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机井压缩式可冲洗防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89443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抽油机井压缩式可冲洗防砂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领域所用的防砂器,尤其是抽油机井压 縮式可冲洗防砂器。
技术背景油田机械采油井在采油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油井出沙的情况。油 井出沙会加快抽油泵的磨损,引起抽油泵漏失,严重的还会造成沙卡、 沙埋,造成检泵周期短,频繁检泵的问题。为了防止原油中的沙子进 入抽油泵, 一般都采取防沙措施。目前抽油机井采用的防沙措施主要 有两种 一种是化学的方法, 一种是机械的方法。采用化学方法防沙固沙, 一般施工周期较长,费用较高,难度较大。采用机械方法防沙, 措施简单易行,就是在抽油泵的下面安装一个防沙筛管,使沙子不能 通过筛管进入抽油泵,只能沉积到井底的口袋中。当进行正常检泵时, 通过冲沙、刮蜡的方法,将井底的沙子冲出井筒到地面即可。但是现 有的防沙筛管在原油黏度比较大,含蜡量较高或含有聚合物时,存在 着容易堵塞、变形和损坏而使防沙措施失败,需要重新进行作业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防沙器在砂堵、黏原油、蜡及聚合物造成堵塞时需 要重新进行作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抽油机井压縮式可冲洗 防砂器,该抽油机井压縮式可冲洗防砂器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止原油中 沙子进入抽油泵中,而且在砂堵、黏原油、蜡及聚合物造成堵塞时, 不需重新作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抽油机井压縮式可冲洗防砂器包括 下接头,下接头上依次连接有防砂管、连接套、转换头,转换头上连 接有下中心管,下中心管外套有胶筒,胶筒上端下中心管外连接有下 卡簧座,下卡簧座上端下中心管外通过下销钉连接有下卡簧,下卡簧 上端下中心管上置有下活塞,下活塞上端下中心管壁上有过液孔,卡 簧座与下活塞外连接有下卡簧套,下卡簧套外连接有下连接密封套, 下连接密封套上端及下中心管上端与连接体相连,连接体与上接头间连接有上中心管,连接体上端上中心管外置上活塞,上活塞下端上中 心管壁上有过液孔,上活塞上端上中心管上通过上销钉连接有上卡 簧,上卡簧外有通过剪断销钉与上接头相连的锁球座,锁球座外与连 接体间连接有上连接密封套,锁球座的锁球孔内置有锁球,锁球下的 上中心管外连接有锥套。上述方案中的连接体壁上有通液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抽油机井压縮式可冲洗防砂器 由于采取上述方案,通过锁球及胶筒分别进行锚定和封隔,这样就在 套管内形成上下液面,在抽油机井的抽油泵正常采油时,井液从防砂 管进入抽油泵及在胶筒上形成液面,当防砂管因砂堵、黏原油、蜡及 聚合物造成堵塞时,关闭井口出油阀门后,从油套环形空间打压,对 防沙筛管进行反冲洗。堵塞在防沙器上的沙子和粘附物,在冲洗液冲 洗下来并沉积到井底的口袋中。冲洗完成后,将压力释放掉,打开出 油阀,起抽即可正常生产。这样通过防砂管及抽油泵下自带的防砂管 起到双重保护,有效的防止砂子进入抽油泵,同时在防砂管因砂堵、 黏原油、蜡及聚合物造成堵塞时,只需通过油套打压就可进行反清洗, 不需要重新进行作业,从而简化了清洗工艺,降低了采油成本。所以 说该抽油机井压縮式可冲洗防砂器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止原油中沙子 进入抽油泵中,而且在砂堵、黏原油、蜡及聚合物造成堵塞时,不需 重新作业。

附图l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接头,2-防砂管,3-连接套,4-转换头,5 —下中心管, 6 —胶简,7 —卡簧座,8 —下卡簧,9一下活塞,IO —下卡簧套,11 一下连接密封套,12 —连接体,13 —上接头,14一上中心管,15 —上 活塞,16 —过液孔,17 —上销钉,18 —上卡簧,19一剪断销钉,20 一锁球座,21 —锁球,22 —锥套,23-上连接密封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所示,该抽油机井压縮式可冲洗防砂器包括下接头l,下接头1上依次连接有防砂管2、连接套3、转换头4,转换头4上连接有下中心管5,下中心管5外套有胶筒6,胶筒6上端下中心管5 外连接有下卡簧座7,下卡簧座7上端下中心管5外通过下销钉连接 有下卡簧8,防砂管2起过滤砂子作用,连接套3起连接作用,转换 头4起转换连接作用,通过胶筒6将套管封隔成上下层,在释放压力 后由下卡簧8将卡簧座7卡住;下卡簧8上端下中心管5上置有下活 塞9,下活塞9上端下中心管5壁上有过液孔16,井液通过过液孔 16推动下活塞9,卡簧座7与下活塞9外连接有下卡簧套10,下卡 簧套10外连接有下连接密封套11,下连接密封套11起连接密封作 用,下连接密封套11上端及下中心管5上端与连接体12相连,连接 体12壁上有通液孔,在特殊情况下通过连接体12上的通液孔进液。 