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潜液泵出液连接管结构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31085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温潜液泵出液连接管结构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低温介质输送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温潜液泵出液连接管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低温介质输送领域,低温潜液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泵配套电机直接浸没在低温介质中,直接通过低温介质直接冷却。在潜液泵的工作过程中,电机内介质随转子的转动不停流动,若没有规定的介质通路,介质的无序流动会在电机壳体内产生多个方向的应力,同时介质流动引起的局部质量变化也会导致惯性状态的改变。这种应力和惯性力影响电机的叶轮的有效运行。一般采用在电机侧面设置流通管路使内部介质有序流动来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如申请号为201320864764.6所述的一种新型低温潜液电机。其在说明书附图3中公开了其潜液电机的剖视图,在该剖视图中,其通过在电机顶、底壳体之间插入一根圆柱管作为流通管路进行介质的回流导向。这一设计结构较为复杂,需要顶、底的插孔具有良好的同轴度和圆度。同时,其插入部分径向侧壁、圆柱管端部、圆柱管孔均需要密封处理。加工难度大,处理难度高,运行可靠性低。而泵体内需要安装电机转子和轴的情况下,无法通过一体的铸造成型来生产具有流道的壳体。

综上所述,如何生产一种结构简单、加工安装方便、密封效果好、运行可靠的多级离心泵壳体过渡流道结构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安装方便、密封效果好、运行可靠的多级离心泵壳体过渡流道结构。

为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温潜液泵出液连接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泵具有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包括向下的第一接触面,所述下壳体包括向上的第二接触面;

所述上下壳体之间具有至少三个周向均布的中空圆柱流道,所述流道两端分别密封固接于所述第一、第二接触面,所述流道端面与所述接触面间具有密封层;

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流道连接处设有出液通道,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流道连接处设有进液通道。

通过所述流道两端与所述第一、第二接触面的面接触进行流道的安装,使得需要密封的位置只有两个接触面,增加可设备的可靠性。通过所述密封层对流道端面与接触面进行密封连接,各个密封层相对独立,不需要及其精准的同轴度与圆柱度要求,使得生产加工简便。通过所述流道连接所述出液、进液通道,使得泵体具有出液通道-流道-进液通道的介质循环路径,使得泵内介质循环有序,泵内应力变化有序,避免了离散不可靠工况的出现。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层为焊接层。

焊接通过金属融化-凝结的过程将两待连接部件连接为一个整体,通过焊接产生的所述密封层同时具备牢固性和密封性,增加产品的工作稳定性与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层为铝合金层。

可以通过在所述流道端面与接触面之间放置环形的铝合金片通过电阻焊熔化的方式进行焊接。铝合金作为焊接介质其熔点低于泵体的钢铁,可以在焊接时通过只熔化铝合金不熔化泵体的温度进行焊接。保证焊接效果的同时保证了泵体整体尺寸和受力结构不发生变化,维持其工作效果。同时铝合金表面会产生氧化层,在低温介质中可以保持性状的稳定,再加上其较轻的密度和较高的强度,可以保证工作寿命的同时减少对泵体外壳质量的增加,减少能量损耗。

作为优选,所述流道端面呈内高外低的锥角。

所述锥角在所述流道端面与接触面预安装后存在由内向外扩大的角度。在焊接时铝凝固与端面、接触面之间产生的拉应力由内向外环形增大,使得不会出现一般焊接时产生的局部变形,尤其保护流道内表面不变形,保证泵体内介质的循环通路界面光滑,避免了不光滑表面引起的湍流、乱流导致应力结构改变。

作为优选,所述流道端面为光滑面。

光滑面可以在焊接后各向受力均匀不变形。

作为优选,所述出液、进液通道周围设有圆槽。

所述圆槽可以埋设铝合金焊条,方便流道在焊条安放后安装到所述接触面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流道端面具有滚花槽。

作为优选,所述出液、进液通道周围设有滚花槽。

所述滚花槽在所述锥角的作用下呈逐渐变密的结构,在最小处呈毛细结构。在铝合金熔化后,铝水在毛细结构的虹吸作用下会填充满整个焊接区域,既保证了焊接的有效性,又通过滚花槽增大的受力面积提高了流道的力学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上壳体与所述出液通道连接处具有弧形槽。所述下壳体与所述进液通道连接处具有弧形槽。

作为优选的生产一种低温潜液泵出液连接管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铝合金焊条或铝合金焊片放置在圆槽中;再将流道放到与出液、进液通道对应的位置;流道的端部与弧形槽接触,铝合金焊条、片位于出液、进液通道与流道之间;在铝合金焊条、片两端连接电极,通过电阻焊的形式熔解所述焊条、片,在凝固后形成致密的密封层;多根所述流道同时进行焊接。

通过设置所述弧形槽可以在壳体上更贴近轴心得安装所述流道,减少整个泵的转动惯量,优化力学结构。同时,弧形槽可以在流道焊接前的预安装时提供导向限位的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焊接后一体的外壳过渡流道结构,简化了现有技术中插入、卡接的流道结构,减少了零件数量、定位面和密封端面,在降低成本的同时通过密封端面、定位面的减少增加了泵体的可靠性。通过流道端部的锥角、表面设计使得在流道的焊接过程中整个含界面同时焊接成型,不会发生焊接引起的泵体形变。同时,在应用端面具有滚花槽的表面时,滚花槽之间的毛细结构虹吸作用使得在焊接铝水流动时即可以有效地充满流道端面与接触面之间的空隙,又不会溢出至流道与接触面内部,保证了焊接表面质量的可靠性。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安装方便、密封效果好、运行可靠的优点。

说明书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截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流道端面详细视图;

图中各项分别为:1上壳体,11第一接触面,12出液通道,13弧形槽,2下壳体,21第二接触面,22进液通道,3流道,31流道端面,32锥角,33圆槽,34滚花槽,4密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一种低温潜液泵出液连接管结构,其特征在于,离心泵具有上壳体1与下壳体2,上壳体1包括向下的第一接触面11,下壳体2包括向上的第二接触面21;上下壳体2之间具有三个周向均布的中空圆柱流道3,流道3两端分别密封固接于第一、第二接触面21,流道端面31与接触面11、21间具有密封层4;第一接触面11与流道3连接处设有出液通道12,第二接触面21与流道3连接处设有进液通道22。

本实施例中,密封层4为焊接层。

本实施例中,密封层4为铝合金层。

本实施例中,流道端面31呈内高外低的锥角32。

本实施例中,出液、进液通道12、22周围设有圆槽33。

本实施例中,流道3端面具有滚花槽34。

本实施例中,出液、进液通道12、22周围设有滚花槽34。

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与出液通道12连接处具有弧形槽13。下壳体2与进液通道22连接处具有弧形槽13。

在焊接安装时,将铝合金焊条或铝合金焊片放置在圆槽23中,再将流道3放到合适位置,流道3的端部与弧形槽13接触,铝合金焊条、片位于出液、进液通道12、22与流道3之间。在铝合金焊条、片两端连接电极,通过电阻焊的形式熔解所述焊条、片,在凝固后形成致密的密封层4。在焊接完成后即完成所述流道3和上、下壳体1、2之间的密封一体连接。处于保证泵体整体受力结构均匀的考虑,可以多根流道3同时进行焊接。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所述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近似,其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流道端面31为光滑面。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本实施例中圆槽33内嵌套有金属迷宫密封,保证光滑面焊后可能存在的细小缝隙也不会发生泄漏。

以上实施例只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