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模块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5276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模块及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结构设计不同于已知的风扇模块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图1及图2为现有风扇模块的示意图,而图3为电子装置的机体的局部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图2及图3,目前广泛应用于风扇模块100的除尘设计,其中一种是在风扇壳体110的侧墙112开孔形成一个排尘信道,且排尘信道连接至风扇壳体110的侧墙112外面的集尘腔室113,而通过正反转控制电路,其中在风扇120正转时提供散热的风,而于风扇120反转时将灰尘吹入集尘腔室113。现有除尘设计的主要缺点是风扇壳体110的侧墙112上必须开孔,于风扇120正常运转时易造成风量的损失,影响风扇模块100的性能。另外,集尘腔室113的设计位于风扇壳体110的侧墙112外,造成风扇壳体110必须多出一个凸出的结构,此结构造成电子装置150内部空间的组件配置的弹性变小,使得风扇模块100的位置常设计于电子装置150的角落,防止凸出的结构与电子装置150内其它机构件如转轴结构产生干涉。此外,由于必须在电子装置150的外壳上另外破孔152来排尘(如图3所示),往往造成工业设计在外观上的考虑与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扇模块,其结构设计与现有的风扇模块的结构设计不同。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应用的风扇模块的结构设计不同于现有的风扇模块的结构设计。

本发明的一种风扇模块,包括风扇壳体、风扇以及散热组件。风扇壳体具有开放侧以及环绕开放侧的封闭侧,其中开放侧设置有第一气流导引通道。 风扇设置在风扇壳体中,而散热组件设置于开放侧,且散热组件具有与第一气流导引通道连接的第二气流导引通道,而由风扇引起的风流经过第一气流导引信道及第二气流导引信道泄出以排尘。

本发明的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机体以及装设在机体内的上述的风扇模块。

在本发明的风扇模块及电子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风扇壳体具有边墙以及导引墙,且边墙以及导引墙形成第一气流导引通道。

在本发明的风扇模块及电子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挖空部分的散热组件以形成第二气流导引通道。

在本发明的风扇模块及电子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散热组件包括热沉本体以及散热鳍片,散热鳍片设置于热沉本体靠近风扇的靠近侧以及远离风扇的远离侧。位于远离侧的散热鳍片具有自热沉本体突出的长度,且位于第二气流导引通道处的出口处的散热鳍片的长度短于位于远离侧的其余散热鳍片的长度,以形成一后退区,而机体具有散热出口,且后退区对应位于散热出口内。散热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热沉本体上的热管。

基于上述,风扇模块的风扇壳体没有另外在边墙上开孔或设置集尘腔体,而是在风扇壳体内以及散热组件处设置让风可以泄出的导引通道,使风扇壳体的形状及尺寸的设计优化。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及图2为现有风扇模块的示意图;

图3为电子装置的机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风扇模块的示意图;

图5为将图4的风扇模块应用在电子装置内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风扇模块的排尘路径的流道示意图;

图7a为风扇模块的排尘路径的立体示意图;

图7b为图7a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00:风扇模块

110:风扇壳体

112:侧墙

113:集尘腔室

120:风扇

150:电子装置

152:破孔

200:电子装置

210:机体

212:散热出口

220:风扇模块

222:风扇壳体

222a:开放侧

222b:封闭侧

222c:边墙

222d:导引墙

2221:第一气流导引通道

224:风扇

226:散热组件

228:热管

2261:第二气流导引通道

2262:热沉本体

2263:散热鳍片

2262a:靠近侧

2262b:远离侧

a:后退区

具体实施方式

图4为风扇模块的示意图。图5为将图4的风扇模块应用在电子装置内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4及图5,电子装置200包括机体210以及装设在机体210内的风扇模块220。电子装置200例如为笔记本电脑。风扇模块220 包括风扇壳体222、风扇224以及散热组件226。风扇壳体222具有开放侧222a以及环绕开放侧222a的封闭侧222b,其中开放侧222a设置有第一气流导引通道2221。风扇224设置在风扇壳体222中,而散热组件226设置于开放侧222a,且散热组件226具有与第一气流导引通道2221连接的第二气流导引通道2261,而由风扇224引起的风流经过第一气流导引通道2221及第二气流导引通道2261泄出以排尘。

