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双动手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0517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液压双动手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泵,更详细地,涉及一种通过使设置在高压侧流体供应槽及低压侧流体供应槽中的一对活塞相互交叉反复进行升降动作来将在高压侧流体供应槽及低压侧流体供应槽中的流体排出到主体外部的液压双动手泵。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泵是指借助压力作用并通过管子输送流体,或将在低压容器中的流体通过管子压送到高压容器中的机器。

此时,泵不仅用于输送水,也用于输送石油、药品或纸浆、粘胶等特殊流体。

在此,泵包括输出阀和吸入阀在其内,借助活塞的往复运动而输出阀和吸入阀交替开闭,从而吸入、输出流体。

专利文献1公开了现有的往复动式电动泵,参照专利文献1,所述往复动式电动泵包括:圆筒,呈中空状;活塞,设置在所述圆筒中,向左右方向进行往复运动;螺线管,设置成包围所述圆筒的外周面,以便对所述活塞赋予磁力;吸入管,设置在所述圆筒的两末端并将流体供应到所述圆筒中;及排出管,将所述圆筒中的流体排出到所述圆筒的外部。

此时,若所述活塞借助所述螺线管的磁力在所述圆筒中向左侧方向进行移动,则残留在所述圆筒中的左侧空间的流体通过形成在左侧的所述排出管被排出到外部,同时,流体通过形成在右 侧的所述吸入管被供应,从而流体被供应到所述圆筒中的右侧空间。

然后,若所述活塞通过与上面相同的方法在所述圆筒中向右侧方向进行移动,则残留在所述圆筒中的右侧空间的流体被所述活塞推出,从而流体通过形成在右侧的所述排出被排出到所述圆筒的外部。

与此同时,流体通过形成在左侧的所述吸入管被供应到所述圆筒中的左侧空间。

即,所述活塞借助所述螺线管在所述圆筒中向左右侧方向进行往复运动,从而将所述圆筒中的流体推出到外部,同时,将流体强制吸入到所述圆筒中。

然而,如上所述的专利文献1具有如下问题:在螺线管与活塞之间的磁力受到外部影响,无法顺利地实现活塞的往复运动,根据吸入管和排出管的压力变化而活塞的往复运动速度出现变化,若在圆筒中的压力上升而螺线管的磁力变得相对高,则活塞的动作停止,从而,因活塞无法进行动作而不可实现吸入和排出流体的动作,导致产品可靠性下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KR10-0199658 B1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双动手泵,所述液压双动手泵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面形成有低压侧流体供应槽,且在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的下 放形成有高压侧流体供应槽,所述主体的低面形成有与高压侧流体供应槽及低压侧流体供应槽连通的液体流入口,所述主体的侧面形成有液体排出口;活塞,所述活塞被插入结合在高压侧流体供应槽及低压侧流体供应槽,所述活塞的上端连接固定于可旋转地设置在主体的低压侧流体供应槽之间的把手,通过用把手使活塞交叉反复进行抽吸来使活塞相互交叉反复进行升降动作,从而向流体供应槽的高压侧流体供应槽及低压侧流体供应槽供应流体,并将高压侧流体供应槽及低压侧流体供应槽中的流体推出去,从而通过主体的液体排出口排出流体。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双动手泵,所述液压双动手泵在通过活塞均匀推出在高压侧流体供应槽及低压侧流体供应槽中的流体的情况下,若低压侧流体供应槽中的压力上升,则通过旁路通道向外部排出低压侧流体供应槽中的流体,同时,连续推出高压侧流体供应槽中的流体,从而向液体排出口排出流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液压双动手泵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设置在储罐的上面,在所述主体的上面凸陷形成有相互面对的一对低压侧流体供应槽,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被供应流体,在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的下方形成有高压侧流体供应槽,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与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连通且形成为具有比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的直径相对小的直径,在所述主体的低面形成有液体流入口,所述液体流入口与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连通,且从所述储罐被供应流体以便对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供应流体,在所述主体的一侧面或两侧面形成有液体排出口,所述液体排出口与所 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连通且引导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中的流体向外部排出;活塞,所述活塞插入结合在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沿着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进行升降动作,以便向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供应流体或将在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中的流体向所述液体排出口推出去;及把手,所述把手呈杆状,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之间,所述把手的外面与所述活塞结合,以便使所述活塞交叉反复进行抽吸。

