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7385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分油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在通过了机器的空气中含有的油分分离的分油器。



背景技术:

卡车、公交车、建筑机械等车辆利用从与发动机直接连结的压缩机输送的压缩空气控制制动器和悬架等系统。该压缩空气中含有大气中包含的水分和对压缩机内进行润滑的油分。若包含该水分和油分的压缩空气进入各系统内,则导致生锈或橡胶构件(O型密封圈等)溶胀,成为动作不佳的原因。因此,在空气系统的压缩机的下游设置有用于除去压缩空气中的水分和油分的空气干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空气干燥器内设置有过滤器、硅胶及沸石等干燥剂。空气干燥器起到从压缩空气除去水分的除湿作用和通过除去已吸附在干燥剂中的水分并向外部排出而将干燥剂再生的再生作用。

但是由于干燥剂再生时从空气干燥器排出的空气中与水分一同还含有油分,所以考虑到环境负荷,想到在空气系统的压缩机的下游设置分油器。

撞击板方式的分油器通过使含有水分和油分的空气与设于壳体内的多个撞击板撞击而进行气液分离,从而从所述空气中回收油分,排出清洁空气(例如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960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37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分油器的壳体内部被分隔壁分为一次室和二次室。在上述的分油器中,在一次室中油分几乎没有被分离出,含有油分的空气流入二次室,在二次室大量的油分被分离。因此,在上述的分油器中,二次室中比一次室中积存更多的油分。因此,寻求装置整体上能够分离大量油分的分油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置整体上能够分离大量油分的分油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案中提供一种分油器,其具备:壳体,该壳体具有空气的导入口以及空气的排出口;以及所述壳体内的多个膨胀室。该分油器通过使含有油分的空气经由所述导入口而导入所述壳体内并与撞击板撞击,从而从导入的空气中分离出油分并对该油分进行回收。各膨胀室的横截面积比所述导入口的开口面积大。在所述膨胀室彼此之间设置有形成有节流孔的分隔壁。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中提供一种分油器,其具备:壳体,该壳体具有空气的导入口以及空气的排出口;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撞击件。该分油器通过使含有油分的空气经由所述导入口而导入壳体内并与撞击件撞击,从而从导入的空气中分离出油分并对该油分进行回收。所述壳体还具备导入部,所述导入口形成在所述导入部并在所述壳体的水平方向开口。所述导入部的流路截面积比所述壳体的流路截面积小。在所述导入部上形成有限制已分离出的油分向所述导入口逆流的限制构件。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中提供一种分油器,其具备:壳体,该壳体具有空气的导入口以及空气的排出口;膨胀室,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使经由所述导入口导入的空气膨胀;收容构件,其在铅垂方向上与所述膨胀室连通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收容撞击件;以及排液积存部,其设于所述收容构件的下方。该分油器通过使含有油分的空气经由所述导入口而导入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撞击件撞击,从而从导入的空气分离出油分并对该油分进行回收。所述导入口以及所述排出口设于所述壳体的上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系统中的分油器的设置位置的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分油器的外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图2的分油器的内部结构的纵剖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3的分油器的加热部的横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3的分油器的组装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图3的分油器的组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3的分油器中的空气的流动的纵剖放大图。

图8是表示空气系统中的另一例的分油器的设置位置的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分油器的外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分油器的内部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11是沿图10的11-11线的剖视图。

图12是沿图10的12-12线的剖视图。

图13是沿图10的13-13线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再一例的分油器的内部结构的横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再一例的分油器的导入口附近的内部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分油器和空气干燥器的连接状态的图示。

图17是表示图16的分油器的安装状态的图示。

图18是表示图16的分油器的导入口和排出口的位置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图16的分油器的盖的内部的仰视立体图。

图20是沿图18的20-20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7,说明分油器在空气干燥器的排气系统中具体化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卡车、公交车、建筑机械等车辆利用从压缩机1输送的压缩空气控制制动器和悬架等系统。因此,在空气系统的压缩机1的下游设置有用于除去压缩空气中的油水成分、提供干燥后的空气的空气干燥器2。在空气干燥器2内设置有干燥剂。空气干燥器2起到从压缩空气除去油水成分的除湿作用和除去已吸附在干燥剂中的油水成分并向外部排出而使干燥剂再生的再生作用。

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干燥剂再生时从空气干燥器2排出的空气(净化空气)中与水分一同还含有油分,所以考虑到环境负荷,在空气系统的压缩机1的下游设置分油器3。特别是分油器3设置在空气干燥器2的排气系统中,从再生空气干燥器2内的干燥剂时排出的净化空气中分离出油水成分并回收。

分油器3是撞击板方式的分油器,在其壳体内设置有供含有油水成分的空气撞击的多个撞击板。该撞击板方式的分油器3通过使含有油水成分的空气与撞击板撞击而进行气液分离,从而从空气中回收油分,排出清洁空气。

