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阀膜充气袋及其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0652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无阀膜充气袋及其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包装袋,尤其涉及一无阀膜充气袋和充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物流运输业也随之快速发展,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通过物流的形式进行交易,例如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医药产品、陶瓷、玻璃以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等,在这些物品储存或运输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挤压、碰撞、跌落等情况,导致产品损坏或变形,给人们带来严重的损失。

为避免产品破损,在传统的包装方式中,人们普遍使用包装盒(包装箱)将物品包装给产品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对其进行保护。然而,这种传统的包装盒的包装方式,都没有提供防撞防碰防跌功能。也就是说,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包装盒或包装箱会被扔来扔去,很容易导致其变形,从而可能会导致被包装物品的损坏或变形。所以对一些易碎、易损坏等包装要求较高的物品,例如电子数码产品、塑料陶瓷、生物化工产品、食品医药等,都需要给包装物品提供缓冲作用,以防止包装物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遭到损坏。现有的解决方案,例如传统的纸质包装盒,其可以是在纸质包装盒内部填充有缓冲材料如泡沫材料来达到提供缓冲作用的目的。然而,将这种包装盒和填充的缓冲材料运送到包装地时,其运输和储存的成本是非常昂贵的。而且缓冲泡沫材料污染环境,并不环保,而且包装起来极不方便,不但浪费时间,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增加了成本,已经不符合现代运输业的需求。

空气包装材料是通过在薄膜中充入气体来达到缓冲效果的,其可以在包装现场充气再投入使用,所以相对于传统的包装材料具有运输成本低,易于储存的优点,而且缓冲效能更优,重量更轻,又有利于环保,因此,颇受人们欢迎。目前的空气包装袋是通过薄膜来制造的,里面没有空气的时候,就相当于两层薄膜,可任意折叠,易于存放,有利于节约仓储成本,当其充入空气后,具有相当大的弹性,有很好的缓冲作用,保护物品因受到压力而变形,因此,即使出现跌落、撞击等情况时,空气包装袋也可以保护用其包装的物品不受损伤。另外,由于空气包装袋非常轻,可以减少包装的体积和重量,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所以,在物流运输行业,空气包装袋成为不可缺少的包装材料。

此外,由于目前的空气包装袋为了充气方便,在制造的时候,大多都是采用在空气包装袋的各个储气单元中安装由至少两层薄膜形成的单向阀,充气之后单向阀自动封闭,可以防止充入的气体外泄,但由于一个用来包装物品的空气包装袋需要多个单向阀,需要的材料较多,而且制作方法复杂,制作工艺步骤多,而且使用时只能每个空气包装袋单独充气,不方便自动化连续操作,从而导致其制造和使用成本较高,最终使得使用者的使用成本增加。因此,急需寻求一种更好的空气包装袋来降低其制造成本,满足各个消费者的使用要求,同时也使其符合节约型社会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所述无阀膜充气袋提供一可充气主体,可充气主体通过由两层气室膜叠合形成至少一充气单元和储气单元,气体通过所述充气单元进入所述储气单元,通过边充气边热封的方式使得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具有空气缓冲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所述可充气主体弯折形成多个侧壁,多个侧壁相连接形成各种形状的包装袋,各侧壁包围在待包装物品的周围,从而,当待包装物品被存储在所述无阀膜充气袋中并在任一方向受到压力时,所述可充气主体能够分散该压力,进而,使得待包装物品不至于受到该压力的影响,能够很好的保护待包装物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在被充入气体之后,所述可充气主体能够根据弯折缝设置的位置和数量弯折成不同的形状,从而使得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具有多种形状,可以用来包装不同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所述无阀膜充气袋既可以单独地作为待包装物品的包装制品,也可以配合其他的包装制品,如与传统的包装箱或包装盒一起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其中使用一充气装置连接于所述充气单元为所述储气单元充气,并于充气后立即将所述储气单元密封,于所述储气单元的进气口处形成一密封缝,从而将气体密封于所述储气单元中,得到具有空气缓冲作用的无阀膜充气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不需要使用阀膜,和传统的有阀膜的空气包装袋相比,省去膜较多的阀膜材料,可以显著降低充气袋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不需要使用阀膜,采用边充气边热封的方式使其具有空气缓冲性能,制作方法简单,制作工艺步骤少,生产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通过剪切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的边缘的充气单元,使得所述无阀膜充气袋能够自动连续充气,充气效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其中所述充气方法能够提高充气效率,保证充气效果,并且适合于为各种无阀膜充气袋进行充气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其中所述充气方法适合于自动化地实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的充气操作,从而减小人工的参与或甚至不需要人工的参与。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其中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的各个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包括相连接的一个或多个储气单元,所述充气方法可以一次对一个批次无阀膜充气袋的至少一所述储气单元进行充气,然后经充气的所述储气单元被向前推进,从而所述充气系统继续对后续的所述储气单元进行充气,从而实现连续式自动化充气工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的充气侧包括在长度方向的两侧互相没有热封在一起的充气单元,所述充气单元适合于沿着所述充气头向前推进,从而实现连续充气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的充气侧的所述充气单元可以包括至少两层通过边缘热封缝互相封合在一起的气室膜的充气端部,而在充气前或充气后,可以被切开,从而使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得以向前推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在单个充气操作中,所述充气头延伸在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的所述充气单元内,然后所述充气单元两侧被持续旋转的滚轮压紧密封,从而在所述充气单元之内形成充气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所述充气方法还提供收卷工序,将充气后的这些储气单元进行收卷,从而减小其占用空间,并且方便后续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其中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可以包括互相连接的多个无阀膜充气袋,各个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可以单独执行对包装物品的包装和缓冲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所述充气方法还提供成品切割步骤,充气后的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可以经切割操作而得到可以用于包装物品的单个的空气包装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可以处于大致水平状态地连续地向前推进,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可以处于大致垂直状态地连续地向前推进,所述充气装置处于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上侧,从而节省整个充气系统充气时占用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的储气单元在充气的同时进行热封操作,从而形成各个密封的充气缓冲气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的充气装置的操作系统结构简单,便于使用者对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的充气装置进行管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的充气装置的操作系统功能全面,能够满足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的充气装置在充气过程中对所有参数的设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的充气装置的操作系统的操作方法步骤明了,便于使用者简单地对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的充气装置进行操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在被充入气体之后,所述可充气主体能够根据弯折缝设置的位置和数量弯折成不同的形状,从而使得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具有多种形状,可以用来包装不同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其中多个无阀膜充气袋相连接形成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通过端接缝相隔开,并可与充气前或者充气后裁剪所述端接缝,进而将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裁剪为需要的数量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例如单个无阀膜充气袋或者两个及两个以上相连接的无阀膜充气袋,使用方便,能够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其中多个无阀膜充气袋相连接形成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每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的充气单元相连通,可以进行连续式充气,可以一次对一个批次即多个所述无阀膜充气袋进行充气,从而实现连续式自动化充气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其中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的每所述储气单元的进气口处设置至少一连接缝,充气后可以降低气体外泄速度,而且和所述储气室的其 他部位相比,对应所述连接缝的位置不能充气从而不会膨胀,使得所述充气口处于较为扁平状态,便于后续热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其中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的可充气主体包括多列分隔缝,将可充气出题分隔为多个储气单元,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当一个储气单元受损后,其他储气单元依然具有空气缓冲作用,以保护待包装物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所述可充气主体经过弯折后形成多个侧壁,于每所述侧壁的两边缘各热封形成一列端接缝,各侧壁通过所述端接缝相连接,进而形成具有一容纳腔和一腔口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可以是用于包装待包装物品的具有各种合适的立体构型的包装袋。

为满足以上至少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气体经由待充气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的至少一充气单元充入至少一储气单元;

(B)对充气后的所述储气单元执行热封操作以在所述储气单元的一进气口处形成一密封缝从而将气体密封于所述储气单元中;

(C)连续地对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的所有储气单元依次进行上述充气和热封操作使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的所有储气单元都完成充气从而得到充气后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其中充气后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具有至少一容纳腔,以用于包装至少一待包装物品。

相应地,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步骤:

将至少两层气室膜叠合在一起;和

将所述气室膜通过一系列热封工艺形成一个或多个所述储气单元以及与每所述储气单元相连通的所述充气单元,其中经弯折的所述储气单元在充气后形成多个充气侧壁,多个所述充气侧壁形成所述容纳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两层所述气室膜通过热封形成大致平行的、相互间隔地多列分隔缝,以形成并排排列的所述储气单元和相互独立的所述储气室。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两层所述气室膜密封形成相互间隔地至少一列弯折缝,所述弯折缝将每所述储气单元分隔为多个相互交流的子储气单元,所述弯折缝与所述分隔缝之间形成一连通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通过所述弯折缝弯折使得所述储气单元形成多个侧壁,所述侧壁的边缘热封形成一端接缝,所述端接缝之间的连接将每所述侧壁相连接形成至少一容纳腔和一腔口,使得所述储气单元形成多种形状的立体结构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用来包装待包装物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形成多个所述容纳腔的所述储气单元弯折后形成一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的两个相邻的所述容纳腔之间通过所述端接缝相隔开,通过裁剪所述端接缝得到需要数量的、独立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充气单元的二充气主体部相连接形成一边缘热封缝,使得所述充气主体部的边缘密封起来,以形成所述充气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每所述储气单元的所述进气口处通过热封形成与所述密封缝相交汇的一个或多个连接缝,所述连接缝在所述进气口形成至少一进气通道,所述充气通 道通过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储气室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缝为狭长型,使得所述进气通道为狭长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热封形成的所述连接缝的形状为圆形、三角形、梯形、长方形或长条形中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步骤(B)还包括以下步骤:当一个所述储气单元充气结束后,紧接着通过所述热封装置密封所述储气单元;以及破开所述充气单元,驱动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继续向前移动,为下一个所述储气单元充气,使充气后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脱离充气装置的充气头,以进行连续充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相连接形成一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所述制作方法连续地对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的各个所述无阀膜充气袋进行所述充气和热封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每所述储气单元的所述密封缝相连接形成一体连接的密封缝。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通过一破开刀具将所述充气通道破开,使得热封后的所述储气单元脱离所述充气装置的所述充气头,进而使得所述充气头继续向前移动以进行连续充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破开刀具是一破开刀片,在所述无阀膜充气袋被连续向前驱动移动时,其沿着所述边缘热封缝将所述充气单元破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通过自动旋转的一转盘刀具将所述充气通道侧部的边缘热封缝裁掉,所述充气通道的两层气室膜形成两个自由端,使得热封后的所述储气单元脱离所述充气头,进而使得所述充气头继续向前移动以进行连续充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步骤(B)中,在所述储气单元向前移动过程中,通过所述放气孔连续地对所述储气单元进行充气操作,在邻近所述放气孔的位置之后进行密封所述储气单元的操作,从而在边充气时即将所述储气单元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将充气后的相连接的具有预设数量的所述储气单元切下,以得到独立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的充气装置,其中所述充气装置包括:

