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扇风装置及用该通风扇风装置制成的通风扇风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97006发布日期:2019-06-22 01:2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风扇风装置及用该通风扇风装置制成的通风扇风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通风扇风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通风扇风装置及包含用该通风扇风装置制成的通风扇风设备。



背景技术:

就与本发明相关技术现状来说,人处于新鲜空气中能促进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如果由于居室的地理位置、建筑结构差别,以及室内存在污染,或者由于室内窗少、关窗或无窗,或者室外无风之因素,造成室内空气不良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仍然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有新风装置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但它不能针对个体送风,当前新风装置送风口大多固定在天花板上,多作为室内环境置换送风,并不针对个体输送新风,不能让人在室内直接呼吸室外新鲜空气。其次,它不能扇风,新风装置送风口出风风速、送风距离、扫风范围有限,此时,如果你想要吹风散热还得使用电风扇;如果你想要呼吸一下新空气则要开窗或需要走到室外。通常,新风机出风口虽说有新风流出,但不能满足扇风吹风要求,如果在新风口采用电动挡流板整流模拟送风扇风,也不会达到风扇轻易而灵活的扇风效果。

现代大型公共建筑物都设有这样的新风装置,而更多的工厂、公司、住宅楼、城乡散户则因没有新风装置而不能在室内亨受室外新风,即使有用户装有家用户型新风机或房间型壁挂式通风机,也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在通风良好环境里用风扇扇风,体感舒适,流动的空气有益肌体散热和呼吸功能,如果室内封闭、空气污染、浑浊缺氧,用风扇扇风则不能起到通风供氧的作用,因此,针对封闭、污染、缺氧环境,寻求简易、实用通风方案是本领域技术期待解决的问题。

现在,面对封闭、污染、缺氧环境时,常会在墙上开孔装上通风机,引进室外空气置换室内浑浊空气,可是,这种通风装置一旦安装定位,它的送风路径就固定了,无法针对室内其他大部或局部区域来变更送风路径,若要对室内更大范围通风则需要安装更多通风机,这样通风效率低、也不经济。如何让通风机灵活通风,效高通风、通风面更广,甚至可以利用引进的室外空气供人扇风也是本领域技术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解决室内健身中的“亚健身”问题?室内运动健身没有了室外运动亨受自然风通风散热、呼吸新空气的畅快感,反而导致肌体发热大、流汗加剧,呼吸不畅,健身者常为空气污染、闷热、粘稠汗糊挥之不去而烦恼,这对健身心理和健身效果影响很大。有资料显示,有约20-40%人不满意室内运动健身场所,他们认为:在没有清新流动空气的室内健身,危害会积少成多,最终成疾,有约20-40%人会觉得室内空气难以接受,以至宁愿风吹雨淋,坚持户外运动。

针对上述“亚健身”问题,现有技术常使用新风机、空调器、通风机、电风扇等设备来缓解,尽管能产生一定效果,但由于健身群体存在个体体质、运动状况、运动项目不同的差异,上述设备的功能不能贴切个体健身需求,集体化公用这些设备有时会产生个体需求矛盾,甚至能影响健身,因此,突破室内外屏障解决室内运动的“亚健身”问题是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扇风装置及以此通风扇风装置制得的通风扇风设备,它能够全面解决上述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技术方案基本构思是:

一种通风扇风装置,包括:一输风通道,它有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一扇风装置,它有进风端、出风端;所述输风通道输入端口连接输风设备出风口,所述输风通道输出端口设置于所述扇风装置进风端或出风端,所述输风设备、输风通道、扇风装置气连接。

进一步来说,一种通风扇风装置,还包括:一扇风通道,它有进风端口、通道本体、出风端口,所述扇风通道内设置所述扇风装置,所述输风通道输出端口连接扇风通道的通道本体,所述输风设备、输风通道、扇风通道、扇风装置气连接。

进一步来说,一种用通风扇风装置制成的新风落地扇或新风台扇,包括:一底座,它有进风管、出风接口,底座内设置鼓风装置,所述鼓风装置进风口、出风口分别连接底座上进风管、出风接口;一立管,它有两个端口;一壳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输风口,壳体内设有扇风装置;设置所述底座上进风管连接室外空气,底座出风接口连接定位所述立管一端口,立管另一端口连接于所述输风口并支撑所述壳体,所述进风管、鼓风装置、立管、输风口、进风口、扇风装置、出风口气连接。

进一步来说,一种用通风扇风装置制成的新风落地扇或新风台扇,还包括用于向面部或呼吸区送风的扇风装置,所述扇风装置,它有进风口、出风口;所述进风口设置于输风口输风区域中,所述输风口、进风口、出风口气连接。

