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保护罩和送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0602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风扇保护罩和送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保护风扇的风扇保护罩和具备这种风扇保护罩的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电风扇、循环器、空调室外机等送风装置具备风扇。为了防止手指等与风扇接触,风扇保护罩以覆盖风扇的方式配置。在以下的说明中,风扇保护罩意味着以从正面侧覆盖风扇的方式配置的部件,区分为风扇保护罩和以从背面侧覆盖风扇的方式配置的背面侧风扇保护罩。以往已知具有各种形状的风扇保护罩。

图43所示的风扇保护罩10Z1具备内侧部11、外框部12和保护部13。保护部13包括多个框架14和多个线状肋15。内侧部11具有被封闭的圆盘状的形状,外框部12具有圆环状的形状。多个框架14具有以内侧部11为中心以辐射状延伸的形状,在周向上隔开30°的间隔配置。多个线状肋15整体上配置为同心圆状,将形成于相邻的框架14之间的空间划分为多个开口区域。

图44所示的风扇保护罩10Z2的保护部13仅包括多个框架14。多个框架14的各者具有直线形状,以内侧部11为中心按辐射状延伸。图45所示的风扇保护罩10Z3的保护部13也仅包括多个框架14。多个框架14具有曲线形状,以内侧部11为中心朝向外框部12延伸。

图46所示的风扇保护罩10Z4的保护部13也仅包括多个框架14。多个框架14具有向与风扇保护罩10Z3(图45)的情况相反的方向弯曲的形状。图47所示的风扇保护罩10Z5的保护部13包括多个框架14和多个线状肋15。多个线状肋15整体上形成1个圆。

图48所示的风扇保护罩10Z6的保护部13仅包括多个线状肋15。多个线状肋15具有直线形状,以格子状配置。除了这些内容以外,已知特许4721854号公报(专利文献1)和特开2013-185533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风扇保护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许47218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13-18553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以往的风扇保护罩中,在内侧部与外框部之间,仅配置有格子状、辐射状或同心圆状等具有简单的形状的框架或肋。这些框架或肋仅将内侧部与外框部之间的区域划分为具有简单的形状的多个开口区域,从各区域流出相同的气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在划分内侧部与外框部之间的区域而形成多个开口区域的框架或肋的形状上采用特定的构成,从而能将经过开口区域吹出的气流的方向按多个开口区域的每一个进行设定的风扇保护罩和具备这种风扇保护罩的送风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基于本发明的风扇保护罩用于保护风扇,具备:外框部;内侧部,其配置于上述外框部的内侧;以及保护部,其设置于上述外框部与上述内侧部之间,上述保护部包括:多个第1框架,其通过划分上述外框部与上述内侧部之间的区域,而形成在周向上排列并在整体上以环状包围上述内侧部的周围的多个第1开口区域;以及多个第1线状肋,其配置于各个上述第1开口区域中,以划分各个上述第1开口区域的方式设置,在观看第1个上述第1开口区域及与第1个上述第1开口区域相邻的第2个上述第1开口区域的情况下,划分第1个上述第1开口区域的多个上述第1线状肋和划分第2个上述第1开口区域的多个上述第1线状肋配置为以弯曲的形式连续或者相互不连续。

优选多个上述第1框架的各者具有包括圆形的一部分的圆弧形,与构成多个上述第1框架的多个上述圆弧形一一对应的上述圆形的中心设置于相互不同的位置。

优选配置于1个上述第1开口区域中的多个上述第1线状肋以同心圆状排列配置。

优选规定多个上述第1线状肋的位置的同心圆的中心位置是与上述内侧部的中心位置不同的位置。

优选配置于1个上述第1开口区域中的多个上述第1线状肋在同心圆的径向上以等间隔配置。

优选上述第1线状肋具有以上述内侧部为中心的周向上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在将上述第1线状肋的一个端部与上述内侧部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L1、将上述第1线状肋的另一个端部与上述内侧部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L2的情况下,对于全部上述第1线状肋而言,L1>L2的关系成立。

优选上述第1线状肋具有以上述内侧部为中心的周向上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在将上述第1线状肋的一个端部与上述内侧部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LA、将上述第1线状肋的另一个端部与上述内侧部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LB的情况下,具备LA>LB的关系的多个上述第1线状肋设置于内侧的上述第1开口区域与具备LB>LA的关系的多个上述第1线状肋设置于内侧的上述第1开口区域在周向上交替排列。

优选上述第1框架的一个端部位于上述内侧部的外周上,上述第1框架的另一个端部位于上述外框部上。

优选在朝向上述风扇的背面侧将上述保护部沿轴向投影的情况下,上述保护部的投影图像具有与配置于上述风扇的背面侧的背面侧风扇保护罩的保护部重叠的部分。

基于本发明的送风装置具备风扇和基于本发明的上述的风扇保护罩。

优选上述的送风装置还具备箱体,上述箱体具有大致圆形的通风口,收纳上述风扇,上述风扇保护罩的上述外框部的外形形状比上述通风口大,上述风扇保护罩以从上述箱体的外侧覆盖上述通风口的方式配置。

优选上述外框部具有矩形的外形形状。

发明效果

在上述的构成中,划分相邻的2个第1开口区域的多个线状肋(第1线状肋)配置为以弯曲的形式连续或者相互不连续。通过将这种思想应用于风扇保护罩,能将经过第1开口区域吹出的气流的方向按多个第1开口区域的每一个进行设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将实施方式1的送风装置的一部分分解后表示的正视图。

图2是将实施方式1的送风装置的一部分分解后表示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风扇保护罩的正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风扇保护罩的一部分的第1正视图,是用于说明多个框架(第1框架)的构成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风扇保护罩的一部分的第2正视图,是用于说明多个框架(第1框架)的构成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风扇保护罩的一部分的第3正视图,是用于说明多个框架(第1框架)的构成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风扇保护罩的一部分的第4正视图,是用于说明多个线状肋(第1线状肋)的构成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风扇保护罩的一部分的第5正视图,是用于说明多个线状肋(第1线状肋)的构成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风扇保护罩的一部分的第6正视图,是用于说明多个框架(第2框架)的构成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风扇保护罩的一部分的第7正视图,是用于说明多个框架(第2框架)的构成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风扇保护罩的一部分的第8正视图,是用于说明多个线状肋(第2线状肋)的构成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风扇保护罩的一部分的第9正视图,是用于说明多个线状肋(第2线状肋)的构成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风扇保护罩的一部分的第10正视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风扇保护罩的一部分的第11正视图,是用于说明多个线状肋(第3线状肋)的构成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风扇保护罩的一部分的第12正视图,是用于说明多个线状肋(第3线状肋)的构成的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风扇保护罩的一部分的第13正视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风扇保护罩的一部分的正视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风扇保护罩的正视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风扇保护罩的正视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风扇保护罩的正视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风扇保护罩的正视图。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风扇保护罩的正视图。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风扇保护罩的正视图。

图24是表示实施方式9的风扇保护罩的正视图。

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10的风扇保护罩的正视图。

图26是表示实施方式11的风扇保护罩的正视图。

图27是表示实施方式11的风扇保护罩的一部分的第1正视图,是用于说明多个框架(第1框架)的构成的图。

图28是表示实施方式11的风扇保护罩的一部分的第2正视图,是用于说明多个框架(第1框架)的构成的图。

图29是表示实施方式11的风扇保护罩的一部分的第3正视图,是用于说明多个线状肋(第1肋)的构成的图。

图30是表示实施方式11的风扇保护罩的一部分的第4正视图,是用于说明多个线状肋(第1肋)的构成的图。

图31是表示实施方式12的风扇保护罩的正视图。

图32是表示实施方式12的风扇保护罩的一部分的第1正视图,是用于说明多个框架(第1框架)的构成的图。

图33是表示实施方式12的风扇保护罩的一部分的第2正视图,是用于说明多个线状肋(第1肋)的构成的图。

图34是表示实施方式12的风扇保护罩的一部分的第3正视图,是用于说明多个线状肋(第1肋)的构成的图。

图35是表示实施方式13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36是表示实施方式13的送风装置的正视图。

图37是表示实施方式13的送风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38是表示实施方式13的送风装置的纵截面图。

图39是表示实施方式13的风扇保护罩的正视图。

图40是表示实施方式14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41是表示实施方式14的风扇保护罩的正视图。

