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气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467886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打气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打气装置,用以连接动力车辆的传动带,所述打气装置包含壳体、活塞件、传动机构、传动轮、第一单向阀及第二单向阀。壳体包含汽缸槽及邻设于汽缸槽的传动区。活塞件设置于汽缸槽内。传动机构设置于壳体并连接活塞件。传动轮设置于壳体的外部并连接传动机构,传动轮用以顶抵接触传动带以进行旋转运动,进而带动传动机构驱动活塞件进行往复运动。第一单向阀连通汽缸槽,第一单向阀允许气体离开汽缸槽。第二单向阀连通汽缸槽,第二单向阀允许气体进入汽缸槽。借此,可视使用状况,快速对备胎进行充气或吸气,以减小或增加备胎的体积。
【专利说明】打气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气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以引擎的传动带为动力来源的打气
>J-U ρ?α装直。
【背景技术】
[0002]在驾驶过程中,轮胎破损漏气是常见的驾驶事故,若使用补胎器修补轮胎,破损的轮胎在做完修补后,车速亦无法太快也无法长途跋涉,亦即,借由补胎形式具有无法长时间耐久的问题,造成使用者的困扰。因此常见的解决轮胎破损问题的方法为,于车辆上备有备胎,当轮胎破损时,更换备胎。
[0003]然而,油价的飞涨,各式车辆除了提升引擎效率,优化油耗表现外,更进一步,缩小车体空间及移除或缩小不必要的组件,以使得车体的重量下降,如此一来,由于车体重量下降,自然可提升车辆的汽油使用效率。
[0004]由于车体空间缩小,车辆内部的组件,自然需要配合车体空间进行淘汰或缩小。然而,更换备胎几乎是每台汽车在轮胎破损时的处理方式,但备胎体积庞大,在以往的各式车辆中,备胎即占了相当大比例的车体空间,相当不利整个车室内空间的设计配置。
[0005]综上所述,在先前技术中,备胎体积无法快速依使用状况,而进行体积改变,造成备胎占了过多的车体空间的问题 。此实为市场应用上刻不容缓且亟需解决的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打气装置,用以连接动力车辆的传动带,所述打气装置包含壳体、活塞件、传动机构、传动轮、第一单向阀及第二单向阀。壳体包含汽缸槽及邻设于汽缸槽的传动区。活塞件容设于汽缸槽内。传动机构设置于壳体并连接活塞件。传动轮枢设于壳体的外部并连接传动机构,传动轮用以顶抵接触传动带以进行旋转运动,进而带动传动机构驱动活塞件进行往复运动。第一单向阀连通汽缸槽,第一单向阀允许气体离开汽缸槽。第二单向阀连通汽缸槽,第二单向阀允许气体进入汽缸槽。
[0007]其中,该传动机构包含一第一连杆及一第二连杆,该第一连杆及该第二连杆设置于该传动区内,该第一连杆包含一第一端及相对该第一端的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连接该活塞件;该第二连杆包含一第三端及相对该第三端的一第四端,该第三端连接该第一连杆的该第二端。
[0008]其中,该传动轮的中心设有一轴体,该轴体连接该第二连杆的该第四端。
[0009]其中,更包含一另一传动轮,设置于该壳体外部并接触该传动轮。
[0010]其中,该传动机构包含一第一凸轮及一第二凸轮,该第一凸轮容设于该传动区并连接该传动轮;该第二凸轮容设于该活塞区并连接该另一传动轮。
[0011]其中,该第一单向阀设置于该壳体,该第一单向阀包含一进气口及相对该进气口的一出气口,该进气口位于该汽缸槽,该出气口位于该壳体的外部。
[0012]其中,该第二单向阀设置于该壳体,该第二单向阀包含一另一进气口及相对该另一进气口的一另一出气口,该另一进气口位于该壳体的外部,该另一出气口位于该汽缸槽。
[0013]其中,该第二单向阀设置于该活塞件,该第二单向阀包含一另一进气口及相对该另一进气口的一另一出气口,该另一进气口位于该传动区,该另一出气口位于该汽缸槽。
[0014]其中,更包含一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包含一固定件及一固定孔,该固定孔连接该壳体,该固定件穿设该固定孔,固定该壳体于该动力车辆上。
[0015]其中,该壳体包含一位移结构,该壳体通过该位移结构以变换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当该壳体移动该第一位置时,该传动轮顶抵接触至该动力车辆上的该传动带;当该壳体移动至该第二位置时,该传动轮未接触该传动带。
[0016]其中,更包含一旋转轴及一切换结构,该旋转轴的一端连接该切换结构,该旋转轴的另一端连接该壳体,该切换结构通过该旋转轴以相对该壳体旋转。
[0017]其中,该切换结构包含一第一槽、一第二槽、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连通该第一槽;该第二开口连通该第二槽;当该切换结构旋转至一第三位置时,该第一槽连通该第一单向阀,该第二槽连通该第二单向阀;当该切换结构旋转至一第四位置时,该第一槽连通该第二单向阀,该第二槽连通该第一单向阀。
