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1906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压水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压水泵。



背景技术:

增压泵,其用途主要有热水器增压、高楼低水压、公寓最上层水压不足的加压、太阳能自动增压等等。

增压泵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先将增压泵内充满液体,然后启动离心泵,叶轮快速转动,叶轮的叶片驱使液体转动,液体转动时依靠惯性向叶轮外缘流去,同时叶轮从吸入室吸进液体,在这一过程中,叶轮中的液体绕流叶片,在绕流运动中液体作用一升力于叶片,反过来叶片以一个与此升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于液体,这个力对液体做功,使液体得到能量而流出叶轮,这时液体的动能与压能均增大。

目前使用的电动水泵,为了实现自动控制,在管道中设置了流量传感器,当阀门开启,检测到管道内存在流量时,流量传感器接通水泵电机的电源,水泵工作;当检测到管道内无流量时,流量传感器切断水泵电机的电源,水泵停止工作,以实现水泵自动控制的目的;但目前流量传感器通常采用机械式的流量传感器,在长期使用后,管道内存在的水垢将造成机械式流量传感器检测精度的下降,因而存在一定的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压水泵,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水垢对检测精度造成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增压水泵,包括壳体、连接于壳体的电机和吸入室,所述壳体内设有叶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伸入到壳体内连接在叶轮上,所述吸入室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还包括控制器、以及设于吸入室内与控制器相连的流量检测部,所述流量检测部包括第一热敏电阻、第二热敏电阻、以及与第一热敏电阻接触的加热棒,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第二热敏电阻沿进水口至出水口方向间隔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启动该增压水泵,加热棒对第一热敏电阻加热,使得第一热敏电阻得到第一温度值,与第一热敏电阻间隔设置的第二热敏电阻得到第二温度值,控制器持续检测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温度差;

启动阀门时,水从进水口开始进入从出水口流出,利用第一热敏电阻和第二热敏电阻之间的温度差来感应流量大小,当水流带走加热棒热量的速度较慢(即水流带走的热量比加热棒发出的热量少),使得第一热敏电阻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值较高,因而第一热敏电阻、第二热敏电阻之间的温度差大于触发值,则判定管道内的流量为无流量状态(管道内缺水),控制器控制电机停止增压工作;

当水流带走加热棒热量的速度较快(即水流带走的热量比加热棒发出的热量多),使得第一热敏电阻检测到第一温度值较低,因而第一热敏电阻、第二热敏电阻之间的温度差始终小于触发值,则判定管道内的流量为有流量状态(管道内有水),控制器控制电机开始增压工作;

加热棒可通过功率调节部件调节为高、中、低三档功率,可根据用水环境,在高、中、低三档之间切换,以对应高、中、低三种流量;

利用第一热敏电阻和第二热敏电阻之间的温度差来检测管道内流量的大小,摒弃了传统机械式流量传感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水垢造成流量传感器的凝滞和检测精度的下降,且此种流量检测控制的方式,具有自动控制水泵工作且控制精准的特点。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吸入室的两侧侧壁上,所述第一热敏电阻靠近进水口一侧,所述第二热敏电阻靠近出水口一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吸入室两侧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使得管道内水流传输更加平稳,消除了重力对于水流流量、及流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了第一热敏电阻和第二热敏电阻利用温度差来检测水流流量的精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热敏电阻和第二热敏电阻之间的连接线重合于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连接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热敏电阻、第二热敏电阻、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处于同一直线上,从而水流将直线流过第一热敏电阻和第二热敏电阻,从而不会在第一热敏电阻和第二热敏电阻之间产生回路,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第一热敏电阻和第二热敏电阻利用温度差来检测水流流量的精度。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上方设置有安装盒、以及连接于安装盒的提手,所述控制器设置在该安装盒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手增加了工作人员对于该增压水泵的握持点,使得工作人员搬运水泵更加轻便;并且安装盒设置在电机的上方且与吸入室的侧壁相抵触,控制器设置在安装盒内,使得该增压水泵整体结构上更加小巧、轻便。

优选的,所述壳体上通过螺钉安装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具有进气口、进气通道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上螺纹连接有保压罐,所述保压罐通过进气口、进气通道、出气口与吸入室相互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压罐能保持住管道内水的压力,保压罐通过固定盘连接在壳体上,使得保压罐、壳体、电机之间构成左中右三个部分,摒弃了传统保压罐安装在吸入室的方式,此种方式设置的保压罐,减少了该增压水泵的纵向距离,使得该增压水泵布局上更加合理、更加小巧、轻便,并且提手位于电机上,通过保压罐的设置,相应设置该增压水泵两侧的重力能保持一定的平衡,并且电机一侧过重而不利于提取搬运。