至少一充气头,其中所述充气头包括至少充气部和至少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从所述充气部弯折后延伸,且所述安装部的端部可充气地连接于至少气源装置,所述充气部具有至少一放气孔;

至少破开装置,其包括至少破开刀具,所述破开刀具安装于所述安装部;

至少热封装置;以及

至少传送装置,其中所述传送装置驱动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向前移动,所述放气管的所述充气部进入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的至少充气单元的至少充气通道内部,将气体通过所述放气孔依次充入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的至少储气单元中,所述热封装置随即将充气后的所述储气单元进行密封,所述破开装置将所述充气单元破开以使所述无阀膜充气袋能够脱离所述充气头,进而对多个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形成的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进行连续充气,充气后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具有至少一容纳腔,以用于包装至少一待包装物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热封装置将所述储气单元的进气口处的两层气室膜热封到一起形成至少一密封缝,将气体密封于所述储气单元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破开装置包括至少一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将所述破开刀具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使得所述破开刀具朝向所述充气部的方向固定于所述安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热封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一热封单元和至少一第二热封单元,所述破开刀具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热封单元和所述第二热封单元之间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热封装置配置有温度感应器,以用于检测热封操作时的温度,从而藉由至少一控制装置的至少一主控模块控制热封温度在适宜的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传送装置包括至少一传送动力源,第一和第二传送单元,回应于所述传送动力源的驱动,两个所述传送单元作用于被破开的所述充气单元以驱动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向前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充气部远端密封,所述充气头为由刚性材料制作的管状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充气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支架,其中所述充气头,所述热封装置,所述破开装置和所述传送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破开刀具是自动转动的转盘刀具或固定的刀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无阀膜充气袋,包括至少一第一气室膜和至少一第二气室膜,所述第一气室膜和所述第二气室膜相叠合形成一个或多个储气单元和至少一充气单元,所述充气单元和所述储气单元相连通,气体通过所述充气单元进入所述储气单元,并于所述储气单元和所述充气单元之间形成至少一密封缝,所述密封缝将所述储气单元进行密封,以防止气体泄漏,并且所述储气单元经过一系列弯折形成一立体包装袋,用来包装待包装物品,为所述待包装物品提供空气缓冲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每所述储气单元均具有至少一进气口和至少一储气室,所述充气单元具有至少一充气通道,所述充气通道通过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储气室相连通,以使气体通过所述充气通道从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储气室,所述进气口在所述储气单元充气后被所述密封缝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其进一步包括多个连接缝,其连接两层所述气室膜,至少一个所述连接缝设于每所述进气口,将所述进气口形成至少一进气通道,每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充气通道、所述储气室相连通,所述连接缝的位置不能充气使得所述进气口的位置能够方便后续的封口热封操作。即,所述连接缝将所述进气口处的所述第一气室膜和所述第二气室膜热封连接在一起,以在充气后使得所述进气口处的充气量小于所述储气室的其他部位的充气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缝的形状选自长条形、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或梯形中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每相邻所述储气单元之间形成一个狭长的分隔缝,所述分隔缝将所述第一气室膜和所述第二气室膜于所述分隔缝处密封起来,使得每所述储气单元形成单独的储气室。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密封缝是通过热封工艺将所述进气口处的所述第一气 室膜和所述第二气室膜相连接而形成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充气单元被破开。其可以是被破开刀片沿着其长度方向将其破开,或垂直于所述充气单元布置的自动旋转的转盘刀具将其破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充气单元在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充气后沿着所述密封缝被裁掉,充气后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没有所述充气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气室膜和所述第二气室膜之间热封形成至少一列弯折缝,每所述弯折缝使得所述储气单元形成多个相互交流的子储气单元,通过所述弯折缝的弯折使得所述子储气单元形成每所述侧壁,使得所述可充气主体弯折形成所需要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的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每所述储气单元的相对应的每所述子储气单元分别形成一底壁、一顶壁、一前壁、一后壁、一顶前壁和一顶后壁,所述弯折缝分别设于所述底壁与所述前壁之间、所述底壁与所述后壁之间、所述后壁与所述顶后壁之间、所述顶后壁与所述顶壁之间、所述顶壁与所述顶前壁之间,每所述储气单元通过每所述弯折缝弯折后,形成一容纳腔,并与所述顶前壁和所述前壁之间形成一容纳口,充气后以包装待包装物品。

其中通过热封工艺于所述前壁、所述后壁、所述底壁、所述顶壁、所述顶前壁和所述顶后壁的两边缘分别设置一列端接缝,每所述端接缝与每所述储气单元大致平行的设置,将相对应的所述端接缝连接起来形成所述容纳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每所述储气单元的相对应的每所述子储气单元形成一底壁、二周壁和二顶壁,所述弯折缝分别设于所述底壁与每所述周壁之间、每所述周壁与每所述顶壁之间,每所述储气单元通过每所述弯折缝弯折后,形成一容纳腔,并与两个所述顶壁之间形成一容纳口,充气后以包装待包装物品。

其中通过热封工艺于所述底壁、所述周壁和所述顶壁的两边缘分别设置一列端接缝,每所述端接缝与每所述储气单元大致平行的设置,将相对应的所述端接缝连接起来形成所述容纳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其中每所述储气单元的相对应的每所述子储气单元形成一底壁、一前壁和一后壁,所述弯折缝分别设于所述底壁与所述前壁之间、所述底壁与所述后壁之间,每所述储气单元通过每所述弯折缝弯折后,形成一容纳腔,并与所述前壁和所述后壁之间形成一容纳口,充气后以包装待包装物品。

其中通过热封工艺于所述底壁、所述前壁和所述后壁的两边缘分别设置一列端接缝,每所述端接缝与每所述储气单元大致平行的设置,将相对应的所述端接缝连接起来形成所述容纳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每所述储气单元的相对应的所述子储气单元形成两侧壁和一底壁,所述弯折缝分别设于每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每所述储气单元的相对应的所述子储气单元形成六个侧壁,所述弯折缝分别设于两个所述侧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每所述储气单元的相对应的所述子储气单元形成五个周壁,所述弯折缝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周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形成一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并适 于通过所述端接缝将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裁剪为需要数量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

其中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无阀膜充气袋之间的连接处设置一列所述端接缝,便于后续裁剪,以将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裁剪为需要数量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

或者两个所述无阀膜充气袋之间设置有方便撕开的撕裂线,以方便从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中撕离各个所述无阀膜充气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用于制作无阀膜充气袋的半成品袋,其经过充气和封口操作后形成一立体包装袋,以用来包装待包装物品,其中所述半产品袋包括至少两层气室膜,其相叠合形成一个或多个储气单元和至少一充气单元,各所述储气单元均具有至少一进气口和至少一储气室,所述充气单元具有至少一充气通道,所述充气通道通过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储气室相连通,其中在所述充气和封口操作中,气体通过所述充气通道从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储气室,然后所述进气口在所述储气单元充气后被至少一密封缝密封。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半成品袋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半成品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1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充后和热封后的成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1D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用于包装物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E是沿图1C的A-A线的截面视图。

图2至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半成品袋的几种变形实施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的半成品袋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未充气的状态。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示为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充气后的状态。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示为单个无阀膜充气袋充气后的状态。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的结构示意图,所示为无阀膜充气袋未充气的状态。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示为无阀膜充气袋充气后的状态。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结构示意图,所示为无阀膜充气袋未充气的状态。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示为无阀膜充气袋充气后的状态。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充气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充气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充气装置的充气头后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充气装置的传送装置后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充气系统的控制结构的示意图。

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在充气装置上充气时的示意图。

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在充气装置上充气,热封和破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图2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充气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充气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充气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充气装置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充气装置的充气头后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充气装置中的破开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充气装置的传送装置后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充气系统的控制结构的示意图。

图3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在充气装置上充气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如图1A至图1E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阀膜充气袋,在未充气前,即呈半成品袋时,如图1A和1B所示,其包括一可充气主体10,所述可充气主体10包括至少一储气单元13,所述储气单元13包括一第一气室膜11和一第二气室膜12,所述第一气室膜11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2重叠地设置,并于各所述储气单元13内形成一个可储气的储气室14,其中所述储气单元13各具有一进气口131,各所述进气口131与相对应的所述储气室14相连通,在各所述储气单元13的顶端设置至少一连接缝16,即所述连接缝16设于各所述进气口131,用来分隔所述进气口,换言之,所述连接缝16设于所述储气单元13的顶端,通过热封工艺将形成所述储气单元13顶端的所述第一气室膜11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2连接起来,使得所述进气口131被所述连接缝16分隔为至少两个部分,分别位于各所述连接缝16的两侧,使得所述连接缝16与所述分隔缝101或者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缝16之间形成一进气通道1311,气体从所述分隔缝16的两侧的所述进气通道1311进入所述储气室14,使得所述储气单元13具有空气缓冲作用。

所述无阀膜充气袋没有阀膜,与传统的空气包装袋相比,本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无阀膜充气袋未设置单向阀,需要使用所述无阀膜充气袋时,可通过一充气装置进行边充气边热封,在所述进气口131处热封形成一密封缝105,如图1C所示,进而得以将空气密封于各所述储气单元13中,使得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充气具有空气缓冲作用,进而得以作为立体包装袋,用于保护用其包装的物品,如图1C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室膜11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2为两层气室膜,所述第一气室膜11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2被多列分隔缝101分隔成多个所述储气单元13,即每相邻所述储气单元13之间形成一个狭长的所述分隔缝101,换句话说,各列所述分隔缝101将所述第一气室膜11与所述第二气室膜12于所述分隔缝101处密封起来,各所述分隔缝101通过热封工艺形成,从而使得相邻两个所述储气单元13之间形成一列呈连续热封线的所述分隔缝 101。再换句话说,在所述无阀膜充气袋成型的过程中,各所述分隔缝101是通过热封工艺密封所述第一气室膜11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2而形成的,通过密封所述第一气室膜11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2形成所述分隔缝101的这种方式,使得每所述储气单元13可以形成单独的所述储气室14。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本实用新型提到的热封工艺,所述分隔缝101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施。另外,每所述分隔缝101的位置和数量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进行调整,以使得所述储气单元13形成不同形状和规格,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其中所述储气单元13可以是各种形状,如条形、圆形、多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等,所述储气单元13的尺寸也可以通过所述分隔缝101进行调整,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分隔缝101的存在,使得每所述储气室14都可以实现单独的充入气体和存储气体,并且当其中任一个所述储气室14发生破损或者漏气后,与其毗邻的所述储气室14仍然充满气体,这样在充气后,使用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用来包装待包装物品的时候,将待包装物品受损的概率降到最低,从而使得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的可靠性也得到了有效地保障。