如图2所示,分油器3具备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长方体状的壳体4。在壳体4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的正面5和背面6上分别形成有导入口14和排出口15。即、图2中,空气从左侧向右侧通过分油器3。另外,在底面16上的偏向背面6的部分形成有供排液排出的排液排出口17。在此,排液是指包含从空气分离出的油分和水分的液体。

另外,在壳体4的上表面形成有开口部18。开口部18由长方形状的盖19封盖。在开口部18与盖19之间夹着覆盖开口部18的整个面的密闭片20。盖19、密闭片20和壳体4由多个螺栓20和螺母22紧固固定。盖19限制被收容在壳体4内的构件的移动。

如图3所示,在壳体4内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设置有板状的分隔壁30。壳体4的内部被分隔壁30在水平方向上划分为偏向导入口14的一次膨胀室31和偏向排出口15的二次膨胀室32。一次膨胀室31和二次膨胀室32的横截面积分别形成得比导入口14的横截面积大。此处的横截面积相当于壳体4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面积。因此,导入到膨胀室内的空气由于膨胀,所以其通过膨胀室的速度变慢。由于空气的通过速度变慢,进而使得饱和蒸气压降低。因此,油水成分容易凝集,油水成分的粒子的质量增加而容易与撞击板撞击。

在分隔壁30的上部,在一处形成有贯通孔(节流孔)30a。由此,该分隔壁30利用节流孔30a作为控制空气从一次膨胀室31向二次膨胀室32流动的节流部起作用。另外,在分隔壁30的底面16附近的下部,在一处形成有连通孔33。连通孔33使从空气分离并回收了的排液在膨胀室31、32之间通过。

另外,在壳体4内的分隔壁3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一对撞击板34、35。上游侧的第一撞击板34具备从壳体4的底面16延伸至盖19的第一立设板34a和在壳体4的长度方向上朝向排出口15从第一立设板34a以与第一立设板34a垂直的方式延伸的第一折流板34b。第一立设板34a在比与折流板34b连接的连接部靠下方的位置具有在撞击板34、35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状的第一贯通孔34c。

另外,下游侧的第二撞击板35具备从壳体4的底面16延伸至盖19的第二立设板35a和在壳体4的长度方向上朝向导入口14从第二立设板35a以与第二立设板35a垂直的方式延伸的第二折流板35b。第二立设板35a在比与第二折流板35b连接的连接部靠上方的位置具有在撞击板34、35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状的第二贯通孔35c。

第一折流板34b和第二折流板35b以阻碍空气的流路的方式突出,通过使彼此较大的面接近而在这些面彼此间形成狭窄的间隙、即极窄部36。在此,第一折流板34b位于比第二折流板35b偏向盖19的位置上。利用极窄部36使空气的通过速度变快,并且使流路蜿蜒形成,从而增加油水成分粒子撞击板的机会,所以油水成分更好地与空气分离。另外,由于存在折流板34、35b,从而抑制在第一撞击板34与第二撞击板35之间通过过程中落下的油水成分由于在第一撞击板34与第二撞击板35之间通过的空气而再次上升或卷起并经由第二贯通孔35c被向下游侧搬运。因此,能够抑制排液的采取量的减少。在第一撞击板34以及第二撞击板35的底面16附近的下部,分别在一处形成有连通孔33。连通孔33使从空气分离并回收了的排液通过。

在一次膨胀室31内部的空间中设置有一对撞击板34、35。在导入口14与一对撞击板34、35之间设置有海绵等聚氨酯泡沫38。在聚氨酯泡沫38的与所示撞击板34相对的面上安装有开设多个孔的冲孔金属板37。聚氨酯泡沫38捕获空气中含有的油水成分。

另外,在二次膨胀室32内部的空间中也设置有一对撞击板34、35。在一对撞击板34、35与排出口15之间设置有挤压铝材(日文:クラッシュドアルミ)39。在挤压铝材39的分别与所述撞击板34、35相对的面上安装有开设多个孔的冲孔金属板37。即、挤压铝材39的两侧被一对冲孔金属板37夹持。挤压铝材39捕获空气中含有的油水成分。

如图4所示,在各膨胀室31、32中分别设置有提高壳体4的强度的肋部40。在肋部40的偏向底面16的部位形成有用于收容作为加热部件的加热器41的圆柱状的收容部23。在壳体4的外面形成有供加热器41插入的插入口24,插入口24贯通收容部23。加热器41是圆柱状,从壳体4的外表面插入至收容部23。加热器41与电源连接。

另外,在壳体4的外表面的插入口24的上方形成有用于安装恒温器42的安装孔25。恒温器42安装在安装孔25中,与电源和加热器41连接。恒温器42检测壳体4的温度,基于检测出的温度控制加热器41的加热。通过由加热器41加热壳体11,从而已积存在壳体11的底面的排液中所含有的水分极力蒸发,所以生成高浓度地含有油分的排液。另外,通过利用加热器41加热壳体4,从而能够防止在寒冷地带因排液冻结而成为排液不能从排液排出口17排出的状态。

