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油口后置式齿轮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6575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泵,尤其涉及一种进油口后置式齿轮泵。



背景技术:

齿轮泵是依靠泵缸与啮合齿轮间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和移动来输送液体或使之增压的回转泵。由两个齿轮、泵体与前后盖组成两个封闭空间,当齿轮转动时,齿轮脱开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小变大,形成真空,将液体吸入,齿轮啮合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大变小,而将液体挤入管路中去。吸入腔与排出腔是靠两个齿轮的啮合线来隔开的。

齿轮泵在工作过程中泵体内腔在啮合齿轮的两侧分别为低压油和高压油,也就是从进油端至出油端,齿轮泵泵体结构强度一般需要在长期工作过程中适应一定的高压,从而需要设计合理的齿轮泵结构。

一般小流量的齿轮泵本体采用铝合金比较多,叶片泵、柱塞泵大部分都是铸铁壳体,不论哪一种齿轮泵泵体,目前市场上泵体的各端面外壁均为平面,这样会增加泵体的重量;此外进油口设置在泵体出油口相对的端面上,泵体本身壳体就比较薄,进油口和出油口与内腔联通且内径较大,影响泵体本身的结构强度。

此外,市场上齿轮泵的传动轴一般采用阶梯轴,而阶梯轴在与电机输出轴连接后,在长期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在轴肩处变形甚至断裂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油口后置式齿轮泵,提高了泵体和传动轴的结构强度,从而延长了齿轮泵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进油口后置式齿轮泵,包括泵体,泵体后侧壁中部设有出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体左、右端面分别安装有前端盖、后端盖,所述的泵体传动轴穿过前端盖并伸出作为连接段,传动轴上套装有抗震套筒,抗震套筒安装面嵌入并固定于泵体前端盖上;所述后端盖上开设有进油口,后端盖内壁上设有与泵体内腔进油槽相连通的进油通道。

所述的进油口后置式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端盖前端面上设有一体锻造成型的安装板,安装板上开设有进油口,进油口内壁上设有进油管相配合的内螺纹,进油口中心线与泵体内腔啮合齿轮的啮合线平齐。

所述的进油口后置式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轴上套装有抗震套筒,传动轴包括安装段和连接段,安装段一端与齿轮泵主动轴相连接,安装段直径大于连接段,安装段另一端与连接段相连接,安装段与连接段连接处加工有圆弧角。

所述的进油口后置式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震套筒内孔与传动轴间隙配合,抗震套筒内壁设有抗震环板,抗震环板及右侧内孔与传动轴安装段及安装段与连接端的圆弧过渡处相配合,抗震环板左侧的内孔直径大于传动轴连接段,抗震环板左侧内孔与传动轴连接端之间套装有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将泵的进油口后置到后端盖上,泵体上仅仅设有出油口,从而提高了泵体结构强度,此外,传动轴上安装有抗震套筒配合传动轴的使用,提高传动轴的结构强度,使得齿轮泵长期使用稳定性提高,寿命延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

进油口后置式齿轮泵,包括泵体1,泵体1后侧壁中部设有出油口2,泵体左、右端面分别安装有前端盖3、后端盖4,泵体1传动轴5穿过前端盖并伸出作为连接段,传动轴5上套装有抗震套筒6,抗震套筒6安装面嵌入并固定于泵体1前端盖3上;后端盖4上开设有进油口7,后端盖4内壁上设有与泵体内腔进油槽相连通的进油通道8。

后端盖4前端面上设有一体锻造成型的安装板9,安装板9上开设有进油口7,进油口7内壁上设有进油管相配合的内螺纹10,进油口7中心线与泵体内腔啮合齿轮的啮合线平齐。

传动轴5上套装有抗震套筒6,传动轴5包括安装段5-1和连接段5-2,安装段5-1一端与齿轮泵主动轴相连接,安装段5-1直径大于连接段5-2,安装段5-1另一端与连接段5-2相连接,安装段5-1与连接段5-2连接处加工有圆弧角5-3。

抗震套筒6内孔与传动轴5间隙配合,抗震套筒6内壁设有抗震环板11,抗震环板11及右侧内孔与传动轴安装段及安装段与连接端的圆弧过渡处相配合,抗震环板11左侧内孔直径大于传动轴连接段,抗震环板11左侧内孔与传动轴连接端之间套装有轴承1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