图42是表示实施方式15的风扇保护罩的正视图。

图43是表示一般的风扇保护罩10Z1的正视图。

图44是表示一般的风扇保护罩10Z2的正视图。

图45是表示一般的风扇保护罩10Z3的正视图。

图46是表示一般的风扇保护罩10Z4的正视图。

图47是表示一般的风扇保护罩10Z5的正视图。

图48是表示一般的风扇保护罩10Z6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实施方式。有时对同一部件和相当部件附加同一附图标记而不反复进行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图16说明实施方式1的风扇保护罩10和送风装置100。

(送风装置100)

图1和图2分别是将送风装置100的一部分分解后表示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送风装置100是作为电风扇发挥功能的装置,具备风扇保护罩10、背面侧风扇保护罩20、风扇30和主体部40。

(风扇保护罩10)

图3是表示风扇保护罩10的正视图。如图3所示,用于保护风扇30(图1)的风扇保护罩10具备内侧部11、外框部12和保护部13。内侧部11(封闭部)具有被封闭的圆盘状的形状,以与风扇30(图1)的正面中央相对的方式配置。外框部12(外周环部)具有比风扇30的直径大的内径且具有环状(圆环状)的形状,配置于内侧部11的外周。

保护部13设置于内侧部11与外框部12之间,主要防止手指等与风扇接触。本实施方式的保护部13包括多个框架14(第1框架)、多个线状肋15(第1线状肋)、多个框架16(第2框架)、多个线状肋17(第2线状肋)和多个线状肋18(第3线状肋)。

框架与肋可通过例如其粗细(宽度)来区分,框架构成为比肋粗或者比肋细。另外,例如框架相互重叠或者相交或者平滑地相连,但优选在该框架内的区域中,全部肋是1根1根独立存在的,肋彼此构成为不相互重叠或者相交或者平滑地相连。另外,肋的截面形状在其材质是树脂的情况下优选是矩形,在其材质是金属的情况下优选是圆形,但不限于上述内容。此外,不是旨在将框架和肋具有相同粗细的情况和肋彼此相互重叠或者相交或者相连的情况从专利保护范围积极地排除在外。以下按顺序说明框架14、线状肋15、框架16、线状肋17和线状肋18。

(框架14)

图4~图6是表示风扇保护罩10的一部分的正视图,是用于说明多个框架14(第1框架)的构成的图。本实施方式的风扇保护罩具有多个(5个)框架14(14A~14E)。为了便于说明,在图4~图6中,没有图示线状肋15、框架16、线状肋17和线状肋18(参照图3)。

如图4所示,框架14(14A)具有从位置A1延伸到位置A2的圆弧形,框架14(14B)具有从位置B1延伸到位置B2的圆弧形,框架14(14C)具有从位置C1延伸到位置C2的圆弧形,框架14(14D)具有从位置D1延伸到位置D2的圆弧形,框架14(14E)具有从位置E1延伸到位置E2的圆弧形。

位置A1、A2、B1、C1、D1位于内侧部11的外周上。位置B2位于框架14(14A)上,位置C2位于框架14(14B)上,位置D2位于框架14(14C)上,位置E1、E2分别位于框架14(14A)和框架14(14D)上。

5个框架14(14A~14E)划分内侧部11以及内侧部11与外框部12之间的区域,从而分别形成有5个第1开口区域R10A~R10E。为了便于图示,对图4中的表示第1开口区域R10A~R10E的部分附加向右侧倾高的阴影线。第1开口区域R10A~R10E沿着周向(逆时针方向)按顺序排列,在整体上以环状包围内侧部11的周围(还参照图3)。

如图5所示,框架14(14A)具有包括圆形AA(中心14AA)的一部分的圆弧形,框架14(14B)具有包括圆形BB(中心14BB)的一部分的圆弧形,框架14(14C)具有包括圆形CC(中心14CC)的一部分的圆弧形,框架14(14D)具有包括圆形DD(中心14DD)的一部分的圆弧形,框架14(14E)具有包括圆形EE(中心14EE)的一部分的圆弧形。

圆形AA~EE既可以具有同一直径,也可以具有相互不同的直径。圆形AA~EE既可以具有与内侧部11相同的直径,也可以具有与内侧部11不同的直径。

参照图5和图6,与构成多个框架14(14A~14E)的多个圆弧形一一对应的圆形AA~EE(图5)的中心14AA~14EE设置于相互不同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圆形AA~EE(图5)的中心14AA~14EE位于以内侧部11的中心11C为起点的1个螺旋曲线14SP上。螺旋曲线14SP例如是用r=5×θ^0.4的式子定义的曲线。

(线状肋15)

图7和图8是表示风扇保护罩10的一部分(具体地说是内侧部11、多个框架14和多个线状肋15)的正视图,是用于说明多个线状肋15(第1线状肋)的构成的图。为了便于说明,在图7和图8中,没有图示框架16、线状肋17、线状肋18和外框部12(参照图3)。对图7中的表示多个线状肋15的部分附加向左侧倾高的阴影线。

多个线状肋15设置于多个框架14(14A~14E)的各自的内侧。换句话说,多个线状肋15配置于第1开口区域R10A~R10E的各者之中,将第1开口区域R10A~R10E各者划分后形成小的小窗。

参照图7,在观看设置于框架14(14D)的内侧的多个线状肋15时,线状肋15(15D1)具有从位置D11延伸到位置D12的圆弧形,线状肋15(15D2)具有从位置D21延伸到位置D22的圆弧形,线状肋15(15D3)具有从位置D31延伸到位置D32的圆弧形。

同样地在观看设置于框架14(14E)的内侧的多个线状肋15时,线状肋15(15E1)具有从位置E11延伸到位置E12的圆弧形,线状肋15(15E2)具有从位置E21延伸到位置E22的圆弧形,线状肋15(15E3)具有从位置E31延伸到位置E32的圆弧形。

形成于框架14(14D)的内侧的第1开口区域R10D与形成于框架14(14E)的内侧的第1开口区域R10E存在相互相邻的位置关系。同样地形成于框架14(14E)的内侧的第1开口区域R10E与形成于框架14(14A)的内侧的第1开口区域R10A存在相互相邻的位置关系。

在观看第1开口区域R10D(第1个第1开口区域)和第1开口区域R10E(第2个第1开口区域)的情况下,划分第1开口区域R10D的多个线状肋15(15D1~15D3)与划分第1开口区域R10E的多个线状肋15(15E1~15E3)配置为以弯曲的形式连续或者相互不连续。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线状肋15(15D1~15D3)与线状肋15(15E1~15E3)均配置为相互不连续。

“以弯曲的形式连续”的技术含义如下所示。例如在框架14(14A)的内侧,换句话说在第1开口区域R10A中设置有线状肋15(15A1)。线状肋15(15A1)的端部A11与线状肋15(15E2)的端部(位置E22)隔着框架14(14A)相对。“以弯曲的形式连续”意味着线状肋15(15A1)和线状肋15(15E2)的端部彼此以相互相对的方式配置,但这些端部彼此没有由圆滑的曲线相连(如出现拐点那样的经由角部相连)。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多个线状肋15有关的上述配置关系(具体地说,划分相邻的2个开口区域的多个第1线状肋配置为以弯曲的形式连续或者相互不连续的配置关系)对于设置于第1开口区域R10A~R10E中的全部线状肋15而言成立。

如图8所示,线状肋15(15D1)具有包括圆形DR1(中心DR)的一部分的圆弧形,线状肋15(15D2)具有包括圆形DR2(中心DR)的一部分的圆弧形,线状肋15(15D3)具有包括圆形DR3(中心DR)的一部分的圆弧形。换句话说,配置于1个第1开口区域R10D中的多个线状肋15(15D1~15D3)按以中心DR为中心的同心圆状排列配置。

同样地线状肋15(15E1)具有包括圆形ER1(中心ER)的一部分的圆弧形,线状肋15(15E2)具有包括圆形ER2(中心ER)的一部分的圆弧形,线状肋15(15E3)具有包括圆形ER3(中心ER)的一部分的圆弧形。换句话说,配置于1个第1开口区域R10E中的多个线状肋15(15E1~15E3)也按以中心ER为中心的同心圆状排列配置。

如图8所示,优选规定多个线状肋15(15D1~15D3)的位置的同心圆的中心位置(中心DR位置)设置于与内侧部11的中心11C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同样地规定多个线状肋15(15E1~15E3)的位置的同心圆的中心位置(中心ER位置)也设置于与内侧部11的中心11C的位置不同的位置。