详细而言,风扇壳体222具有边墙222c以及导引墙222d,其中边墙222c以及导引墙222d形成第一气流导引通道2221,而与第一气流导引通道2221连接的第二气流导引通道2261则是利用挖空部分的散热组件226以形成。此外,散热组件226包括热沉本体2262以及散热鳍片2263,散热鳍片2263设置于热沉本体2262靠近风扇224的靠近侧2262a以及远离风扇224的远离侧2262b。位于远离侧2262b的散热鳍片2263具有自热沉本体2262突出的长度,且位于第二气流导引通道2261处的出口处的散热鳍片2263的长度短于位于远离侧2262b的其余散热鳍片2263的长度,以形成一后退区a,而机体210具有散热出口212,且后退区a对应位于散热出口212内。

为了增进散热效率,散热组件226可还包括设置于热沉本体2262上的热管228。

当电子装置200运行时,为了使电子装置200内部的发热组件的热能够有效地散逸出去,因此风扇模块220运作。详细地说,风扇224正转时,风扇模块220提供散热功能。图6为图4的风扇模块220的排尘路径的流道示意图。请参考图6,附带一提,第一气流导引通道2221位在整个风扇模块220中的弱风区,而在风扇224正转时,灰尘被风带动并且通过第一气流导引通道2221而积聚于在第二气流导引通道2261处,因此位在散热组件226的第二气流导引通道2261可以提供如已知的风扇模块220的集尘腔室113的功用。

相较于已知的风扇模块100需要在风扇壳体110长出突出的结构作为集尘腔室113,本实施例的风扇模块220的风扇壳体222并没有额外长出的突出的结构,而是利用巧思,于散热组件226上形成信道结构,使第二气流导引通道2261不仅可作为排尘路径的一部分,亦同时能够提供集尘腔室的功能。

此外,因为并没有在风扇壳体222的边墙222c上设置开孔,所以不会影响风的流动。

而使风扇224反转时,风扇模块220进行除尘。

图7a为风扇模块的排尘路径的立体示意图,而图7b为图7a的俯视图。请同时参考图7a及图7b,当风扇224反转时,风扇224引起的风流经过第一气流导引通道2221及第二气流导引通道2261而从第二气流导引通道2261的出口泄出。特别的是,藉由位于远离侧2262b且在第二气流导引通道2261处的出口处的散热鳍片2263的长度短于位于远离侧2262b的其余散热鳍片2263的长度的设计,使得该处的风阻较小,因此经过第二气流导引通道2261的风会将积聚在第二气流导引通道2261上的积尘排出,而灰尘利用自然重力通过位在散热出口212范围内的后退区a掉落至电子装置200的机体210之外。此散热出口212是原本设置在机体210上对应于风扇模块220的破孔,并不需要在机体210上另外破孔,减少机体210的破孔的数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风扇模块及使用此风扇模块的电子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一、在不影响风扇壳体的外型以及风扇模块的性能的情况下,在风扇壳体内部设置第一气流导引通道,且将与第一气流导引通道相连的第二气流导引信道制作于散热组件上,此第二气流导引通道因为处在弱风区,所以在风扇正转的时候可以充当集尘腔室;而在风扇反转时,可以导引气流流经其中泄出。

二、藉由位于远离侧且在第二气流导引通道处的出口处的散热鳍片的长度短于位于远离侧的其余散热鳍片的长度的设计,使得该处的风阻较小,加上风扇引发的强制气流,因此经过第二气流导引通道的风会将积聚在第二气流导引通道上的积尘强制排出,可以确保灰尘完全被排出电子装置的机体之外。

三、灰尘利用自然重力通过位在散热出口的范围内的后退区掉落至电子装置的机体之外排尘路径除了灰尘利用自然重力掉落至电子装置的机体之外。

四、风扇模块的风扇壳体没有另外在边墙上开孔或设置集尘腔体,而是在风扇壳体内以及散热组件处设置让风可以泄出的导引通道,使风扇壳体的 形状及尺寸的设计优化,进而让设置于电子装置的机体内的其他组件有较弹性的摆设空间。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界定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