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流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50130阅读:8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射流风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射流风扇,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风叶组件,壳体上具有吸入口和环状的吹出口,壳体内具有射流风道以引导壳体内的高压空气自吹出口吹出,壳体上连接有一手柄。射流风扇还包括有底座和调节机构,壳体通过调节机构能转动的连接在底座上以改变吹出口的出风角度。该射流风扇中,可以通过手柄方便抓握持拿。此外,该射流风扇通过滑道的设置以改变该风扇的出风方向,该弧形滑道能够为用于空气吸入的吸入口预留出足够的空间,则该射流风扇在出风方向调节过程中,不会对吸入口的进风造成影响,保证了射流风扇进风量的稳定性。
【专利说明】
一种射流风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射流风扇。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风扇通常设置有一外露的叶片组,通过叶片组的旋转带动空气流动以形成空气流。这种风扇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容易触碰到风叶而造成伤害。随之出现了一种无叶风扇,这种风扇相对于传统的风扇使用起来更加便捷、安全。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01786776U(申请号为201020283515.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新型射流风扇》,其中公开的射流风扇即为一种无叶风扇,该射流风扇通过其狭窄的圆环状出风口产生环状的射流锥,再通过导流扩散板以扩大出风角度。但是该专利中的射流风扇无法有效实现其出风角度的改变。
[0004]申请公布号为CN104204543A(申请号为201380015829.2)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送风装置》,其中公开的送风装置虽然可以通过设置座来改变其出风角度,但是当吸入口转至设置座内时仍然会影响其进风,同时,由于设置座也无法实现对壳体的有效定位,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出现振动、碰触等情况引起壳体的移位,从而影响壳体的出风角度。此外该送风装置不方便持拿。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方便持拿的射流风扇。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影响进风量的条件下调节吹风角度的射流风扇。
[000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射流风扇,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风叶组件,所述壳体上具有吸入口和环状的吹出口,所述壳体内具有射流风道以引导壳体内的高压空气自吹出口吹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连接有一手柄。
[000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射流风扇还包括有底座和调节机构,所述壳体通过调节机构能转动的连接在所述底座上以改变吹出口的出风角度。
[0009]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弧形的滑道和能够相对于所述滑道移动的连接件;
[0010]所述滑道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连接件具有卡接部和连接部,所述卡接部能滑动的卡接在所述滑道内,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卡接部在所述滑道内的滑动而进行转动。
[0011]为了方便实现壳体与底座的相对定位,防止外界因素影响风扇的出风方向,所述滑道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多个连续的定位齿,所述卡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齿相匹配的弹性件以实现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滑道的定位。
[0012]美观地,所述手柄呈弧形,所述滑道匹配的连接在所述手柄外侧。
[0013]所述手柄外部还匹配设置有一罩体,所述滑道设置在所述手柄和所述罩体之间,所述罩体上对应于所述滑道开设有供所述连接件通过并活动的开孔。
[0014]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滑轮,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滑轮与所述滑道滚动接触。
[0015]所述底座相对于所述滑道的接触面上也设置有滚轮以与所述滑道滚动接触。
[0016]所述壳体内对应于所述吸入口设置有一过滤网。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射流风扇中,通过在壳体上连接手柄,可以方便射流风扇的持拿,使用单手即可移动射流风扇,且方便抓握持拿。此外,该射流风扇通过滑道的设置以改变该风扇的出风方向,该弧形滑道能够为用于空气吸入的吸入口预留出足够的空间,则该射流风扇在出风方向调节过程中,不会对吸入口的进风造成影响,保证了射流风扇进风量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射流风扇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射流风扇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0020]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射流风扇的侧视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射流风扇的剖视图。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射流风扇的分解图。