优选配置于1个第1开口区域R10D中的多个线状肋15(15D1~15D3)在同心圆的径向上以等间隔(例如10mm间隔)配置。这与圆形DR1和圆形DR2的直径差与圆形DR2和圆形DR3的直径差相等的含义相同。同样地配置于1个第1开口区域R10E中的多个线状肋15(15E1~15E3)也优选在同心圆的径向上以等间隔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多个线状肋15有关的上述配置关系(具体地说,规定多个线状肋的同心圆的中心位置是与内侧部11的中心11C不同的位置,多个线状肋在同心圆的径向上以等间隔配置的配置关系)对于设置于第1开口区域R10A~R10E中的全部线状肋15而言成立。

再次参照图7,本实施方式的多个线状肋15具有以内侧部11为中心的周向上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例如线状肋15(15E2)具有一个端部(位置E21)和另一个端部(位置E22),这些端部设置于在周向上错开的位置。此处所说的周向是指,既能定义为正视风扇保护罩时的顺时针方向,也能定义为正视风扇保护罩时的逆时针方向。哪一个方向都可以。优选在将一个端部(位置E21)与内侧部11的中心11C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L1、将另一个端部(位置E22)与内侧部11的中心11C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L2的情况下,对于全部线状肋15而言,L1>L2的关系成立。

在本实施方式中,此处所说的周向与风扇的旋转方向一致(参照图1)。因而,若观看线状肋15(15E2),则位于风扇的旋转方向的前方侧的一个端部(位置E21)位于径向的外侧,位于风扇的旋转方向的后方侧的另一个端部(位置E22)位于径向的内侧。根据具有这种构成的线状肋15,相对于送出的风所具有的涡流成分具有相同方向的螺旋,因此能使经过线状肋15(15E2)的附近的风扩散。与该情况相反地,此处所说的周向可以是与风扇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在该情况下,根据具有上述构成的线状肋15,具有抑制送出的风所具有的涡流成分的方向的螺旋,能减小涡流成分而将其转换为轴流成分,能使经过线状肋15(15E2)的附近的风收敛。由于对于全部线状肋15而言,L1>L2的关系成立,所以可得到大的扩散或者收敛的效果。

(框架16)

图9和图10是表示风扇保护罩10的一部分的正视图,是用于说明多个框架16(第2框架)的构成的图。本实施方式的风扇保护罩具有多个(6个)框架16(16P~16U)。为了便于说明,在图9中,没有图示线状肋15、线状肋17和线状肋18(参照图3)。在图10中,没有图示线状肋17、线状肋18和外框部12。

如图9所示,框架16(16P)具有从位置P1延伸到位置P2的圆弧形,框架16(16Q)具有从位置Q1延伸到位置Q2的圆弧形,框架16(16R)具有从位置R1延伸到位置R2的圆弧形,框架16(16S)具有从位置S1延伸到位置S2的圆弧形,框架16(16T)具有从位置T1延伸到位置T2的圆弧形,框架16(16U)具有从位置U1延伸到位置U2的圆弧形。

在此,将在整体上以环状包围内侧部11的周围的5个第1开口区域R10A~R10E定义为1个内侧区域。内侧区域是指将5个第1开口区域R10A~R10E合在一起的区域。位置P1、P2、Q1、R1、S1、T1位于内侧区域的外周上。位置Q2位于框架16(16P)上,位置R2位于框架16(16Q)上,位置S2位于框架16(16R)上,位置T2位于框架16(16S)上,位置U1、U2分别位于框架16(16P)和框架16(16T)上。

6个框架16(16P~16U)划分内侧区域(第1开口区域R10A~R10E)以及内侧区域与外框部12之间的区域,从而分别形成有6个第2开口区域R20P~R20U。为了便于图示,对图9中的表示第2开口区域R20P~R20U的部分附加向左侧倾高的阴影线。第2开口区域R20P~R20U沿着周向(逆时针方向)按顺序排列,在整体上以环状包围内侧区域(第1开口区域R10A~R10E)的周围(可参照图3)。

如图10所示,框架16(16P)具有包括其它圆形PP的一部分的其它圆弧形,框架16(16Q)具有包括其它圆形QQ的一部分的其它圆弧形,框架16(16R)具有包括其它圆形RR的一部分的其它圆弧形,框架16(16S)具有包括其它圆形SS的一部分的其它圆弧形,框架16(16T)具有包括其它圆形TT的一部分的其它圆弧形,框架16(16U)具有包括其它圆形UU的一部分的其它圆弧形。

其它圆形PP~UU分别具有中心16PP~16UU。其它圆形PP~UU既可以具有同一直径,也可以具有相互不同的直径。其它圆形PP~UU既可以具有与圆形AA~EE、内侧部11相同的直径,也可以具有与内侧部11不同的直径。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构成多个框架16(16P~16U)的多个其它圆弧形一一对应的其它圆形PP~UU的中心16PP~16UU设置于相互不同的位置。

(线状肋17)

图11和图12是表示风扇保护罩10的一部分(具体地说,内侧部11、多个框架14、多个框架16和多个线状肋17)的正视图,是用于说明多个线状肋17(第2线状肋)的构成的图。为了便于说明,在图11和图12中,没有图示线状肋15、线状肋18和外框部12(参照图3)。对图11中的表示多个线状肋17的部分附加向左侧倾高的阴影线。

多个线状肋17设置于多个框架16(16P~16U)各者的内侧。换句话说,多个线状肋17配置于第2开口区域R20P~R20U的各者中,将第2开口区域R20P~R20U各者划分而形成小的小窗。

参照图11,在观看设置于框架16(16T)的内侧的多个线状肋17时,线状肋17(17T1)具有从位置T11延伸到位置T12的圆弧形,线状肋17(17T2)具有从位置T21延伸到位置T22的圆弧形,线状肋17(17T3)具有从位置T31延伸到位置T32的圆弧形,线状肋17(17T4)具有从位置T41延伸到位置T42的圆弧形。

同样地在观看设置于框架16(16U)的内侧的多个线状肋17时,线状肋17(17U1)具有从位置U11延伸到位置U12的圆弧形,线状肋17(17U2)具有从位置U21延伸到位置U22的圆弧形,线状肋17(17U3)具有从位置U31延伸到位置U32的圆弧形,线状肋17(17U4)具有从位置U41延伸到位置U42的圆弧形。

形成于框架16(16T)的内侧的第2开口区域R20T与形成于框架16(16U)的内侧的第2开口区域R20U存在相互相邻的位置关系。在观看第2开口区域R20T和第2开口区域R20U的情况下,划分第2开口区域R20T的多个线状肋17(17T1~17T4)与划分第2开口区域R20U的多个线状肋17(17U1~17U4)配置为以弯曲的形式连续或者相互不连续。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线状肋17(17T1~17T4)和线状肋17(17U1~17U4)均配置为相互不连续。

在框架16(16P)的内侧,换句话说在第2开口区域R20P中设置有线状肋17(17P1)。线状肋17(17P1)的端部P11位于线状肋17(17U3)的端部(位置U32)的附近,但这些端部彼此没有由平滑的曲线相连。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多个线状肋17有关的上述配置关系(具体地说,划分相邻的2个开口区域的多个第2线状肋配置为以弯曲的形式连续或者相互不连续的配置关系)对于设置于第2开口区域R20P~R20U中的全部线状肋17而言成立。

如图12所示,线状肋17(17T1)具有包括圆形TR1的一部分的其它圆弧形,线状肋17(17T2)具有包括圆形TR2的一部分的其它圆弧形,线状肋17(17T3)具有包括圆形TR3的一部分的其它圆弧形,线状肋17(17T4)具有包括圆形TR4的一部分的其它圆弧形。圆形TR1~TR4具有共同的中心TR。将这些换句话说,配置于1个第2开口区域R20T中的多个线状肋17(17T1~17T4)按以中心TR为中心的同心圆状排列配置。

同样地线状肋17(17U1)具有包括圆形UR1的一部分的其它圆弧形,线状肋17(17U2)具有包括圆形UR2的一部分的其它圆弧形,线状肋17(17U3)具有包括圆形UR3的一部分的其它圆弧形,线状肋17(17U4)具有包括圆形UR4的一部分的其它圆弧形。圆形UR1~UR4具有共同的中心UR。将这些换句话说,配置于1个第2开口区域R20U中的多个线状肋17(17U1~17U4)也按以中心UR为中心的同心圆状排列配置。

优选规定多个线状肋17(17T1~17T4)的位置的同心圆的中心位置(中心TR位置)设置于与内侧部11的中心11C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同样地规定多个线状肋17(17U1~17U4)的位置的同心圆的中心位置(中心UR位置)也设置于与内侧部11的中心11C的位置不同的位置。

