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积式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2980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容积式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详细述及的容积式泵。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容积式泵已在专利文件DE 10 2006 012 357 A1中公开过,该泵是为
汽车的伺服转向装置配置的。在一个具有一盖板和一个沿着泵的纵轴线延伸的环形圆周法兰的外壳的内腔中 设置一个转子组件。在此,这些转子元件都被一个凸轮环包围。在各个转子元件之间的工 作腔的容积可以通过转子和凸轮环之间的偏心度来加以调节,为此相应地调整凸轮环。为了实现对工作腔的加压,配置了一个控制活塞,该控制活塞经过相应配属的孔 而与一工作腔相连通。由控制活塞供送至工作腔中的压力介质是经过外壳的法兰中的轴向 延伸的控制孔予以执行的。穿过法兰,经过盖子上的斜孔和经过轴向回引孔而将压力介质 导入到工作腔中。这种设计结构的缺点在于在盖子和外壳之间存在一种外部的高压接口, 这种高压接口本身就包含泄漏危险,或者必须加以相应良好的密封。因此,为了这种设计结 构也得相应提高制造成本。此外,还得为此增大装配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如此改进开头所述的容积式泵,使得不存在外部的高压接口, 并降低制造成本和减小装配空间。根据本发明,上述任务是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中所述的特征加以解决的。凸轮环的控制和向工作腔内的压力介质输送,现在不经过外壳的圆周法兰上的直 通孔,也不经过盖子实现引入,而是将控制孔远远地安置到泵的内腔中,亦即安置到圆周法 兰内部的一个部位中。由此控制孔可以设计成短的轴向孔,而且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一 个端板以很短的行程被导引到凸轮环或工作腔。由于取消了外壳上分别具有两个钻孔直径的两个深孔钻孔,和取消了盖子上的另 两个斜孔,所以可降低制造成本。此外也省去了用于盖子中的0-环密封垫圈的凹槽。本发明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另一个优点还在于用于盖子上的控制孔的两个密封件 必要时可以通过工作腔密封件与端板上的仅一个模制密封圈的统一而被取消。也还有一个可能性也有助于减小装配空间,就是通过控制孔的改变的走向,从而 可以将阀活塞并且因此将压力/抽吸接头进一步向内朝向中心放置或者说设置。通过该阀活塞进一步朝外壳中心的放置,还可以将控制孔设计成简单的竖直孔或 与轴线平行的钻孔。本发明的其它设计和发展均见从属的权利要求和下面参照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


附图示出
图1按现有技术的一种容积式泵的一个横向剖视图;图2按现有技术的图1所示的容积式泵的一个侧视图;图3按现有技术的该容积式泵的一个纵向剖视图;图4按现有技术的沿着图3所示IV-IV线的剖视图;图5本发明提出的容积式泵的横向剖视图(如图1中所示的剖视图);图6本发明提出的容积式泵的侧视图(如图2中所示的剖视图);图7本发明提出的容积式泵的纵向剖视图(如图3中的剖视图);图8沿着图7中VIII-VIII线的剖视图;图9本发明提出的配有盖子的容积式泵的纵向剖视图;图10从压力腔方向观察容积式泵的端板的一个正视图;图11从吸入侧观察的端板的一个正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具有可变输送容积的容积式泵、特别是叶片泵都是现有技术中众所周知的,因此 下面只就本发明主要的特征作详细说明。就现有技术而言,还得再次参考开头所述的DE 10 2006 012 357 A1及 DE 199 42466 A1。附图中所示的容积式泵是设计成叶片泵。图1至4表示现有技术的一种容积式泵。 图5至11涉及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容积式泵。该容积式泵具有一个配有一个转子组件2的 外壳1,该转子组件包含一个转子3、转子元件4和一个凸轮环5。此外,在外壳1中还安置 了一个外环6以用于容纳带有转子元件4的转子组件2。外环6在此确保凸轮环5的自由度并且将从凸轮环5来的横向力传递到外壳1中。 从原则上说,外壳1本身当然也可以承担外环6的功能。转子3被凸轮环5包围。在转子3和凸轮环5之间形成由转子元件4限界的工作 腔7,这些工作腔的容积可按已知方式通过转子3和曲线5之间的偏心度的改变进行调节。 根据本实施例,转子元件4设计成叶片。此外,所示的叶片泵还具有一个端板或者说侧板8 (仅在图7和9中示出),该端板 从侧面限定转子组件2,并按已知的并未详示的方式具有一个泵吸入孔和一个泵压力孔。根 据本实施例,端板8被嵌置在转子组件2的一个端侧和外壳1之间。转子组件2的背向端 板8的端侧是由一个外壳盖9加以封闭的(仅在图9中不出)。外壳1具有一个端侧的盖板la,从该端侧盖板的外圆周面出发,延伸着一个沿着 轴向延伸的圆周法兰17。圆周法兰17在其背向盖板la的一侧上由外壳盖9加以封闭。此外,所示的容积式泵通常具有一个第一压力腔10和一个第二压力腔11 ;这两个 压力腔在凸轮环5和外环6之间设置凸轮环5的一个外圆周面的两侧上,而且被压力加载 以移动凸轮环5。凸轮环5的外圆周面的压力加载的工作方式可以由现有技术例如从DE 199 17 506B4 中获知。控制活塞14经由控制孔15和16分别与压力腔10、11中之一相连的。压力腔10、 11可以通过控制活塞14交替地不仅与泵的工作压力连接而且与一个容器接头相连。通在 压力腔10、11中产生的压力差便可达到移动凸轮环5的目的。容积式泵还具有一个吸入接头12和一个压力接头13。