[0018]其中,更包含一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连接该旋转轴,以控制该切换结构旋转至该第三位置或该第四位置。
[0019]其中,更包含一三向阀连通该第一单向阀及该第二单向阀。
[0020]其中,该三向阀包含一第一阀管、一第二阀管、一第三阀管及一切换开关,该第三阀管连通该第一阀管;该第三阀管连通该第二阀管;该切换开关阻隔气体自该第一阀管流至该第三阀管或阻隔气体自该第三阀管流至该第二阀管;该第一阀管连通该第一单向阀;该第二阀管连通该第二单向阀。
[0021]其中,该第一阀管上设有一第三单向阀,气体经该第三单向阀离开该第一阀管;该第二阀管上设有一第四单向阀,气体经该第四单向阀进入该第二阀管。
[0022]其中,该传动带为传动皮带、冷气皮带或传动链条。
[0023]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特点在于,通过传动轮顶抵接触动力车辆的传动带,使活塞件进行往复运动,进而进行充气或吸气。借此,可视使用状况,快速对备胎进行充气或吸气,以减小或增加备胎的体积。
[002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0026]图1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的立体透视图(一)。
[0027]图1C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0029]图3A为图2的a部分局部放大图(一)。
[0030]图3B为图2的a部分局部放大图(二)。
[0031]图4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0032]图4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的立体透视图。[0033]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的立体透视图(二)。
[0034]图6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0035]图6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三)。
[003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其中,附图标记:
[0038]I打气装置
[0039]11壳体
[0040]111汽缸槽
[0041]Illa阻气层
[0042]112传动区
[0043]113开口
[0044]12活塞件
[0045]13传动机构
[0046]131第一连杆
[0047]131a第一端·
[0048]131b第二端
[0049]132第二连杆
[0050]132a第三端
[0051]132b第四端
[0052]133第一凸轮
[0053]134第二凸轮
[0054]14传动轮
[0055]141轴体
[0056]142另一传动轮
[0057]15第一单向阀
[0058]151进气口
[0059]152出气口
[0060]16第二单向阀
[0061]161另一进气口
[0062]162另一出气口
[0063]17管体
[0064]2固定结构
[0065]21固定件
[0066]22固定孔
[0067]3位移结构
[0068]41旋转轴
[0069]42切换结构
[0070]421第一槽
[0071]422第二槽[0072]423第一开口
[0073]424第二开口
[0074]5控制模块
[0075]51马达
[0076]52控制单元
[0077]6三向阀
[0078]61第一阀管
[0079]611第三单向阀
[0080]62第二阀管
[0081]612第四单向阀
[0082]63第三阀管
[0083]64切换开关
[0084]641阀片
[0085]642操作部
[0086]8物品
[0087]9动力车辆
[0088]91传动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89]请参照图1A、图1B及图2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的立体分解图、立体透视图(一)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在一实施态样中,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打气装置1,用以连接动力车辆9的传动带91,动力车辆9可为汽车或机车,传动带91可为传动皮带、冷气皮带或传动链条,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所述打气装置1包含壳体11、活塞件12、传动机构13、传动轮14、第一单向阀15及第二单向阀16。