所述可充气主体10进一步包括一充气单元15,其连接于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优选地,所述充气单元15一体地延伸于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与各所述储气单元13相连通,即所述第一气室膜11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2重叠地设置并于各所述储气单元13的顶部形成所述充气单元15,以便于通过所述充气单元15对各所述储气单元13进行充气。当气体被充入到所述充气单元15中后,该气体得以被所述充气单元15分配到与其相连通的各所述储气单元13的所述进气口131,进而得以进入各所述储气室14内部,使得各所述储气单元13具有空气缓冲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每所述储气室14之间也可以相互连通,这样也可以实现向全部的每所述储气室14充入气体。

更具体地,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室膜11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2分别形成所述气室层主体部111和121以及一体地分别延伸于所述气室层主体部111和121的充气端部151和152,所述气室层主体部111和121用来通过热封工艺形成所述储气单元13,而所述第一气室膜11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2邻近充气侧的那一部分分别形成所述充气单元15的所述充气端部151和152。所述充气端部151和152互相叠合并且在其末端边缘通过一边缘热封缝102互相连接,即所述边缘热封缝102通过热封工艺形成,其密封地热封连接所述充气端部151和152的边缘。

在另外的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气室膜11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2也可以由一整张薄膜沿对折线对折而形成,即所述第一气室膜11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2一体延伸,其中所述充气单元15相应地也由对折后一体连接的两充气端部151和152。这样所述充气通道153形成在所述对折线和所述进气口131之间。也就是说,不需要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边缘热封缝102。

值得一提的是,多个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相连接形成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即多个所述可充气主体的边缘相连接形成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其中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在相邻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之间形成连续贯通的所述充气通道153,并且所述充气通道153是直接连通于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这样,可以通过充气装置对所述连续式无阀膜 充气袋进行充气,提高充气效率,减少人工参与率,降低成本。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对于每一个所述储气单元13而言,所述连接缝16通过热封工艺于所述进气口131处连接所述第一气室膜11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2,使得所述进气口131被所述连接缝16分隔为两个部分,即所述分隔缝16与所述分隔缝103之间形成二进气通道1311,换言之,对每所述储气单元13而言,所述分隔缝103两侧的两个所述进气通道1311形成所述储气单元13的所述进气口131,每所述进气通道均与所述充气单元15相连通,使得所述储气室14通过所述进气通道1311与所述充气单元15相连通。

换句话说,所述连接缝16为通过热封工艺设置于所述进气口131的一个阻挡部,相当于通过分隔所述进气口131的方式来缩小其尺寸,这样即不影响后续的充气,又能够便于热封,气体通过所述进气通道1311进入所述储气室14后,由于所述连接缝16的存在,使得已经进入所述储气室14内部的气体外泄的速度减慢,同时,使得所述储气单元13的顶部即所述进气口131的位置在充气后不会像所述储气单元13的其他部位那样呈现充气膨胀的状态,也就是说,对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充气后,相对所述储气单元13的其他部位而言,所述连接缝16使得所述进气口13的位置更为扁平一些,不像其他部位那么饱满,这样有利于热封形成所述密封缝105。

此外,所述连接缝16的形状为两端椭圆状的条形,具有一预定的长度和宽度,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且所述连接缝16与每所述分隔缝103呈大致平行的方向设置,这样便于形成狭长的所述进气通道1311,有利于充气,并且使得所述储气单元13的顶部有较长一段的相对扁平的区域,有利于在此区域形成密封缝,即充气后便于进行热封。

值得一提的是,在自动化制作所述无阀膜充气袋时,可以使用充气头置于所述充气单元15中,对各个所述储气单元进行充气,随后热封形成所述密封缝105。并且为方便脱离所述充气头,可以设置破开装置,将所述充气单元15破开,或者剪开,或者形成所述充气单元15的两层气室膜的远端部分被剪除。如图1C所示,在这个示例中,形成所述充气单元15的其中一层气室膜被破开而形成一破开线109。另外,在从充气头离开后,被破开的所述充气单元15也可以根据需要再执行热封操作用于进一步防止漏气。

图2至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半成品袋的几种变形实施的示意图。在充气和热封以后,形成所述密封缝105,从而将气体密封在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的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中。

如图2所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变形实施,在本变形实施方式中,于每所述进气口131处设置三个所述连接缝16A,三个所述连接缝16A得以将每所述进气口131分隔为四个所述进气通道1311A,分别为所述连接缝16A与所述分隔缝103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缝16A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所述储气单元13的所述连接缝16A可以设置为一个、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其数量可以根据所述储气单元13的尺寸或者其他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连接缝16A的数量可任意设置,并不限于上述优选实施例及其变形实施方式。

图3将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进行阐述。如图3所示,一个 所述连接缝16B设于所述储气单元13的顶端,使得所述储气单元13的所述进气口131被分隔为两个部分,即所述连接缝16B与其两侧的所述分隔缝103之间各形成狭长的一进气通道1311B,所述进气通道1311B与所述充气单元15的所述充气通道153相连通,并与所述储气室14相连通,便于在后续通过所述充气通道153进行充气时,气体能够通过所述进气通道1311B进入到所述储气室14,使得所述储气单元13具有空气缓冲作用。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缝16B为三角形,优选为等腰三角形,其中等腰三角形腰的长度大于底边的长度,其顶角位于所述储气室14的顶部,即使得所述连接缝16B的形状为正向的三角形,这样就使得所述进气通道1311B的顶端的宽度大于底端的宽度,为了便于后续充气后对所述进气口131进行热封,本优选实施例在所述分隔缝103的顶端热封形成一粗端17B,所述粗端17B的形状也为正向三角形的形状,其底边与所述分隔缝103的顶端相连接,其顶部的角优选为设置在正对所述分隔缝103的位置,其两个底部的角延伸到所述进气通道1311B,使得所述进气通道1311B的顶部的宽度缩小,便于后续热封。

图4将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进行阐述。如图4所示,一个所述连接缝16C设于所述储气单元13的顶端,使得所述储气单元13的所述进气口131被分隔为两个部分,即所述连接缝16C与其两侧的所述分隔缝103之间各形成狭长的一进气通道1311C,所述进气通道1311C与所述充气单元15的所述充气通道153相连通,并与所述储气室14相连通,便于在后续通过所述充气通道153进行充气时,气体能够通过所述进气通道1311C进入到所述储气室14,使得所述储气单元13具有空气缓冲作用。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缝16C的形状为倒梯形,使得所述进气通道1311C顶部的宽度小于其底部的宽度,即所述进气通道1311C的宽度由顶端向底端逐渐增大,使得所述储气单元13的顶部的顶端向底端方向逐渐变的更加饱满,既便于气体通过又便于充气后热封。

图5将对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进行阐述。如图5所示,一个所述连接缝16D设于所述储气单元13的顶端,使得所述储气单元13的所述进气口131被分隔为两个部分,即所述连接缝16D与其两侧的所述分隔缝103之间各形成一进气通道1311D,所述进气通道1311D与所述充气单元15的所述充气通道153相连通,并与所述储气室14相连通,便于在后续通过所述充气通道153进行充气时,气体能够通过所述进气通道1311D进入到所述储气室14,使得所述储气单元13具有空气缓冲作用。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缝16D的形状为倒三角形,优选为等腰三角形,腰长大于底边长,这样便于形成狭长的所述进气通道1311D,其中三角形的底边与所述分隔缝103的顶端大致处于同一平面上,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向着所述分隔缝103的方向延伸,使得所述进气通道1311D的宽度由顶端向底端方向逐渐增大,这样的设计在充气后,能够使得所述储气单元13顶端的饱满程度低于其他部位的饱满程度,便于热封。

图6将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进行阐述。如图6所示,一个所述连接缝16E设于所述储气单元13的顶端,使得所述储气单元13的所述进气口131被分隔为两个部分,即所述连接缝16E与其两侧的所述分隔缝103之间各形成一进气通道1311E,所述进气通道1311E与所述充气单元15的所述充气通道153相连通,并与所述储气室14相连通,便于在后续通过所述充气通道153进行充气时,气体能够通过所述进气通 道1311E进入到所述储气室14,使得所述储气单元13具有空气缓冲作用。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缝16E为圆形,其直径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优选地设于所述储气室14顶端的中间位置,便于缩小所述进气通道1311E的宽度。

图7将对本实用新型的第六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进行阐述。如图7所示,两个所述连接缝16F设于所述储气单元13的顶端,并且可以分别从所述分隔缝101延伸,两所述连接缝16F之间形成一进气通道1311F,所述进气通道1311F与所述充气单元15的所述充气通道153相连通,并与所述储气室14相连通,便于在后续通过所述充气通道153进行充气时,气体能够通过所述进气通道1311F进入到所述储气室14,使得所述储气单元13具有空气缓冲作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由上述各实施例可以看出,所述连接缝16的形状、大小和数量均不固定,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仅仅局限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设置为其他类型的形状、大小和数量,甚至可以多个所述连接缝16之间形成迂回的空间,防止气体外泄。

如图8所示,通过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形成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形成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室膜11与所述第二气室膜12选择性地热封以形成一个或多个弯折缝103,每所述弯折缝103使得所述储气单元13形成多个相互交流的子储气单元133,并且每所述弯折缝103的两端部没有延伸到每所述分隔缝101,也就是说,每所述弯折缝103的端部与每所述分隔缝101之间形成一连通通道132,用于将毗邻的每所述子储气单元133连通,以这种方式,当向所述储气单元13的一个所述子储气单元133充气时,该气体经由每所述连通通道132进入到所述储气单元13的全部的所述子储气单元133,从而,实现了对所述储气单元13的充气目的。换言之,一个所述储气单元13的每所述子储气单元133得以藉由每所述连通通道132被充入气体,从而使得整个所述储气单元13具有空气缓冲作用,得以全方位的保护待包装物品。

值得一提的是,每所述储气单元13的每所述弯折缝103的位置对应,以排列成一列所述弯折缝103,从而使得每所述储气单元13形成相对应的每所述子充气单元131。为了使得多个所述储气单元13形成所述无阀膜充气袋,每所述储气单元13分别具有多列所述弯折缝103,当每所述储气单元13被充入气体后,每所述储气单元13得以在每所述弯折缝103处弯曲,以形成多个侧壁。如图8和图9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实施为五列所述弯折缝103,每所述储气单元13在每所述弯折缝103处弯曲,从而使多个所述子储气单元133形成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具有一底壁1a、一顶壁1b、一前壁2a、一后壁2b、一顶前壁3a和一顶后壁3b,并且所述底壁1a、所述前壁2a、所述后壁2b、所述顶壁1b、所述顶前壁3a和所述顶后壁3b相互连接后形成一容纳腔20以及一腔口21,待包装物品得以通过所述腔口被放入到所述容纳腔20内,其中所述前壁2a的顶端延伸到所述顶前壁3a的边缘,然后藉由所述顶壁1b和所述顶前壁3a将所述腔口密封,以完成对待包装物品的包装工作。其中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无阀膜充气袋为“O”型空气包装袋。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弯折缝103的位置和形成的列数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调整,以使得所述储气单元13形成不同形状和规格的所述无阀膜空气包装装置,从而来满足用户的 不同使用需求。

