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屋顶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4204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屋顶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设施,特别地,是涉及一种建筑屋顶的排水系统,包括由屋顶上升墙沿围成的蓄水槽,从蓄水槽通向地面的排水管。
背景技术
通常的建筑屋顶都设有蓄水边沿,即上升墙沿,它们围绕屋顶一周,恰好使屋顶形成可蓄水的屋顶蓄水槽,通常情况下,为了防止雨水飞泻,在蓄水槽的四周设置若干竖直向下的排水管道,当屋顶积水时,积水将从排水管内流下。对于排水管的总体排水能力,与排水管的数量成正比,因此排水管布置得越多,则屋顶排水能力越强,然而,排水管的大量布置不仅需要消耗较大的人力物力,并且将影响建筑的美观性,因此,建筑四周的排水管数量通常需要设计为一个合理的数量,如建筑墙体的每侧分别设置两根排水管;对于这样的排水管设置,在普通小雨天气下,排水管的排水量不能充分发挥,即浪费了较多的排水能力, 而遭遇暴雨天气时,排水管的自然排水速度往往又赶不上屋顶积水速度,这便造成屋顶四周雨水飞泻的情况,使建筑周围环境十分糟糕,此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当积水从排水管内下落时,仅由重力加速,因此,其下落速度受到限制,因此,雨量一旦增大,该种排水管道布局便无能为力了。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屋顶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可以尽可能地减小建筑物的排水管数量,并且可以灵活调节排水管的排水能力,以保证顺畅地排除建筑屋顶的积水。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建筑屋顶排水系统包括由屋顶上升墙沿围成的蓄水槽,所述蓄水槽外侧设有从该蓄水槽通向地面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中串接有电控增压泵,该电控增压泵包括顺序相连的传感器、正反馈模块、水泵;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蓄水槽内近该传感器所对应的排水管处;所述水泵的抽水方向沿所述排水管从上至下。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贴于所述蓄水槽底面设置,相对于水位传感器,其可以避免横向雨水对其传感精度的影响,可以依据所述蓄水槽内的水压,更为准确地测出所述蓄水槽内实际蓄水量。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槽内,在所述传感器的上方设有罩盖,所述罩盖侧面贯通,起到遮阳作用,避免传感器因长期阳光照射而老化损坏。进一步地,所述正反馈模块具有一个阀值,在所述传感器传感的蓄水量数值大于该阀值时,该正反馈模块触发所述水泵运转,并呈正反馈效应,以避免在雨水量较小的情况下,水泵运转而浪费电能。进一步地,所述电控增压泵在所述正反馈模块与所述水泵之间还设有一个限流模块,以防止在异常情况下,所述正反馈模块反馈的信号异常增大,损坏水泵。进一步地,所述正反馈模块、限流模块、水泵包括于同一个所述电控增压泵壳体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建筑屋顶排水系统在雨水天气情况下,蓄水槽内的积水将沿着排水管排向地面,由于所述电控增压泵的存在,当蓄水槽内的积水越多时,则所述正反馈模块触发所述水泵以越大的功率运转,从而加速所述排水管的排水速度,远胜于积水自然下落之速度;反之,蓄水槽内积水越少,则水泵以越小的功率排水,以节约能量;由于上述机制的存在,故只需布置少量的排水管,即可在各种雨水情况下实现顺畅的排水效
^ ο

图1是本建筑屋顶排水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中电控增压泵的电气结构图。图3是图1实施例中传感器的布置示意图。图4是本建筑屋顶排水系统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在图1-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建筑屋顶排水系统包括由屋顶上升墙沿围成的蓄水槽10,所述蓄水槽10具有水平的槽底,蓄水槽10外侧设有从该蓄水槽10通向地面的排水管2,在本实施例中,排水管2共有四根,沿着楼体1四侧的墙壁竖直延伸而下;各所述排水管2中串接有电控增压泵3,该电控增压泵3的电气结构如图2所示, 包括顺序相连的传感器300、正反馈模块301、限流模块302、水泵303 ;其中,所述正反馈模块301、限流模块302、水泵303包括在同一个外壳内,各所述传感器300设置于所述蓄水槽 10内近该传感器300所对应的排水管2处,并通过电线与所述正反馈模块301相连接;所述水泵303的抽水方向沿所述排水管2从上至下。所述传感器300为压力传感器,贴于所述蓄水槽10底面设置,相对于水位传感器, 其可以避免横向雨水对其传感精度的影响,可以依据所述蓄水槽10内的水压,更为准确地测出所述蓄水槽10内实际蓄水量。