[0090]在一实施态样中,壳体11内部包含汽缸槽111及邻设于汽缸槽111的传动区112。活塞件12容设于汽缸槽111内,在一实施态样中,活塞件12设置于汽缸槽111与传动区112之间,活塞件12的周缘与汽缸槽111的内缘紧密贴合,在一实施态样中。活塞件12的周缘或汽缸槽111的内缘设有阻气层111a,阻气层1lla可为高分子材料制成,如硅胶层或橡胶层,以隔绝气体溢漏,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活塞件12大致隔绝汽缸槽111与传动区112,借此,活塞件12与汽缸槽111构成概呈封闭的区域。
[0091]传动机构13设置于壳体11并连接活塞件12,传动机构13驱动活塞件12进行往复运动。传动机构13可为杆体、凸轮或其它达成使活塞件12进行往复运动的机械结构,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一实施态样,传动机构13设置于壳体11的内部。在另一实施态样,传动机构设置于壳体11的外部。
[0092]请另参照图2、图3A及图3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a部分局部放大图(一)及(二)。传动轮14枢设于壳体11的外部并连接传动机构13,传动轮14用以顶抵接触传动带91。在一实施态样中,传动轮14与传动机构13之间设有轴体141,轴体141的一端连接传动轮14,轴体141的另一端连接传动机构13,经传动轮14接触传动带91而进行转动后,轴体141带动传动机构13,进而使活塞件12进行往复运动。在一实施态样中,传动轮14的周缘包含多个齿,亦即传动轮14为齿轮。在一实施态样中,传动轮14的周缘包含橡胶层或硅胶层,以增大传动轮14与传动带91之间的摩擦力,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上述实施态样中,本实用新型至少包含一特点,即传动轮14得以配合传动带91的表面型态,进而增大传动轮14与传动带91之间的摩擦力。
[0093]第一单向阀15连通汽缸槽111,第一单向阀15允许气体离开汽缸槽111。当活塞件12进行往复运动,且汽缸槽111内的压力大于汽缸槽111外的压力时,汽缸槽111内的气体经第一单向阀15流至汽缸槽111外。在一实施态样中,请参照图1C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包含管体17连接第一单向阀15及欲充气的物品8,如轮胎或游泳圈,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0094]第二单向阀16连通汽缸槽111,第二单向阀16允许气体进入汽缸槽111。当活塞件12进行往复运动,且汽缸槽111内的压力小于汽缸槽111外的压力时,汽缸槽111外的气体经第二单向阀16流至汽缸槽111内。在一实施态样中,本实用新型包含管体17连接第二单向阀16及欲抽气的物品8,如轮胎或游泳圈,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0095]请复参照图1A及图1B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透视图(一)。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13可为多连杆结构,包含第一连杆131及第二连杆132容设于传动区112内,第一连杆131包含第一端131a及相对第一端131a的第二端131b,第一端131a枢纽连接活塞件12 ;第二连杆132包含第三端132a及相对第三端132a的第四端132b,第三端132a枢纽连接第一连杆131的第二端131b。传动轮14的中心设有轴体141,轴体141自壳体11的外部穿设至传动区112,进而连接第二连杆132的第四端132b。
[0096]如图3A所示,当传动轮14顶抵接触传动带91而旋转时,第二连杆132旋转并连动第一连杆131,第一连杆131作动并推动活塞件12,借此活塞件12相对汽缸槽111进行
往复运动。
[0097]在一实施态样中,连杆的形状不限于长条状,亦可为圆、椭圆或凸圆形状的板体或杆体,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0098]请参照图4A及图4B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透视图。在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更包含另一传动轮142,设置于壳体11的外部并顶抵接触传动轮14,亦即,传动轮14连动另一传动轮142。当传动轮14旋转时,另一传动轮142亦进行旋转。而传动机构13包含第一凸轮133及第二凸轮134,第一凸轮133设置于传动区112,且传动轮14的中心设有轴体141,轴体141自壳体11的外部穿设至传动区112,进而连接第一凸轮133并连接传动轮14 ;第二凸轮134容设于汽缸槽111,且另一传动轮142的中心设有轴体141。轴体141自壳体11的外部穿设至汽缸槽111内,进而与第二凸轮134相连并连接另一传动轮142。