如图9所示,在所述可充气主体10上设置端接缝104,通过所述端接缝104来连接各侧壁进而得以形成带有所述容纳腔20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具体地,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端接缝104包括三列前壁端接缝1041、三列后壁端接缝1042、三列顶壁端接缝1043、三列顶前壁端接缝1044和三列顶后壁端接缝1045,各列所述端接缝104分别位于所述储气单元13的两侧和中部,在形成双层结构时,所述前壁端接缝1041与相对应的所述后壁端接缝1042通过一次热封连接,所述顶壁端接缝1043的两端通过一次热封连接,所述顶前壁端接缝1044和相对应的所述顶后壁端接缝1045通过一次热封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前壁2a与所述后壁2b的边缘之间相连接,所述顶前壁3a、所述顶壁1b和所述顶后壁3b的边缘之间相连接,进而形成具有两个容纳腔20和两个腔口21的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并且可以通过裁剪中间的所述端接缝104变成两个具有单个容纳腔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

另外,可以在充气前裁剪中部的所述端接缝104,也可以在充气后裁剪中部的所述端接缝104,进而得以形成所需要的无阀膜充气袋。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两个容纳腔的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也可以设置两列所述端接缝104,形成具有一个容纳腔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三列以上的所述端接缝104,进而形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容纳腔的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包装多个物品。然后还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裁剪,可满足使用者的不同使用需求。更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能够使用充气装置通过所述充气单元15进行充气,充气后于所述进气口131处进行热封,进而可以将气体密封于所述储气室14内部,使得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具有空气缓冲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具有多个所述容纳腔20,并可以用来制作具有单个容纳腔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在另外的应用中,所述无阀膜充气袋也可以具有多个所述容纳腔20,从而用来包装多个包装物品。

还值得一提的是,每所述分隔缝101、所述边缘热封缝102、每所述弯折缝103、每所述端接缝104与所述连接缝16由热封工艺热封所述第一气室膜11与所述第二气室膜12形成,但是在实现形成每所述分隔缝101、所述边缘热封缝102、每所述弯折缝103、每所述端接缝104与所述连接缝16的目的时,又不仅仅局限于热封工艺,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胶水粘合等工艺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形成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在一个所述可充气主体10的中部设置至少一列所述端接缝104,即可选择在至少一个所述可储气单元13处设置一列所述端接缝104,将所述可充气主体10分隔为至少两个部分,形成至少两个相连接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并使得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的所述充气单元15相连通,即每所述可充气主体10顶端的的所述充气通道153相连通,以使其形成一连续式所述无阀膜充气袋,便于后续连续充气。即多个所述可充气主体10相互连接后形成一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即在每所述可充气主体10的两边缘均设置一列端接缝104,然后将各个单个的所述可充气主体10通过所述端接缝104相连接,其中每所述可充气主体10的所述充气单元15的所述充气通道153相连通,以后续过程中便于连续充气。可以理解的是,在制作时,可以是将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相叠合并且经过一系列热封工艺形成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

如图10所示,对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进行充气热封后,得到图10所示的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即使用相应的充气装置通过所述充气单元15进行充气,气体通过所述进气通道1311进入所述储气室14,使得每所述储气单元13具有空气缓冲作用,充气后立即对每所述储气单元13进行密封,采用热封工艺于所述储气单元13的所述进气口131处热封形成一密封缝105,所述密封缝105为连续式密封缝,可以防止所述储气单元13中的气体外泄,其中所述密封缝105与每所述分隔缝101和每所述连接缝16相交汇,即所述密封缝105横向地设于每所述进气通道1311,将每所述进气通道1311被密封,也就是说所述密封缝105将每所述进气通道1311处的所述第一气室膜11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2连接在一起,使得该气体储存于所述储气单元13中,使得所述储气单元13具有空气缓冲作用,使用时,将待包装物品通过所述腔口21放入所述容纳腔内部,使得各侧壁紧贴待包装物品,进而对待包装物品进行保护,防止其受损。

另外,所述充气单元15可以在背面被破开,从而不影响其外观。

如图11所示,通过裁剪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的中部的所述端接缝104,将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分隔为单个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用来单独的包装带包装物品。

值得一提的是,生产制造时,可以制作包括很多个无阀膜充气袋的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便于对其进行连续式充气,充气后,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将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裁剪为需要数量的无阀膜充气袋,例如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等,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也可以在充气前进行裁剪,然后再进行充气。

图12和图13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另一种变形实施。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主体10被设置四列所述弯折缝103G,通过弯折所述弯折缝103G,形成一底壁1G、二周壁2G和二顶壁3G,所述底壁1G、所述周壁2G和所述顶壁3G形成一容纳腔20G和一腔口21G,其中所述充气单元15设于其中一个所述顶壁3G的边缘。另外,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呈“C”型。

在所述顶壁3G、所述周壁2G和所述底壁1G的两边缘与所述顶壁2G相对应的位置各设置一列端接缝104G,通过热封工艺形成所述端接缝104G,所述端接缝104G得以将所述顶壁3G与所述底壁1G、每所述周壁2G的两边缘连接起来,进而得以形成大致方形的所述容纳腔20G和所述腔口21G,而且两个所述顶壁3G的边缘之间的距离较远,即两个所述顶壁3G分别位于所述可充气主体10的两端,弯折后位于所述容纳腔20G的两端,于所述容纳腔20G的中部形成一个所述腔口21G,对于单个所述无阀膜充气袋而言,所述周壁2G仅设于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的两端,另外两边没有设置,便于用来包装电脑等物品,既可以单独使用来包装待包装物品,也可以将其放置于包装箱等箱体内部,与箱体配合使用,便于运输。

对所述无阀膜充气袋进行充气,使用充气装置通过所述充气单元15进行充气,边充气边热封,进而使得充气后于所述进气口131处形成一密封缝105G,得以将气体密封于所述储气室14内部,使得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具有空气缓冲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密封缝105G热封形成于所述连接缝16所处的位置,与所述连接缝16、所述分隔缝101相交叉,这是由于所述连接缝16的存在使得所述储气室104的顶部的充气量小于所述储气室14的其他部位的充气量,即所述连接缝16所在位置处于较为扁平的状态,便于热封。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一个可充气主体10的中部的一个所述储气单元13的两 端热封形成一列密封的所述端接缝104G,充气时,这个所述储气单元13不能被充入气体,这样的话,可以形成两个相连接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即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当整个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充气后,可以通过中部的所述端接缝104G以及相应位置的所述储气单元13进行裁剪,将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裁剪为两个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当然,在另外的变形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相邻两个所述无阀膜充气袋之间设置较宽的所述分隔缝101,从而区分两个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并且方便裁剪。

值得一提的是,可以在一个所述可充气主体10的中部设置热封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间隔地所述端接缝104G,这样可以形成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连接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的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然后于充气前后对其进行裁剪,将其裁剪为需要数量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

图14和图15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无阀膜充气袋的另一种变形实施。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主体10被设置两列所述弯折缝103H,通过弯折所述弯折缝103H,形成一底壁1H、一前壁2H和一后壁3H,所述底壁1H、所述前壁2H和所述后壁3H形成一容纳腔20H和一腔口21H,其中所述充气单元15设于其中一个所述前壁2H的顶部。

在所述底壁1H、所述前壁2H和所述后壁3H的两边缘各设置一列端接缝104H,通过热封工艺形成所述端接缝104H,所述端接缝104H得以将所述前壁2H和所述后壁3H的两边缘连接起来,同时将所述底壁1H相对应的两边缘连接起来,进而得以形成大致扁平状的所述容纳腔20H和所述腔口21H,其中所述腔口21H为敞开状态。另外,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无阀膜充气袋为“U”型空气包装袋。

对本优选实施例中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进行充气密封时,使用充气装置通过所述充气单元15进行充气,边充气边热封,进而使得充气后于所述进气口131处形成一密封缝105H,得以将气体密封于所述储气室14内部,使得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具有空气缓冲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密封缝105H热封形成于所述连接缝16所处的位置,与所述连接缝16、所述分隔缝101相交叉,这是由于所述连接缝16的存在使得所述储气室14的顶部的充气量小于所述储气室104的其他部位的充气量,即所述连接缝16所在位置处于较为扁平的状态,便于热封。

此外,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在一个可充气主体10的中部热封形成一列密封的所述端接缝104H,充气时,所述端接缝104H不能被充入气体,这样的话,可以形成两个相连接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即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当整个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充气后,可以通过中部的所述端接缝104H进行裁剪,将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裁剪为两个所述无阀膜充气袋。

值得一提的是,可以在一个所述可充气主体10的中部设置热封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间隔地所述端接缝104H,这样可以形成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连接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的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然后于充气前或充气后对其进行裁剪,将其裁剪为需要数量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

更值得一提的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无阀膜充气袋来包装待包装物品,能够使物品与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紧密贴合,减少了包装的体积、重量,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减少了包装部件,提高装箱速度,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并且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弹性好, 能够保护物品因受到压力而变形,产品洁净,包装起来更加美观。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设计合理数量的弯折缝的数量来将可充气主体折叠成其他所需要的结构,制造成多种形状及结构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不仅仅可以设计为上述三种形式的无阀膜充气袋,用其单独来包装待包装物品,还可以设计为其他形状的无阀膜充气袋。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无阀膜充气袋还可以与包装箱(例如纸质包装箱)配合使用,如图16至图18所示的U型袋、C型袋和O型袋,通过将待包装物品放置于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内部,将所述无阀膜充气袋贴合于包装箱来使用。另外,也可以将多个所述无阀膜充气袋搭配,如两个U型袋以对扣方式包装一个包装物品。

如图16所示,在所述可充气主体10上热封形成两列弯折缝103J,两列所述弯折缝103J两侧的并排排列的所述子储气单元133分别形成“U”型的两个侧壁1J和2J,两列所述弯折缝103J之间的并排排列的所述子储气133形成“U”型的底壁3J,所述侧壁1J、2J以及所述底壁3J通过所述弯折缝103J进行弯折,并通过所述充气单元15进行充气且于所述连接缝16处形成所述密封缝105J后,形成“U”型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所述侧壁1J、2J以及所述底壁3J使得所述“U”型无阀膜充气袋形成一容纳腔20J,用来包装待包装物品,其中“U”型无阀膜充气袋的宽度可以根据两列所述弯折缝103J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适于与一包装箱配套使用。

