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加注大流量自吸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2477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无加注大流量自吸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输送用自吸泵,是一种无加注大流量自吸泵。



背景技术:

目前,液体输送用泵的自吸泵多为叶片泵、柔性叶片泵及叶轮泵,叶片泵和柔性叶片泵因叶片与泵腔摩擦配合,有出色的自吸性能,工作时无需提前加注工作液。大流量的叶片泵和柔性叶片泵因叶片与泵腔摩擦配合,工作中需大扭矩电机驱动,因而成本较高。叶轮自吸泵较为常见,现有的叶轮自吸泵需在工作前先加注工作液,将泵中叶轮空间充满,在叶轮旋转下不断将进液管中的气体排出而完成自吸,自吸泵才能正常工作。其优点是大流量的叶轮泵成本低,但由于工作前需加注工作液,对于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等液体作业存在安全隐患。现有一些泵结合了叶轮泵和叶片泵的结构,如中国专利文献中披露的申请号201520554031.1,授权公告日2015.12.23,实用新型名称“一种电子水泵的叶轮转子组件”;该叶轮转子组件包括叶轮和转子,叶轮包括中空叶轮轴、固定在中空叶轮轴前侧的固定盘、固定在中空叶轮轴和固定盘前侧面之间的弧形叶片、处于弧形叶片前侧且与所有弧形叶片连接在一起的前盖以及固定在中空叶轮轴后侧的前限位盘和后限位盘,所述转子固定叶轮轴上且处于前限位盘和后限位盘之间,前盖上设有吸入口,固定盘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小通孔。但上述电子水泵主要作为微型水泵使用,较难作为大流量自吸泵,以及作为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等液体输送的大流量自吸泵使用,其结构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无需加注液的无加注大流量自吸泵,使其解决现有同类大流量自吸泵生产成本过高,体积较大,以及大流量叶轮泵作为自吸泵使用需要加注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无加注大流量自吸泵,该自吸泵包括泵体总成和电机,所述泵体总成包括大进液口、小进液口、进液管路、叶片工作腔、叶片转子、叶轮工作腔、叶轮、泵出口、注液腔、叶轮工作腔出口;其结构设计要点是所述叶轮、叶片转子分别与两个电机的电机出轴连接,叶片转子设置于泵体的叶片工作腔,叶轮设置于泵体的叶轮工作腔,叶片工作腔位于叶轮工作腔的前方,泵体内的进液管路、叶片工作腔、叶轮工作腔、泵出口、注液腔相互分隔成腔体,泵体的小进液口通过进液管路与叶片工作腔进口相通,大进液口和叶片工作腔出口通过注液腔与叶轮工作腔相通,泵体的泵出口通过叶轮工作腔出口与叶轮工作腔相通。叶轮、叶片转子分别通过左右两个电机分别带动工作,或以下一个电机同时带动工作均可实施该自吸泵的功能和技术目的,叶轮的正常工作通过叶片转子工作时带动液体注入注液腔后实现,叶轮采用现有成本较低、体积较小的子母叶片轮或柔性叶片轮即可满足泵体内注液的需要。使用时,泵体的大进液口、小进液口a、小进液口b、泵出口分别通过对应的管路连接,电机工作时,小进液口a处于封闭状态,小进液口b则开通;小进液口a处于开通状态,小进液口b则封闭。即需要封闭其中的一个小进液口a或小进液口b,另一个小进液口b或小进液口a开通作为进液管路的叶片转子注液孔,才能通过叶片转子对注液腔进行注液,从而满足叶轮的工作条件。

所述泵体的小进液口包括小进液口a、小进液口b,泵体的小进液口a、小进液口b通过进液管路与叶片工作腔进口相通。两个小进液口或多个小进液口,便于使用者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选择对应的小进液口连接管路。

所述泵体内小进液口a、小进液口b和进液管路呈F形排列,小进液口a设置于泵体的大进液口内,小进液口b设置于大进液口同侧的泵体一侧。上述结构便于通过大进液口进液时,将大进液口和小进液口所需的管路套合后,同时接入到小进液口,以及小进液口外径的大进液口。