[0099]当传动轮14及另一传动轮142旋转时,第一凸轮133及第二凸轮134亦旋转,并交互推动活塞件12,借此活塞件12相对汽缸槽111进行往复运动。
[0100]请复参照图1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的立体透视图(一)。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单向阀15嵌设于壳体11上,且第一单向阀15连通汽缸槽111及壳体11的外部。第一单向阀15包含进气口 151及相对进气口 151的出气口 152,进气口 151位于汽缸槽111,出气口 152位于壳体11的外部,亦即,当汽缸槽111内部的压力上升时,第一单向阀15允许气体自汽缸槽111流至壳体11的外部。
[0101]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单向阀16嵌设于壳体11上,且第二单向阀16连通汽缸槽111及壳体11的外部。第二单向阀16包含另一进气口 161及相对另一进气口 161的另一出气口 162,另一进气口 161位于壳体11的外部,另一出气口 162位于汽缸槽111,亦即,当汽缸槽111内部的压力下降时,第二单向阀16允许气体自壳体11的外部流至汽缸槽111内。
[0102]请参照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的立体透视图(二)。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单向阀16嵌设于活塞件12上,且第二单向阀16连通汽缸槽111及传动区112。第二单向阀16包含另一进气口 161及相对另一进气口 161的另一出气口 162,另一进气口161位于传动区112,另一出气口 162位于汽缸槽111,亦即,当汽缸槽111内部的压力下降时,第二单向阀16允许气体自传动区112流至汽缸槽111内。在一实施态样中,位于传动区112的壳体11设有对外的开口 113,气体经开口 113进出传动区112。
[0103]请复参照图1A及图1B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透视图(一)。在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更包含一固定结构2,固定结构2包含固定件21及固定孔22,固定孔22设置于壳体11两侧,固定件21穿设固定孔22,如螺丝穿设螺孔,以固定壳体11。在一实施态样中,固定结构2可为螺杆或螺钉与螺栓或螺孔的配合、卡扣件配合或焊接等技术手段,以达成固定壳体11于动力车辆9上,然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0104]请复参照图2、图3A及图3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局部放大不意图(一)及(二)。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1包含位移结构3,壳体11通过位移结构3以变换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如图3A所示,当壳体11移动至第一位置时,传动轮14顶抵接触设置于动力车辆9上的传动带91,借此,传动轮14转动并带动传动机构13运作,进而活塞件12相对汽缸槽111进行往复运动;如图3B所示,当壳体11移动至第二位置时,传动轮14未接触传动带91,因此,活塞件12停止进行往复运动。
[0105]在一实施态样中,如图3A及图3B所示,位移结构3为一枢纽结构,壳体11借由枢纽结构枢接于动力车辆9上,壳体11通过枢纽结构而旋转,以变换位置;在另一实施态样下,位移结构为一滑轨结构,壳体11借由滑轨结构而活动连接于动力车辆上,壳体11通过滑轨结构而变换位置(图未示),如使壳体11相对于动力车辆9直线移动。借此,壳体11以位移结构3为基准,相对动力车辆9进行移动,以使传动轮14顶抵接触或离开传动带91。
[0106]请参照图6A及图6B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及(三)。在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更包含旋转轴41及切换结构42,旋转轴41的一端连接切换结构42,旋转轴41的另一端连接壳体11,切换结构42通过旋转轴41以相对壳体11旋转。
[0107]在一实施态样中,切换结构42概呈盖体并覆盖于嵌设第一单向阀15及第二单向阀16的壳体11,且切换结构42连通第一单向阀15及第二单向阀16。
[0108]如图6A所示,切换结构42包含第一槽421、第二槽422、第一开口 423及第二开口424,第一开口 423连通第一槽421 ;第二开口 424连通第二槽422 ;当切换结构42旋转至第三位置时,第三位置为切换结构42旋转至使第一槽421连通第一单向阀15的位置,气体自汽缸槽111经第一单向阀15、第一槽421及第一开口 423流至外部;第二槽422连通第二单向阀16,气体经第二开口 424、第二槽422及第二单向阀16流至汽缸槽111。