如图17所示,在所述可充气主体10上热封形成五列弯折缝103K,五列所述弯折缝103K相间隔地设置,使得所述子储气单元133分别形成六个侧壁,其中第一列所述弯折缝103K与所述可充气主体10的底端之间形成“C”型袋的一第一侧壁1K,第一列、第二列所述弯折缝103K之间的所述子储气单元133形成所述“C”型袋的一第二侧壁2K,第二列、第三列所述弯折缝103K之间的所述子储气单元133形成所述“C”型袋的一第三侧壁3K,第三列、第四列所述弯折缝103K之间的所述子储气单元133形成所述“C”型袋的一第四侧壁4K,第四列、第五列所述弯折缝103K之间的所述子储气单元133形成所述“C”型袋的一第五侧壁5K,第五列所述弯折缝103K与所述可充气主体10的顶部之间的所述子储气单元133形成一第六侧壁6K,其中所述第一侧壁1K和所述第六侧壁6K形成了所述“C”型袋的两个开口端的壁,所述第二侧壁2K和所述第五侧壁5K形成了所述“C”型袋的顶端壁和底端壁,所述第三侧壁3K和所述第四侧壁4K形成了所述“C”型袋的与开口相对应的侧壁,各所述侧壁弯折后使得所述“C”型无阀膜充气袋形成一容纳腔20K,用来包装待包装物品,可以将待包装物品沿圆周方向包裹起来进而进行保护。

各所述侧壁通过所述弯折缝103K进行弯折,并通过所述充气单元15进行充气且于所述连接缝106处形成所述密封缝105后,形成“C”型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其中“C”型无阀膜充气袋的宽度可以根据两列所述弯折缝103K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适于与一包装箱配套使用。

如图18所示,在所述可充气主体上热封形成四列弯折缝103M,四列所述弯折缝103M相间隔地设置,形成一“O”型无阀膜充气袋的五个侧壁,其中第一列所述弯折缝103M与所述可充气主体10的底部之间的所述子储气单元133形成一第一周壁1M,第一列、第二 列所述弯折缝103M之间的所述子储气单元133形成一第二周壁2M,第二列、第三列所述弯折缝103M之间的所述子储气单元133形成一第三周壁3M,第三列、第四列所述弯折缝103M之间的所述子储气单元133形成一第四周壁4M,第四列所述弯折缝103M与所述可充气主体10的顶部之间的所述子储气单元133形成一第五周壁5M,其中所述第一周壁1M和所述第五周壁5M形成了所述“O”型无阀膜充气袋的一个侧壁,所述第二周壁2M、第三周壁3M和所述第四周壁4M分别形成了所述“O”型无阀膜充气袋的另外三个侧壁。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弯折缝103M之间的间距根据所述“O”型无阀膜充气袋的大小进行调节。各所述周壁通过所述弯折缝103KM进行弯折,并通过所述充气单元15进行充气且于所述连接缝106处形成所述密封缝105后,形成“O”型无阀膜充气袋,其中所述“O”型无阀膜充气袋的宽度可以根据两列所述弯折缝103M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适于与一包装箱配套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将所述“O”型无阀膜充气袋的顶部和底部通过具有缓冲作用的缓冲体进行封闭,得以保护待包装物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图16至图18的优选实施例中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在未进行弯折的时候,不需要设置弯折缝和端接缝,可以当做空气缓冲垫来使用,使其与各包装箱配合使用,增加其使用途径。

另外,对于图16至图18的所述“U”型无阀膜充气袋、所述“C”型无阀膜充气袋和所述“O”型无阀膜充气袋,不仅可以制作为单个的充气袋,还可以制作为连续式“U”型无阀膜充气袋、连续式“C”型无阀膜充气袋和连续式“O”型无阀膜充气袋,即制作的时候于一个所述可充气主体10的相间隔地热封形成多列端接缝,通过沿所述端接缝进行裁剪,或者所述可充气主体10的相间隔地设置有多列方便撕开的撕裂线,进而可以分别将所述连续式“U”型无阀膜充气袋、所述连续式“C”型无阀膜充气袋和所述连续式“O”型无阀膜充气袋裁剪或撒开为单个的或者需要数量的“U”型无阀膜充气袋、“C”型无阀膜充气袋和“O”型无阀膜充气袋,各个连续式充气袋之间的充气通道相连通,便于后续过程中进行连续充气。

如图19至图26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10的充气系统,其包括一充气装置30,一气源装置40,以及一控制装置50。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由两层或多层柔性薄膜经热封而形成可储气的空气缓冲材料,所述充气装置30用于向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进行充气操作,所述气源装置40用于向所述充气装置30提供填充气体,所述控制装置50用于控制整个系统的运作。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充气系统可以连续地自动化地对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进行充气操作。具体地,所述充气装置30包括一支架31,以及组装于所述支架31的一充气头32,一传送装置34,一破开装置35和一热封装置38。

更具体地,如图19和图20所示,所述支架31包括一安装板311,例如在图中所示,其可以是一块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安装板311,用于安装其他的部件。所述支架31还包括其他壳板312,如图中所示,所述安装板311和所述壳体板312可以组装成类似一个箱体,从而保护内部结构,其在工作中,可以放置在环境表面,如工作桌面或地面等,也可以进一部固定于工作桌面,从而防止在充气操作时,所述支架31产生晃动。

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所述充气头32是一根延长形的管状部件,其可以沿着水平方向 布置,并且内部可以输送气体。在图8中,所述充气头32沿着所述安装板31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包括一体延伸的或互相组装在一起的充气部321和安装部322,所述安装部322从所述充气部321弯折后延伸,以用于连接至所述气源装置40从而得到气体供应。在图20中所示的例子中,所述安装部322大致垂直地从所述充气部321延伸,即连接处形成大致直角,即所述充气头32在图中示出的例子中可以呈大致L形。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充气部321和所述安装部322也可以呈锐角或钝角的弯折。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充气头32是钢性结构,例如可以由金属材料或塑料材料制成,其可气体流通地连接至所述气源装置40,从而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得以能够给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进行充气操作。

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322通过所述安装板311安装就位,如图8中所示,所述安装板311包括安装板主体3111,并且内部形成有充气头安装孔3112,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安装部322穿过所述充气头安装孔3112从而进入所述支架31形成的箱体内。

所述充气部321包括一主体部3211,和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3211两侧的一远端3212和一近端3213。所述远端3212呈密封状态,所述近端3213连接于所述安装部322。在所述主体部3211沿其长度方向形成一放气孔3214,这样从所述气源装置40过来的气体只能通过所述放气孔3214进入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放气孔3414的长度小于所述储气单元13的宽度,这样每次只对一个所述储气单元13进行充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放气孔3214可以设在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的所述主体部3211的顶部,从而在充气操作时,气体沿向上的方向从所述放气孔3214放出。当然在实际使用中,也可能是设在其底部,从而朝下地从所述放气孔3214放出;也有可能是设在前侧,从而朝前地从所述放气孔3214放出。值得一提的是,当设置在前侧时,所述放气孔3214可以直接朝向所述储气单元13地进行充气,而不需要进入所述充气通道153,即所述充气通道153只是起到容纳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的作用。

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放气孔3214可以形成在所述充气部321的侧面,而不是端部。而在现有技术中,气嘴的气体出口位于端部,然后该气嘴安装于充气包装材料的充气口,气体只从端部的充气口进入该充气包装材料内。

在一个充气操作中,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的所述主体部3211的所述放气孔3214延伸在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的所述充气单元15的所述充气端部151和152之间并位于所述充气通道153内,这样,气体从所述放气孔3214放出进入所述充气单元15的所述充气通道153,然后进一步地进入一个所述储气单元13。

所述充气装置30进一步地包括所述热封装置38,从而实现对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的热封操作。更具体地,所述热封装置38包括一第一热封单元381和一第二热封单元382,其中当一个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进入充气工位时,所述充气头32通过所述放气孔3214对所述储气单元13进行充气,并且同时,所述第一和/或第二热封单元381和/或382从前侧开始将所述储气单元13进行热封,以形成连接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的呈连续热封线的密封缝105,所述密封缝105将所述储气单元13完全密封,以将气体储存在所述储气单元13,从而在所述充气单元15和所述储气单元13之间形成了所述密封缝105,也就是说所述密 封缝105形成于所述储气单元13的所述进气口131处,与所述连接缝16和所述分隔缝101相交汇,这是因为所述连接缝16使得所述进气口131处的充气量小于所述储气室14的其他部位的充气量,有利于热封。

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工艺中,在温度达到工作温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热封单元381和所述第二热封单元382中的任一热封单元都可以将所述储气单元13进行热封。此外,因为没有防止漏气的单向阀,所以采用边充气边热封的工艺,在所述储气单元13充气结束的同时,其也被热封,从而将气体密封在所述储气单元13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热封单元381和382可以独立控温,也可以是连接在一起,可以一个不起加热作用而只是起定位作用,而另一个用于可以执行加热热封作用,从而提供大致相同的温度,如本实用新型这个示例中,底侧热封单元用于加热,而顶侧的热封单元是一个固定限位单元。所述热封装置38进一步地提供温度感应器383,以检测所述第一或第二热封单元381和382的温度,所述控制装置50控制所述热封装置38的工作温度为适宜的温度范围,从而保证能够形成热封连接所述气室膜11和12的所述密封缝105,又不导致所述气室膜11和12熔断。

如图8中所示,所述充气装置30还包括一破开装置35,其中所述破开装置35包括一破开刀具351和一固定装置352,所述固定装置352用于安装所述破开刀具351。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破开刀具351连接于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的主体部3211,优选地,所述破开刀具351呈倾斜地连接于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的主体部3211,即两者可以形成锐角,这样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的充气后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向前传送时,所述破开刀具351将所述充气单元15破开,从而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不会被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安装部322的阻挡而继续向前移动。

如图中所示,所述破开刀具351的位置位于第一和第二热封单元381和382之间,即在充气工艺中,先完成充气和热封操作,然后紧接着再通过所述破开刀具351将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的所述充气单元15破开,从而所述破开刀具351不会影响前续的充气操作。优选地,所述破开刀具351可以沿着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的所述充气单元15的边缘热封缝102处或对折线处将所述充气单元15破开而形成没有连接在一起的所述充气端部151和152,即形成两个没有连接在一起的自由端部,这样自由的所述充气端部151和152可以顺利地在所述传送装置34的作用下沿着所述充气头32向前移动,并且最终脱离所述充气头32。