进一步来说,一种用通风扇风装置制成的新风吊扇,包括:一吊板上设置吊钩、软管;一吊管上端设有一进风端口,吊管下端设有若干出风端口,吊管内设置用于鼓风的扇风装置;一用于扇风的扇风装置,它有扇叶、转子、定子固定轴,设置扇叶、转子、定子固定轴相连接;所述吊管上的吊攀吊挂于所述吊板吊钩上,所述软管一端连接吊管上端进风端口,另一端连通室外空气,所述吊管下端设有若干出风端口,所述若干出风端口下部连接所述定子固定轴,所述若干出风端口出风轴线位于所述扇叶进风端,所述软管、吊管、鼓风的扇风装置、若干出风端口、扇叶气连接。

进一步来说,一种用通风扇风装置制成的新风悬臂扇,包括:一底座,它有进风管、出风接口,底座内置鼓风装置,所述鼓风装置进风口、出风口分别连接底座上进风管、出风接口;一悬臂风管,它有两个端口;一扇风装置,它有进风端、出风端;设置所述底座上进风管连接室外空气,底座出风接口连接定位悬臂风管一端口,另一端口通过支架连接定位所述扇风装置,所述进风管、鼓风装置、悬臂风管、扇风装置气连接。

进一步来说,一种用通风扇风装置制成的通风扇或新风壁挂扇,包括:一鼓风装置,它有进风口、出风口;一扇风装置,它有进风端、出风端;设置所述鼓风装置进风口连通室外空气,出风口穿过墙体设置于室内墙壁上并连通室内空气,设置所述扇风装置定位于室内墙壁上,使所述扇风装置进风端位于所述室内墙壁出风口的出风轴线上,所述进风口、鼓风装置、出风口、进风端、扇风装置、出风端气连接。

进一步来说,所述任一通风扇风装置,所述扇风或鼓风装置,包括至少之一:轴流风扇、横流风扇、离心风扇、涡流风扇、无叶风扇。

进一步来说,所述任一通风扇风装置,所述扇风装置,还包括至少之一:电动摇头或摆叶、转叶装置。

进一步来说,一种包含本通风扇风装置输风设备,一鼓风装置,它有进风口、出风口,所述进风口、鼓风装置、出风口,进风口连接室外空气,出风口连接通风扇风装置或连接用通风扇风装置制成的设备。