如图5和图6所示,在壳体4的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内壁26上,作为用于组装分隔壁30、撞击板34、35、聚氨酯泡沫38、挤压铝材39等的组装结构形成有多对组装槽27。分隔壁30和撞击板34、35通过从壳体4的开口部18插入组装槽27从而组装在壳体4上。在此,插入第二撞击板35而组装在壳体4上,然后插入第一撞击板34而组装在壳体4上。聚氨酯泡沫38和挤压铝材39通过将冲孔金属板37从壳体4的开口部18插入组装槽27中而组装在壳体4上。由此,本实施例的分油器3通过从多个组装槽27中选择任一个组装槽27,从而能够变更分隔壁30、撞击板34、35、聚氨酯泡沫38、挤压铝材39的安装位置。另外,在该分油器3中,能够选择组装在壳体4上的分隔壁30、撞击板34、35、聚氨酯泡沫38、挤压铝材39的组合方式。由此,能够根据规格要求来容易地应对。

接着,参照图7说明前述的分油器的作用。

如图7所示,从导入口14导入到一次膨胀室31内的空气被聚氨酯泡沫38捕获油水成分的同时通过聚氨酯泡沫38,而通过一次膨胀室31的第一撞击板34的第一贯通孔34c。这时,与第一立设板34a撞击了的油水成分与空气分离。通过了第一贯通孔34c的空气朝向由第一折流板34b和第二折流板35b形成的极窄部36并通过极窄部36。这时,与第二立设板35a和第二折流板35b撞击了的油水成分与空气分离。

通过了极窄部36的空气通过第二立设板35a的第二贯通孔35c而朝向分隔壁30的节流孔30a,并通过节流孔30a。这时,与分隔壁30撞击了的油水成分与空气分离。

通过了分隔壁30的节流孔30a的空气通过二次膨胀室32的第一立设板34a的第一贯通孔34c中。这时,与第一立设板34a撞击了的油水成分与空气分离。通过了第一贯通孔34c的空气朝向由第一折流板34b和第二折流板35b形成的极窄部36并通过极窄部36。这时,与第二立设板35a和第二折流板35b撞击了的油水成分与空气分离。

通过了极窄部36的空气通过第二立设板35a的第二贯通孔35c而朝向挤压铝材39并通过挤压铝材39。这时,导入到挤压铝材39的空气由挤压铝材39进一步捕获油水成分的同时通过挤压铝材39,使不含有油分的清洁空气从排出口15向外部排出。

以上,根据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优点。

(1)膨胀室31、32从导入口14至排出口15串联连接而形成多段的膨胀室。在各膨胀室31、32内部的空间设置有撞击板34、35,所以空气中含有的油水成分与撞击板34、35撞击而在各膨胀室31、32中与空气分离。另外,空气中含有的油水成分也与划分膨胀室31、32的分隔壁30撞击而与空气分离。并且,由于通过了形成在分隔壁30上的节流孔30a的空气的速度上升,所以较重的油水成分粒子容易与处于行进方向上的节流孔30a紧接着的撞击板34撞击,在作为分隔壁30的后段的二次膨胀室32中被分离的油水成分增加。另外,通过设置节流孔30a而使难以通过节流孔30a的乳液状态的排液能够积存在作为分隔壁30的前段的一次膨胀室31中。由此,在各膨胀室31、32中被分离的油水成分增加,所以装置整体上能够分离大量的油水成分。

(2)由于在壳体4的与水平方向垂直的面上分别形成有导入口14和排出口15,所以能够在底面16上不设置导入口14和排出口15而能够积存分离出的油水成分。另外,由于在铅垂方向上在上表面和底面没有连接管,所以能够抑制铅垂方向的长度。

(3)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并列设置各膨胀室31、32,所以能够抑制向铅垂方向突出,能够抑制车辆搭载时影响其他构件。例如在搭载于卡车的货箱的下方时能够极力确保大的货箱容积。

(4)由于在撞击板34、35和分隔壁30的下部形成有连通孔33,所以分离出的油水成分不是积存在每个膨胀室31、32中,而是利用膨胀室31、32整体地积存。因此,能够增加可积存油水成分的容积的使用效率。

以下,参照图9~图13,说明分油器在空气干燥器的排气系统中具体化的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9所示,分油器103具备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长方体状的壳体111。在壳体111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的正面112和背面113分别形成有导入口114和排出口116。即、图9中,空气从右侧向左侧通过分油器103。