在本发明的液压双动手泵中,所述主体包括:流体导引通道,所述流体导引通道从所述主体的一面侧向另一面侧水平贯通形成,且与所述液体流入口直交并连通;低压侧流体导引通道,所述低压侧流体导引通道形成在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与所述流体导引通道之间,向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引导所述流体导引通道中的流体;及高压侧流体导引通道,所述高压侧流体导引通道形成在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与所述流体导引通道之间,向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引导所述流体导引通道中的流体。

在本发明的液压双动手泵中,所述主体还包括:旁通排出口,所述旁通排出口形成在所述主体的低面;旁路通道,所述旁路通道形成在所述旁通排出口与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之间,向所述旁通排出口引导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中的流体;及安全阀,所述安全阀形成在所述旁通排出口处,在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中的压力上升到预定压力以上时,开放使得流体通过所述旁通排出口排出到所述主体的外部。

在本发明的液压双动手泵中,所述主体还包括:流体流动控 制单元,所述流体流动控制单元形成在所述流体导引通道与所述液体排出口之间,且与所述高压侧流体导引通道及所述低压侧流体导引通道连通,以便向所述高压侧流体导引通道及所述低压侧流体导引通道供应流体或对从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通过所述高压侧流体导引通道及所述低压侧流体导引通道被排出的流体进行引导使得所述流体通过所述液体排出口被排出。

在本发明的液压双动手泵中,所述流体流动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使所述流体导引通道与所述高压侧流体导引通道及所述低压侧流体导引通道连通;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使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液体排出口之间连通;阻断球,所述阻断球被插入到所述第一流道,以使所述第一流道开闭;及弹性弹簧,所述弹性弹簧被插入到所述第二流道,以对所述阻断球进行加压,使得所述阻断球封闭所述第一流道。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用户通过用把手进行抽吸来使一对活塞同时动作,从而同时进行流体的供应和排出,若在排出流体时低压侧流体供应槽中的压力上升到预定压力以上,则安全阀开放,以使在低压侧流体供应槽中的流体向储罐绕过,因低压侧流体供应槽中的流体绕过而低压侧流体供应槽中的压力下降,通过所述压力下降而对把手施加的压力急剧下降,从而用户可容易用把手进行抽吸,由此,用户可容易推出在高压侧流体供应槽中的流体并通过液体排出口连续推出流体,因此具有提高产品可靠性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液压双动手泵的透视图。

图2为图1的分解透视图。

图3(a)及图3(b)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液压双动手泵的动作状态的透视图。

图4及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液压双动手泵的流体流动动作说明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液压双动手泵的低压侧流体供应槽中的流体绕过的流体流动动作说明图。

图7(a)及图7(b)为根据本发明的液压双动手泵的流体流动控制单元的动作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至图3,主体100设置在储罐T的上面,在所述主体100的上面凸陷形成有相互面对的一对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被供应流体,在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的下方形成有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与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连通且形成为具有比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的直径相对小的直径,在所述主体100的低面形成有液体流入口103,所述液体流入口103与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连通,且从所述储罐T被供应流体以便对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供应流体,在所述主体100的一侧面或两侧面形成有液体排出口104,所述液体排出口104与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连通且引导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中的流体向外部排出。

所述主体100通过所述液体流入口103被供应流体,将所述流体供应到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 101。

所述主体100通过各个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被供应流体。

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借助进行升降动作的所述活塞200而在其内部形成吸入压力和加压压力。

在所述主体100中,若在一个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中产生吸入流体的吸入压力,则在另一个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中产生推出流体的加压压力。

所述主体100包括:流体导引通道105,所述流体导引通道105从所述主体100的一面侧向另一面侧水平贯通形成,且与所述液体流入口103直交并连通;低压侧流体导引通道101a,所述低压侧流体导引通道101a形成在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与所述流体导引通道105之间,向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引导所述流体导引通道105中的流体;及高压侧流体导引通道102a,所述高压侧流体导引通道102a形成在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与所述流体导引通道105之间,向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引导所述流体导引通道105中的流体。

