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风扇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61120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风扇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风扇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收获机械发动机的散热一般是利用风冷与水冷结合的冷却方式,目前现有使用的散热风扇和水箱水泵通常装在同一个带轮上,与发电机带轮在一个传动链内,驱动力由曲轴传出,通过皮带传递到风扇、发电机、水泵。由于发动机风扇与发电机、水泵在同一传动链内因而只能向一个方向旋转。

使用中为保证散热系统在恶劣条件下,不出现或延长出现过热现象的时间,只能通过提高风量、增加散热面积来实现,增加了发动机功率消耗,大功率发动机使得散热器体积过大,导致整机空间布置困难;此外风扇只能向一个方向旋转,造成除尘罩堵塞,用户还必须经常清理散热器和除尘罩,降低收获机械的工作效率以及使用便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风扇控制装置,实现了风扇的正反转动,利用风扇的正转给发动机散热器进行散热,利用发动机风扇反转形成的风量,将吸附在发动机除尘罩上的灰尘吹落,避免除尘罩堵塞。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风扇控制装置,包括方向转换机构,所述方向转换机构包括一端铰接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转动安装有呈三角形布置的换向传递轮、顺时针换向轮和逆时针换向轮,所述换向传递轮、顺时针换向轮和逆时针换向轮上环绕有换向传递带,所述换向传递轮驱动发动机风扇的转轴同向转动;

转臂和正反转的控制电机,所述转臂安装在所述控制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转臂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连接有涨紧弹性件和拉线;

支撑轮,所述支撑轮空套在所述换向传递轮的转轴上,所述支撑轮与发动机的曲轴带轮上环绕有动力输入带,且所述动力输入带绕过所述顺时针换向轮和逆时针换向轮之间,并与所述顺时针换向轮和所述逆时针换向轮上处于该位置的轮槽分别对应。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换向传递轮的转轴与所述发动机风扇的转轴不同轴;

所述换向传递轮的转轴上还固定设有带轮,所述发动机风扇转轴上固定设有风扇带轮,所述带轮与所述风扇带轮上环绕有风扇传动带。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换向传递轮的转轴与所述发动机风扇转轴同轴。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动力输入带上设有动力输入带张紧轮。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风扇传动带上设有风扇传动带张紧轮。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控制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设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转臂上固定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啮合。

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由于本发动机风扇控制装置包括方向转换机构,方向转换机构通过动力输入带与发动机曲轴实现传动连接,同时正反转电机控制转臂实现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再通过转臂控制方向转换机构实现位置的变化,即方向转换机构通过转臂带到某个位置时顺指针换向轮与动力输入带的接触实现风扇顺时针转动,转臂带动方向转换机构转到另一某个位置时,逆时针换向轮与动力输入带接触实现风扇逆时针转动,利用本风扇控制装置使得风扇驱动与水泵驱动分离,使风扇独自按需求运转成为可能,从而实现了风扇的正反转独立控制,利用风扇的正转给发动机散热器进行散热,同时利用发动机风扇反转形成的风量,将吸附在发动机除尘罩上的灰尘吹落,避免除尘罩堵塞,大大减少除尘罩清理次数,提高收割机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发动机风扇控制装置带动风扇正转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发动机风扇控制装置带动风扇反转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方向转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5是转臂与控制电机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曲轴带轮,2-动力输入带,20-动力输入带张紧轮,3-方向转换机构,30-安装板,31-换向传递轮,32-逆时针换向轮,320-轮槽,321-轮槽,33-顺时针换向轮,330-轮槽,331-轮槽,34-换向传递带,4-转臂,5-控制电机,6-支撑轮,7-带轮,8-风扇传动带,80-风扇传动带张紧轮,9-风扇带轮,10-风扇,11-涨紧弹簧,12-拉线,40-第二传动齿轮,50-第一传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中共同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风扇控制装置,包括方向转换机构3,方向转换机构3包括一端铰接在收获机械机架上的安装板30,如图1中所示,在安装板30上转动安装有呈三角形布置的三个转轴,且第一个转轴上固定安装有换向传递轮31和带轮,同时该转轴上还空套有一个支撑轮;第二个转轴上固定安装有顺时针换向轮33,且顺时针换向轮33上开设有两个轮槽;第三个转轴上固定安装有逆时换向轮32,且逆时针换向轮32上开设有两个轮槽。