按图1至4所示容积式泵的设计结构,两个控制孔15和16从控制活塞14出发沿 着轴向穿过外壳1的圆周法兰17而通入到外壳盖9中。在外壳盖9中延伸着斜孔15a和 16a并且与其相连的通道15b和16b沿着轴向朝压力腔10和11延伸,以便为压力腔供给压 力介质,这种情况如图3中所示。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控制孔15和16不再是设置在外壳1的或盖 板la的外部区域内,也不再是沿着轴向穿过圆周法兰17—直延伸至外壳盖9。这两个控制 孔15和16其实是沿径向布置在外壳1的圆周法兰17的内部。端板8上的孔18和19(见 图9)与控制孔15和16对准,并沿着轴向汇入到呈镰刀形的压力腔10、11中。如图5至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控制孔15和16大大短于由现有技术的已知的控 制孔15和16。这一情况特别在将图2和3与本发明的设计结构的图6和7进行比较即可 清楚看出。由于采取了这种措施,明显减小了安装空间,因为这样也可将控制活塞14及压 力接头和吸入接头12和13进一步向内加以布置。这一点由附图比较亦可看出。通过控制 孔15和16的较简单又较短的分布,还可简化制造过程和降低制造成本。为了改进压力介质向压力腔10、11中的分配,孔18和19在端板8的朝向压力腔 的端侧上通入到槽20和21中,这两个槽沿着端板8的圆周方向延伸,如图9中所示。在端板的朝向吸入侧的端侧上,一个模制密封圈22包围吸入接头12和转子3,如 图10所示。模制密封圈22的扩宽部位以“眼孔” 23和24的形式包围着控制孔15和16。通 过这种设计结构,只用一个模制密封圈22便可将压力区从容积式泵的吸入区加以密封。附图标记清单1 外壳la 盖板2 转子组件3 转子4 转子元件5 凸轮环6 外环7 工作腔8 端板或侧板9 外壳盖10 压力腔11 压力腔12 吸入接头13 压力接头14 控制活塞15 控制孔15a 斜孔16 控制孔16a 斜孔
16b通道16c通道17圆周法兰18孔19孔20槽21槽22模制密封圈23眼孔24眼孔
权利要求
1.具有可变输送容积的容积式泵、特别是叶片泵,该容积式泵包含外壳(1),该外壳 具有盖板(la)和沿着泵的纵向轴线方向延伸的环形的圆周法兰(17),在该圆周法兰的内 腔中设置外环(6),该外环支承着基本上由转子(3)、转子元件(4)和凸轮环(5)所组成的转 子组件(2),该转子被该凸轮环包围,并且在转子和凸轮环之间形成通过转子元件限界的工 作腔,这些工作腔的容积能够通过在转子和凸轮环之间的偏心度的改变进行调节,并且在 凸轮环的外周面和所述外环之间形成压力腔,这些压力腔能够被压力加载以移动凸轮环; 为了加载设置控制活塞,该控制活塞经过配设的控制孔与所述压力腔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孔(15,16)至少近似地在盖板(la)中沿着轴向延伸,在外壳(1)的圆周法 兰(17 )的内部沿径向延伸,并且穿过在所述内部沿着轴向安置在转子组件(2 )之前的端板 (8)—直延伸到压力腔(10,11)中。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积式泵,其特征在于控制孔(15,16)在朝向压力腔(10,11) 的端侧上经过端板(8)的孔(18,19)汇入到槽或凹部(20,21)中。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积式泵,其特征在于槽(20,21)沿着端板(8)的圆周方向延伸。
4.按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容积式泵,其特征在于端板(8)在朝向外壳(1)的盖板 (la)的一侧上的端侧配有至少一个密封件(22),所述密封件包围控制孔(15,16)。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积式泵,其特征在于密封件(22)是模制密封圈(22)的一部 分,该模制密封圈包围吸入接头(12)和转子(3)。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变输送容积的容积式泵、特别是叶片泵,该容积式泵包含外壳,该外壳具有盖板和沿着泵的纵向轴线方向延伸的环形的圆周法兰,在该圆周法兰的内腔中设置外环,该外环支承着基本上由转子、转子元件和凸轮环所组成的转子组件,该转子被该凸轮环包围,并且在转子和凸轮环之间形成通过转子元件限界的工作腔,这些工作腔的容积能够通过在转子和凸轮环之间的偏心度的改变进行调节,并且在凸轮环的外周面和所述外环之间形成压力腔,这些压力腔能够被压力加载以移动凸轮环;为了加载设置控制活塞,该控制活塞经过配设的控制孔与所述压力腔相连。所述控制孔至少近似地在盖板中沿着轴向延伸,在外壳的圆周法兰的内部沿径向延伸,并且穿过在所述内部沿着轴向安置在转子组件之前的端板一直延伸到压力腔中。
文档编号F04C2/344GK102667160SQ201080057372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9日
发明者F·科尔季茨, T·韦肯曼 申请人:Zf操作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