优选的,所述进气口与电机的输出轴之间呈同轴心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与电机输出轴同轴心设置的进气口,相应使得保压罐与电机输出轴之间同轴,增压水泵工作于电机和叶轮产生轻微的振动,由于保压罐与壳体分体设置,该振动将传导至保压罐处,通过三者同轴心设置,使得保压罐的振动能与电机、叶轮保持在同一频率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该增压水泵噪音的产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利用第一热敏电阻、第二热敏电阻之间的温度差来检测水流流量,摒弃了传统机械式流量传感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水垢造成流量传感器的凝滞和检测精度的下降,此种温度检测的方式,具有自动控制水泵工作且控制精准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固定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流量检测部在吸入室内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AC/DC转换器、控制器、开关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2、电机;3、吸入室;4、叶轮;5、进水口;6、出水口;7、流量检测部;701、第一热敏电阻;702、第二热敏电阻;703、加热棒;8、安装盒;9、提手;10、控制器;11、固定盘;111、进气口;112、进气通道;113、出气口;12、保压罐;13、泄压口;14、螺塞;15、安装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增压水泵,包括壳体1、连接于壳体1的电机2和吸入室3,壳体1内设有叶轮4,电机2的输出轴伸入到壳体1内连接在叶轮4上;壳体1上通过螺钉安装有固定盘11,固定盘11具有进气口111、进气通道112和出气口113,进气口111位于固定盘11的中心位置,进气通道112沿固定盘11径向向上延伸,以使得出气口113位于叶轮4的上方与吸入室3相互连通;在进气口111上安装有保压罐12,保压罐12具有连接端,连接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进气口111上,使得保压罐12通过进气口111、进气通道112、出气口113与吸入室3相互连通;其中,进气口111与电机2的输出轴之间呈同轴心设置,以使得保压罐12的中轴线与电机2的输出轴相互重合,从而使得保压罐12、壳体1、电机2三者之间呈左、中、右三部分分布,此种结构分布的方式,使得该增压水泵更加小巧、轻便。

在保压罐12上还开设有泄压口13,泄压口13通过螺塞14进行密封,以保证保压罐12内的压力正常;并且在壳体1上安装有安装环15,安装环15的直径与保压罐12的直径相适配,在保压罐12连接在进气口111上时,保压罐12靠近连接端的端面抵触在安装环15上,以提高保压罐12在固定盘11上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4所示,吸入室3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5和出水口6,进水口5分别设置在吸入室3的左、右两侧壁上,在吸入室3内还设置有流量检测部7,流量检测部7包括第一热敏电阻701、第二热敏电阻702、以及与第一热敏电阻701接触的加热棒703,第一热敏电阻701、第二热敏电阻702沿进水口5至出水口6方向间隔设置,第一热敏电阻701靠近进水口5一侧,第二热敏电阻702靠近出水口6一侧,第一热敏电阻701和第二热敏电阻702之间的连接线重合于进水口5和出水口6之间的连接线,使得第一热敏电阻701、第二热敏电阻702、进水口5、出水口6四者位于同一直线上,在水流经过流量检测部7时,保证了第一热敏电阻701、第二热敏电阻702利用温度差来检测水流流量的精度。

结合图2和图4所示,电机2的上方设置有安装盒8,安装盒8通过螺栓连接在电机2的外壳上,且安装盒8的一个端面抵触在吸入室3的侧壁上,在安装盒8上通过螺钉连接有提手9,通过将AC/DC转换器、控制器10和开关电路整合在安装盒8内,并与提手9设置在一起,进一步提高了该增压水泵的轻便性;其中,第一热敏电阻701、第二热敏电阻702、第三热敏电阻通过橡胶螺塞连接在吸入室3的侧壁上,并通过电线伸入到安装盒8内连接在控制器10上。

AC/DC转换器、控制器10、开关电路的电路图,如图5所示,开关电路包括三极管Q1和继电器KM1,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串接在电机2的供电回路上。

工作过程:

启动该增压水泵,加热棒703对第一热敏电阻701加热,使得第一热敏电阻701得到第一温度值,与第一热敏电阻701间隔设置的第二热敏电阻702得到第二温度值,控制器10持续检测第一热敏电阻701(第一温度值)和第二热敏电阻702(第二温度值)的温度差;

启动阀门时,水从进水口5开始进入从出水口6流出,利用第一热敏电阻701和第二热敏电阻702之间的温度差来感应流量大小,当水流带走加热棒703热量的速度较慢(即水流带走的热量比加热棒703发出的热量少),使得第一热敏电阻701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值较高,因而第一热敏电阻701、第二热敏电阻702之间的温度差大于触发值,则判定管道内的流量为无流量状态(管道内缺水),控制器10相应通过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断开电机2的供电回路,使电机2不得电工作;

当水流带走加热棒703热量的速度较快(即水流带走的热量比加热棒703发出的热量多),使得第一热敏电阻701检测到第一温度值较低,因而第一热敏电阻701、第二热敏电阻702之间的温度差始终小于触发值,则判定管道内的流量为有流量状态(管道内有水),控制器10相应通过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闭合电机2的供电回路,使电机2得电工作;

并且在上述方案中,关闭管道的阀门,若阀门有漏水的情况,将导致管道内出现小流量的状态,在小流量状态中,将使得水流带走加热棒703热量的速度较快(即水流带走的热量比加热棒703发出的热量多),使得第一热敏电阻701检测到第一温度值较低,因而第一热敏电阻701、第二热敏电阻702之间的温度差始终小于触发值,则控制器10相应控制电机2不工作;

加热棒703可通过功率调节部件调节为高、中、低三档功率,可根据用水环境,在高、中、低三档之间切换,以对应高、中、低三种流量。

利用第一热敏电阻701和第二热敏电阻702之间的温度差来检测管道内流量的大小,摒弃了传统机械式流量传感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水垢造成流量传感器的凝滞和检测精度的下降,且此种流量检测控制的方式,具有自动控制增压水泵工作且控制精准的特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