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挖泥船泵背叶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9976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挖泥船泵背叶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泵背叶片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挖泥船泵的新型叶轮背叶片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大中型挖泥船泵,抽送介质含泥沙量很大,磨损比较严重,因此挖泥船泵均是无法设计密封环的,这样叶轮与盖板间的间隙就比较大,会造成很多的液体回流到进口,对泵的效率影响很大。现有挖泥船泵叶轮背叶片采用盖板上铸出凸台的方式,这样处理虽然凸台顶部与防磨板的间隙不是很大,但算上凸台高度后,其间隙就比较大了,这样一方面是增加叶片重量,另一方面增加了泄漏量,降低泵的效率。挖泥船泵过流部件磨损非常严重, 因此叶轮的使用寿命直接关系到泵的使用周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间隙小、重量轻、效率高的挖泥船泵叶轮背叶片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挖泥船泵背叶片结构,包括叶轮本体, 在所述的叶轮本体的前后盖板上分别设有均勻分布的甩砂槽。所述的甩砂槽的分布形式与所述的叶轮本体的叶片的分布形式相同。所述的甩砂槽的数量与所述的叶轮本体的叶片的数量相同。所述的甩砂槽的深边设在所述的叶轮本体的叶片的厚度中间位置,逐步过渡到盖板平面,宽度与叶片厚度相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挖泥船泵背叶片结构,即在叶轮本体的前后盖板上铸出和叶片分布形式相同的甩砂槽,甩砂槽内只须打磨光滑即可,不需机加工。一方面,叶轮本体与防磨板间隙减小,使进入间隙内的颗粒直径减小;另一方面,颗粒进入间隙后,当颗粒运动到甩砂槽内时会被叶轮甩出,这样就减少了叶轮盖板和防磨板的摩擦,增加它们的使用寿命。采用带甩砂槽结构的叶轮,起到了平衡轴向力的作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间隙小、重量轻、效率高且加工容易、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挖泥船泵背叶片结构。

图1是现有的挖泥船泵背叶片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3是沿图2中D-D向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14]参见图1,现有挖泥船泵叶轮背叶片采用在叶轮本体1的盖板上铸出凸台4的方式,这样处理虽然凸台4顶部与防磨板的间隙不是很大,但算上凸台4高度后,其间隙就比较大了,这样一方面是增加叶片重量,另一方面增加了泄漏量,降低泵的效率。挖泥船泵过流部件磨损非常严重,因此叶轮的使用寿命直接关系到泵的使用周期。参见图2和图3,在叶轮本体1内铸有三条叶片3,在叶轮本体1的前后盖板上分别铸有均勻分布的三条甩砂槽2,甩砂槽2的分布形式与叶轮本体1的叶片3的分布形式相同,甩砂槽2的数量与叶轮本体1的叶片3的数量相同,甩砂槽2的深边设在叶轮本体1的叶片3的厚度中间位置,逐步过渡到盖板平面,宽度与叶片3的厚度相同。甩砂槽2内只须打磨光滑即可,不需机加工。参见图2和图3,叶轮本体1与防磨板间隙减小,使进入间隙内的颗粒直径减小; 另一方面,颗粒进入间隙后,当颗粒运动到甩砂槽2内时会被叶轮本体1甩出,这样就减少了叶轮本体1的盖板和防磨板的摩擦,增加它们的使用寿命。采用带甩砂槽2结构的叶轮本体1,起到了平衡轴向力的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挖泥船泵背叶片结构,包括叶轮本体(1),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叶轮本体(1)的前后盖板上分别设有均勻分布的甩砂槽O)。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泥船泵背叶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甩砂槽O)的分布形式与所述的叶轮本体(1)的叶片(3)的分布形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挖泥船泵背叶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甩砂槽O)的数量与所述的叶轮本体(1)的叶片的数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挖泥船泵背叶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甩砂槽O)的深边设在所述的叶轮本体(1)的叶片C3)的厚度中间位置,逐步过渡到盖板平面,宽度与所述的叶片(3)厚度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挖泥船泵背叶片结构,包括叶轮本体(1),在所述的叶轮本体(1)的前后盖板上分别设有均匀分布的甩砂槽(2)。所述的甩砂槽(2)的分布形式与所述的叶轮本体(1)的叶片(3)的分布形式相同。所述的甩砂槽(2)的数量与所述的叶轮本体(1)的叶片的数量相同。所述的甩砂槽(2)的深边设在所述的叶轮本体(1)的叶片(3)的厚度中间位置,逐步过渡到盖板平面,宽度与所述的叶片(3)厚度相同。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间隙小、重量轻、效率高且加工容易、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挖泥船泵背叶片结构。
文档编号F04D29/22GK202158000SQ20112025290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8日
发明者高瑞 申请人:湖南湘电长沙水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