如图10所示,在壳体111的底面140上设置有多个支承排液连通板143的支承构件(支承柱141、台阶部142)。

如图11所示,在壳体111内的偏向导入口114的内壁上沿宽度方向并列设置有三个支承构件。在宽度方向的中央设置有支承柱141,在两内侧壁设置有台阶部142。另外,在壳体111内的偏向排出口116的内壁沿宽度方向并列设置有两个支承构件。在两内侧壁上设置有台阶部142。

如图12所示,在壳体111的导入口114和排出口116之间的中央部分,沿宽度方向并列设置有三个支承构件。在宽度方向的中央设置有支承柱141,在两内侧壁设置有台阶部142。

如图13所示,在壳体111的导入口114和排出口116之间的所述中央部分与排出口116之间沿宽度方向并列设置有两根支承柱141。另外,在中央部分与导入口114之间沿宽度方向并列设置有三根支承柱141。另外,在图11~图13中,省略了聚氨酯泡沫133的图示。

如图10所示,排液连通板143通过多个支承柱141和多个台阶部142架设在壳体111内。壳体111内的排液连通板143的上方部分作为使从导入口114导入的空气通过的膨胀室起作用。另一方面,壳体111内的排液连通板143的下方部分作为供在膨胀室中与空气分离了的油水成分(排液)积存的排液积存部145起作用。排液积存部145能够将排液积存至排液连通板143的下面。

在排液连通板143的上表面的导入口114与排出口116之间的中央安装有板状的分隔壁130。在分隔壁130的上部,在一处形成有节流孔130a。该分隔壁130利用节流孔130a起到作为节流部的作用。壳体111内的排液连通板143的上方部分由该分隔壁130在水平方向上划分为偏向导入口114的一次膨胀室131和偏向排出口116的二次膨胀室132。二次膨胀室132的容积比一次膨胀室131的容积大。因此,与在一次膨胀室131中相比,饱和蒸气压在二次膨胀室132中进一步下降。因此,油水成分容易凝集,油水成分的粒子的质量增加,容易与撞击件撞击。在一次膨胀室131和二次膨胀室132中分别设置有聚氨酯泡沫(海绵等)133。从导入口114导入的空气与聚氨酯泡沫133撞击,由此油水成分与空气分离。即、聚氨酯泡沫133捕获空气中含有的油水成分。聚氨酯泡沫133相当于撞击件。

在排液连通板143上形成有用于使在一次膨胀室131和二次膨胀室132中分离出的油水成分通过排液积存部145的多个排液连通孔144。排液连通孔144相对于各膨胀室131、132形成至少一个。通过与聚氨酯泡沫133撞击而从空气分离出的油水成分在排液连通板143的上面流动而从任一个排液连通孔144向排液积存部145落下。

在排液连通板143的下表面安装有两张限制已积存在排液积存部145中的排液的流动的挡板146。挡板146在宽度方向上延伸。挡板146通过限制已积存在排液积存部145中的排液因车辆的加速度变化而移动的情况来抑制排液溅起。

另外,在壳体111的上表面形成有开口部118。开口部118由长方形状的盖119封盖。在开口部118的上面沿开口部118的整周设置O型密封圈120,由开口部118和盖119夹着O型环120。盖119和壳体111通过多个螺栓121和螺母122紧固固定。盖119限制被收容到壳体111内的聚氨酯泡沫133等的移动。

在壳体111内的靠近排出口116的底面140上设置有用于收纳作为加热部件的加热器126的收容部123。在收容部123上形成有在壳体111的背面113开口并用于插入加热器126的插入部124。加热器126是圆柱状,从背面113插入收容部123。加热器126与电源连接。在壳体111的背面113的插入部124的上方形成有用于安装恒温器127的安装孔125。恒温器127安装在安装孔125中,与电源和加热器126连接。恒温器127检测排液积存部145的温度,基于所检测的温度来控制加热器126的加热。通过由加热器126加热排液积存部145,从而使得已积存在排液积存部145的底面140的排液中含有的水分极力蒸发,所以能够生成高浓度地含有油分的排液。

在壳体111的正面112的上部形成有具有比壳体111的流路截面积小的流路截面积的导入部115。导入口114形成在该导入部115上。在导入口114的顶端固定有圆筒状的安装构件151。在安装构件151的顶端连接有与空气干燥器2连接的软管150的顶端。

在排出口116上安装有从排出口116向水平方向突出并向上方弯曲的L字状的肘构件160。肘构件160螺合在排出口116上。

如图11所示,在导入部115的正面设置有限制排液从壳体111内向导入口114逆流的限制板153。限制板153从导入部115的内部底面152立设在导入部115内。内部底面152位于比排液连通板143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由此,在导入部115的内端部设置有相对于排液连通板143形成台阶的台阶部154。能够由该台阶部154的高度限制排液的逆流。另外,能够由限制板153限制因车辆的加速度变化、振动而溅起的排液直接进入导入口114。即、限制板153和台阶部154作为限制已积存在排液积存部145中的排液逆流到导入口114的限制构件起作用。