[00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调节机构和底座的配合安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5]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射流风扇,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I内的风叶组件
2、手柄6、滑道4、调节机构和底座3,壳体I通过调节机构能转动的连接在底座3上。
[0026]其中壳体I的后部具有吸入口 11,壳体I的前部具有环状的吹出口 12,该吹出口 12为一环状的狭缝。壳体I内对应于吸入口 11的位置设置有过滤网8,该过滤网用于过滤进入吸入口 11的空气中的灰尘。美观地,壳体I的整体外观大致呈球状。
[0027]壳体I内具有自吸入口11至吹出口 12逐渐锁紧的射流风道。风叶组件2则安装在吸入口 11和吹出口 12之间,自吸入口 11吸入的空气在风叶组件2的作用下形成高压空气,高压空气经射流风道的引导自吹出口 12高速吹出,此时吹出口 12的气压和吹出口 12周围的气压形成气压差,利用射流原理的卷吸作用,带动吹出口 12周围的空气流动,实现了风压倍增的出风效果,且出风范围大。本实施例中的风叶组件2采用现有的风叶组件2即可,即主要包括电机、叶轮等。
[0028]手柄6—体凸设在壳体I的后部上,该手柄6整体呈弧形,手柄6的两端分别一体连接在壳体I后部的上方和下方位置。该手柄6可以方便使用者持拿该射流风扇。
[0029]本实施例中的调节机构能够调节壳体I与底座3的相对角度位置,底座3通过调节机构活动连接在壳体I上。
[0030]调节机构包括有弧形的滑道4和连接件5,滑道4匹配的固定在手柄6的外侧。
[0031]美观地,手柄6外还固定套设有罩体7,滑道4则夹设在手柄6和罩体7之间,罩体7上对应于滑道4开设有开孔71。连接件5具有卡接部51和连接部52,卡接部51能滑动的卡接在滑道4内,连接部52则固定连接在底座3上,壳体I通过卡接部51在滑道4内的滑动而相对于底座3进行转动,从而改变吹出口 12的出风方向。为了实现壳体I相对于底座3的定位,滑道4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连续的定位齿41,卡接部51的侧面上设置有与定位齿41相匹配的弹性件52,从而实现连接件5相对于滑道4的定位。连接件5相对于滑道4移动过程中,弹性件511在定位齿41的压迫下向内收紧,从而使得卡接部51能够进行移动,待移动停止后,则弹性件52向外压在定位齿41上,保证卡接部51相对于滑道4进行固定定位。随着连接件5相对于滑道4的移动,改变了整个壳体I相对于底座3的角度,相应的实现了出风方向的调节。为了方便调节,连接件5上设置有滑轮53,连接件5通过该滑轮53与滑道4滚动接触。同时,底座3相对于滑道4的接触面上也设置有滚轮31以与滑道4滚动接触。如此在连接件5的移动过程中,滑轮53转动能够减小连接件5与滑道4之间的摩擦力,滚轮31的转动能够减小底座3与滑道4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利用较小的力气即能实现连接件5与滑道4的相对滑动。
【主权项】
1.一种射流风扇,包括壳体(I)和设置在壳体(I)内的风叶组件(2),所述壳体(I)上具有吸入口(11)和环状的吹出口(12),所述壳体内具有射流风道以引导壳体(I)内的高压空气自吹出口( 12)吹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连接有一手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底座(3)和调节机构,所述壳体(I)通过调节机构能转动的连接在所述底座(3)上以改变吹出口(12)的出风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流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弧形的滑道(4)和能够相对于所述滑道(4)移动的连接件(5); 所述滑道(4)连接在所述壳体(I)上,所述连接件(5)具有卡接部(51)和连接部(52),所述卡接部(51)能滑动的卡接在所述滑道(4)内,所述连接部(52)连接在所述底座(3)上,所述壳体(I)通过所述卡接部(51)在所述滑道(4)内的滑动而进行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流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4)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多个连续的定位齿(41),所述卡接部(51)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齿(41)相匹配的弹性件(511)以实现所述连接件(5)相对于滑道(4)的定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流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6)呈弧形,所述滑道(4)匹配的连接在所述手柄(6)外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流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6)外部还匹配设置有一罩体(7),所述滑道(4)设置在所述手柄(6)和所述罩体(7)之间,所述罩体(7)上对应于所述滑道(4)开设有供所述连接件(5)通过并活动的开孔(7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流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上设置有滑轮(53),所述连接件(5)通过所述滑轮(53)与所述滑道(4)滚动接触。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流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相对于所述滑道(4)的接触面上也设置有滚轮(31)以与所述滑道(4)滚动接触。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内对应于所述吸入口(11)设置有一过滤网(8)。
【文档编号】F04D25/10GK205639020SQ201620050941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9日
【发明人】亓文国
【申请人】宁波市可汉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