所述泵体内的叶轮工作腔直径R大于2倍小于3倍的叶片工作腔直径r。上述结构为最佳的参数设置,能满足泵体内注液,以及叶片转子和叶轮同时工作的需要。

所述泵体内的叶轮工作腔上方设有泵出口的腔体,泵出口的腔体呈漏斗形腔,注液腔设置于泵出口的腔体一侧,叶片工作腔位于注液腔内。上述为泵体内各腔室的具体设置位置,便于腔室之间的液体流动和进出。

所述泵体内的叶片工作腔与叶轮工作腔之间设有注液腔的过渡腔。上述结构便于通过叶片转子注液到泵体注液腔内的液体流入叶轮的叶轮工作腔内。

所述电机的电机出轴依次与叶轮、叶片转子连接,即叶片转子与叶轮串连于电机的电机出轴上。上述为一个电机的结构,泵体内的叶轮和叶片转子共用一个电机的电机出轴。

所述叶片转子为子母叶片轮或柔性叶片轮。叶片轮为子母叶片泵内的叶轮结构,柔性叶片轮为挠性叶片泵内的叶轮结构。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体积小,安全性高,应用范围广,推广前景好;其适合作为无加注大流量自吸泵使用,及其同类产品的结构改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作了A-A剖视,箭头为流体方向。

图2是图1 A-A部分采用子母叶片轮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 A-A部分采用柔性叶片轮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工作时结构示意图。

附图序号及名称:1、大进液口,2、小进液口a,3、小进液口b,4、叶片工作腔出口,5、进液管路,6、叶片转子,7、叶片工作腔进口,8、叶片工作腔,9、叶轮工作腔,10、叶轮,11、电机出轴,12、电机,13、泵体,14、泵出口,15、注液腔,16、叶轮工作腔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结构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3所示,该自吸泵包括泵体总成和电机12,泵体总成包括大进液口1、小进液口a2、小进液口b3、进液管路5、叶片工作腔8、叶片转子6、叶轮工作腔9、叶轮10、泵出口14、注液腔15、叶轮工作腔出口16;电机12的电机出轴11依次与叶轮10、叶片转子6连接,即叶片转子6与叶轮10串连于电机12的电机出轴11上,叶片转子6为子母叶片轮或柔性叶片轮。叶片转子6设置于泵体13的叶片工作腔8,叶轮10设置于泵体13的叶轮工作腔9,叶片工作腔8位于叶轮工作腔9的前方,泵体13内的进液管路5、叶片工作腔8、叶轮工作腔9、泵出口14、注液腔15相互分隔成腔体,泵体13的小进液口a2、小进液口b3通过进液管路5与叶片工作腔进口7相通,大进液口1和叶片工作腔出口4通过注液腔15与叶轮工作腔9相通,泵体13的泵出口14通过叶轮工作腔出口16与叶轮工作腔9相通。同时,泵体13内的小进液口a2、小进液口b3和进液管路5呈F形排列,小进液口a2设置于泵体13的大进液口1内,小进液口b3设置于大进液口同侧的泵体13一侧。泵体13内的叶轮工作腔9直径R大于2倍小于3倍的叶片工作腔8直径r。泵体13内的叶轮工作腔9上方设有泵出口14的腔体,泵出口14的腔体呈漏斗形腔,注液腔15设置于泵出口14的腔体一侧,叶片工作腔8位于注液腔15内。泵体13内的叶片工作腔8与叶轮工作腔9之间设有注液腔15的过渡腔。

如图4所示,液体先由小进液口a2或小进液口b3进入进液管路5内,由叶片工作腔进口7进入叶片工作腔8内,叶片转子6将液体压缩由叶片工作腔出口4进入注液腔15,注液腔15与叶轮工作腔9相连;叶轮10回转产生真空并自吸,液体由大进液口1吸入叶轮工作腔9,经叶轮10压缩后由泵出口14排出,完成液体输送。同时,小进液口a2和小进液口b3根据安装方式不同,由于小进液口a2置于大进液口1内,小进液口a2处于封闭状态,小进液口b3则开通;小进液口a2处于开通状态,小进液口b3则封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低成本微型叶片泵和大流量叶轮泵的优点,即利用了微型叶片泵的自吸力强低成本的特点,解决大流量叶轮式自吸泵需提前加注工作液和成本高的难题,特别是对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等液体输送消除了安全隐患,适用范围广,大大降低了大流量泵的投资成本,为社会提供了低成本的液体输送设备,保障了操作工人的人身安全。同时,由于该自吸泵设有不同的小进液口,根据使用环境选择,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