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污型排风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48122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减污型排风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污型排风机,包括壳体和圆台形吸风体,壳体包括入风端、出风端及中间段,中间段内设有电机,入风端内设有旋转扇,旋转扇包括套体,入风端具有沿风移动方向逐渐变小前内通道,出风端具有沿风移动方向逐渐变大的后内通道,中间段具有平直通道;圆台形吸风体包括与入风端连接的除杂钢网,除杂钢网进风一侧表面焊接外圆台形套和内圆台形套,套体靠近外边缘和内边缘处分别设有外引风孔和内引风孔,电机前端正对套体处罩设一圆弧形的风向引导罩,壳体内壁底部设有吸附杂质的除杂湿海绵。圆台形吸风体对风的汇集量大,前内通道有利于将风集中于旋转扇处,而该旋转扇可将风力增强后输出,除杂湿海绵可减小空气污染。
【专利说明】减污型排风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污型排风机。

【背景技术】
[0002]风机一般用于改善室内空气环境、传输气体等。而现有的风机一般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电机和旋转扇,但现有的电机风力小,传输速度慢,效率低;尤其是用于化学工厂等恶劣环境下的通风,其效果差,无法及时排出室内的气体,将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同时旋转扇旋转使风冲击壳体产生噪声,影响人们的心情,还不利于人们的交流。此外在化工厂的风中还存在的灰尘等杂质排出室外还会对室外的空气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输风量大,效率高的减污型排风机。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减污型排风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前端为入风端,后端为出风端,壳体位于入风端和出风端之间形成中间段,中间段内设有电机,入风端内设有旋转扇,电机包括连接旋转扇的转轴,该旋转扇包括套设于转轴外的套体和与设于套体外围的扇片,所述入风端具有沿风移动方向逐渐变小前内通道,出风端具有沿风移动方向逐渐变大的后内通道,中间段具有连通前内通道和后内通道的平直通道;所述入风端的进风口处连接一圆台形吸风体,该圆台形吸风体包括与入风端连接的除杂钢网、外圆台形套及设于外圆形套内的内圆台形套,外圆台形套和内圆台形套开口较小的一端均与除杂钢网焊接,所述外圆台形套与内圆台形套之间形成快速引风间隙;所述套体靠近外边缘处设有外引风孔,套体靠近内边缘处设有内引风孔,外引风孔大于内引风孔,扇片沿旋转扇旋转方向弯曲成弧形,扇片中间沿长度方向设有与扇片弯曲方向相同的风向引导槽;所述电机前端正对套体处罩设一圆弧形的风向引导罩,该风向引导罩上设有供转轴穿出的通孔;所述壳体内壁底部沿风移动方向形成一安置槽,该安置槽内设有吸附杂质的除杂湿海绵,该除杂湿海绵具有与壳体内壁齐平的顶面。圆台形吸风体有利于风量的汇集,而前内通道有利于将风集中于入风端,而后随旋转扇旋转带动风后移,逐渐增大的后内通道则可使风自然吹出壳体外,减小对风的阻碍;内、外圆台形套形成双通道,主风体从内圆台形套进入壳体内,而靠近内圆台形套边缘的风则通过快速弓I风间隙进入套体内,快速引风间隙对风的引导效果好;风量损失小,且旋转扇旋转可带动快速引风间隙内的风快速旋转进入壳体内,增大了风机的风力,也增大了输风量,提高了对室内的输风面积,空气改善效果更好;而引风孔可在旋转过程中形成涡流,将风聚集到旋转扇上,一部分从引风孔中穿过,而另一部分则在旋转扇的旋转带动下沿扇片之间的细缝穿出壳体,而内、外引风孔则增大了出风量,且吸风效果更好,风向引导罩可将从引风孔穿出的风引导到正常轨道上,避免冲击电机造成风量损耗;而该设置的旋转扇和风向引导槽可增大引风量,聚风量更大,出风效果更好,提高了风机的效率;除杂钢网可对室内排向室外的空气进行初步过滤减少空气中的杂质;而除杂海绵则可对风中的灰尘等杂质进行吸附,且吸附效果好,吸附量大,避免造成空气污染,除杂海绵的顶面与盖体内壁齐平则避免除杂海绵对风机内的风产生影响。
[0005]作为优选,所述的除杂钢网前表面外围形成一前连接环,所述入风端前部设有一与前连接环连接的后连接环。该结构可方便圆台形吸风体的安装拆卸,清理起来更加方便,同时也方便取出变向除音套对其进行清理,保持对空气的过滤效果。
[0006]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底部连接一底座,该底座包括与壳体连接的支撑部。该底部可平稳的将风机安置于地面上。
[000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圆台形吸风体对风的汇集量大,前内通道有利于将除杂后的风集中于旋转扇处,而该结构的旋转扇将风力增强后输出,增大了出风量,后内通道则可使风自然吹出壳体外,减小风量的损失,除杂湿海绵可减小空气污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扇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圆台形吸风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12]如图1-3所示,一种减污型排风机,包括圆筒形的壳体I和与壳体连接的圆台形吸风体4,所述壳体I前端为入风端11,壳体I后端为出风端12,壳体I位于入风端11和出风端12之间形成中间段13 ;中间段13内设有电机2,电机2通过固定架固定于壳体I内,所述入风端11内设有旋转扇3,电机2包括连接旋转扇3的转轴;该旋转扇3包括套设于转轴外的套体31和与设于套体31外围的扇片32。所述套体31靠近外边缘处设有外引风孔311,套体31靠近内边缘处设有内引风孔312,该外引风孔311和内引风孔312均为长条形,且沿套体周向均分布,具体的,内引风孔为5个,外引风孔为7个;外引风孔311大于内引风孔312,扇片32沿旋转扇3旋转方向弯曲成弧形,扇片32中间沿长度方向设有弧形的风向引导槽321,该风向引导槽321与扇片32弯曲方向、角度均相同;所述电机2前端罩设一圆弧形的风向引导罩21,该风向引导罩21正对套体31处设置,进而可对穿出引风孔的风进行引导,使风能正常排出风机,同时还增大了风量,该风向引导罩21上设有供转轴穿出的通孔,该导向罩21与电机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壳体I的底部连接一底座7,该底座7包括与壳体I中间段连接的支撑部71。