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的内侧具有刀具安装槽3215,所述破开刀具351一尖端3511安装于所述刀具安装槽3215中,这样能保证将所述充气单元15破开。当然在其他变形中,所述破开刀具351一端也可以紧密地抵压于所述充气部321内侧。所述破开刀具351也可以垂直于充气部321地延伸,但优选地,其处于倾斜状态地延伸。

所述破开刀具351的另一端可以安装于所述支架31的所述安装板311,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352用于安装所述破开刀具351,从而进一步地稳固地固定所述破开刀具351。更具体地,所述固定装置352包括一载刀主体3521和固定主体3522,所述载刀主体3521用于承载所述破开刀具351,如图9中所示,所述载刀主体3521形成载刀槽3523,所述破开刀具351定位于所述载刀槽3523,并且所述破开刀具351进一步地形成定位穿孔3512,通过固定元件3524如相配合的螺钉螺母或铆钉等穿过所述穿孔3512并与所述载刀主 体3521相固定。

如图20和图22中所示,所述充气装置30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板311并且位于所述热封装置38右侧的所述传送装置34,以用于将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向前传送。更具体地,所述传送装置34包括两个传送单元341和342,以及传送动力源343。其中,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充气后,被破开的所述充气单元15的所述充气端部151和152在两个所述传送单元341和342的作用下,从而前一个充气完成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得以在所述传送单元341和342的作用下向前移动,而进一步地带动后续另一个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来到充气工位,即所述压紧单元的两个所述压紧部之间的位置,从而准备下一个充气操作,这样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充气装置30得以连续地自动化地对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进行充气操作。

更具体地,第一传送单元341包括一第一传送齿轮3411,一第一连接轴3412,和一第一驱动齿轮3413,其中所述第一传送齿轮3411和所述第一驱动齿轮341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轴3412两端,使所述第一连接轴3412延伸在所述第一传送齿轮3411和所述第一驱动齿轮3413之间。第二传送单元342包括一第二传送齿轮3421,一第二连接轴3422,和一第二驱动齿轮3423,其中所述第二传送齿轮3421和所述第二驱动齿轮3423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轴3422两端,使所述第二连接轴3422延伸在所述第二传送齿轮3421和所述第二驱动齿轮3423之间。

所述第一和第二传送齿轮3411和3421互相啮合,所述第一和第二驱动齿轮3413和3423互相啮合。这样,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驱动齿轮3413和3423互相啮合并且转动时,所述第一驱动齿轮3413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轴3412传送驱动力以驱动所述第一传送齿轮3411转动,所述第二驱动齿轮3423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轴3422传送驱动力以驱动所述第二传送齿轮3421转动,这样所述第一和第二传送齿轮3411和3421之间的啮合作用使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的所述充气单元15向前移动。

更具体地,例如所述第一传送齿轮3411逆时针地转动,所述第二传送齿轮3421顺时针转动,从而产生向前的推动力,以驱动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的所述充气单元15向前移动。

所述传送动力源343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可以包括一传送电机3431,一输出轴3432,以及一固定架3433,所述传送电机3431组装于所述固定架3433,所述固定架3433安装于所述安装板311。所述电机3431提供旋转动力,并且所述旋转动力传送至所述第一和第二传送单元341和342,从而驱动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向前移动。更具体地,所述第二传送单元342进一步地包括第一和第二滚轮3424和3425以及一传动带3426。所述第一滚轮3424安装于所述传送动力源343的所述轴出轴3432,所述第二滚轮3425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轴3422,所述传动带3426环绕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滚轮3424和3425。这样,当所述传送电机3431工作以驱动所述输出轴3432转动时,所述第一滚轮3424在所述输出轴3432的作用下转动,从而进一步地通过所述传动带3426使所述第二滚轮3425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二连接轴3422转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二驱动齿轮3423转动,这样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3423相啮合的所述第一驱动齿轮3413随着转动,从而最终带动所述第一和第二传送齿轮3411和3421以相反的方向转动。

本领域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传送装置34的结构,只作为举例而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而设计其他能够实现将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向前驱动的其他结构。

另外,如图中所示,所述安装板311进一步地形成有两个连接轴限位孔3114,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轴3412和3422分别穿过两个连接轴限位孔3114,这样所述第一和第二传送齿轮3411和3421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驱动齿轮3413和3423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板的相反两侧,所述传送动力源343也位于所述安装板内侧。

另外,所述充气装置30进一步地包括两个导引装置39,其可以是上下两个所述导引装置39。各个所述导引装置39包括两个互相间隔地布置并安装于所述安装板311的定位轴391,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定位轴391的导引轮392,以及套设于两个所述导引轮392的一环形导引带393。所述导引带393进一步地套设于所述传送齿轮3411或3421。这样,所述第一和第二传送齿轮3411和3421转动时,驱动所述导引带393绕着所述导引轮392运动,上下两个所述导引带393进一步地可以保证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顺畅地向前移动。

由此可见,在一充气循环中,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被套设在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使所述充气部321延伸在所述充气单元15的所述充气通道153中。所述传送装置34用于将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的需要充气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驱动至位于充气工位,然后所述气源装置40与所述充气头32之间接通,从而所述充气头32对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进行充气,当充气进所述热封装置38将所述储气单元13密封,所述传送装置34驱动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向前移动,并且所述充气单元15被所述破开装置35破开,接着充气后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离开所述充气工位,直到下一个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来到所述充气工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气头32可以连续地放气,即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因为没有上述压紧装置33,所以不需要类似上述实施例中需要停止充气,也不需要检测充气气压。

下面将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的充气系统,所述控制装置50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其用来控制所述充气装置30的放气、热封、传送等步骤。更具体地,所述控制装置50包括一主控单元51,一稳压单元52,和一充气控制开关,其可以实施为充气控制电磁阀55。

所述主控单元51是所述控制装置50的控制中枢。所述稳压单元52用于控制来自所述气源装置40的气压,以维持气压在预定的范围内,如可以是大致0.2MPa左右。所述充气控制电磁阀55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气源装置40向所述充气装置30的所述充气头32中的管路,从而开启或停止充气操作。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具体数值如0.2Mpa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所述气源装置40,其用来产生高压气体,例如可以是包括一电动气泵,以及气体管路,其包括一主导管。所述气泵在接通电源时可以工作从而用来产生高压气气体,产生的高压气体进入所述主导管,然后再进一步地用于充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可能的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源装置40也可能实施为高压储气装置,其中所述高压储气装置中存储有高压气体,以用于后续的充气操作。

所述主控单元51包括一主控模块511,和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主控模块511的一传送驱动模块513,一充气驱动模块514,一显示器515,一温控模块517和一热封驱动模块518。所述主控模块511实施为一处理器,用于接收和处理信息并发送控制指令,所述传送驱动模块513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传送装置34的所述传送电机3431,从而所述传送驱动模块513接收到所述主控模块511的启动或停止所述传送装置34的控制指令后,所述传送驱动模块513发送控制指令给所述传送电机3431以打开或关闭所述传送电机3431,从而对应地启动或停止所述传送装置34对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的向前驱动作用。所述充气驱动模块514相应地控制所述充气控制电磁阀55的打开和关闭。

所述显示器515用于显示相应的数据信息,上述数据信息包括所述气源装置40的输出气压数值,温控模块517得到的所述热封装置38的热封工作温度,所述传送电机3431驱动所述传送装置34运动的传送速度等。所述显示器515也可以提供一个控制界面,并且设置一些控制按钮,从而使操作人员设置相应的参数,并且控制整个充气工艺的运行。

可选择地,所述主控单元51进一步地包括一报警模块516,从而当出现紧急情况,如相关的电磁阀失灵;或所述气源装置40的管路中发生漏气而导致所述稳压单元52不能维持稳定的气压时;或者所述传送装置34的所述传送电机3431不能正常工作时等,所述报警模块516都会发出报警信息给所述主控模块511,从而所述主控模块511关闭整个系统,以停止工作。

也就是说,如图2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典型的充气操作,当开始后,判定一个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到达充气工位,然后开始充气操作,当充气操作同时完成热封步骤,并且同时开始传送操作,并执行所述充气单元15的破开操作,并且使后一个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再次到达充气工位,从而重复上述过程以连续地自动化地对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的多个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进行充气操作。

也就是说,更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充气系统的布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充气系统的整个控制过程可以是,当整个系统连接至外部电源如市用交流电源,所述主控模块511发送开启所述传送装置34的控制指令,从而所述传送驱动模块513驱动所述传送电机3431工作,以带动所述第一和第二传送齿轮3411和3421转动,从而驱动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向前移动,以带动一个待要充气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到达充气工位,然后所述主控模块511发送开始充气的操作指令给所述充气驱动模块514,以将所述充气控制电磁阀55打开,从而所述气源装置40的气体得以通过导管进入所述充气头32,从而进一步地从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的所述放气孔3214放出而进入所述储气单元13。

同时,所述主控模块511发送开启热封操作的控制指令给所述热封驱动模块518,以驱动所述第一和/或第二热封单元381和/或382地所述储气单元13进行热封操作。

所述传送驱动模块513驱动所述传送电机3431工作可以控制相应的传送速度至合适的数度范围,从而以合适的速度带动下一个待要充气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到达充气工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充气系统的描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供一种充气系统的组装方法,所述充气系统用于连续地自动化地对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的多个相连接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进行充气操作,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组装所述充气装置30的步骤:将所述充气头32沿所述安装板311的长度方向组装于所 述安装板311;将所述第一和第二热封单元381和382安装于所述安装板311;将所述破开装置35的所述破开刀具351安装于所述固定装置352的所述载刀主体3521,并且将所述固定装置352的所述固定主体3522固定于所述安装板311,并且使所述破开刀具倾斜地连接于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将安装有所述传送电机3431的所述固定架3433安装于所述固定架3433,安装所述第一滚轮3424于连接于所述传送电机3421的输出轴3432,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传送单元341和342的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轴3412和3422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驱动齿轮3413和3423,并且使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轴3412和3422穿过所述安装板的连接轴限位孔3114到达所述安装板311的外侧,并且进一步地分别安装所述第一和第二传送齿轮3411和3421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轴3412和342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轴3422上安装有所述第二滚轮3425,并且再用所述传动带3426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滚轮3424和3426;并且进一步地安装所述导引装置39的所述定位轴391,和导引轮392以及导引带393。

组装所述控制装置50并且布线的步骤:将所述稳压单元52,和所述充气控制电磁阀55分别用导线电连接于所述主控单元51,并且整个电路进一步地可连接至外部电源。

组装所述气源装置40并且布置管路的步骤;将主导管安装于所述电动气泵,并将所述主导管连接于所述充气头32。在并且在所述主导管的管路结构中安装所述充气控制电磁阀55和所述稳压单元52。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个组装步骤的具体组装工艺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而且一些步骤之间并没有先后顺序。