有益效果

本发明创新点在于将扇风装置设置于新风输风通道未端,用扇风装置协同通道未端输送新风,它除包含拥有传统新风、电扇功能之外,特别是能将新风、扇风装置的风源进行融合,能达到扇出室内和/或室外空气的送风效果;它还进一步优化了传统新风装置送风性能,能使新风送风方向变得更灵活,送风距离更远,范围更广。现有技术新风输风通道未端常设有风阀或摆叶,以调节送风大小或方向,本发明在新风输风通道未端设置的扇风装置,不但能灵活调节扇风大小或方向,而且还利用扇风装置驱动力及其室内空气对引入的新风源起增风作用,能使中小风量的新风充满驱动力送得更远,高效节能。由上可知,本发明通过扇风装置和新风输风通道的简单结合就能实现全新概念的风向/风量灵活调节、风源结合或切换、新风增风功能,其技术方案及其功能效果在本质上超越了现有新风、通风、扇风装置的技术理念,它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通风、扇风装置作用就是风的产生、传输及送风,而送风效果中模拟自然风是重要的一环,本发明创新点在于能产生一种新型独特自然风。本发明通风扇风装置的新风输风通道未端端口不论是置于扇风装置进风端还是出风端,扇风装置吸取或推送的室外空气总是随机混合于扇出的室内空气流中,然而,在扇出的空气流中,室内外空气分布并不均衡,空气流中极易存在许多空气性状的差异,它包括同一时段空气流的局部存在着温度、湿度、氧含量、清新度、负离子含量的差异,当它作用于人体肌肤或呼吸时会产生一种全新认识体验。例如,在冬、夏季使用本发明,由于室内外温度、湿度差别大,故本发明扇出的空气流会让人感受到流体中有明显的温度、湿度差别;在居室使用本发明,本发明扇出的空气流会让人感受到流体中有明显的氧含量、清新度等差别;在清晨或暴雨后使用,本发明扇出的空气流会让人感受到流体中有明显清新度、负离子含量差别等等,本发明还可以结合控制室内和/或室外风量大小,而现有传统自然风只是同种室内空气流量大小的变化而已。由上可知,本发明通风扇风装置不需要增加额外装置,采用室内外空气随机混合的方法就能产生一种不同性状、不同流量的全新概念的自然风,,其技术方案及使用效果在本质上超越了现有自然风,它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本发明创新点在于采取两个个体出风口技术方案,本发明以室内和/或室外空气源为风源,采取一个出风口送风,满足人体大部或局部通风扇风要求;与此同时,还采用另一个出风口针对面部或呼吸区送风供氧。通常在室内,夏季时人体需要通风扇风,而初春、秋未、冬季时,由于人体需要保温,在封闭的室内往往只需对呼吸区通风供氧。本发明两出风口送风,不仅有空气源的内在联系,也有送风目标上气流交合的外在作用,当两风口组合送风时,多种特征空气流在呼吸区产生的变换、叠加,给敏感的呼吸系统带来前所未有的呼吸体验。由上可知,本发明采用两出风口方案,实现全身、呼吸区分别或结合送风,其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在本质上超越了本领域相关装置,它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本发明创新点在于可产生通风扇风新概念系列产品设备,包括通风扇、新风壁挂扇、新风悬臂扇、新风落地扇、新风吊扇....,这些系列新产品是本领域现有技术不能产生的。通常需要扇风是因为环境温度高的缘故,而环境温度提高导致环境空气及肌体耗氧的增加,进而产生室内空气浑浊、人体呼吸不适,此时人们不仅需要扇风降温,还要呼吸新鲜空气。长期以来,传统风扇解决了扇风降温问题,但通风、供氧要依赖现实环境通风条件,由于本发明新产品能引进室外空气,故能方便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可用于家庭、地下室、操作区、污染区等环境中,零距离呼吸室外空气,一边扇风一边通风,这是现有技术装置不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因此,本发明新概念系列产品与已有的技术商品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在本发明新概念系列产品设备中,通风扇或新风壁挂扇新产品设备创新点还类似于将传统通风机或壁挂扇相结合产生,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它们结构原理互补,其技术功能及使用效果大大超出传统通风机或壁挂扇,这是本领域现有技术所没有的。现有通风机是指在墙体开孔并装上鼓风机向室内送风,它属于固定的室外、室内空气的循环置换通风。本发明通风扇灵活的开环扇风装置把固定置换通风变为0-180或360度的往返动态送风,同时,本发明还具有室内空气的循环作用,本发明通风扇与传统通风机相比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双循环效应,双循环能提高新风利用率,扩大新风送风范围。本发明还能任意指向某一个体或区域给予送风通风扇风,拓展了传统通风机使用范围。本发明与传统通风机相比,能减少通风设备投资而又能提高通风效率,很明显,它与现有产品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本发明新风悬臂扇产品设备,它采取可活动、可定位悬臂送风管传输室外空气供给风扇装置,并悬定支撑该风扇装置,可以很方便地以最佳路径、最佳角度为目标通风扇风,它与现有现有悬臂风扇相比,明显多了室外空气输送及扇出,通过选择模式能为目标扇出室内和或室外空气,它是本领域现有技术所没有的。本发明能充分发挥悬臂送风管可活动、可定位、可延伸、可跨越、可输风特性,针对复杂路径实现定位、支撑、输风、扇风、通风供氧一体化,避障送风一步到位,本发明简单易行的悬臂避障送新风方式与已有的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本发明新风落地扇、新风台扇产品设备,根据需要可在新风通道未端设置一个扇风装置和/或一个鼓风装置。当新风落地扇中同时设置扇风装置和鼓风装置时,即具备全身性(需使用上下摆叶功能)通风、扇风和呼吸区送风供氧的功能。新风落地扇站立于健身器械前,面对运动健身者送风,健身者可以依自身需要通过摇控器选用通风、扇风、供氧功能模式,运行通风、扇风、供氧,没有冲突。本发明也可作为健身房新风机,只要运行底座中的鼓风机,不论通风扇风的扇风装置或供氧的鼓风装置工作与否,底座中的鼓风机将通过扇风装置的进风口或出风口持续向健身房空间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风;当你想要引用这些新风时,开启扇风装置和/或鼓风装置即可实现个体通风、扇风、供氧,互不冲突。本发明具有的通风、扇风、供氧功能,能充分解决室内运动健身“亚健身”问题,满足人性、个性化需要,它与已有的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本发明新风落地扇、新风台扇、新风吊扇产品设备,在传统落地扇、台扇、吊扇的基础上做了技术更新的准备,保持原功能不变,还可通风供氧,应用较广。例如,新装璜的居室中装有新风吊扇,可以长期运行通风,能长期同步去除甲醛挥发物;办公人员使新风台扇,能为大脑供氧,提高工作效率等等。