优选配置于1个第2开口区域R20T中的多个线状肋17(17T1~17T4)在同心圆的径向上以等间隔配置。这和圆形TR1与圆形TR2的直径差、圆形TR2与圆形TR3的直径差以及圆形TR3与圆形TR4的直径差相等的含义相同。同样地配置于1个第2开口区域R20U中的多个线状肋17(17U1~17U4)也在同心圆的径向上以等间隔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多个线状肋17有关的上述配置关系(具体地说,规定多个线状肋的同心圆的中心位置是与内侧部11的中心11C不同的位置,多个线状肋在同心圆的径向上以等间隔配置的配置关系)对于设置于第2开口区域R20P~R20U中的全部线状肋17而言成立。

再次参照图11,本实施方式的多个线状肋17具有以内侧部11为中心的周向上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例如,线状肋17(17T2)具有一个端部(位置T21)和另一个端部(位置T22),这些端部设置于在周向上错开的位置。此处所说的周向是指既能定义为正视风扇保护罩时的顺时针方向,也能定义为正视风扇保护罩时的逆时针方向。哪一个方向都可以。优选在将一个端部(位置T21)与内侧部11的中心11C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L3、将另一个端部(位置T22)与内侧部11的中心11C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L4的情况下,对于全部线状肋17而言,L3>L4的关系成立。

在本实施方式中,此处所说的周向与风扇的旋转方向一致(参照图1)。因而,若观看线状肋17(17T2),则位于风扇的旋转方向的前方侧的一个端部(位置T21)位于径向的外侧,位于风扇的旋转方向的后方侧的另一个端部(位置T22)位于径向的内侧。根据具有这种构成的线状肋17,能使经过线状肋17(17T2)的附近的风扩散。与该情况相反,此处所说的周向可以是与风扇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在该情况下,根据具有上述构成的线状肋17,能使经过线状肋17(17T2)的附近的风收敛。对于全部线状肋17而言,L3>L4的关系成立,从而可得到大的扩散或者收敛的效果。

参照图13,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第1开口区域R10A~R10E中的多个线状肋15和设置于第2开口区域R20P~R20U中的多个线状肋17也配置为以弯曲的形式连续或者相互不连续。例如在图13中的用虚线PE表示的部位,线状肋15(15C3)的端部与线状肋17(17S1)的端部隔着框架14(14C)相对,但这些端部彼此没有由平滑的曲线相连(经由角部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多个线状肋15、17有关的上述配置关系对于全部线状肋15、17而言成立。

(线状肋18)

图14和图15是表示风扇保护罩10的一部分的正视图,是用于说明多个线状肋18(第3线状肋)的构成的图。为了便于说明,在图14中,没有图示线状肋15和线状肋17(参照图3)。在图15中,没有图示内侧部11、框架14、线状肋15、框架16和线状肋17(参照图3)。对图14中的表示多个线状肋18的部分附加向左侧倾高的阴影线。

如上所述,能将在整体上以环状包围内侧部11的周围的5个第1开口区域R10A~R10E定义为1个内侧区域。内侧区域是指将5个第1开口区域R10A~R10E合在一起的区域。在此,能将在整体上以环状包围内侧区域的周围的6个第2开口区域R20P~R20U定义为1个中间区域。中间区域是指将6个第2开口区域R20P~R20U合在一起的区域。多个线状肋18配置于该中间区域与外框部12之间。

线状肋18的一个端部(例如图14中的端部18T)位于外框部12上,线状肋18的另一个端部(例如图14中的端部18U)位于该中间区域的外周上。

如图15所示,线状肋18(18A)具有包括圆形18R1的一部分的圆弧形,线状肋18(18B)具有包括圆形18R2的一部分的圆弧形,线状肋18(18C)具有包括圆形18R3的一部分的圆弧形。圆形18R1~18R3分别具有中心18AA~18CC,它们具有同一直径。

多个线状肋18配置为具有以内侧部11的中心11C的位置为中心的旋转对称性。此处所说的旋转对称性意味着在使线状肋18按规定角度θ绕内侧部11的中心11C旋转时重复相同的图形的性质。全部线状肋18满足这些特征。

再次参照图14,本实施方式的多个线状肋18具有以内侧部11为中心的周向上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线状肋18的一个端部18T与另一个端部18U设置于在周向上错开的位置。此处所说的周向是指既能定义为正视风扇保护罩时的顺时针方向,也能定义为正视风扇保护罩时的逆时针方向。哪一个方向都可以。优选在将一个端部18T与内侧部11的中心11C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L5、将另一个端部18U与内侧部11的中心11C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L6的情况下,对于全部线状肋18而言,L5>L6的关系成立。

在本实施方式中,此处所说的周向与风扇的旋转方向一致(参照图1)。因而,位于风扇的旋转方向的前方侧的一个端部18T位于径向的外侧,位于风扇的旋转方向的后方侧的另一个端部18U位于径向的内侧。根据具有这种构成的线状肋18,能使经过线状肋18的附近的风扩散。与该情况相反,此处所说的周向也可以是与风扇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在该情况下,根据具有上述构成的线状肋18,能使经过线状肋18的附近的风收敛。对于全部线状肋18而言,L5>L6的关系成立,从而可得到大的扩散或者收敛的效果。

(作用和效果)

在具有上述构成的风扇保护罩10中,划分第1开口区域R10A~R10E中的相邻的2个第1开口区域的多个线状肋15(第1线状肋)配置为以弯曲的形式连续或者相互不连续。根据该构成,经过第1开口区域R10A~R10E各者吹出的气流的方向被线状肋15规定为相互不同的方向。经过第1开口区域R10A~R10E各者吹出的气流的方向根据风扇30的旋转方向、线状肋15的位置、形状(倾斜度)和大小而按多个第1开口区域R10A~R10E的每一个设定为期望的值。关于这些效果,对于设置于第2开口区域R20P~R20U中的多个线状肋17也是相同的。能通过变更各肋的倾斜度来调整扩散、收敛。在希望加强扩散程度的情况下,只要向进一步放平的方向设定各肋即可,在希望加强收敛程度的情况下,只要向立起的方向设定各肋即可,也可以设计为能使各肋可变的结构。

在此,描述电风扇的新的使用方法。以往,在夏天单独使用电风扇,将风向使用者吹出,赋予凉爽的感觉。要求使风量大且风速快的风收敛而向使用者吹出。之后,在夏天单独使用空调来替代电风扇成为主流,在初夏或者秋天等并未达到使用空调的程度的不热的时期辅助性地使用电风扇。不过,经过这种变迁后对电风扇要求的规格仍与以往的相同。近年来,从保护地球环境或节能的观点出发,在夏天经常同时使用空调和电风扇。通过空调与电风扇的并用,能消除在房屋中的温度上产生不匀。利用来自电风扇的风降低体感温度,从而能将空调的设定温度设定为弱。但是,从空调吹出的空气的温度低,因此在使用以往的电风扇使风量大且风速快的风收敛而向使用者吹出时,担心导致超过需要的体温下降,舒适性变低。因此,近年来出现不是使大风量的风收敛而是向大范围扩散并希望产生温柔的风的要求。将在本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思想应用于风扇保护罩,从而能将经过第1开口区域吹出的气流的方向按多个第1开口区域的每一个进行设定,因此可以说本实施方式也可满足这种要求。

如上所述,在风扇保护罩10中,多个框架14的各者具有包括圆形AA~EE(图5)的一部分的圆弧形,与构成多个框架14的多个圆弧形一一对应的圆形AA~EE(图5)的中心14AA~14EE设置于相互不同的位置。与构成多个框架14的多个圆弧形一一对应的圆形的中心14AA~14EE位于1个螺旋曲线14SP(图6)上。根据这些技术思想,多个第1开口区域的形状不会成为相同的(形状的随机性提高),因此能抑制与风扇的干扰声(特别是NZ(噪)声)。例如像本实施方式的风扇保护罩10那样,也能通过内侧部11和多个框架14描绘一轮花形,也能期待商业效应。关于这些效应,对于设置于多个框架14的外周的多个框架16也是相同的。

如上所述,在风扇保护罩10中,配置于1个第1开口区域中的多个线状肋15以同心圆状排列配置。规定多个线状肋15的位置的同心圆的中心位置是与内侧部11的中心位置不同的位置。配置于1个第1开口区域中的多个线状肋15在同心圆的径向上以等间隔配置。根据这些技术思想,能确保整体上开口面积大致相同的用于送风的合适的开口形状,根据在几何学上整齐排列的线状肋15,还能期待带给风扇保护罩10(送风装置100)的使用者更多的美观性。关于这些效果,对于设置于多个框架16的外周的多个线状肋18也是相同的。