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气系统也可以进一步地包括一供料装置6,用于安装未充气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的半成品袋,从而用于向所述充气装置30连续地提供需要充气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的半成品袋,而所述收捡装置用于将充气后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进行收集整理。

更具体地,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供料装置60可以包括供料支架61和供料单元62,所述供料单元62组装于所述供料支架61,并且包括固定轴621以及卷轴622,所述卷轴622适合于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卷轴622,并且所述卷轴622用于安装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的一端部,并且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适合于收卷在所述卷轴622上,而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的另一端部被导引着向前移动从而完成连续式自动化的充气操作。所述供料支架61也可以进一步地一体地安装于所述充气装置30的所述支架31,从而形成一体结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供料装置60的结构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即所述供料装置60也可以有其他结构,例如形成类似存储箱的结构,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可以呈叠合地状态存储在所述存储箱中,并且一端从所述存储箱的开口拉出,以用于被导引着向前移动从而完成连续式自动化的充气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另外的变形实施方式,在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充气完成后,所述充气系统进一步地可能包括分割装置,其将充气后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从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上切割下来,从而供使用者收集。所述分割装置可能是刀具,也可能采取其他能量流切割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为保证准确切割,也可能进一步地提供视觉扫描装置, 用来判断切割位置从而切割得到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

如图2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Ⅰ):将至少两层气室膜(11,12)叠合在一起;

步骤(Ⅱ):两层所述气室膜通过一系列热封工艺形成至少一储气单元13以及与所述储气单元相连通的一充气单元15,所述充气单元具有一充气通道153,其中经变折的所述储气单元在充气后能够形成多个侧壁以形成一容纳腔,从而形成一立体包装袋,以用于包装待包装物品;

步骤(Ⅲ):一充气装置30的一充气头32置于所述充气单元15内,将气体通过所述充气单元15充入所述储气单元13中;以及

步骤(Ⅳ):紧接着使用所述充气装置30的热封装置38立即对充气后的所述储气单元13进行热封,于所述储气单元13的进气口131处形成以密封缝105,将气体密封于所述储气单元13中,使得充气后的所述储气单元13具有空气缓冲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I)和(II)是半成品袋的制作过程。步骤(III)和(IV)是充气和封口操作。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预先制作连续的一体连接的多个所述半成品袋,然后连续地进行后续的充气和封口操作得到多个完成充气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

具体地,在所述步骤(Ⅰ)中,将一第一气室膜11和一第二气室膜12叠合在一起形成一可充气主体;

在所述步骤(Ⅱ)中,通过一系列密封工艺形成分别使得每所述储气单元13均具有一储气室14,且所述储气室14与所述充气单元15相连通,便于后续通过所述充气单元15向所述储气室14充气。其中,所述密封工艺为热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密封重叠设置的所述第一气室膜11与所述第二气室膜12,并且当所述储气室14内被充入气体后,该气体不会从热封位置泄露。

另外,通过一系列热封工艺形成多列大致平行的、密封的所述分隔缝101,以形成并排排列的所述储气单元13,密封形成相互间隔的至少一列所述弯折缝103,使得每所述储气单元13形成多个侧壁,以使得所述可充气主体弯折形成所需要的充气袋的形状;

通过一系列热封工艺在各所述侧壁的边缘形成多列端接缝104,使得各侧壁相互连接形成至少一容纳腔20和一腔口21,以包装待包装物品,其中每所述端接缝104与每所述分隔缝101大致平行的设置,形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以在充气后更好的保护待包装物品。

于每所述储气单元13的顶端的进气口131处热封形成至少一连接缝16,并且形成至少一进气通道1311,每所述进气通道1311与每所述充气通道153和每所述储气室14相连通,既便于充气,又可以在充气后,使得所述进气口131的充气量小于所述储气室14的其他部位的充气量,便于后续热封。

在所述步骤(Ⅲ)和(Ⅳ)中,将所述充气装置30的所述充气头32延伸进入所述充气单元15,通过所述充气单元15对所述储气单元13进行充气,并立即通过所述充气装置30的一热封装置38对所述储气单元13的进气口131进行热封,于所述储气单元13的进气口131处形成所述密封缝105,将气体密封于所述储气室14内部,使得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具有空气缓冲作用。

对于所述步骤(Ⅲ)中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的充气方法,具体地,如图27所示,本实 用新型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的充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ⅰ):连续地驱动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向前移动;

步骤(ⅲ):对无阀膜充气袋10进行充气,并密封所述储气单元13;

步骤(ⅳ):将充气单元15破开;以及

步骤(ⅴ):使充气后的无阀膜充气袋10离开充气工位,下一个待充气的无阀膜充气袋10到达充气工位。

相应地,从上述描述中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工艺基于如下的发明构思,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气方法,其用于对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的多个无阀膜充气袋10进行充气操作,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包括两层气室膜11和12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储气单元13,和与多个所述储气单元13一体连接的充气单元15,所述充气单元15包括互相叠合的充气端部151和152,并且在其之间形成充气通道153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步骤(ⅰ)之前,所述方法包括一步骤(ⅵ):使连接至气源装置40的充气头32的放气孔3214位于所述充气通道153中。

在所述步骤(ⅲ)中,通过所述放气孔3214经由所述进气口131向一个所述储气单元13中充气,并且紧接着密封所述储气单元13。

在所述步骤(ⅳ)中,破开所述充气单元15,并且驱动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向前移动,使充气后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脱离所述充气头32。

更具体地,在步骤(ⅵ)中,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的密封的远端3211从所述充气通道153一侧的开口154进入,并从另一侧的开口154穿出,从而使所述充气部321的主体部3211留在所述充气通道153内,即所述充气部321的主体部3211延伸在整个所述充气通道153内,并且位于所述充气单元15的两个所述充气端部151和152之间。

在步骤(ⅲ)中,在所述储气单元13向前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所述放气孔3214连续地对所述储气单元13进行充气操作,并且所述热封装置38邻近所述放气孔3214地设置,从而在边充气时即将所述储气单元13密封。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方法中,步骤(ⅳ)在热封步骤结束后再进行,从而保证所述储气单元13中能够充入达到要求气压的气体。另外,在后续步骤中,上述方法也还可以包括步骤:将充气后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从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切下。也可以使用时将充气后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从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撕离。

如图28至图36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无阀膜充气袋10的充气系统,其包括一充气装置30’,上述气源装置40,以及上述控制装置50。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由两层或多层柔性薄膜经热封而形成可储气的空气缓冲材料,所述充气装置30’用于向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进行充气操作,所述气源装置40’用于向所述充气装置30’提供填充气体,所述控制装置50用于控制整个系统的运作。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充气系统可以连续地自动化地对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进行充气操作。具体地,所述充气装置30’包括一支架31’,以及组装于所述支架31’的一充气头32’,一传送装置34’,一破开装置35’和一热封装置38’。

更具体地,如图28和图29所示,所述支架31’包括一安装板311’,例如在图中所示,其可以是一块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安装板311’,用于安装其他的部件。所述支架31’还包括其 他壳板312’,如图中所示,所述安装板311’和所述壳体板312’可以组装成类似一个箱体,从而保护内部结构,其在工作中,可以放置在环境表面,如工作桌面或地面等,也可以进一部固定于工作桌面,从而防止在充气操作时,所述支架31’产生晃动。

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所述充气头32’是一根延长形的管状部件,其可以沿着水平方向布置,并且内部可以输送气体。在图22至图24中,所述充气头32’沿着所述安装板31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包括一体延伸的或互相组装在一起的充气部321’和安装部322’,所述安装部322’从所述充气部321’弯折后延伸,以用于连接至所述气源装置40’从而得到气体供应。在图22中所示的例子中,所述安装部322’大致垂直地从所述充气部321’延伸,即连接处形成大致直角,即所述充气头32’在图中示出的例子中可以呈大致L形。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充气部321’和所述安装部322’也可以呈锐角或钝角的弯折。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充气头32’是钢性结构,例如可以由金属材料或陶瓷、塑料材料制成,其可气体流通地连接至所述气源装置40’,从而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得以能够给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进行充气操作。

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322’通过所述安装板311’安装就位,所述安装板311’包括安装板主体3111’,并且内部形成有充气头安装孔3112’,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安装部322’穿过所述充气头安装孔3112’从而进入所述支架31’形成的箱体内。

所述充气部321’包括一主体部3211’,和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3211’两侧的一远端3212’和一近端3213’。所述远端3212’呈密封状态,所述近端3213’连接于所述安装部322’。在所述主体部3211’沿其长度方向形成一放气孔3214’,这样从所述气源装置40过来的气体只能通过所述放气孔3214’进入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放气孔3414’的长度小于所述储气单元13’的宽度,这样每次只对一个所述储气单元13’进行充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充气头32’与所述支架31’之间进一步增加一定位件314’,以增加所述充气头32’与所述支架31’之间的连接强度。具体而言,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件341’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31’的所述安装板311’上,并且位于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安装部322’朝向所述充气部321’延伸的一侧并靠近所述安装部322’。具体地,所述定位件314’包括一定位块3141’和一定位板3142’,所述定位块314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311’,所述定位板3142’向外延伸于所述定位块3141’并与所述定位块3141’之间形成一定位槽3143’,所述定位槽3143’用于安装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因此,一方面所述定位块3141’和所述定位板3142’为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提供了支撑力,另一方面,所述定位块3141’与所述定位板3412’之间形成的所述定位槽3143’又对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进行了限位,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相对于所述支架31’的稳定性,进而增加所述充气头32’相对于所述支架31’的牢固性,从而确保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在对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的所述充气单元15’的充气过程中的稳定性。

所述定位块3141’通过一锁紧件315’固定于所述支架31’的所述安装板311’上。更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块3141’上包括有一第一螺孔31411’和一第二螺孔31412’,所述锁紧件315’包括一第一螺栓3151’和一第二螺栓3152’,所述定位块3411’通过一所述第一螺栓3151’和 所述第一螺孔31411’以及所述第二螺栓3152’和所述第二螺孔31412’之间的相互配合与锁紧,从而固定于所述支架31’的所述安装板311’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定位槽3142’两侧的所述定位块3141’和所述定位板3142’的相对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的一第三螺孔31421’和一第四螺孔31422’,所述第三螺孔31421’和所述第四螺孔31422’分别与一第三螺栓3153’和一第四螺栓3154’进行配合,所述定位槽3143’的松紧度可以通过所述第三螺孔31421’和所述第三螺栓3153’以及所述第四螺孔31422’和所述第四螺栓3154’之间的配合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在所述定位槽3143’内的稳固性。换句话说,所述定位槽3143’的松紧度的可以根据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的具体尺寸进行调整的,有了所述第三螺孔31421’和所述第四螺孔31422’以及所述第三螺栓3153’和所述第四螺栓3154’的配合,所述定位槽3143’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配合不同尺寸的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从而提高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的选择的灵活性。