[0109]如图6B所示,当切换结构42旋转至第四位置时,第四位置为切换结构42旋转至使第一槽421连通第二单向阀16的位置,气体经第一开口 423、第一槽421及第二单向阀16流至汽缸槽111 ;第二槽422连通第一单向阀15,气体自汽缸槽111经第一单向阀15、第二槽422及第二开口 424流至外部。
[0110]在一实施态样中,旋转轴41位于第一槽421及第二槽422之间,借此第一槽421及第二槽422以旋转轴41为圆心进行旋转,以切换第一槽421及第二槽422与第一单向阀15及第二单向阀16的连通关系。
[0111]在一实施态样中,本实用新型更包含管体17连接并连通第一开口 423及欲充气或放气的物品8,如轮胎或游泳圈,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当物品8欲进行充气时,则将切换结构42旋转至第三位置(如图6A所示)。当物品8欲进行放气时,则将切换结构42旋转至第四位置(如图6B所示)。
[0112]在一实施态样中,本实用新型更包含控制模块5,控制模块5连接旋转轴41,以控制切换结构42旋转至第三位置或第四位置。在一实施态样中,控制模块5包含马达51及控制单元52,马达51的旋转部分,如转子,与旋转轴41固接,控制单元52信号连接马达51,使用者借由控制单元52以控制马达51的旋转,进而控制旋转轴41的旋转方向或旋转速度,以使切换结构42旋转至第三位置或第四位置。
[0113]请参照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更包含三向阀6,三向阀6概呈Y字形,并连通第一单向阀15及第二单向阀16。
[0114]在一实施态样中,三向阀6包含第一阀管61、第二阀管62、第三阀管63及切换开关64,第三阀管63连通第一阀管61 ;第三阀管63连通第二阀管62 ;第一阀管61连通第一单向阀15 ;第二阀管62连通第二单向阀16。切换开关64则用以阻隔气体自第一阀管61流至第三阀管63或用以阻隔气体自第三阀管63流至第二阀管62,在一实施态样中,切换开关64包含阀片641及操作部642,阀片641活动设置于第一阀管61与第三阀管63之间或第二阀管62与第三阀管63之间,当阀片641移动至第一阀管61与第三阀管63之间时,阀片641阻隔气体自第一阀管61流至第三阀管63 ;当阀片641移动至第二阀管62与第三阀管63之间时,阀片641阻隔气体自第三阀管63流至第二阀管62。而操作部642则与阀片641相连,以控制阀片641的位置。
[0115]在一实施态样中,操作部642为一旋钮枢设于第一阀管61、第二阀管62及第三阀管63的外部交会处。在另一实施态样中,操作部642为一控制模块5,控制阀片641的位置,使用者可借由控制模块5远程控制阀片641的位置,进而控制气体于三向阀6内的流动方向。
[0116]在一实施态样中,第一阀管61上设有第三单向阀611,第三单向阀611允许气体离开第一阀管61 ;第二阀管62上设有第四单向阀612,第四单向阀612允许气体进入第二阀管62。
[0117]在一实施态样中,第三阀管63连接管体17进而连通欲充气或放气的物品8,如轮胎或游泳圈,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当物品8欲进行充气时,阀片641移动至第二阀管62与第三阀管63之间,阻隔气体自第三阀管63流至第二阀管62,气体自第四单向阀612流至第二阀管62进而流至第二单向阀16 ;而汽缸槽111内的气体则经第一单向阀15、第一阀管61、第三阀管63及管体17至欲充气的物品8。当物品8欲进行放气时,阀片641移动至第一阀管61与第三阀管63之间,阻隔气体自第一阀管61流至第三阀管63,气体自第一单向阀15流至第一阀管61进而流至第三单向阀611而至外部;而欲放气的物品8的气体则经管体17、第三阀管63、第二阀管62、第二单向阀16至汽缸槽111。
[0118]借由上述实施例及实施方式可得知,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特点在于,通过传动轮14顶抵接触动力车辆9的传动带91,使活塞件12进行往复运动,进而进行充气或吸气。借此,可视使用状况,快速对欲充放气的物品8,如备胎进行充气或吸气,以减小或增加备胎的体积。进而解决备胎体积无法快速依使用状况,而进行体积改变,造成备胎占了过多的车体空间的问题。当然,于一些实施例中,并不限于备胎或游泳圈等,亦可直接针对已安装于车上的轮胎来进行充气。
[0119]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打气装置,用以连接一动力车辆的一传动带,其特征在于,该打气装置包含:
一壳体,包含一汽缸槽及邻设于该汽缸槽的一传动区; 一活塞件,容设于该汽缸槽内; 一传动机构,设置于该壳体并连接该活塞件; 一传动轮,枢设于该壳体的外部并连接该传动机构,该传动轮顶抵接触该传动带以进行旋转运动,以带动该传动机构驱动该活塞件进行往复运动; 一允许气体离开该汽缸槽的第一单向阀,连通该汽缸槽 '及 一允许气体进入该汽缸槽的第二单向阀,连通该汽缸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机构包含一第一连杆及一第二连杆,该第一连杆及该第二连杆设置于该传动区内,该第一连杆包含一第一端及相对该第一端的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连接该活塞件;该第二连杆包含一第三端及相对该第三端的一第四端,该第三端连接该第一连杆的该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轮的中心设有一轴体,该轴体连接该第二连杆的该第四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另一传动轮,设置于该壳体外部并接触该传动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机构包含一第一凸轮及一第二凸轮,该第一凸轮容设于该传动区并连接该传动轮;该第二凸轮容设于该活塞区并连接该另一传动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单向阀设置于该壳体,该第一单向阀包含一进气口及相对该进气口的一出气口,该进气口位于该汽缸槽,该出气口位于该壳体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单向阀设置于该壳体,该第二单向阀包含一另一进气口及相对该另一进气口的一另一出气口,该另一进气口位于该壳体的外部,该另一出气口位于该汽缸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单向阀设置于该活塞件,该第二单向阀包含一另一进气口及相对该另一进气口的一另一出气口,该另一进气口位于该传动区,该另一出气口位于该汽缸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包含一固定件及一固定孔,该固定孔连接该壳体,该固定件穿设该固定孔,固定该壳体于该动力车辆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含一位移结构,该壳体通过该位移结构以变换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当该壳体移动该第一位置时,该传动轮顶抵接触至该动力车辆上的该传动带;当该壳体移动至该第二位置时,该传动轮未接触该传动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旋转轴及一切换结构,该旋转轴的一端连接该切换结构,该旋转轴的另一端连接该壳体,该切换结构通过该旋转轴以相对该壳体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打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切换结构包含一第一槽、一第二槽、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连通该第一槽;该第二开口连通该第二槽;当该切换结构旋转至一第三位置时,该第一槽连通该第一单向阀,该第二槽连通该第二单向阀;当该切换结构旋转至一第四位置时,该第一槽连通该第二单向阀,该第二槽连通该第一单向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打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连接该旋转轴,以控制该切换结构旋转至该第三位置或该第四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三向阀连通该第一单向阀及该第二单向阀。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打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三向阀包含一第一阀管、一第二阀管、一第三阀管及一切换开关,该第三阀管连通该第一阀管;该第三阀管连通该第二阀管;该切换开关阻隔气体自该第一阀管流至该第三阀管或阻隔气体自该第三阀管流至该第二阀管;该第一阀管连通该第一单向阀;该第二阀管连通该第二单向阀。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打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阀管上设有一第三单向阀,气体经该第三单向阀离开该第一阀管;该第二阀管上设有一第四单向阀,气体经该第四单向阀进入该第二阀管。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带为传动皮带、冷气皮带或传动链条。·
【文档编号】F04B35/01GK203430730SQ201320477627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6日
【发明者】陈书伟, 张秀华 申请人:华创车电技术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