参照图16,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图1、图2)还具备如下特征:在使风扇30的后缘部30E与风扇保护罩10的保护部13相对的状态下将后缘部30E朝向正面侧沿轴向投影的情况下,后缘部30E的投影图像仅与风扇保护罩10的保护部13的一部分交叉。即使风扇30旋转,该风扇30的后缘部30E的投影图像也不会与保护部13的一部分(任意部位)完全重叠,通常仅与保护部13的一部分交叉。根据该构成,可抑制风扇30的后缘部30E与保护部13的一部分交错时产生的干扰声(风噪声)的发生,因此能减小与送风装置100的动作相伴的噪声。

除了上述构成以外,优选在将风扇保护罩10的保护部13朝向风扇30的背面侧沿轴向投影的情况下(参照图1),保护部13的投影图像具有与配置于风扇30的背面侧的背面侧风扇保护罩20的保护部重叠的部分。优选该与保护部重叠的部分(风扇保护罩10的投影图像与背面侧风扇保护罩20的形状一致的部分)尽量大。经过背面侧风扇保护罩20被导入的气流能经由风扇30从风扇保护罩10直接顺畅地吹出。能降低压力损失,增大风量。另外,还能减轻从正面侧观看送风装置100时的设计的复杂性,提高美观性。

[实施方式2]

参照图17说明实施方式2的风扇保护罩10A。在风扇保护罩10A中,与构成多个框架14(14A~14E)的多个圆弧形一一对应的圆形AA~EE配置为与以内侧部11的中心11C为起点的1个螺旋曲线14SP内切。

虽然在图17中没有图示,但是风扇保护罩10A的线状肋15、框架16、线状肋17和线状肋18的构成能采用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的构成。通过该技术思想,也能利用内侧部11和多个框架14描绘一轮花形,也能期待商业效应。

[实施方式3]

参照图18说明实施方式3的风扇保护罩10B。风扇保护罩10B在线状肋18的形状上与实施方式1的风扇保护罩10(图3)不同。多个线状肋18具有向与实施方式1的风扇保护罩10的情况相反的方向弯曲的形状。

在实施方式1的风扇保护罩10中,经过第1开口区域R10A~R10E中的线状肋15的附近的气流、经过第2开口区域R20P~R20U中的线状肋17的附近的气流、以及经过线状肋18的附近的气流中的任一个形成扩散和收敛中的一方。如上所述,根据应用于风扇保护罩的风扇30(图1)的旋转方向来规定各肋是发挥扩散功能还是发挥收敛功能。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风扇保护罩10B中,经过第1开口区域R10A~R10E中的线状肋15的附近的气流和经过第2开口区域R20P~R20U中的线状肋17的附近的气流根据风扇30的旋转方向形成扩散和收敛中的一方。经过线状肋18的附近的气流根据风扇30的旋转方向形成扩散和收敛中的另一方。经过各区域吹出的气流的方向根据风扇30的旋转方向、线状肋15、17、18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按每个区域设定为期望的值。

[实施方式4]

参照图19说明实施方式4的风扇保护罩10C。风扇保护罩10C在线状肋18的形状上与实施方式1的风扇保护罩10(图3)不同。多个线状肋18配置为以内侧部11的中心11C的位置为中心的辐射状。

在实施方式4的风扇保护罩10C中,也是经过第1开口区域R10A~R10E中的线状肋15的附近的气流和经过第2开口区域R20P~R20U中的线状肋17的附近的气流根据风扇30的旋转方向形成扩散和收敛中的一方。经过线状肋18的附近的气流根据风扇30的旋转方向形成扩散和收敛中的另一方。经过各区域吹出的气流的方向根据风扇30的旋转方向、线状肋15、17、18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按每个区域设定为期望的值。

[实施方式5]

参照图20说明实施方式5的风扇保护罩10D。风扇保护罩10D的保护部13虽然包括框架14、线状肋15和线状肋18,但是与实施方式1~4的情况不同,不具有框架16和线状肋17。在具有圆弧形的5个框架14的内侧分别形成有第1开口区域R10A~R10E。

第1开口区域R10A~R10E沿着周向(逆时针方向)按顺序排列,在整体上以环状包围内侧部11的周围。划分第1开口区域R10A~R10E中的相邻的2个第1开口区域的多个线状肋15(第1线状肋)配置为以弯曲的形式连续或者相互不连续。利用风扇保护罩10D也能得到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实施方式6]

参照图21说明实施方式6的风扇保护罩10E。虽然风扇保护罩10E的保护部13也包括框架14、线状肋15和线状肋18,但是与实施方式1~4的情况不同,不具有框架16和线状肋17。具有圆弧形的4个框架14相互不重叠,具有同一形状(旋转对称的形状),端部彼此配置为相互相邻。在4个框架14的内侧分别形成有第1开口区域R10A~R10D。利用风扇保护罩10E也能得到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实施方式7]

参照图22说明实施方式7的风扇保护罩10F。在风扇保护罩10F中,划分第1开口区域R10A~R10F中的相邻的2个第1开口区域的多个线状肋15(第1线状肋)也配置为以弯曲的形式连续或者相互不连续。

设置于第1开口区域R10A、R10C、R10E的各自的内侧的多个线状肋15和设置于第1开口区域R10B、R10D、R10F的各自的内侧的多个线状肋15对气流发挥的作用不同。在根据风扇30(图1)的旋转方向使设置于第1开口区域R10A、R10C、R10E的各自的内侧的多个线状肋15发挥气流的扩散功能的情况下,设置于第1开口区域R10B、R10D、R10F的各自的内侧的多个线状肋15发挥气流的收敛功能。

通过风扇保护罩10F也使经过第1开口区域R10A~R10F各者吹出的气流的方向根据风扇30的旋转方向、线状肋15的位置、形状和大小而按多个第1开口区域R10A~R10F的每一个设定为期望的值。

[实施方式8]

参照图23说明实施方式8的风扇保护罩10G。在风扇保护罩10G中,多个框架14具有弯曲的形状,第1开口区域R10A~R10F具有大致五边形形状。划分第1开口区域R10A~R10F中的相邻的2个第1开口区域的多个线状肋15(第1线状肋)配置为以弯曲的形式连续或者相互不连续。利用风扇保护罩10G也能得到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实施方式9]

参照图24说明实施方式9的风扇保护罩10H。风扇保护罩10H在线状肋18的形状上与实施方式5的风扇保护罩10D(图20)不同。多个线状肋18具有向与实施方式5的风扇保护罩10D的情况相反的方向弯曲的形状。

在风扇保护罩10H中,经过第1开口区域R10A~R10E中的线状肋15的附近的气流根据风扇30的旋转方向形成扩散和收敛中的一方。经过线状肋18的附近的气流根据风扇30的旋转方向形成扩散和收敛中的另一方。经过各区域吹出的气流的方向根据风扇30的旋转方向、线状肋15、17、18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按每个区域设定为期望的值。

[实施方式10]

参照图25说明实施方式10的风扇保护罩10I。风扇保护罩10I在线状肋18的形状上与实施方式5的风扇保护罩10D(图20)不同。多个线状肋18配置为以内侧部11的中心11C的位置为中心的辐射状。

在风扇保护罩10I中,经过第1开口区域R10A~R10E中的线状肋15的附近的气流也根据风扇30的旋转方向形成扩散和收敛中的一方。经过线状肋18的附近的气流根据风扇30的旋转方向形成扩散和收敛中的另一方。经过各区域吹出的气流的方向根据风扇30的旋转方向、线状肋15、17、18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按每个区域设定为期望的值。

[实施方式11]

参照图26~图30说明实施方式11的风扇保护罩10J。图26是表示风扇保护罩10J的正视图。用于保护风扇30(图1)的风扇保护罩10J具备内侧部11、外框部12和保护部13。本实施方式的保护部13包括多个框架14M、14N和多个线状肋15M、15N。

(框架14M、14N)

图27和图28是表示风扇保护罩10J的一部分的正视图,是用于说明多个框架14M、14N的构成的图。为了便于说明,在图27和图28中没有图示多个线状肋15M、15N(参照图26)。

多个框架14M、14N均是作为第1框架发挥功能的部件,在内侧部11的周围交替排列。多个框架14M、14N的一个端部位于内侧部11的外周上,多个框架14M、14N的另一个端部位于外框部12上。