上述电控增压泵3中,所述限流模块302的作用在于,防止在异常情况下,如所述传感器300表面压到重物,或传感器300故障,所述正反馈模块301反馈的信号异常增大, 损坏水泵303。如图3所示,为了避免传感器300因长期阳光照射而老化损坏,在所述蓄水槽10 内,在所述传感器300的上方设有罩盖4,所述罩盖4侧面贯通,起到遮阳作用,该罩盖4可由砖瓦、水泥片等构成,采用水泥砌于所述蓄水槽10的槽底11。上述电控增压泵3中,所述正反馈模块301具有一个阀值,在所述传感器300传感的蓄水量数值大于该阀值时,该正反馈模块301触发所述水泵303运转,并呈正反馈效应, 以避免在雨水量较小的情况下,水泵303运转而浪费电能。上述建筑屋顶排水系统在雨水天气情况下,蓄水槽10内的积水将沿着排水管2排向地面,由于所述电控增压泵3的存在,当蓄水槽10内的积水越多时,则所述正反馈模块 301触发所述水泵303以越大的功率运转,从而加速所述排水管2的排水速度,远胜于积水自然下落之速度(相当于人为提高管内水流的加速度,根据实际情况,可使增压后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若干倍);反之,蓄水槽10内积水越少,则水泵303以越小的功率排水, 以节约能量;由于上述机制的存在,故只需布置少量的排水管2,即可在各种雨水情况下实现顺畅的排水效果。图4是本建筑屋顶排水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与前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蓄水槽10的底面为一个倾斜面,从楼体1的一侧向下倾斜向另一侧,在楼体上方蓄水槽10底面较低侧所对应的墙体上,设置有三根排水管2,其余各墙体上均不设排水管2,由此,仅在楼体1的一侧对蓄水槽10内的积水进行排泄,在此情况下,有利于对排水系统的集中布置、调整、改进,并且,在此情况下,由于各排水管2的管□较近,因此,可以省略若干所述传感器300,使其中个别的传感器300同时传感向多个所述正反馈模块30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屋顶排水系统,包括由屋顶上升墙沿围成的蓄水槽(10),所述蓄水槽(10) 外侧设有从该蓄水槽(10)通向地面的排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O)中串接有电控增压泵(3),该电控增压泵C3)包括顺序相连的传感器 (300)、正反馈模块(301)、水泵(303);所述传感器(300)设置于所述蓄水槽(10)内近该传感器(300)所对应的排水管(2) 处;所述水泵(303)的抽水方向沿所述排水管( 从上至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顶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300)为压力传感器,贴于所述蓄水槽(10)底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屋顶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槽 (10)内,在所述传感器(300)的上方设有罩盖G),所述罩盖(4)侧面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顶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馈模块(301)具有一个阀值,在所述传感器(300)传感的蓄水量数值大于该阀值时,该正反馈模块(301)触发所述水泵(303)运转,并呈正反馈效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屋顶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增压泵( 在所述正反馈模块(301)与所述水泵(30 之间还设有一个限流模块(3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屋顶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馈模块(301)、限流模块(302)、水泵(30 包括于同一个所述电控增压泵壳体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屋顶排水系统,包括由屋顶上升墙沿围成的蓄水槽,所述蓄水槽外侧设有从该蓄水槽通向地面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中串接有电控增压泵,该电控增压泵包括顺序相连的传感器、正反馈模块、水泵;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蓄水槽内近该传感器所对应的排水管处;所述水泵的抽水方向沿所述排水管从上至下。该排水系统可以尽可能地减小建筑物的排水管数量,并且可以灵活调节排水管的排水能力,以保证顺畅地排除建筑屋顶的积水。
文档编号F04B49/06GK202324404SQ20112052682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8日
发明者孙家宏, 张永波 申请人:孙家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