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控单手转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1817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控单手转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液压控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在劈木机上用的液控单手转阀。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在劈木机上用的液压控制阀多是采用滑阀或液压转阀。滑阀的阀芯在压力高时易卡住,寿命短;而使用的液压转阀由于其油缸与油泵均是共用一个回油孔,油缸回油缓慢,效率低;另外由于在阀芯上与油缸进油孔对应连通的孔为单边孔,还存在阀芯受力不平衡,阀芯转动不灵活,费力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避免油缸回油慢、阀芯受压力平衡,阀芯转动灵活的液控单手转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控单手转阀,在阀体上设油泵进油孔、油泵回油孔、油缸进油孔、回油箱孔,在回油箱孔与油泵进油孔之间设溢流阀,其特征是在阀体上的通孔内设单手转阀;单手转阀由阀套内的长阀芯和位于长阀芯内端腔体内的滑阀芯组成;滑阀芯与通孔一端上的丝堵之间设复位弹簧;长阀芯外端的手柄由通孔另一端上的限位帽中孔伸出阀体外;在阀套和长阀芯上与油泵进油孔对应位置设通孔与长阀芯腔体连通;在阀套和长阀芯上与油缸进油孔和油泵回油孔对应位置还设通孔;在阀体上对应位置上设油缸回油孔,油缸回油孔与回油箱孔连通。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阀芯将油缸回油孔与油泵回油孔两个通路分开,避免了油缸回油慢的现象,在长阀芯上与油缸进油孔和油泵回油孔对应位置还设通孔,保证了长阀芯受力均衡,因而具有油缸回油快,生产效率,阀芯受压力平衡,阀芯转动灵活的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图4是图1的C-C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图1-图4。 一种液控单手转阀,在阀体1上设油泵进油孔11、油泵回油孔8、油缸进油孔7、回油箱孔IO,在回油箱孔10与油泵进油孔11之间设溢流阀9,在阀体1上的通孔内设单手转阀;单手转阀由阀套2内的长阀芯3和位于长阀芯3内端腔体内的滑阀芯4组成;滑阀芯4与通孔一端上的丝堵之间设复位弹簧5 ;长阀芯3外端的手柄由通孔另一端上的限位帽中孔伸出阀体1外;在阀套2和长阀芯3上与油泵进油孔11对应位置设通孔与长阀芯3腔体连通;在阀套2和长阀芯3上与油缸进油孔7和油泵回油孔8对应位置还设通孔;在阀体1上对应位置上设油缸回油孔6,油缸回油孔6与回油箱孔10连通。 使用时,开启油泵,液压油由油泵进油孔11进入长阀芯3腔体内,推动滑阀芯4向左移动,直至开通油泵回油孔8形成回路,油缸回油孔6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将长阀芯手柄转动90° ,油泵回油孔8关闭,油缸进油孔7打开,液压油进入油缸中,油缸工作。当油泵关闭,将长阀芯手柄转动回位,则滑阀芯4在复位弹簧5作用下向右移动,油缸回油孔6开启,油泵回油孔8关闭,油缸回位,油缸回油孔6与油泵回油孔8两个通路分开。
权利要求
一种液控单手转阀,在阀体(1)上设油泵进油孔(11)、油泵回油孔(8)、油缸进油孔(7)、回油箱孔(10),在回油箱孔(10)与油泵进油孔(11)之间设溢流阀(9),其特征是在阀体(1)上的通孔内设单手转阀;单手转阀由阀套(2)内的长阀芯(3)和位于长阀芯(3)内端腔体内的滑阀芯(4)组成;滑阀芯(4)与通孔一端上的丝堵之间设复位弹簧(5);长阀芯(3)外端的手柄由通孔另一端上的限位帽中孔伸出阀体(1)外;在阀套(2)和长阀芯(3)上与油泵进油孔(11)对应位置设通孔与长阀芯(3)腔体连通;在阀套(2)和长阀芯(3)上与油缸进油孔(7)和油泵回油孔(8)对应位置还设通孔;在阀体(1)上对应位置上设油缸回油孔(6),油缸回油孔(6)与回油箱孔(10)连通。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液压控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在劈木机上用的液控单手转阀。其特征是在阀体上的通孔内设单手转阀;单手转阀由阀套内的长阀芯和位于长阀芯内端腔体内的滑阀芯组成;滑阀芯与通孔一端上的丝堵之间设复位弹簧;长阀芯外端的手柄由通孔另一端上的限位帽中孔伸出阀体外;在阀套和长阀芯上与油泵进油孔对应位置设通孔与长阀芯腔体连通;在阀套和长阀芯上与油缸进油孔和油泵回油孔对应位置还设通孔;在阀体上对应位置上设油缸回油孔,油缸回油孔与回油箱孔连通。具有油缸回油快,生产效率高,阀芯受压力平衡,阀芯转动灵活的优点。
文档编号F15B13/02GK101737366SQ200810159938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8日
发明者杨志兴 申请人:杨志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