如图27所示,多个框架14M、14N划分内侧部11与外框部12之间的区域,从而形成有合计14个第1开口区域R10A~R10N。为了便于图示,对图27中的表示第1开口区域R10A~R10N的部分附加阴影线。第1开口区域R10A~R10N沿着周向(逆时针方向)按顺序排列,在整体上以环状包围内侧部11的周围(还参照图26)。

详细内容后述,在图27中,在用向左侧倾高的阴影线表示的第1开口区域R10A、R10C、R10E、R10G、R10I、R10K、R10M中设置有多个线状肋15M(参照图26)。在图27中,在用向右侧倾高的阴影线表示的第1开口区域R10B、R10D、R10F、R10H、R10J、R10L、R10N中设置有多个线状肋15N。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多个线状肋15M的第1开口区域与设置有多个线状肋15N的第1开口区域在周向上交替排列。

如图28所示,框架14N(14N1)具有包括圆形14R1的一部分的圆弧形,框架14M(14M1)具有包括圆形14R2的一部分的圆弧形,框架14N(14N2)具有包括圆形14R3的一部分的圆弧形,框架14M(14M2)具有包括圆形14R4的一部分的圆弧形。

圆形14R1~14R4分别具有中心14RA~14RD,它们具有同一直径。与构成多个框架14M、14N的多个圆弧形一一对应的圆形(圆形14R1~14R4等)的中心(14RA~14RD等)设置于相互不同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框架14M、14N配置为具有以内侧部11的中心11C的位置为中心的旋转对称性。使框架14M、14N按规定角度绕内侧部11的中心11C旋转时,重复相同的图形。全部框架14M、14N满足这些特征。

(线状肋15M、15N)

图29和图30是表示风扇保护罩10J的一部分的正视图,是用于说明多个线状肋15M、15N(第1线状肋)的构成的图。如上所述,在第1开口区域R10A、R10C、R10E、R10G、R10I、R10K、R10M中设置有多个线状肋15M(参照图26)。多个线状肋15M将这些第1开口区域的各者划分而形成小的小窗。另一方面,在第1开口区域R10B、R10D、R10F、R10H、R10J、R10L、R10N中设置有多个线状肋15N(参照图26)。多个线状肋15N也将这些第1开口区域的各者划分而形成小的小窗。

参照图29,第1开口区域R10B与第1开口区域R10C存在相互相邻的位置关系。在观看设置于第1开口区域R10B中的线状肋15M(15MS)时,线状肋15(15MS)具有从位置15MT延伸到位置15MU的圆弧形。在观看设置于第1开口区域R10C中的线状肋15N(15NS)时,线状肋15(15NS)具有从位置15NT延伸到位置15NU的圆弧形。

在观看第1开口区域R10B(第1个第1开口区域)和第1开口区域R10C(第2个第1开口区域)的情况下,划分第1开口区域R10B的多个线状肋15M和划分第1开口区域R10C的多个线状肋15N均配置为以弯曲的形式连续或者相互不连续。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多个线状肋15M、15N有关的上述配置关系(具体地说,划分相邻的2个开口区域的多个第1线状肋配置为以弯曲的形式连续或者相互不连续的配置关系)对于设置于第1开口区域R10A~R10N中的全部线状肋15M、15N而言成立。

如图30所示,配置于1个第1开口区域R10B中的多个线状肋15M分别具有包括圆形MR1~MR7(中心MR)的一部分的圆弧形。即,配置于第1开口区域R10B中的多个线状肋15按以中心MR为中心的同心圆状排列配置。

同样地配置于1个第1开口区域R10C中的多个线状肋15N分别具有包括圆形NR1~NR8(中心NR)的一部分的圆弧形。即,配置于第1开口区域R10C中的多个线状肋15N按以中心NR为中心的同心圆状排列配置。

优选规定多个线状肋15M的位置的同心圆的中心位置(中心MR位置)设置于与内侧部11的中心11C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同样地规定多个线状肋15N的位置的同心圆的中心位置(中心NR位置)也设置于与内侧部11的中心11C的位置不同的位置。

优选配置于1个第1开口区域R10B中的多个线状肋15M在同心圆的径向上以等间隔配置。这与圆形MR1、MR2的直径差、圆形MR2、MR3的直径差、圆形MR3、MR4的直径差、圆形MR4、MR5、圆形MR5、MR6的直径差和圆形MR6、MR7的直径差相等的含义相同。同样地配置于1个第1开口区域R10C中的多个线状肋15N也优选在同心圆的径向上以等间隔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多个线状肋15M、15N有关的上述配置关系(规定多个线状肋的同心圆的中心位置是与内侧部11的中心11C不同的位置,多个线状肋在同心圆的径向上以等间隔配置的配置关系)对于设置于第1开口区域R10A~R10N中的全部线状肋15M、15N而言成立。

再次参照图29,本实施方式的多个线状肋15M具有以内侧部11为中心的周向上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例如线状肋15M(15MS)具有一个端部(位置15MT)和另一个端部(位置15MU),这些端部设置于在周向上错开的位置。此处所说的周向是指既能定义为正视风扇保护罩时的顺时针方向,也能定义为正视风扇保护罩时的逆时针方向。哪一个方向都可以。优选在将一个端部(位置15MT)与内侧部11的中心11C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L7、将另一个端部(位置15MU)与内侧部11的中心11C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L8的情况下,对于全部线状肋15M而言,L7>L8(LA>LB)的关系成立。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多个线状肋15N具有以内侧部11为中心的周向上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例如线状肋15N(15NS)具有一个端部(位置15NT)和另一个端部(位置15NU),这些端部设置于在周向上错开的位置。此处所说的周向是指既能定义为正视风扇保护罩时的顺时针方向,又能定义为正视风扇保护罩时的逆时针方向。哪一个方向都可以。优选在将一个端部(位置15NT)与内侧部11的中心11C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L9、将另一个端部(位置15NU)与内侧部11的中心11C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L10的情况下,对于全部线状肋15N而言,L10>L9(LB>LA)的关系成立。

对上述的特征进行概括,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线状肋15MS、15NS的一个端部与内侧部11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LA、将线状肋15MS、15NS的另一个端部与内侧部11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LB的情况下,具有LA>LB的关系的多个线状肋设置于内侧的第1开口区域与具备LB>LA的关系的多个线状肋设置于内侧的第1开口区域在周向上交替排列。由此,能实现发挥扩散效果的线状肋和发挥收敛效果的线状肋在周向上交替排列的构成。

(作用和效果)

在具有上述构成的风扇保护罩10J中,也是划分第1开口区域R10A~R10N中的相邻的2个第1开口区域的多个线状肋15M、15N配置为以弯曲的形式连续或者相互不连续。根据该构成,经过第1开口区域R10A~R10N各者吹出的气流的方向被线状肋15M、15N规定为相互不同的方向。经过第1开口区域R10A~R10N各者吹出的气流的方向根据风扇30的旋转方向、线状肋15M、15N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按多个第1开口区域R10A~R10N的每一个设定为期望的值。

[实施方式12]

参照图31~图34说明实施3方式12的风扇保护罩10K。图31是表示风扇保护罩10K的正视图。与实施方式11的风扇保护罩10J(图26)同样地,风扇保护罩10K具备内侧部11、外框部12和保护部13。本实施方式的保护部13包括多个框架14和多个线状肋15M、15N。

(框架14)

图32是表示风扇保护罩10J的一部分的正视图,是用于说明多个框架14M、14N的构成的图。为了便于说明,在图32中,没有图示多个线状肋15M、15N(参照图31)。多个框架14(第1框架)具有以内侧部11为中心按辐射状延伸的形状,以在周向上隔开30°的间隔的方式配置。

多个框架14通过划分内侧部11与外框部12之间的区域而形成有合计12个第1开口区域R10A~R10L。为了便于图示,对图32中的表示第1开口区域R10A~R10L的部分附加阴影线。第1开口区域R10A~R10L沿着周向(逆时针方向)按顺序排列,在整体上以环状包围内侧部11的周围(还参照图31)。

(线状肋15M、15N)

在图32中,在用向左侧倾高的阴影线表示的第1开口区域R10B、R10C、R10H、R10I中设置有多个线状肋15M(参照图31)。在图32中,在用向右侧倾高的阴影线表示的第1开口区域R10A、R10D、R10E、R10F、R10G、R10J、R10K、R10L中设置有多个线状肋15N。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多个线状肋15M的第1开口区域和设置有多个线状肋15N的第1开口区域在周向上没有交替排列。