接着,说明前述的分油器的作用。

从空气干燥器2排出的净化空气导入分油器103。净化空气是含有油水成分的空气。

从导入口114导入到一次膨胀室131内的空气被聚氨酯泡沫133捕获油水成分的同时通过聚氨酯泡沫133。这时,与聚氨酯泡沫133撞击了的油水成分与空气分离。包含由聚氨酯泡沫133捕获了的水分和油分的排液沿着聚氨酯泡沫133内移动而达到排液连通板143的上表面,从形成在排液连通板143上的排液连通孔144落入排液积存部145并积存在排液积存部145中。

通过了一次膨胀室31的聚氨酯泡沫133的空气朝向分隔壁130的节流孔130a并通过节流孔130a。这时,与分隔壁130撞击了的油水成分与空气分离。与分隔壁130撞击而分离出的排液沿着分隔壁130移动而达到排液连通板143的上表面,从形成在排液连通板143上的排液连通孔144落入排液积存部145上并积存在排液积存部145中。

通过了分隔壁130的节流孔130a的空气被二次膨胀室132的聚氨酯泡沫133捕获油水成分的同时通过聚氨酯泡沫133。这时,与聚氨酯泡沫133撞击了的油水成分与空气分离。包含由聚氨酯泡沫133捕获了的水分和油分的排液沿着聚氨酯泡沫133内移动而达到排液连通板143的上表面,从形成在排液连通板143上的排液连通孔144落入排液积存部145并积存在排液积存部145中。

通过了二次膨胀室132的聚氨酯泡沫133的空气变为不含油分的清洁空气而从排出口116向外部排出。

已积存在排液积存部145中的排液由加热器126加热。由此,使得排液内的水分蒸发,所以能够从排液排出口117排出高浓度地含有油分的排液。

车辆行驶时的振动传递给分油器103。另外,分油器103与车辆倾斜的程度同样地倾斜。因此,已积存在排液积存部145中的排液受到车辆动作的影响。本实施方式的分油器103中,在导入部115上设置有限制板153的同时也设置有台阶部154,所以即使因车辆的行驶加速度变化、车辆的倾斜使排液从壳体111内朝向导入口114流动,也由台阶部154和限制板153限制排液向导入口114流入。另外,即使因车辆的行驶加速度变化而排液将要沿在壳体111的长度方向移动,也由挡板146限制排液的移动。由此,通过抑制排液的移动,使得排液的液面变化减少,所以抑制排液从壳体111内向导入口114流入,并且能够抑制排液与壳体111的内壁撞击而溅起。另外,限制板153仅形成在导入口114的正面,其侧方部分开放,所以能够在限制排液向导入口流入的同时确保空气的导入量。

以上,根据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优点。

(5)在导入部115上形成有限制板153。因此,由限制板153限制含有油分的排液从壳体111内向导入口114流入,所以能够抑制排液向导入口114流入。

(6)将位于导入口114的正面的限制板153从导入部115的内部底面152立设在导入部115内。因此,由限制板153限制含有油分的排液从壳体111内向导入口114流入,所以能够限制排液向导入口114流入。另外,由于限制板153位于导入口114的正面,所以排液要想流入导入口114,必须越过限制板153。因此,能够抑制排液容易地流入导入口114的情况。另外,由于限制板153位于导入口114的正面,所以在壳体111内溅起的排液碰到限制板153。由此,能够抑制排液进入导入口114。

(7)在导入部115的内部底面152与排液连通板143之间形成有台阶部154。因此,在因车辆倾斜而使壳体111倾斜的情况下,即使含有油分的排液从壳体111内向导入部115流动,也由台阶部154限制排液向导入口114流入,所以能够抑制排液向导入口114流入。

(8)由于设置有挡板146,即使因车辆的行驶加速度变化而含有油分的排液将要移动,排液的移动也被限制。因此,能够抑制排液的溅起。

以下,参照图16~图20,说明分油器在空气干燥器的排气系统中具体化的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空气干燥器2具备铅垂上方闭合的有底圆筒状的壳体221和封盖该壳体221的开口部并支承壳体221的支承构件222。在支承构件222的下部形成有干燥剂再生时排出净化空气的净化空气排出口223。在净化空气排出口223上安装有与连接软管225连接的净化空气排出罩224。连接软管225与分油器203连接。连接软管225由夹子226固定在车辆的底盘等上。另外,在空气干燥器2的支承构件222上设置有导入由压缩机1压缩的压缩空气的导入口(省略图示),并且设置有排出已干燥的压缩空气的排出口(省略图示)。

分油器203具备在铅垂方向上延伸的有底圆筒状的作为壳体的壳体231和封盖该壳体231的开口部的盖232。在壳体231的底部231a上设置有用于排出已积存的排液的排液排出口233。在排液排出口233上连接有在取出排液时使用的排液软管234。在盖232上分别形成有用于经由连接软管252导入来自空气干燥器2的净化空气的导入口235和用于排出油分已分离的清洁空气的排出口240。导入口235和连接软管225通过连结构件227连接。