[0013]具体的,所述入风端11具有沿风移动方向逐渐变小前内通道,出风端12具有沿风移动方向逐渐变大的后内通道,中间段13具有连通前内通道和后内通道的平直通道;所述圆台形吸风体4连接于入风端11的进风口处,该圆台形吸风体4包括与入风端11连接的除杂钢网41、外圆台形套42及设于外圆形套42内的内圆台形套43,外圆台形套42和内圆台形套43开口较小的一端均与除杂钢网41进风一侧表面焊接,所述外圆台形套42与内圆台形套43之间形成快速引风间隙,所述的除杂钢网41前表面外围形成一前连接环44,所述入风端11前部设有一与前连接环44连接的后连接环45,具体的,后连接环45上设有后连接孔,且前连接环上设有与后连接环连接的螺栓。所述内圆台形套43位于外圆台形套42内,该快速引风间隙可将内圆台形通道边缘的风引入快速引风间隙内进行输送,增大了输风量,也增大了输风面积,对室内的空气过滤面积更大,输送量也增多。
[0014]进一步的,所述入风端11内壁设有变向除音套6,该变向除音套6由橡胶材料制成,且表面覆盖一布层,布层对灰尘的杂质的吸附效果好,橡胶层的隔音效果好,且壳体入风端11内壁上设有一容纳橡胶层的凹部,可方便安置变向除音套,也可方便拆下变向除音套进行清洗,该变向除音套6内壁上设有横截面呈三角形的引风减污环,该引风减污环具有沿风移动方向向中间倾斜的倾斜引风面,进而在风吹过时可沿该倾斜引风面向中间汇集,导风效果好,且引风减污环为三个,沿风移动方向等间距设置,而相邻引风减污环之间对灰尘等杂质的吸附量大、且稳定。此外所述壳体内壁底部沿风移动方向形成一安置槽,该安置槽位于中间段13的内壁底部,该安置槽内设有吸附杂质的除杂湿海绵8,该除杂湿海绵8具有与壳体内壁齐平的顶面,即该除杂湿海绵8为海绵块,且该海绵块为沾水的湿海绵块,该除杂湿海绵8吸附杂质面积大,吸附效果好,可经常从出风端处或入风端向安置槽内倒入水或可中和风中有害气体的液体,保持除杂湿海绵湿润,进而保持除杂湿海绵的除尘效果,当然还可从出风端12取出除杂湿海绵进行清洗,保持除杂海绵的清洁度,避免细菌滋生。
[0015]使用时,一部分风从圆台形吸风体的内圆台形套进入壳体I内,而另一部分则从内圆台形套和外圆台形套之间快速进入壳体I内,除杂钢网41可吸附风中的部分杂质,对风进行初次净化,而后风在入风口处聚集,变向除音套6再次对风进行净化,吸附风中的灰尘等杂质,冲击壳体的风在引风减污环和引导片5的引导下沿着正常的轨道排出出风端。该结构的风机输风量大,可除去风中大量的杂质,避免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且噪音小,不会影响室内人们的正常交流。
[0016]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减污型排风机,包括壳体(I),所述壳体(I)前端为入风端(11),后端为出风端(12),壳体⑴位于入风端(11)和出风端(12)之间形成中间段(13),中间段(13)内设有电机(2),入风端(11)内设有旋转扇(3),电机⑵包括连接旋转扇(3)的转轴,该旋转扇(3)包括套设于转轴外的套体(31)和与设于套体(31)外围的扇片(32),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风端(11)具有沿风移动方向逐渐变小前内通道,出风端(12)具有沿风移动方向逐渐变大的后内通道,中间段(13)具有连通前内通道和后内通道的平直通道;所述入风端的(11)连接一圆台形吸风体(4),该圆台形吸风体(4)包括与入风端连接的除杂钢网(41)、外圆台形套(42)及设于外圆形套(42)内的内圆台形套(43),外圆台形套(42)和内圆台形套(43)开口较小的一端均与除杂钢网(41)焊接,所述外圆台形套(42)与内圆台形套(43)之间形成快速引风间隙;所述套体(31)靠近外边缘处设有外引风孔(311),套体(31)靠近内边缘处设有内引风孔(312),外引风孔(311)大于内引风孔(312),扇片(32)沿旋转扇旋转方向弯曲成弧形,扇片(32)中间沿长度方向设有与扇片(32)弯曲方向相同的风向引导槽(321);所述电机(2)前端正对套体(31)处罩设一圆弧形的风向引导罩(21),该风向引导罩(21)上设有供转轴穿出的通孔;所述壳体内壁底部沿风移动方向形成一安置槽,该安置槽内设有吸附杂质的除杂湿海绵(8),该除杂湿海绵(8)具有与壳体内壁齐平的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污型排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杂钢网(41)前表面外围形成一前连接环(44),所述入风端(11)前部设有一与前连接环(44)连接的后连接环(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污型排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部连接一底座(7),该底座(7)包括与壳体⑴连接的支撑部(71)。
【文档编号】F04D29/70GK204200619SQ201420524772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9日
【发明者】徐明灿 申请人:上虞市当代风机风冷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