本发明新型系列产品设备除通风扇、新风壁挂扇外,大多要采用软风管接入设备中供给室外空气,它是一种可移动式通风扇风设备,其通风供氧、扇风散热功能,对目标更有针对性。本发明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与已有的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附图说明

图1、2、3、4是本发明通风扇风装置四种基本实施例示意图,其中:图1、2是输风通道设置于扇风装置进风端示意图,图3、4是输风通道设置于扇风装置出风端示意图。

图5是用通风扇风装置制成的设备-通风扇(或新风壁挂扇)实施例示意图。

图6是用通风扇风装置制成的设备-新风吊扇实施例示意图,图7是图6中a-a剖面图。

图8是用通风扇风装置制成的设备-新风落地扇(或新风台扇)实施例正视图,图9是图8剖面图。

图10是用通风扇风装置制成的设备-新风悬臂扇实施例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输风设备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注名:

图1、2、3、4中,1、扇风装置,2、输风通道,3、扇风通道。

图5中,1、鼓风机,2、进风口,3、输风口,4、7、支架,5、扇风装置,6、电机。

图6、7中,1、吊板,2、吊钩,3、4、软管,5、吊攀,6、进风端口,7、吊管,8、壳体,9、出风端口,10、定子线圈,11、叶轮,12、定子轴,13、转子,14、扇叶。

图8、9中,1、4、扇风装置,2、进风口,3、5、出风口(内置电动摆叶或挡风片),6、壳体,7、电路板,8、输风口,9、控制按键,10、11、立杆风管,12、调节器,13、底座,14、进风管,15、鼓风机,16、电源线。

图10中,1、底座,2、进风管,3、电源线,4、悬臂风管,5、输风口,6、支架,7、扇风装置。

图11中,1、鼓风装置,2、进风口,3、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例并且不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所描述的仅仅是几个较佳的具体实例。

图1、2、3、4是本发明通风扇风装置四种基本实施例示意图,其中:图1、2是输风通道设置于扇风装置进风端示意图,图3、4是输风通道设置于扇风装置出风端示意图。

在图1、3的基础上设置扇风通道3,则成示意图2、4。本示意图扇风装置1设置于室内,输风通道2连接新风设备以获得室外空气,如实蕊箭头是表示室外空气,空蕊箭头是室内空气,扇风装置1上的虚线左侧为扇风装置1进风端,右侧为扇风装置1出风端。

图1输风通道2的输风端口设置于扇风装置1的进风端,扇风装置1的进出风端、输风通道2的输风端口都是向室内空气敞开的。当输风通道2输风量为零,扇风装置1进风端则吸入室内空气,出风端扇出室内空气;当输风通道2的输风端口输出室外空气时,扇风装置1进风端则因吸取输风通道2的室外空气而与输风通道2发生间接气连接,并将室外空气从其出风端扇出。在理想状况下,当输风通道2输风量等于扇风装置1进风端所需的进风量时,输风通道2输风由扇风装置1吸入进风端,其出风端扇出室外空气;当输风通道2的输风量大于扇风装置1进风端所需的进风量时,输风通道2的输风在满足扇风装置1进风量的同时,剩余室外空气将输向进风端之外的室内环境中;当输风通道2的输风量小于扇风装置1进风端所需的进风量时,扇风装置1进风端除吸取输风通道2的室外空气外,还要吸入扇风装置1进风端周边室内空气,此时,扇风装置1出风端扇出室内外混合空气。

由上可知,通过控制输风通道2的输风量和/或扇风装置1扇风量,则能切换输风通道2、扇风装置1气连接程度或形式,实现控制混合比例、选择送风类型的功能。

图3中,输风通道2的输风端口设置于扇风装置1的出风端,当扇风装置1运行,输风通道2停止输风,扇风装置1扇出室内空气;当扇风装置1停止运行而输风通道2输风时,向室内送出室外空气;当输风通道2、扇风装置1同时运行时,其送风则是室内外混合空气。图3、4相比于图1、2的区别是输风通道2的输风通过或不通过扇风装置1,由此将产生不同的送风效果。

上述图1、图3也可以给输风通道2的输风端口、扇风装置1进风端和/或出风端设置如图2或4所示的扇风通道3。在图2中,扇风装置1进风端加上扇风通道3,扇风通道3不仅包含了输风通道2输风端口,还隔离部分进风端的室内空气,当输风通道2的输风大于扇风装置1进风端所需的进风量时,输风通道2输出的室外空气只能从风道3两端流出;当小于扇风装置1进风端所需的进风量时,扇风通道3一端流入室内空气并与输风通道2输出的室外空气一起,通过扇风装置1扇叶搅拌混合后从出风端送出。