分油器203的导入口235在铅垂方向上位于比清洁空气排出罩224的连接口靠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包含空气干燥器2和分油器203在内的铅垂方向的高度。

在分油器203的排出口240上连接有从水平方向向铅垂上方弯曲延伸的肘构件241。在肘构件241的顶端安装有液体滴落防止构件242,并且安装有防止异物等的进入的罩243。

如图17所示,在分油器203的盖232上,与盖232一体地立设有安装构件237。安装构件237由螺栓239固定在底盘238上。

另外,排液软管234的顶端挂在固定于车辆的底盘等上的支承板244上。排液软管234的顶端位于分油器203的比盖232靠上方的位置。

如图18所示,在盖232上向同一方向开设有导入口235和排出口240。在导入口235上经由连结构件227连接有连接软管225。在排出口240上连接有肘构件241。即、连结构件227和肘构件241并列设置。

如图19所示,盖232是铅垂上方闭合的有底圆筒状。在盖232的导入口235附近的内壁以与从导入口235导入的净化空气的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式立设有两张折流板246。盖232的内部空间作为使从导入口235导入的净化空气膨胀的第一膨胀室245起作用。在盖232上形成有从壳体231内与排出口240连通的连通部232a。

如图20所示,在壳体231与盖232之间设置有圆盘状的罩247,该罩247封盖壳体231,并且封盖盖232的开口部。罩247与壳体231一起由螺栓236紧固于盖232。即、螺栓236紧固于在设于盖232上的突缘部232b上形成的螺栓孔中。另外,螺栓236的螺纹部贯穿在设于壳体231上的突缘部231b上形成的贯通孔。在罩247上形成有供螺栓236的螺纹部贯通的贯通孔。由此,使螺栓236的螺纹部贯通壳体231的突缘部231b的贯通孔和罩247的突缘部247a的贯通孔中,在盖232的突缘部232b的螺纹孔中螺合螺栓236,从而将盖232、罩247和壳体231紧固。在罩247上形成有从壳体231内向排出口240连通的连通孔247c。

由盖232和罩247形成的空间作为第一膨胀室245起作用。在罩247上通过螺栓236固定有铅垂上方闭合的有底圆筒状的收容构件248。收容构件248用于收容海绵等聚氨酯泡沫250。另外,聚氨酯泡沫250作为撞击件起作用。在收容构件248的上端缘部与下端缘部形成有突缘部248a和突缘部248b。螺栓236贯穿被形成于收容构件248的上端缘部的突缘部248a,收容构件248与罩247紧固。由罩247和收容构件248的上表面形成的空间作为第二膨胀室251起作用。在罩247上形成有使第一膨胀室245与第二膨胀室251连通的多个贯通孔247b。在收容构件248的上底部249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多个贯通孔249a。罩247的贯通孔247b和收容构件248的上底部249的贯通孔249a形成在不相对的位置上。在收容构件248的侧面的下端部侧在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贯通孔248c。

在形成于收容构件248的下端缘部的突缘部248b上通过螺钉253固定有圆盘状的支承盖252。支承盖252支承所收容的聚氨酯泡沫250。支承盖252的内径与壳体231的内径大致相同。在支承盖252上形成有使由聚氨酯泡沫250除去了的油水成分落下的多个贯通孔252a。由此,壳体231内的下部作为排液积存部254起作用。在排液积存部254上设置有通过加热已积存的排液而使水分蒸发的加热器255。加热器255的加热由未图示的恒温器控制。

排液软管234是透明的,设置有与排液积存部254的容量相对应的刻度234a。例如刻度234a与排液积存部254的上表面、加热器255的上表面和排液积存部254的下表面相对应地设置。通过目测排液软管234内的排液的量,容易把握排液积存部254内的排液量。

接着,说明前述的分油器的作用。

如图16所示,从空气干燥器2排出的净化空气被导入分油器203。净化空气是含有油水成分的空气。

如图19所示,从导入口235导入的净化空气与折流板246撞击,沿折流板246导入分油器203内,在第一膨胀室245内膨胀。

如图20所示,在第一膨胀室245内膨胀了的空气经由形成于罩247的贯通孔247b进入第二膨胀室251。在第二膨胀室251内膨胀了的空气经由收容构件248的上底部249的贯通孔249a进入收容构件248内。这时,与聚氨酯泡沫250撞击了的油水成分与空气分离。包含由聚氨酯泡沫250捕获了的水分和油分在内的排液沿着聚氨酯泡沫250内移动。该排液到达支承盖252的上表面,从支承盖252的贯通孔252a落入排液积存部254并积存在排液积存部254中。已积存在排液积存部254内的排液从排液排出口233进入排液软管234内。已积存在排液积存部254内的排液由加热器255加热。由此,使得排液内的水分蒸发。另外,通过确认已积存在排液软管234内的排液的量,从而能够把握已积存在排液积存部254内的排液的量。排液的量一接近上限,就从排液积存部254经由排液软管234排出。

