的基本技术方案该泵包括一个射流喷口、一个气液分离室,所述气液分离室制有进气口、出气口和回液口,所述射流喷口位于进气口处,构成复合射流进口,出气口的位置高于回液口。
使用时,射流喷口的输入端与压力液体连接,当具有一定压力的液体从喷口中喷射时,将由于流速较大而产生负压,使进气口出现与射流方向一致的进气气流,该气流与射流液体一起进入气液分离室后,液体将从位置较低的回流口回流,而气流则成为具有一定压力的空气从出气口排出。
由于从压缩空气产生的原理上有所突破,完全不存在刚性冲击机构,因此以上技术方案从理论上实现了低噪音,并且结构简单,成本经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环保型射流空压泵如图1所示,该泵主要由离心式液体泵1和气液分离室4构成。气液分离室4制有外大内小的锥形进气口3、出气口6和回液口5。液体泵的射流喷口2呈外小内大的锥形,位于进气口3中,构成复合射流进口。气液分离室4的出气口6位于上部,回液口5位于下部,与离心式液体泵连通。
使用时,液体泵1中的叶轮由电机带动,使输入泵中的液体(通常是水)在离心力作用下成为具有一定压力的射流,从射流喷口2中喷出,并在该喷口收缩锥的作用下,成为高速射流。该射流由于流速较大,将在气液分离室4进气口3中产生负压,使进气口3中出现与射流方向一致的进气气流。该气流与射流液体一起进入气液分离室后,液体冲击气液分离室4室壁后减速,将在重力作用下从位置较低的回流口5回流,而气流因比重较小,而成为具有一定压力的空气从上部的出气口6排出,使本实施例的环保型射流空压泵成为压缩空气源。
由于回流口5与液体泵连通,因此仍具有一定压力的回流液体可以循环使用,不仅避免液体资源浪费,而且节省能源。
本实施例中离心式液体泵无刚性冲击,成本经济,因此整个环保型射流空压泵运行平稳,噪音低,价格便宜,可广泛应用于轮胎充气、驱动气动工具等诸多场合。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环保型射流空压泵如图2所示,该泵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类似。其主要区别在于气液分离室4呈半圆弧形,其进气口3位于最上部,出气口6位于圆弧中心附近,而回液口5位于最下部。
此结构的气液分离室4具有引导射流方向、减少射流压力损失的作用,因此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能源。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环保型射流空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射流喷口、一个气液分离室,所述气液分离室制有进气口、出气口和回液口,所述射流喷口位于进气口处,构成复合射流进口,出气口的位置高于回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环保型射流空压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离心式液体泵,所述液体泵的射流喷口位于进气口中,构成复合射流进口,所述气液分离室的回液口位于下部,与离心式液体泵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环保型射流空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泵的射流喷口呈外小内大的锥形,所述气液分离室的进气口呈外大内小的锥形。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环保型射流空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室呈半圆弧形,其进气口位于最上部,出气口位于圆弧中心附近,而回液口位于最下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射流空压泵,属于气泵技术领域。该泵包括一个射流喷口、一个气液分离室,所述气液分离室制有进气口、出气口和回液口,所述射流喷口位于进气口处,构成复合射流进口,出气口的位置高于回液口。使用时,射流喷口的输入端与压力液体连接,当具有一定压力的液体从喷口中喷射时,将由于流速较大而产生负压,使进气口出现与射流方向一致的进气气流,该气流与射流液体一起进入气液分离室后,液体将从位置较低的回流口回流,而气流则成为具有一定压力的空气从出气口排出。由于从压缩空气产生的原理上有所突破,完全不存在刚性冲击机构,因此以上技术方案从理论上实现了低噪音,并且结构简单,成本经济。
文档编号F04F5/04GK1508447SQ0214855
公开日2004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16日
发明者丁桂秋 申请人:丁桂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