所述流体导引通道105的两端通过精整部件(图中未示出)被精整,以防止流体通过所述两端被排出。

所述主体100还包括:旁通排出口106,所述旁通排出口106形成在所述主体100的低面;旁路通道106a,所述旁路通道106a形成在所述旁通排出口106与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之间,向所述旁通排出口106引导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中的流体;及安全阀107,所述安全阀107形成在所述旁通排出口106处,在 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中的压力上升到预定压力以上时,开放使得流体通过所述旁通排出口106排出到所述主体100的外部。

所述旁通排出口106将在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中的流体排出到所述储罐T。

所述安全阀107阻断移动到所述旁通排出口106的流体被排出到所述主体100的外部,借助在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中的压力上升而进行开闭动作,使得流体通过所述旁通排出口106被排出到所述主体100的外部。

在被施加预定压力时,所述安全阀107进行开闭动作以便使流体通过。在开闭动作时的压力可以由用户调节。

所述主体100还包括:流体流动控制单元110,所述流体流动控制单元110形成在所述流体导引通道105与所述液体排出口104之间,且与所述高压侧流体导引通道102a及所述低压侧流体导引通道101a连通,以便向所述高压侧流体导引通道102a及所述低压侧流体导引通道101a供应流体或对从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通过所述高压侧流体导引通道102a及所述低压侧流体导引通道101a被排出的流体进行引导使得所述流体通过所述液体排出口104被排出。

所述流体流动控制单元110包括:第一流道111,所述第一流道111使所述流体导引通道105与所述高压侧流体导引通道102a及所述低压侧流体导引通道101a连通;第二流道112,所述第二流道112使所述第一流道111与所述液体排出口104之间连通;阻断球113,所述阻断球113被插入到所述第一流道111,以使所述第一流道111开闭;及弹性弹簧114,所述弹性弹簧114被插入到所述第二流道112,以对所述阻断球113进行加压,使得所述阻断球113封闭所述第一流道111。

所述第一流道111引导所述流体导引通道105中的流体被供应到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

所述第二流道112引导通过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排出的流体通过所述液体排出口104向所述主体100的外部被排出。

所述阻断球113插入结合在所述第一流道111,以便不干扰所述高压侧流体导引通道102a及所述低压侧流体导引通道101a,借助吸入到所述高压侧流体导引通道102a及所述低压侧流体导引通道101a的吸入压力对所述弹性弹簧114进行加压并从所述第一流道111脱离,从而使所述第一流道111开放。

所述阻断球113借助排出到所述高压侧流体导引通道102a及所述低压侧流体导引通道101a的流体的加压力和所述弹性弹簧114的复原力而向所述第一流道111方向被加压,从而阻断所述第一流道111。

所述弹性弹簧114通过对从所述第一流道111脱离的所述阻断球113进行加压来将所述阻断球113回到原位。

活塞200插入结合在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沿着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进行升降动作,以便向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供应流体或将在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中的流体向所述液体排出口104推出去。

优选地,所述活塞200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以便对应于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的形状。

所述活塞200通过把手300进行升降动作。

所述活塞200通过进行升降动作来在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中形成吸入压力和加压压力。

把手300呈杆状,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主体100的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之间,所述把手300的外面与所述活塞200结合,以便使所述活塞200交叉反复进行抽吸。

所述把手300被用户握持而进行动作。

如上构成的根据本发明的液压双动手泵被使用如下。

首先,将主体100紧贴固定于存储有流体的储罐T的上面,使软管(图中未示出)连接在所述主体100的液体流入口103与所述储罐T之间。

然后,将活塞200插入结合在形成为上下连通并相互面对的一对的所述主体100的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内,将所述活塞200的上端结合于把手300的外面。

此时,所述把手300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主体100的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之间,以使一对所述活塞200交替反复进行升降移动。

然后,将引导排出流体的软管(图中未示出)连接到所述主体100的液体排出口104,在握持所述把手300的状态下反复进行向下方加压所述把手300或将所述把手300向上方提起的动作。