另一方面,从收容构件248的上底部249的贯通孔249a进入收容构件248内而油水成分被分离出的空气从收容构件248的侧面的贯通孔248c进入壳体231内。进入到壳体231内的空气在罩247的连通孔247c和盖232的连通部232a中通过而从排出口240排出。由此,进入到壳体231内的空气几乎不接触排液积存部254的排液就从排出口240排出。从排出口240排出的空气是不含油分的清洁空气。

以上,根据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优点。

(9)导入口235和排出口240设置在壳体的上部即盖232上,从导入口235导入到壳体231内的空气从铅垂上方进入收容构件248,并向收容构件248的侧方排出。经由连通部232a从排出口240排出清洁空气。另外,排液积存部254位于收容构件248的下方。因此,抑制从收容构件248的侧方排出的空气与已积存在位于收容构件248的下方的排液积存部254的排液接触。由此,能够抑制通过空气中混入油分。

(10)由于在壳体(盖232)的内部空间中的导入口235的正面设置有折流板246,所以能够降低被导入的空气的速度,使空气扩散。

(11)壳体的内部空间被分割(划分)为第一膨胀室245和第二膨胀室251这样的多个膨胀室,所以通过使空气反复膨胀,从而容易凝集空气中含有的油水成分。

(12)壳体231和盖232通过各自的突缘部231b、232b在铅垂方向上紧固。因此,容易将壳体231和盖232组装并且容易将它们分离。

(13)由于在排液积存部254上设置有加热器255,所以能够加热排液而使水分蒸发。

(14)由于在壳体231的下部连接有用于排出排液的排液软管234,所以能够容易地排出排液。

(15)由于排液软管234是透明的,所以能够把握排液软管234内的排液的量。另外,在排液软管234上设置有与排液积存部254的容量相对应的刻度234a,所以能够容易地根据排液软管234内的排液的量把握排液连通板254内的排液的量。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适当变更后的以下方式进行实施。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壳体4的开口部18与盖19之间设置有密闭片20,但是也可以省略密闭片20。另外,优选在壳体4的开口部18与盖19之间保持密闭。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与立设板34a、35a垂直地延伸的折流板34b、35b,但是只要能够维持极窄部36,就也可以不使折流板34b、35b与立设板34a、35a垂直地形成。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由一对折流板34b、35b构成的极窄部36,但是也可以设置由多对折流板构成的极窄部。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分隔壁30的下部形成有连通孔33,但是在各膨胀室31、32上形成有排液排出口17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分隔壁30的连通孔33。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由盖19限制了撞击板34、35、分隔壁30、聚氨酯泡沫38、挤压铝材39等的移动。但是,只要撞击板34、35、分隔壁30、聚氨酯泡沫38、挤压铝材39等固定即可,就也可以不通过盖19限制移动。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二次膨胀室32中设置有挤压铝材39,但是也可以取代挤压铝材39而设置聚氨酯泡沫38。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配置在壳体4内的构件的顺序是聚氨酯泡沫38→撞击板34、35→分隔壁30(节流孔30a)→撞击板34、35→挤压铝材39。但是,也可以根据从空气干燥器2(压缩机1)排出的油水成分的量来取代它们的配置,省略一部分构件,或增加一部分构件,或变更构件。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壳体4的底部内面上设置用于将壳体4内分成膨胀室和排液积存部的分隔板。由此,能够防止已积存在壳体4的底部的排液卷起。另外,在分隔板与内壁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下,使分离出的油水成分从该间隙向排液积存部移动。另一方面,在分隔板与内壁之间没有间隙的情况下,优选形成使分离出的油水成分向排液积存部移动的连通孔。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各膨胀室31、32是在水平方向上并列设置的,但是也可以在铅垂方向上并列设置。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正面5形成导入口14,在背面形成排出口15,但是只要在铅垂方向上存在空间的富余,则也可以在上表面的盖19、底面16上形成导入口14、排出口15。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一次膨胀室31和二次膨胀室32的大小、即容积大致相同,但是也可以使二次膨胀室32的容积比一次膨胀室31的容积大。这样的话,二次膨胀室32中的饱和蒸气压进一步降低,油水成分容易凝集,粒子的质量增加,容易与撞击板撞击。由此,在二次膨胀室32中能够比一次膨胀室31积存更多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油水成分。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按照每个组装部件变更与组装部件的板厚相对应的组装槽27的槽宽,从而可以限定能够组装于各组装槽27的组装部件。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组装结构,是在壳体4的内壁26上形成有多个组装槽27的结构,但是不限于槽,也可以采用卡合结构等。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肋部40上设置有加热器41,但是也可以将加热器41设置在肋部40以外的部位。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各膨胀室31、32中设置有加热器41,但是也可以仅设置在任一个膨胀室中。另外,加热器41的数量能够根据需要变更。另外,若不需要加热器41,则也可以采用省略的结构。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空气系统的位于压缩机1的下游的空气干燥器2的排气系统中设置有分油器3。但是,如图8所示,也可以将分油器3设置在空气系统的压缩机1的下游且空气干燥器2的上游。这样的话,能够从含有压缩机1的润滑液等的空气中分离出油水成分,将清洁空气供给到空气干燥器2。由此,能够抑制被设于空气干燥器2的干燥剂因油分而劣化的情况。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卡车、公交车、建筑机械等车辆中设置有空气干燥器2的空气系统中设置有分油器3、103、203,但只要是对于将油分从含有油水成分的空气中分离的用途,都可以使用。例如在工厂等中可以通过分油器清洁从用于使压缩空气干燥的空气干燥器向大气排出的排气。

