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6430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真空机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真空机组。
背景技术
由于液环真空泵内抽除的气体是等温压缩且其上没有排气阀及摩擦表面,故可以抽除带有尘埃、可凝性的气体或气水混合物。因此由液环真空泵构成的真空机组在真空过滤、真空送料、真空蒸发、真空浓缩、真空回潮、真空脱气等生产エ艺中被广泛应用。如图I所示,为ー种常用的真空机组,包括机架I和固定在机架上的液环真空泵2,所述液环真空泵2的入气ロ管道和待抽气装置相连,液环真空泵2的出气ロ管道与汽液分离器3的入气ロ相连,气液分离器3底部的液体出口与液环真空泵2的工作液入口通过连接管道5相连,连接管道5上设置有对工作液进行冷却的第一液冷却器4,从液环真空泵2出气ロ管道流出的气液两相在气液分离器4内进行分离和净化,气体中含有的工作液组分被回收,这样第 一液冷却器4、气液分离器3、液环真空泵2内部的工作液管路以及液环真空泵2和气液分离器2之间的连接管路5构成工作液的循环通路,保证液环真空泵2工作液的均衡、等温供给,使得液环真空泵2内抽除的气体等温压缩。但是,对于待抽气装置内的气体为可凝性气体时,在液环真空泵2压缩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相变热,液环真空泵2内的大量工作液就会被雾化混合在抽除的气体内,虽然气液分离器3能对工作液进行一定的分离,但大部分被雾化的工作液还是从汽液分离器3的排气管中随抽除的气体排出,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和エ作液的浪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ー种真空机组,可实现可凝性气体的有效抽除,能对随抽除气体一起排出的工作液组分进行回收利用,防止环境污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ー种真空机组,包括机架以及机架上设置的液环真空泵和汽液分离器,所述液环真空泵的入气ロ与待抽气装置相连,液环真空泵的出气ロ与气液分离器的入气ロ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设置的液体出口通过连接管道与液环真空泵的工作液入口相连,所述连接管道上设置有对工作液进行冷却的第一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器的出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冷凝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采用上述结构以后,从汽液分离器里出来的气体被冷却,气体内的工作液组分就会被冷凝成液体回流至气液分离器内,进入工作液循环系统内,对工作液进行回收利用,防止环境污染。

图I为现有技术;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3、4为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0009]图5为气流缓冲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6所示,ー种真空机组,包括机架10以及机架10上设置的液环真空泵11和汽液分离器12,所述液环真空泵11的入气ロ与待抽气装置20相连,液环真空泵11的出气ロ与气液分离器12的入气ロ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12上设置的液体出ロ通过连接管道121与液环真空泵11的工作液入口相连,所述连接管道121上设置有对工作液进行冷却的第一冷凝器13,气液分离器12的出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冷凝器14。所述第二冷凝器14的冷却水入口与第一冷凝器13的冷却水出ロ相连通,所述第二冷凝器14位于气液分离器12的上部。通过设置的第二冷凝器14,这样就可对气体中含有工作液组分进行完全的冷凝,冷凝后得到的工作液通过第二冷凝器14和汽液分离器12之间的管道回流至气液分离器12内,SP进入工作液循环通路,另外汽液分离器12上设置有溢流管,通过溢流管控制其容器内的液面高度,防止气液分离器13内储存液体过多,影响汽液两相的分离。另外这里的第二冷凝 器14也可设置在罗茨泵真空机组上的气液分离器之后。具体的方案如图3、4所示,所述的第二冷凝器14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相对应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气管接头141和出气管接头142,所述进、出气管接头141、142均与壳体内空腔相连通,所述壳体空腔内设置冷却単元。所述的壳体包括管状壳体14a和管状壳体14a两端头处设置的两半球形壳体14b,所述的两半球形壳体14b与管状壳体14a之间设置有隔板145,所述隔板145将壳体内部空腔分隔成三个区域,所述的冷却単元包括两隔板145间平行排布的冷却水管146,所述冷却水管146的管长方向与壳体长度方向一致,且各冷却水管146的两端头部均固定在两隔板145上开设的固定孔内,所述冷却水管146的外壁、管状壳体14a和两隔板145围合成的腔室与进、出气管接头141、142相连通,所述两半球形壳体14b上分别设置冷却水的进水管接头143和出水管接头144,所述两端半球形壳体14b、两隔板145和冷却水管146内壁构成的腔室与进、出水管接头143、144相连通,所述进气管接头141位于靠近进水管接头143的一端设置,出气管接头142位于靠近出水管接头144的一端设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列管式冷却器对气体进行冷却,冷却效果好,这里所说的半球形壳体14b可以是大半/小半个球型或椭球形的壳体,各管接头与真空机组上其他组件和各壳体间通过法兰相互连接。