此外,所述定位件314’进一步包括一紧固板3144’和一紧固块3145’,所述紧固板3144’上具有至少一个螺孔,所述紧固块3145’上具有相同数量的螺孔并且与所述紧固板3144’上的螺孔位置相应,再通过螺栓将所述紧固板3144’与所述紧固块3145’进行紧固,从而将所述充气头32’进一步稳固地安装于所述支架31’的所述安装板311’上。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变形实施方式进行相应的变形,比如将所述第一定位件3141’和/或所述第二定位件3142’安装远离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安装部322’并固定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的中部,或者是选择仅使用一个定位件对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进行加固等方式,此外,所述锁紧件315’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者用户需求进行调整。换句话说,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放气孔3214’可以设在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的所述主体部3211’的顶部,从而在充气操作时,气体沿向上的方向从所述放气孔3214’放出。当然在实际使用中,也可能是设在其底部,从而朝下地从所述放气孔3214’放出;也有可能是设在前侧,从而朝前地从所述放气孔3214’放出。值得一提的是,当设置在前侧时,所述放气孔3214’可以直接朝向所述储气单元13’地进行充气,而不需要进入所述充气通道153’,即所述充气通道153’只是起到容纳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的作用。

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放气孔3214’可以形成在所述充气部321’的侧面,而不是端部。而在现有技术中,气嘴的气体出口位于端部,然后该气嘴安装于充气包装材料的充气口,气体只从端部的充气口进入该充气包装材料内。

在一个充气操作中,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的所述主体部3211’的所述放气孔3214’延伸在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的所述充气单元15’的所述充气端部151’和152’之间并位于所述充气通道153’内,这样,气体从所述放气孔3214’放出进入所述充气单元15’的所述充气通道153’,然后进一步地进入一个所述储气单元13’。

所述充气装置30’进一步地包括所述热封装置38’,从而实现对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的 热封操作。更具体地,所述热封装置38’包括一第一热封单元381’和一第二热封单元382’,其中当一个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进入充气工位时,所述充气头32通过所述放气孔3214’对所述储气单元13’进行充气,并且同时,所述第一和/或第二热封单元381’和/或382’从前侧开始将所述储气单元13’进行热封,以形成连接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的呈连续热封线的密封缝105’,所述密封缝105’将所述储气单元13’完全密封,以将气体储存在所述储气单元13’,从而在所述充气单元15’和所述储气单元13’之间形成了所述密封缝105’。

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工艺中,在温度达到工作温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热封单元381’和所述第二热封单元382’中的任一热封单元都可以将所述储气单元13’进行热封。此外,因为没有防止漏气的单向阀,所以采用边充气边热封的工艺,在所述储气单元13’充气结束的同时,其也被热封,从而将气体密封在所述储气单元13’中。

所述充气装置30’还包括一破开装置35’,其中所述破开装置包括一破开刀具351’和一固定装置352’,所述破开刀具351’固定连接于一马达353’的转动轴3531’上,通过所述马达353’的圆周转动带动所述破开刀具351’的圆周转动,所述马达353’通过所述固定装置352’固定于所述支架31’的所述安装板311’上。换句话说,所述破开装置35’中的所述破开刀具351’能够通过所述马达353’相对于所述固定装置352’进行旋转。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破开刀具351’可以被具体实施为自动旋转的一转盘刀具3511’,其垂直于所述充气单元15’地设置。其可以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如图中所示,所述无阀膜充气袋向右移动时,所述转盘刀具3511’顺时针转动以破开所述充气单元15’。所述转盘刀具3511’的周缘具有刀口,所述固定装置352’包括一固定孔3521’,所述马达353’的转动轴3531’穿过所述固定装置352’的所述固定孔3521’与所述转盘刀具3511’进行固定连接。即,所述破开装置35’的所述破开刀具351’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装置352’进行转动,以便于当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的所述充气单元15’在充气后向前移动时,所述破开刀具351’的所述转盘刀具3511’的刀口在所述充气单元15’的带动下能够滚动地自动切断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的所述充气单元15’,如沿边缘热封缝102’或对折线106A’处将所述充气单元15’破开而形成没有连接在一起的所述充气端部151’和152’,即形成两个没有连接在一起的自由端部,这样自由的所述充气端部151’和152’可以顺利地在所述传送装置34’的作用下沿着所述充气头32’向前移动,并且最终脱离所述充气头32’。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破开装置35’的所述破开刀具351’位于一固定槽31431’内,所述固定槽31431’延伸于所述定位槽3143’并位于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的上方,以使当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的所述充气单元15’在充气后向前移动时,所述破开刀具351’的所述转盘刀具3511’的刀口在所述充气单元15’的带动下能够滚动地自动切断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的所述充气单元15’的边缘热封缝102’或对折线106A’处将所述充气单元15’破开而形成没有连接在一起的所述充气端部151’和152’,即形成两个没有连接在一起的自由端部,这样自由的所述充气端部151’和152’可以顺利地在所述传送装置34’的作用下沿着所述充气头32’向前移动,并且最终脱离所述充气头32’。

在整个破开过程中,由于所述固定槽31431’的设置以及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的支撑,所述转盘刀具形破开刀具351’的刀口能够沿着直线并且轻易就能切开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的所述充气单元15’的边缘热封缝102’将所述充气单元15’破开而形成没有连接 在一起的所述充气端部151’和152’,从而形成两个没有连接在一起的自由端部,这样自由的所述充气端部151’和152’可以顺利地在所述传送装置34’的作用下沿着所述充气头32’向前移动,并且最终脱离所述充气头32’。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固定槽与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是不连通的,因此不会影响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的工作过程中的气密性。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所述破开刀具351’为任意结构,只要所述破开刀具351’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架31’的所述安装板311’进行转动从而在所述充气单元15’的带动下能够滚动地自动切断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的所述充气单元15’破开而形成没有连接在一起的所述充气端部151’和152’即可。换句话说,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充气装置30’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板311’并且位于所述热封装置38’右侧的所述传送装置34’,以用于将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向前传送。更具体地,所述传送装置34’包括两个传送单元341’和342’,以及传送动力源343’。其中,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充气后,被破开的所述充气单元15’的所述充气端部151’和152’在两个所述传送单元341’和342’的作用下,从而前一个充气完成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得以在所述传送单元341’和342’的作用下向前移动,而进一步地带动后续另一个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来到充气工位,即所述压紧单元的两个所述压紧部之间的位置,从而准备下一个充气操作,这样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充气装置30’得以连续地自动化地对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进行充气操作。

更具体地,第一传送单元341’包括一第一传送齿轮3411’,一第一连接轴3412’,和一第一驱动齿轮3413’,其中所述第一传送齿轮3411’和所述第一驱动齿轮341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轴3412’两端,使所述第一连接轴3412’延伸在所述第一传送齿轮3411’和所述第一驱动齿轮3413’之间。第二传送单元342’包括一第二传送齿轮3421’,一第二连接轴3422’,和一第二驱动齿轮3423’,其中所述第二传送齿轮3421’和所述第二驱动齿轮3423’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轴3422’两端,使所述第二连接轴3422’延伸在所述第二传送齿轮3421’和所述第二驱动齿轮3423’之间。

所述第一和第二传送齿轮3411’和3421’互相啮合,所述第一和第二驱动齿轮3413’和3423’互相啮合。这样,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驱动齿轮3413’和3423’互相啮合并且转动时,所述第一驱动齿轮3413’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轴3412’传送驱动力以驱动所述第一传送齿轮3411’转动,所述第二驱动齿轮3423’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轴3422’传送驱动力以驱动所述第二传送齿轮3421’转动,这样所述第一和第二传送齿轮3411’和3421’之间的啮合作用使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的所述充气单元15’向前移动。

更具体地,例如所述第一传送齿轮3411’逆时针地转动,所述第二传送齿轮3421’顺时针转动,从而产生向前的推动力,以驱动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的所述充气单元15’向前移动。

所述传送动力源343’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可以包括一传送电机3431’,一输出 轴3432’,以及一固定架3433’,所述传送电机3431’组装于所述固定架3433’,所述固定架3433’安装于所述安装板311’。所述电机3431’提供旋转动力,并且所述旋转动力传送至所述第一和第二传送单元341’和342’,从而驱动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向前移动。更具体地,所述第二传送单元342’进一步地包括第一和第二滚轮3424’和3425’以及一传动带3426’。所述第一滚轮3424’安装于所述传送动力源343’的所述轴出轴3432’,所述第二滚轮3425’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轴3422’,所述传动带3426’环绕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滚轮3424’和3425’。这样,当所述传送电机3431’工作以驱动所述输出轴3432’转动时,所述第一滚轮3424’在所述输出轴3432’的作用下转动,从而进一步地通过所述传动带3426’使所述第二滚轮3425’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二连接轴3422’转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二驱动齿轮3423’转动,这样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3423’相啮合的所述第一驱动齿轮3413’随着转动,从而最终带动所述第一和第二传送齿轮3411’和3421’以相反的方向转动。

本领域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传送装置34’的结构,只作为举例而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而设计其他能够实现将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向前驱动的其他结构。

另外,如图中所示,所述安装板311’进一步地形成有两个连接轴限位孔3114’,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轴3412’和3422’分别穿过两个连接轴限位孔3114’,这样所述第一和第二传送齿轮3411’和3421’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驱动齿轮3413’和3423’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板的相反两侧,所述传送动力源343’也位于所述安装板内侧。

另外,所述充气装置30’进一步地包括两个导引装置39’,其可以是上下两个所述导引装置39’。各个所述导引装置39’包括两个互相间隔地布置并安装于所述安装板311’的定位轴391’,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定位轴391’的导引轮392’,以及套设于两个所述导引轮392’的一环形导引带393’。所述导引带393’进一步地套设于所述传送齿轮3411’或3421’。这样,所述第一和第二传送齿轮3411’和3421’转动时,驱动所述导引带393’绕着所述导引轮392’运动,上下两个所述导引带393’进一步地可以保证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顺畅地向前移动。

由此可见,在一充气循环中,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被套设在所述充气头32’的所述充气部321’,使所述充气部321’延伸在所述充气单元15’的所述充气通道153’中。所述传送装置34’用于将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的需要充气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驱动至位于充气工位,然后所述气源装置与所述充气头32’之间接通,从而所述充气头32’对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进行充气,当充气进所述热封装置38’将所述储气单元13’密封,所述传送装置34’驱动所述连续式无阀膜充气袋100’向前移动,并且所述充气单元15’被所述破开装置35’破开,接着充气后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离开所述充气工位,直到下一个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来到所述充气工位并且继续对一个所述所述无阀膜充气袋10’进行充气和热封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充气装置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自动充气和热封结构制作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无阀膜充气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 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