上述换向传递轮31、顺时针换向轮33的一个轮槽330和逆时针换向轮32的一个轮槽320上环绕有换向传递带34。

上述支撑轮与发动机的曲轴带轮1上环绕有动力输入带2,且动力输入带2绕过顺时针换向轮33和逆时针换向轮32之间,且与顺时针换向轮33的另一个轮槽331和逆时针换向轮32的另一个轮槽321分别位置对应,并在动力输入带2上设有动力输入带张紧轮20。

当上述换向传递轮31的转轴与发动机风扇10的转轴不同轴时,将上述带轮7与风扇转轴上的风扇带轮9之间环绕有风扇传动带8,且在风扇传动带8上设有风扇传动带张紧轮80。

还包括转臂4和正反转的控制电机5,转臂4的一端铰接在机械的机架上,转臂4上固定设有第二传动齿轮40,控制电机5的电机轴上固定设有第一传动齿轮50,第一传动齿轮50与第二传动齿轮40啮合。

转臂4与安装板30之间连接有涨紧弹性件和拉线12。涨紧弹性件优选为涨紧弹簧11,涨紧弹簧11的一端与安装板30连接,另一端与转臂4连接;拉线12的一端与安装板30连接,另一端与转臂4连接。

上述涨紧弹簧11和拉线12的具体安装位置,要保证在发动机风扇顺时针转动时,在安装板30与转臂4之间,涨紧弹簧11处于涨紧状态,拉线12处于放松状态;发动机风扇逆时针转动时,涨紧弹簧11处于拉伸状态,拉线12处于拉紧状态。

为便于理解,将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如图1中所示,控制电机5使转臂4停止在图示位置,此状态,涨紧弹簧11处于涨紧状态,涨紧在安装板30与转臂4之间,起到限位安装板30位置的作用,此时动力输入带2位于顺时针换向轮33的轮槽331内,然后启动发动机,带动曲轴上的曲轴带轮1转动,从而利用动力输入带2带动顺时针换向轮33顺时针转动,由于支撑轮6空套在换向传递轮31的转轴上,因而不会给予该转轴驱动力,如图1中的箭头走向所示,顺时针换向轮33通过换向传递带34带动换向传递轮31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换向传递轮31的转轴和其上的带轮7也顺时针转动,通过风扇传动带8带动风扇带轮9顺时针转动,从而驱动风扇顺时针转动。

接到反转信号时,控制电机5反转带着转臂4逆时针旋转,使其达到如图2中所示位置停止转动,与此同时在拉线12的拉动下,安装板30逆时针旋转,达到图2所示位置停止转动,且涨紧弹簧11被拉伸,此时动力输入带2恰好位于逆时针换向轮32的轮槽321内,由于安装板30的逆时针转动而与顺时针换向轮33分离,由于动力输入带2一直被发动机驱动转动,此时动力输入带2与逆时针换向轮32接触,正好给予逆时针换向轮32逆时针转动的力,如图2中所示的箭头走向,从而逆时针换向轮32带着换向传递带34实现逆时针转动,通过换向传递轮31的转轴、带轮7、风扇传动带8和风扇带轮9实现了风扇逆时针转动。

再接到正转信号时,控制电机5控制转臂4顺时针旋转复位,使其达到如图1中所示的位置停止转动,方向转换机构3在涨紧弹簧11的拉动下顺时针旋转复位,达到如图1所示位置停止转动,此时动力输入带2位于顺时针换向轮33的轮槽331内,而与逆时针换向轮32分离,逆时针换向轮32逆时针转动,从而带着换向传动带34逆时针转动,再通过换向传递轮31的转轴、带轮7、风扇传动带8和风扇带轮9实现了风扇逆时针转动。

综上简言之,当转臂4带动安装板30到达某个位置时,使得动力输入带2位于顺时针换向轮33的对应轮槽331内,动力输入带2带动顺时针换向轮33顺时针转动,并通过换向传递带34驱动换向传递轮31顺时针转动,从而实现发动机风扇顺时针转动;当转臂4带动安装板30到达另一某个位置时,使得动力输入带2位于逆时针换向轮32的对应轮槽321内,动力输入带2带动逆时针换向轮32逆时针转动,并通过换向传递带34驱动换向传递轮31逆时针转动,从而实现发动机风扇逆时针转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将即上述换向传递轮31的转轴与发动机风扇转轴同轴,从而即可省略上述带轮和风扇传动带8,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简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