更进一歩的操作为,所述的管状壳体14a内部设有间隔布置的气流缓冲板147,所述的相邻气流缓冲板147分别与管状壳体14a的上下侧壳壁相连接且与管状壳体14a的壳壁构成气体流动的迂回状通路,所述气流缓冲板147的板面垂直于冷却水管146管长方向布置。所述气流缓冲板147的板面呈半圆形或大半圆形,所述气流缓冲板147的弧形边与管状壳体14a的壳壁相固接,所述与管状壳体14a下侧壳壁相固接的气流缓冲板147的弧形边的中部设有空缺部147’或通孔,如图4所示。所述两半球形壳体14b的下侧分别设有排污ロ 148,所述管状壳体14a的下侧设有固定支架149。通过气流缓冲板147的作用,使得气体在壳体内充分的与冷却水管146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使得工作液组分被充分的冷凝回收。气流缓冲板147的圆弧边中部开设空缺部147’,保证冷凝液能迅速回流到气液分离器12内,避免对后续工作液组分冷凝的影响。总之,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对可凝性气体的有效抽除,能对随抽除气体一起排出的工作液组分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 ,防止环境污染。
权利要求1.ー种真空机组,包括机架(10)以及机架(10)上设置的液环真空泵(11)和汽液分离器(12),所述液环真空泵(11)的入气ロ与待抽气装置(20)相连,液环真空泵(11)的出气ロ与气液分离器(12)的入气ロ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12)上设置的液体出口通过连接管道(121)与液环真空泵(11)的工作液入口相连,所述连接管道(121)上设置有对工作液进行冷却的第一冷凝器(13),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器(12)的出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冷凝器(14)。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真空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凝器(14)的冷却水入口与第一冷凝器(13)的冷却水出ロ相连通,所述第二冷凝器(14)位于气液分离器(12)的上部。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真空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冷凝器(14)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相对应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气管接头(141)和出气管接头(142),所述进、出气管接头(141、142)均与壳体内空腔相连通,所述壳体空腔内设置冷却単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包括管状壳体(14a)和管状壳体(14a)两端头处设置的两半球形壳体(14b),所述的两半球形壳体(14b)与管状壳体(14a)之间设置有隔板(145),所述隔板(145)将壳体内部空腔分隔成三个区域,所述的冷却単元包括两隔板(145)间平行排布的冷却水管(146),所述冷却水管(146)的管长方向与壳体长度方向一致,且各冷却水管(146)的两端头部均固定在两隔板(145)上开设的固定孔内,所述冷却水管(146)的外壁、管状壳体(14a)和两隔板(145)围合成的腔室与进、出气管接头(141、142)相连通,所述两半球形壳体(14b)上分别设置冷却水的进水管接头(143)和出水管接头(144),所述两端半球形壳体(14b)、两隔板(145)和冷却水管(146)内壁构成的腔室与进、出水管接头(143、144)相连通,所述进气管接头(141)位于靠近进水管接头(143)的一端设置,出气管接头(142)位于靠近出水管接头(144)的一端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状壳体(14a)内部设有间隔布置的气流缓冲板(147),所述的相邻气流缓冲板(147)分别与管状壳体(14a)的上下侧壳壁相连接且与管状壳体(14a)的壳壁构成气体流动的迂回状通路,所述气流缓冲板(147)的板面垂直于冷却水管(146)管长方向布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缓冲板(147)的板面呈半圆形或大半圆形,所述气流缓冲板(147)的弧形边与管状壳体(14a)的壳壁相固接,所述与管状壳体(14a)下侧壳壁相固接的气流缓冲板(147 )的弧形边的中部设有空缺部(147 ’)或通孔。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半球形壳体(14b)的下侧分别设有排污ロ(148),所述管状壳体(14a)的下侧设有固定支架(14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真空机组,包括机架以及机架上设置的液环真空泵和汽液分离器,所述液环真空泵的入气口与待抽气装置相连,液环真空泵的出气口与气液分离器的入气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设置的液体出口通过连接管道与液环真空泵的工作液入口相连,所述连接管道上设置有对工作液进行冷却的第一冷凝器,气液分离器的出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冷凝器。当采用上述结构以后,从汽液分离器里出来的气体被冷却,气体内的工作液组分就会被冷凝成液体回流至气液分离器内,进入工作液循环系统内,对工作液进行回收利用,防止环境污染。
文档编号F04D17/18GK202659524SQ20122034124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3日
发明者邓永峰, 黄冬琴 申请人:黄山拓达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