图33是表示风扇保护罩10K的一部分的正视图,是用于说明多个线状肋15M、15N(第1线状肋)的构成的图。第1开口区域R10C与第1开口区域R10D存在相互相邻的位置关系。在观看设置于第1开口区域R10C中的线状肋15M(15MS)时,线状肋15(15MS)具有从位置15MT延伸到位置15MU的圆弧形。在观看设置于第1开口区域R10D中的线状肋15N(15NS)时,线状肋15(15NS)具有从位置15NT延伸到位置15NU的圆弧形。

在观看第1开口区域R10C(第1个第1开口区域)和第1开口区域R10D(第2个第1开口区域)的情况下,划分第1开口区域R10C的多个线状肋15M与划分第1开口区域R10D的多个线状肋15N均配置为以弯曲的形式连续或者相互不连续。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多个线状肋15M、15N有关的上述配置关系(具体地说,划分相邻的2个开口区域的多个第1线状肋配置为以弯曲的形式连续或者相互不连续的配置关系)对于设置于第1开口区域R10A~R10L中的全部线状肋15M、15N而言成立。

如图34所示,配置于1个第1开口区域R10C中的多个线状肋15M分别具有包括圆形MR1~MR8(中心MR)的一部分的圆弧形。即,配置于第1开口区域R10C中的多个线状肋15M按以中心MR为中心的同心圆状排列配置

同样地配置于1个第1开口区域R10D中的多个线状肋15N分别具有包括圆形NR1~NR8(中心NR)的一部分的圆弧形。即,配置于第1开口区域R10D中的多个线状肋15N按以中心NR为中心的同心圆状排列配置。

优选规定多个线状肋15M的位置的同心圆的中心位置(中心MR位置)设置于与内侧部11的中心11C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同样地规定多个线状肋15N的位置的同心圆的中心位置(中心NR位置)也设置于与内侧部11的中心11C的位置不同的位置。

优选配置于1个第1开口区域R10C中的多个线状肋15M在同心圆的径向上以等间隔配置。这与圆形MR1、MR2的直径差、圆形MR2、MR3的直径差、圆形MR3、MR4的直径差、圆形MR4、MR5、圆形MR5、MR6的直径差、圆形MR6、MR7的直径差和圆形MR7、MR8的直径差相等的含义相同。同样地优选配置于1个第1开口区域R10D中的多个线状肋15N也在同心圆的径向上以等间隔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多个线状肋15M、15N有关的上述配置关系(规定多个线状肋的同心圆的中心位置是与内侧部11的中心11C不同的位置,多个线状肋在同心圆的径向上以等间隔配置的配置关系)对于设置于第1开口区域R10A~R10L中的全部线状肋15M、15N而言成立。

再次参照图33,本实施方式的多个线状肋15M具有以内侧部11为中心的周向上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例如线状肋15M(15MS)具有一个端部(位置15MT)和另一个端部(位置15MU),这些端部设置于在周向上错开的位置。优选在将一个端部(位置15MT)与内侧部11的中心11C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L7、将另一个端部(位置15MU)与内侧部11的中心11C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L8的情况下,对于全部线状肋15M而言,L8>L7的关系成立。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多个线状肋15N具有以内侧部11为中心的周向上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例如线状肋15N(15NS)具有一个端部(位置15NT)和另一个端部(位置15NU),这些端部设置于在周向上错开的位置。优选在将一个端部(位置15NT)与内侧部11的中心11C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L9、将另一个端部(位置15NU)与内侧部11的中心11C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L10的情况下,对于全部线状肋15N而言,L9>L10的关系成立。

(作用和效果)

在具有上述构成的风扇保护罩10K中,也是划分第1开口区域R10A~R10L中的相邻的2个第1开口区域的多个线状肋15M、15N配置为以弯曲的形式连续或者相互不连续。根据该构成,经过第1开口区域R10A~R10L各者吹出的气流的方向被线状肋15M、15N规定为相互不同的方向。经由第1开口区域R10A~R10L各者吹出的气流的方向根据风扇30的旋转方向、线状肋15M、15N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按多个第1开口区域R10A~R10L的每一个设定为期望的值。

例如设为使经过上下的区域(第1开口区域R10B、R10C、R10H、R10I)的气流收敛,使经过左右的区域(第1开口区域R10A、R10D、R10E、R10F、R10G、R10J、R10K、R10L)的气流扩散。在该情况下,不摆头也能使风遍及在以往的电风扇中通过摆头对应的部位。例如对坐于沙发等的多个人或横躺在床上的人而言,不需要向上下扩散的风,因此通过使经过上下的区域(第1开口区域R10B、R10C、R10H、R10I)的气流收敛,能实现效率良好的送风。

与此相反,设为使经过上下的区域(第1开口区域R10B、R10C、R10H、R10I)的气流扩散,使经过左右的区域(第1开口区域R10A、R10D、R10E、R10F、R10G、R10J、R10K、R10L)的气流收敛。例如在一人坐在椅子上等情况下无需向左右扩散风,因此通过使风集中收敛于纵长的区域,能实现效率良好的送风。有时与风在整周上温柔地扩散相比,使风集中收敛于希望使风吹到的区域更好。

[实施方式13]

图35、36、37、38分别是表示实施方式13的送风装置101的立体图、正视图、横截面图、纵截面图。为了便于说明,在图35中,图示出从箱体50拆下风扇保护罩10Ja的状态,在图36中,使用实线图示箱体50的框体51,使用虚线图示箱体50的正面面板52。图39是表示送风装置101所具备的风扇保护罩10Ja的正视图。

如图3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1是空调的室外机。送风装置101具备箱体50、风扇保护罩10Ja和风扇30。箱体50包括框体51和正面面板52,收纳风扇30。框体51具有正面侧开口的箱状的形状,正面面板52配置为从正面侧塞住框体51的开口。正面面板52具有大致圆形的通风口53。

如图36~图38所示,在箱体50的内部设置有风扇30以及驱动电机31(图37、38)、热交换器32、电机角钢33和喇叭口34。喇叭口34是设置有圆弧状的排出孔的板状体。喇叭口34与风扇30配置于同轴上,与风扇30隔开规定的间隙相对。

参照图39,本实施方式的风扇保护罩10Ja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1的风扇保护罩10J(参照图26)在如下方面不同。风扇保护罩10Ja的框架14M、14N具有向与风扇保护罩10J的框架14M、14N相反的方向弯曲的形状。风扇保护罩10Ja的线状肋15M具有向与风扇保护罩10J的线状肋15M相反的方向弯曲的形状,风扇保护罩10Ja的线状肋15N具有向与风扇保护罩10J的线状肋15N相反的方向弯曲的形状。

风扇保护罩10Ja的外框部12具有圆环状的形状。外框部12的内形形状12a和外形形状12b均具有正圆形。外框部12的外形形状12b与正面面板52的通风口53大致相同或者比正面面板52的通风口53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形形状12b和通风口53均是圆形,外形形状12b的直径比通风口53的直径大。风扇保护罩10Ja配置为从箱体50(正面面板52)的外侧覆盖通风口53的整体(参照图35)。

送风装置101的风扇保护罩10Ja具有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1的风扇保护罩10J相同的形状,所以可得到大的风量,并且吹出的风的直吹性高,因此构成吹出的风被直接吸入等所谓短路少的室外机。因而,根据送风装置101,能实现节能,能进行高效运转。而且,风扇保护罩10Ja能发挥独特的高美观性,因此还能期待商业效应。此外,当然能将上述的其它实施方式的风扇保护罩应用于空调的室外机。本实施方式和其它实施方式的风扇保护罩不限于空调的室外机,能应用于空气调节机、空气净化器、加湿器、除湿器、电风扇、暖风机、冷却装置、换气装置等各种送风装置。

[实施方式14]

图40是表示实施方式14的送风装置102的立体图。为了便于说明,在图40中,图示从箱体50拆下风扇保护罩10Jb的状态。图41是表示送风装置102所具备的风扇保护罩10Jb的正视图。

参照图40,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2也是空调的室外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矩形的外形形状的风扇保护罩10Jb。

如图4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风扇保护罩10Jb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3的风扇保护罩10Ja(参照图39)在如下方面不同。风扇保护罩10Ja的外框部12具有圆环状的形状,而风扇保护罩10Jb的外框部12具有矩形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外框部12的内形形状12a和外形形状12b均具有矩形形状。

风扇保护罩10Jb的外框部12的外形形状12b与正面面板52的通风口53大致相等或者比正面面板52的通风口53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形形状12b是矩形形状,通风口53是圆形。风扇保护罩10Jb配置为从箱体50(正面面板52)的外侧覆盖通风口53的整体(参照图40)。

