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性好的落地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8202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性好的落地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稳定性好的落地扇。



背景技术:

落地扇具有吹风解暑的作用,且可以移动使用,深受消费者青眯,但是现有的落地扇较大的机身在上方,造成上面过重,使机身容易摇晃,且一般落地扇的底座与风扇立柱的连接方式为螺口或是通过螺丝固定来实现紧固连接,这些连接方式需要的装配配件多、成本高,连接稳定性不强,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的落地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好的落地扇,包括风扇头、升降杆和底座,所述升降杆和底座之间设有加重杆,所述风扇头设置在升降杆上,所述加重杆的上端与升降杆固定连接,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包括上底座和下底座,所述上底座和下底座之间形成空腔,所述下底座的两侧壁均设有连接扣,所述上底座的两侧壁均设有与连接扣配合的凸块。

优选的,所述上底座的下端设有对称的滑槽,所述下底座内设有与滑槽相对应的滑轨,所述滑槽设置在滑轨上。

优选的,所述风扇头包括电机、扇叶和扇叶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左端盖,所述扇叶与扇叶座一体成型的,所述扇叶座的端部设有右端盖,所述左端盖与右端盖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重杆的下端设有发光条。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稳定性好的落地扇,风扇头设置在升降杆上,加重杆的上端与升降杆固定连接,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加重杆将升降杆和底座一体式连接在一起,使得整体重心下移,稳定性好,上底座和下底座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可以存放物品,节约空间同时,也加重底座重量,提高稳定性,上底座和下底座通过滑槽和滑轨配合连接,储物或取物时,打开连接扣,稳住下底座,向一侧推拉加重杆,进而上底座在下底座上滑动,空腔打开,使用方便,左端盖与电机的输出轴过盈配合,扇叶与扇叶座一体成型,扇叶通过扇叶座上的右端盖与左端盖通过螺栓连接,连接稳固,转动平稳,改变传统的扇叶通过螺钉固定在扇叶座上模式,使得扇叶在长期运转过程中不易松动,加重杆的下端带有发光条,可以在夜晚使用时,为人们使用风扇的调节开关提供光亮,以及防止人们在夜晚行走时,被风扇绊倒,此设计,结构简单合理,稳定性好,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扇叶座与电机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下底座,2-上底座,3-凸块,4-连接扣,5-滑槽,6-滑轨,7-发光条,8-加重杆,9-风扇头,91-电机,92-左端盖,93-右端盖,94-扇叶座,95-扇叶,10-升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和图2出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稳定性好的落地扇,包括风扇头9、升降杆10和底座,所述升降杆10和底座之间设有加重杆8,所述风扇头9设置在升降杆10上,所述加重杆8的上端与升降杆10固定连接,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包括上底座2和下底座1,所述上底座2和下底座1之间形成空腔,所述下底座1的两侧壁均设有连接扣4,所述上底座2的两侧壁均设有与连接扣4配合的凸块3。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底座2的下端设有对称的滑槽5,所述下底座1内设有与滑槽5相对应的滑轨6,所述滑槽5设置在滑轨6上,上底座2和下底座1通过滑槽5和滑轨6配合连接,储物或取物时,稳住下底座1,打开连接扣4,向一侧推拉加重杆8,进而上底座2在下底座1上滑动,空腔打开,使用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头9包括电机91、扇叶95和扇叶座94,所述电机91的输出轴上设有左端盖92,所述扇叶95与扇叶座94一体成型的,所述扇叶座94的端部设有右端盖93,所述左端盖92与右端盖93通过螺栓连接,左端盖92与电机91的输出轴过盈配合,扇叶95与扇叶座94一体成型,扇叶95通过扇叶座94上的右端盖93与左端盖92通过螺栓连接,连接稳固,转动平稳,改变传统的扇叶95通过螺钉固定在扇叶座94上模式,使得扇叶95在长期运转过程中不易松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重杆8的下端设有发光条7,可以在夜晚使用时,为人们使用风扇的调节开关提供光亮,以及防止人们在夜晚行走时,被风扇绊倒。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稳定性好的落地扇,风扇头9设置在升降杆10上,加重杆8的上端与升降杆10固定连接,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加重杆8将升降杆10和底座一体式连接在一起,使得整体重心下移,稳定性好,上底座2和下底座1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可以存放物品,节约空间同时,也加重底座重量,提高稳定性,此设计,结构简单合理,稳定性好,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