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插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1748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管插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油井上使用的井下工具,特别是一种双管插入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采油大家族中,有杆泵采油已广泛应用,其地面设备笨重,占用空间大,系统冲程损失大,稠油杆偏磨严重,已不适应于深井、大斜度井、丛式井采油生产的需求。需要采用无杆双螺井下采油泵,但没有适合的与之配套的动力液联通至液力马达的连通装置。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管插入装置,是为双螺井下采油泵系统井下管柱对接使动力液联通至液力马达的重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丙体(1)、外筒(2)、铜堵(3)、剪切环(4)、上外管(5)、下内管(6)、管箱(7)、密封圈(8)、扩头管(9)、矛爪(10)、扶正环(11)组成,丙体(1)与上外管(5)、扩头管(9)连接,上外管(5)上依次套有管箱(7)、矛爪(10)、扶正环(11),其内有下内管(6),在上外管(5)、管箱(7)上有密封圈(8),在外筒(2)上铜堵(3),铜堵(3)与剪切环(4)连接。
本装置下井前,外筒、下内管与液力马达相连,之后随双螺井下采油泵一同下入设计井深,其余部分随管柱下入,当上外管距外向顶端0.1~0.15m时,地面开泵循环30min,井口返出液正常后,将上外管插入下内管深0.6m,完成插入程序。
当管柱起出时,上外管带矛爪与下内管产生相对上移,矛爪顶住剪切环后在提拉力的作用下,剪断铜堵,使管柱内液体流出与环形空间液体混合,达到泄压目的,完成脱开程序。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丙体与上外管连接,上外管上依次套有管箱、矛爪、扶正环,其内有下内管,在外筒上铜堵,铜堵与剪切环连接。当需要起出井下管柱时,提拉力达到10t时,剪断管形铜堵自动与液力马达的入口脱开,管柱中液体流出与环形空间的压力达到平衡。该装置为双螺泵井下采油泵专用配套使用,管柱内液体泄压速度快,确保良好密封性,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丙体1、外筒2、铜堵3、剪切环4、上外管5、下内管6、管箱7、密封圈8、扩头管9、矛爪10、扶正环11组成,丙体1与上外管5、扩头管9连接,上外管5上依次套有管箱7、矛爪10、扶正环11,其内有下内管6,在上外管5、管箱7上有密封圈8,在外筒2上铜堵3,铜堵3与剪切环4连接。
本实用新型整体规格尺寸Φ120×800mm;两端连接螺纹4″油管扣;最大工作压力25MPa;管形销钉剪力5KN/cm2,本装置样机加工后,进行台架密闭打压试验,打压试验30MPa,30分钟后不刺不漏,为合格,提拉力10t,上外管与下内管脱离。
整机地面试验时,按设计要求联接后,运行正常达到设计要求,符合实际应用效果,具备了现场使用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双管插入装置,由丙体(1)、外筒(2)、铜堵(3)、剪切环(4)、上外管(5)、下内管(6)、管箱(7)、密封圈(8)、扩头管(9)、矛爪(10)、扶正环(11)组成,其特征在于丙体(1)与上外管(5)、扩头管(9)连接,上外管(5)上依次套有管箱(7)、矛爪(10)、扶正环(11),其内有下内管(6),在上外管(5)、管箱(7)上有密封圈(8),在外筒(2)上铜堵(3),铜堵(3)与剪切环(4)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双管插入装置,由丙体1、外筒2、铜堵3、剪切环4、上外管5、下内管6、管箱7、密封圈8、扩头管9、矛爪10、扶正环11组成,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丙体与上外管连接,上外管上依次套有管箱、矛爪、扶正环,其内有下内管,在外筒上铜堵,铜堵与剪切环连接。当需要起出井下管柱时,提拉力达到10t时,剪断管形铜堵自动与液力马达的入口脱开,管柱中液体流出与环形空间的压力达到平衡。该装置为双螺泵井下采油泵专用配套使用,管柱内液体泄压速度快,确保良好密封性,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文档编号F04B47/00GK2767658SQ200420112570
公开日2006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7日
发明者王宝兴, 陈士义, 孙仲伟, 唐广杰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