·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中,优选在限制板153的最下部设置有将已积存在导入口114与限制板153之间的排液引导至一次膨胀室131的微小的贯通孔。

·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仅在导入口114的正面形成有限制板153,正面的侧方开放,但是也可以采用不仅形成在导入口114的正面、也形成在正面的侧方的限制板。例如,如图14所示,从导入部115的内部底面152立设有限制板155。限制板155位于导入口114的正面,并且具有向侧方延伸到壳体111的内侧壁的侧部155a、155b。限制板155的侧部155a、155b的高度是从内部底面152到盖119的长度的一半左右。即、侧部155a、155b覆盖导入部115的流路的下部。由此,限制板155能够可靠地限制从壳体111流入导入口114的排液。

·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导入部115的内部底面152上一体设置有限制板153、155,但是也可以设置逆流抑制机构,该逆流控制机构在从导入口114导入空气时增大流路截面积的大小,当空气停止从导入口114导入时使流路截面积的大小复原。例如,如图15所示,与图14同样地具备形成有侧部的限制板156,在限制板156与内部底面152之间设置有单向施力机构157作为逆流抑制机构。单向施力机构157设定为,朝向导入口114对限制板156施力,与限制板156垂直地立设。当空气从导入口114导入时,限制板156朝向排出口116倾斜而使流路截面积的大小扩大。由此,能够确保流路,同时抑制排液从壳体111向导入口114流入。

·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限制板153立设在导入部115的内部底面152上,但是只要限制板153的有效面积在导入口114的正面上比导入口114的有效通路面积大,则不限定于限制板153从内部底面152立设的情况。

·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排液连通板143的上表面与导入部115的内部底面152的高度不同的台阶部154,但是也可以省略台阶部154。

·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11的开口部118与盖119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120,但是也可以省略O型密封圈120。另外,优选在壳体111的开口部118与盖119之间保持密闭。

·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由盖119限制了聚氨酯泡沫133的移动。但是,只要聚氨酯泡沫133固定,也可以由盖119来限制移动。

·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一次膨胀室131和二次膨胀室132中设置有聚氨酯泡沫133,但是也可以根据从空气干燥器2(压缩机1)排出的油水成分的量来变更聚氨酯泡沫133或省略其一部分。

·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由加热器126加热排液积存部145,但是也可以将积存在排液积存部145中的排液本身直接加热。这种情况下,为了进行准确的温度控制,优选在壳体111的内壁设置有恒温器127。这样的话,由于从加热器126向排液的传热提高,所以与间接加热排液相比,能够效率良好地加热排液。

·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加热器126的数量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变更。

·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在排液软管234上设置有刻度234a,但也可以从排液软管234上将刻度234a省略。

·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壳体231的排液排出口233上连接有排液软管234,但是也可以省略排液软管234,在排液排出口233上设置栓,从排液排出口233直接排出排液。

·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分油器203中设置有第一膨胀室245和第二膨胀室251,但是可以仅设置有第一膨胀室245和第二膨胀室251中的任一个,或者设置一个膨胀室。

·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聚氨酯泡沫250的上游、下游、膨胀室245、246内配置无纺布过滤器等构件。由此,能够提高油成分的除去率。进而,也可以使海绵等聚氨酯泡沫250、无纺布过滤器等构件带静电。通过利用来自干燥器的干燥空气的流动等的方法,能够使这些构件带静电。另外,海绵等聚氨酯泡沫250、无纺布过滤器等构件也可以由本来带电的材质形成。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油成分的除去率。

·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作为撞击件采用聚氨酯泡沫250,但是也可以采用挤压铝材等其他构件作为撞击件。另外,也可以取代具有撞击件的膨胀室,采用不具有撞击件的单纯的膨胀室。

·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能够根据需要变更加热器255的数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