连接体12与上接头13间连接有上中心管14,连接体12上端上中心 管14外置上活塞15,上活塞15下端上中心管14壁上有过液孔16, 井液通过过液孔16推动上活塞15,上活塞15上端上中心管14上通 过上销钉17连接有上卡簧18,上卡簧18外有通过剪断销钉19与上 接头13相连的锁球座20,在释放压力后由上卡簧18将锁球座20卡 住,锁球座20外与连接体12间连接有上连接密封套23,上连接密 封套23起连接密封作用,锁球座20的锁球孔内置有锁球21,锁球 21下的上中心管14外连接有锥套22,锁球21在锁球座20带动下沿 锥套22外锥面移动,使锁球21涨在套管内。实际使用时,在进行抽油机井检泵作业下管柱时,将该抽油机井 压缩式可冲洗防砂器连接在抽油泵的防砂管下面,按设计要求下入到 设计的深度完成后。在井口从油套环形空间打压,当压力达到15MPa 时下卡簧8上的下销钉被剪断,继续打压,下活塞9带卡簧套10 — 起下行压縮胶筒6,胶筒6在压力的作用下变形,封隔油套环形空间。 同时卡簧套10卡在下卡簧8上。当压力释放后,胶筒也不会回收, 仍然封隔油井的油套环形空间。在下卡簧8上的下销钉被剪断的同时,上卡簧18的上销钉17 也被剪断,上活塞15带着有锁球座20、锁球21—起上行,锁球21 在锥套22楔入力的作用下卡在套管内壁上,同时锁球座20卡在上卡 簧18上。当压力释放后,锁球座20被上卡簧18锁住,不能退回, 将管柱锚定在套管上,使其不能随抽油机的抽吸而上下运动,可以避免胶筒的磨损。当抽油机井进行正常生产时,井液通过防砂管2将沙子滤除后进入到胶筒6的上部并形成具有一定沉没深度的动液面。以保证油井的 正常生产供液。而沙子被防砂管2挡在防沙器的下面,沉积到井底的 口袋中,从而起到了防沙的作用。当防砂管2发生堵塞时,可在井口关闭出油阀门后,从油套环形 空间打压,对防沙管2进行反冲洗。堵塞在防沙管2上的沙子和粘附 物,在冲洗液冲洗下来并沉积到井底的口袋中。冲洗完成后,将压力 释放掉,打开出油阀,起抽即可正常生产。当要起出抽油管柱作业时,在井口上提管柱锁球21和锁球座20, 卡在套管上不动,上卡簧18上的上销钉17剪断解卡,锥套22上行, 锁球21失去支撑解卡。继续上提管柱,下卡簧座7上的下销钉在胶 筒与套管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剪断,胶筒解封。综上所述,该抽油机井压縮式可冲洗防砂器由于采取上述方案,通 不仅过防砂管2及抽油泵下自带的防砂管起到双重保护,有效的防止 砂子进入抽油泵,而且在防砂管因砂堵、黏原油、蜡及聚合物造成堵 塞时,只需通过油套打压就可进行反清洗,不需要重新进行作业,从 而简化了清洗工艺,降低了采油成本。所以说该抽油机井压縮式可冲 洗防砂器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止原油中沙子进入抽油泵中,而且在砂 堵、黏原油、蜡及聚合物造成堵塞时,不需重新作业。
权利要求1. 一种抽油机井压缩式可冲洗防砂器,包括下接头(1),其特征在于下接头(1)上依次连接有防砂管(2)、下连接套(3)、转换头(4),转换头(4)上连接有下中心管(5),下中心管(5)外套有胶筒(6),胶筒(6)上端下中心管(5)外连接有下卡簧座(7),下卡簧座(7)上端下中心管(5)外通过下销钉连接有下卡簧(8),下卡簧(8)上端下中心管(5)上置有下活塞(9),下活塞(9)上端下中心管(5)壁上有过液孔(16),卡簧座(7)与下活塞(9)外连接有下卡簧套(10),下卡簧套(10)外连接有连接套(11),连接套(11)上端及下中心管(5)上端与连接体(12)相连,连接体(12)与上接头(13)间连接有上中心管(14),连接体(12)上端上中心管(14)外置上活塞(15),上活塞(15)下端上中心管(14)壁上有过液孔(16),上活塞(15)上端上中心管(14)上通过上销钉(17)连接有上卡簧(18),上卡簧(18)外有通过剪断销钉(19)与上接头(13)相连的锁球座(20),锁球座(20)外与连接体(12)间连接有上连接密封套(23),锁球座(20)的锁球孔内置有锁球(21),锁球(21)下上中心管(14)外连接有锥套(2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机井压縮式可冲洗防砂器,其特 征在于连接体(12)壁上有通液孔。
专利摘要一种抽油机井压缩式可冲洗防砂器。主要解决现有防沙器在造成堵塞时,需要重新进行作业问题。其特征在于胶筒(6)上端下中心管(5)外依次连接有下卡簧座(7)及下卡簧(8),下卡簧(8)上端带壁上有过液孔(16)下中心管(5)上置有下活塞(9),连接体(12)上端带过液孔(16)上中心管(14)外置上活塞(15),上活塞(15)上端上中心管(14)上通过上销钉(17)连接有上卡簧(18),上卡簧(18)外有通过剪断销钉(19)相连有锁球座(20),锁球座(20)的锁球孔内置有锁球(21),锁球(21)下上中心管(14)外连接有锥套(22)。该抽油机井压缩式可冲洗防砂器在造成堵塞时,不需重新作业。
文档编号F04B53/20GK201090190SQ20072015532
公开日2008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6日
发明者唐永强, 张冬玲, 李宜强 申请人:唐永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