这样,参照图4及图5,连接到所述把手300的外面的所述活塞200中任意一个移动到所述主体100的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中的下方,另一个活塞200露出于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的上方。

此时,向下方移动的所述活塞200在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中形成加压压力,借助所述加压压力,在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 中容纳的流体被所述活塞200推出,从而流体通过所述高压流体导引通道102a及所述低压流体导引通道101a被排出。

此时,参照图7(b),通过所述高压流体导引通道102a及所述低压流体导引通道101a排出的流体被移动到所述流体流动控制单元110的第一流道111,以便向所述第一流道111方向加压所述阻断球113。

此时,通过所述高压流体导引通道102a及所述低压流体导引通道101a排出的流体和所述弹性弹簧114对所述阻断球113进行加压,使得所述阻断球113向所述第一流道111方向进行移动。

由此,所述第一流道111通过所述阻断球113被阻断,同时,流体被移动到与所述第一流道111连通的所述第二流道112,此时,移动到所述第二流道112的流体通过所述液体排出口104被排出到所述主体100的外部。

与此相反,向上方移动的所述活塞200在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中形成吸入压力,借助所述吸入压力,存储于所述储罐T中的流体通过所述液体流入口103被供应到所述主体100的内部。

然后,通过所述液体流入口103供应到所述主体100内部的流体通过所述流体导引通道105及所述流体流动控制单元110被移动到所述高压侧流体导引通道102a及所述低压侧流体导引通道101a,并通过所述高压侧流体导引通道102a及所述低压侧流体导引通道101a被供应到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中。

在此,参照图7(a),所述流体流动控制单元110通过所述第一流道111被供应流体,同时,向所述第二流道112方向推动所述阻断球113,以使所述第一流道111开放。

此时,所述阻断球113对所述弹性弹簧114进行加压并从所述第一流道111被推出,以使所述第一流道111开放。

然后,移动到开放的所述第一流道111的流体通过与所述第一流道111连通的所述高压侧流体导引通道102a及所述低压侧流体导引通道101a被供应到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

即,如上通过所述活塞200相互交替反复进行升降动作来在所述主体100的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中形成吸入压力或加压压力,从而,流体被供应到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中,或在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中的流体通过所述主体100的液体排出口104被排出。

另外,参照图6,通过使所述活塞200下降来推出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中的流体,则所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中的流体中的一部分通过所述旁路通道106a被移动到所述旁通排出口106,此时,设置在所述旁通排出口106的所述安全阀107阻断流体通过所述旁通排出口106被排出到所述主体100的外部。

此时,在通过所述活塞200而所述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中的压力上升时,借助所述压力,在所述旁路通道106a上的流体对所述安全阀107进行加压,此时,在所述安全阀107被加压到预定压力以上时,所述安全阀107开放,从而流体通过所述旁通排出口106被排出到所述主体100的外部。

此时,排出到所述主体100外部的流体再流入到所述储罐T中。

如上所述,通过一对活塞200借助把手300交替反复进行升 降移动来使流体被吸入到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中或使在高压侧流体供应槽102及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中的流体通过所述液体排出口104被排出的结构,用户用把手300进行抽吸,以使一对活塞200同时动作,从而同时进行流体的供应和排出,在排出流体时,如果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中的压力上升到预定压力以上,安全阀107就开放,以使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中的流体向储罐T绕过,因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中的流体绕过而低压侧流体供应槽101中的压力下降,通过所述压力下降而对把手300施加的压力急剧下降,从而用户可容易用把手300进行抽吸。

以上说明的根据本发明的液压双动手泵不限于此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以下专利申请范围所要求的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实施多种变型并非脱离其技术思想。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主体 101:低压侧流体供应槽

101a:低压侧流体导引通道 102:高压侧流体供应槽

102a:高压侧流体导引通道 103:液体流入口

104:液体排出口 105:流体导引通道

106:旁通排出口 106a:旁路通道

107:安全阀 110:流体流动控制单元

111:第一流道 112:第二流道

113:阻断球 114:弹性弹簧

200:活塞 300:把手

T:储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