根据风扇保护罩10Jb,能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1或实施方式13的情况同样地得到具有高性能的室外机,且利用风扇保护罩10Jb能较大地变更室外机的外观印象,因此能构成符合使用者的偏好的各种外观的室外机。

[实施方式15]

图42是表示实施方式15的送风装置所具备的风扇保护罩10Jc的正视图。本实施方式的风扇保护罩10Jc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4的风扇保护罩10Jb(参照图41)在如下方面不同。风扇保护罩10Jb的外框部12的内形形状12a具有矩形的形状,而风扇保护罩10Jb的外框部12的内形形状12a具有圆形的形状。即,本实施方式的外框部12具有圆形的内形形状12a和矩形的外形形状12b。

利用风扇保护罩10Jc也能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1或实施方式13、14的情况同样地得到具有高性能的室外机,且利用风扇保护罩10Jc能较大地变更室外机的外观印象,因此能构成符合使用者的偏好的各种外观的室外机。

[附记]

在以上的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也能概括记载为下面的附记。

[附记1]

一种风扇保护罩,

用于保护风扇,具备:

外框部;

内侧部,其配置于上述外框部的内侧;以及

保护部,其设置于上述外框部与上述内侧部之间,

上述保护部包括:

多个第1框架,其通过划分上述外框部与上述内侧部之间的区域而形成在周向上排列并在整体上以环状包围上述内侧部的周围的多个第1开口区域;以及

多个第1线状肋,其配置于各个上述第1开口区域中,以划分各个上述第1开口区域的方式设置,

在观看第1个上述第1开口区域及与第1个上述第1开口区域相邻的第2个上述第1开口区域的情况下,划分第1个上述第1开口区域的多个上述第1线状肋和划分第2个上述第1开口区域的多个上述第1线状肋配置为以弯曲的形式连续或者相互不连续。

[附记2]

在附记1所述的风扇保护罩中,

多个上述第1框架的各者具有包括圆形的一部分的圆弧形,

与构成多个上述第1框架的多个上述圆弧形一一对应的上述圆形的中心设置于相互不同的位置。

[附记3]

在附记2所述的风扇保护罩中,

与构成多个上述第1框架的多个上述圆弧形一一对应的上述圆形的中心位于1个螺旋曲线上。

[附记4]

在附记2所述的风扇保护罩中,

与构成多个上述第1框架的多个上述圆弧形一一对应的上述圆形配置为与1个螺旋曲线内切。

[附记5]

在附记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风扇保护罩中,

配置于1个上述第1开口区域中的多个上述第1线状肋以同心圆状排列配置。

[附记6]

在附记5所述的风扇保护罩中,

规定多个上述第1线状肋的位置的同心圆的中心位置是与上述内侧部的中心位置不同的位置。

[附记7]

在附记5或者6所述的风扇保护罩中,

配置于1个上述第1开口区域中的多个上述第1线状肋在同心圆的径向上以等间隔配置。

[附记8]

在附记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风扇保护罩中,

上述第1线状肋具有以上述内侧部为中心的周向上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

在将上述第1线状肋的一个端部与上述内侧部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L1、将上述第1线状肋的另一个端部与上述内侧部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L2的情况下,

对于全部上述第1线状肋而言,L1>L2的关系成立。

[附记9]

在附记2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风扇保护罩中,

在将在整体上以环状包围上述内侧部的周围的多个上述第1开口区域定义为1个内侧区域时,

上述保护部包括:

多个第2框架,其划分上述内侧区域与上述外框部之间的区域,从而形成在周向上排列并在整体上以环状包围上述内侧区域的周围的多个第2开口区域;以及

多个第2线状肋,其配置于各个上述第2开口区域中,以划分各个上述第2开口区域的方式设置。

[附记10]

在附记9所述的风扇保护罩中,

多个上述第2框架的各者具有包括其它圆形的一部分的其它圆弧形,

与构成多个上述第2框架的多个上述其它圆弧形一一对应的上述其它圆形的中心设置于相互不同的位置。

[附记11]

在附记9或者10所述的风扇保护罩中,

上述第2线状肋具有以上述内侧部为中心的周向上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

在将上述第2线状肋的一个端部与上述内侧部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L3、将上述第2线状肋的另一个端部与上述内侧部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L4的情况下,对于全部上述第2线状肋而言,L3>L4的关系成立。

[附记12]

在附记9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风扇保护罩中,

在将在整体上以环状包围上述内侧区域的周围的多个上述第2开口区域定义为1个中间区域时,

上述保护部还包括配置于上述中间区域与上述外框部之间的多个第3线状肋,

多个上述第3线状肋配置为具有以上述内侧部的中心位置为中心的旋转对称性。

[附记13]

在附记12所述的风扇保护罩中,

多个上述第3线状肋配置为以上述内侧部的中心位置为中心的辐射状。

[附记14]

在附记1或者2所述的风扇保护罩中,

上述第1线状肋具有以上述内侧部为中心的周向上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

在将上述第1线状肋的一个端部与上述内侧部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LA、将上述第1线状肋的另一个端部与上述内侧部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LB的情况下,

具备LA>LB的关系的多个上述第1线状肋设置于内侧的上述第1开口区域与具备LB>LA的关系的多个上述第1线状肋设置于内侧的上述第1开口区域在周向上交替排列。

[附记15]

在附记14所述的风扇保护罩中,

上述第1框架的一个端部位于上述内侧部的外周上,

上述第1框架的另一个端部位于上述外框部上。

[附记16]

在附记1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风扇保护罩中,

在朝向上述风扇的背面侧将上述保护部沿轴向投影的情况下,上述保护部的投影图像具有与配置于上述风扇的背面侧的背面侧风扇保护罩的保护部重叠的部分。

[附记17]

在送风装置中,具备:

风扇;以及

附记1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风扇保护罩。

[附记18]

在附记17所述的送风装置中,

在使上述风扇的后缘部与上述风扇保护罩的上述保护部相对的状态下将上述后缘部朝向正面侧沿轴向投影的情况下,上述后缘部的投影图像仅与上述风扇保护罩的上述保护部的一部分交叉。

[附记19]

在附记17所述的送风装置中,

还具备箱体,上述箱体具有大致圆形的通风口,收纳上述风扇,

上述风扇保护罩的上述外框部的外形形状比上述通风口大,

上述风扇保护罩配置为从上述箱体的外侧覆盖上述通风口。

[附记20]

在附记19所述的送风装置中,

上述外框部具有矩形的外形形状。

以上说明了各实施方式,但上述公开内容在全部方面为例示而非限制性内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表示,旨在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味和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0、10A、10B、10C、10D、10E、10F、10G、10H、10I、10J、10Ja、10Jb、10Jc、10K、10Z1、10Z2、10Z3、10Z4、10Z5、10Z6:风扇保护罩;11:内侧部;11C、14AA、14BB、14DD、14EE、14RA、14RD、16PP、16UU、DR、ER、MR、NR、TR、UR:中心;12:外框部;12a:内形形状;12b:外形形状;13:保护部;14、14M、14N、16:框架;14R1、14R2、14R3、14R4、18R1、18R2、18R3、AA、BB、DD、DR1、DR2、DR3、EE、ER1、ER2、ER3、MR1、MR2、MR3、MR4、MR5、MR6、MR7、MR8、NR1、NR8、PP、QQ、RR、SS、TR1、TR2、TR3、TR4、TT、UR1、UR2、UR3、UR4、UU:圆形;14SP:螺旋曲线;15、15M、15MS、15N、15NS、17、18:线状肋;15MT、15MU、15NT、15NU、A1、A2、B1、B2、C1、C2、D1、D2、D11、D12、D21、D22、D31、D32、E1、E2、E11、E12、E21、E22、E31、E32、P1、P2、Q1、Q2、R1、R2、S1、S2、T1、T2、T11、T12、T21、T22、T31、T32、T41、T42、U1、U2、U11、U12、U21、U22、U31、U32、U41、U42:位置;18T、18U、A11、P11:端部;20:背面侧风扇保护罩;30:风扇;30E:后缘部;31:驱动电机;32:热交换器;33:电机角钢;34:喇叭口;40:主体部;50:箱体;51:框体;52:正面面板;53:通风口;100、101、102:送风装置;PE:线;R10D、R10C、R10B、R10H、R10J、R10E、R10L、R10F、R10A、R10N、R10G、R10I、R10K、R10M:第1开口区域;R20U、R20T、R20P:第2开口区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