在图4中,扇风装置1出风端加上扇风通道3,扇风通道3不仅包含了输风通道2输风端口,还隔离部分出风端室内空气,当只要求输风通道2输出的室外空气从扇风装置1出风端并经风道3流出时。扇风装置1的运转相当于扇风通道3一端的“档板”,迫使输风通道2的输出的室外空气从扇风通道3另一端流出;当继续提高扇风装置1的运转速度,则从扇风通道3另一端流出室内外空气,调整扇风装置1的运转速度,则能调节从扇风通道3另一端扇出室内外混合空气的比例。

图5是用通风扇风装置制成的设备一通风扇或新风壁挂扇实施例示意图。图5中,1、鼓风机,2、进风口,3、输风口,4、7、支架,5、扇风装置,6、电机。

室内墙壁上装有壁挂扇风装置,包括扇风装置5、电机6、支架7及摆头装置(图中未标),在墙体上设有一开孔,在室外墙壁上装有支架4、鼓风机1,鼓风机1的输风口3穿过墙孔定位于室内扇风装置5进风端一侧墙面上。本装置鼓风机1、扇风装置5工作时,室外空气通过进风口2经鼓风机1输风口3喷进扇头5进风端,并被扇风装置5扇向室内,扇头1摇头功能能将室外空气摇头送达室内各个空间。由此,控制、调整鼓风机1和/或扇风装置5的运行,可改变通风扇工作模式。

新风壁挂扇和通风扇实施例结构、原理相同。

图6是用通风扇风装置制成的设备-新风吊扇实施例示意图,图7是图6中a-a剖面图。图6、7中,1、吊板,2、吊钩,3、4、软管,5、吊攀,6、进风端口,7、吊管,8、壳体,9、出风端口,10、定子线圈,11、叶轮,12、定子轴,13、转子,14、扇叶。

图6中,新风吊扇上部是吊定:吊定的吊板1上设有两个对称的吊钩2,在吊板1上设置一软管4、3;输风吊管:吊管7上进风端口6处设置与上述吊钩2相对应的吊攀5,吊管7下端口连接一用于鼓风的扇风装置,如图7所示,扇风装置包括壳体8、出风端口9、定子线圈10、叶轮11,扇风装置壳体8中央设有定子线圈10、叶轮11,壳体8周边均匀设有出风端口9:新风吊扇下部:设有用于扇风的扇风装置:它包括定子轴12、转子13、扇叶14;定子轴12连接并定位于壳体8下部。

将吊板1定位于室内吊顶上,将吊攀5吊挂于吊钩2,将软管4端口连接吊管7上进风端口6,软管3端口通过吊顶上敷设的风管连接至室外空气。运行新风吊扇,其工作模式包括:

吊式新风机模式:扇叶14不转、叶轮11旋转,叶轮11吸力将室外空气由吊顶上敷设的风管引入,通过软管3、4、吊管7、叶轮11,再由若干出风端口9将室外空气均匀送入室内空间。

吊扇模式:扇叶14旋转、叶轮11不转,扇叶14旋转则是传统吊扇。

新风吊扇模式:扇叶14、叶轮11同时旋转,叶轮11吸力将室外空气由吊顶上敷设的风管引入,通过软管3、4、吊管7、叶轮11,再由若干出风端口9将室外空气均匀送入扇叶14进风端,旋转的扇叶14则吸取进风端室外空气并扇向扇叶14下方及周边。调整两扇风装置旋转状态,能改变新风吊扇扇出室内外空气比例。

图8是用通风扇风装置制成的设备-新风落地扇新风台扇实施例正视图,图9是图8剖面图。图8、9中,1、4、扇风装置,2、进风口,3、5、出风口(内置电动摆叶或挡风片),6、壳体,7、电路板,8、输风口,9、控制按键,10、11、立杆风管,12、调节器,13、底座,14、进风管,15、鼓风机,16、电源线。

本新风落地扇包括,壳体6上设有室内空气进风口2、出风口3、室外空气输风口8、呼吸区送风出风口5,进风口2内侧设置用于扇风的扇风装置1,出风口5内侧设置用于鼓风的扇风装置4;立杆风管10、11;底座13内设有鼓风机15,鼓风机15进风管14处于底座13外侧,以便外接风管,鼓风机15鼓风口位于底座13中心上端。

在底座13中心上端的鼓风口上连接定位立杆风管10,立杆风管10连接输风口8,并定位支撑所述壳体6,调节器12于调节立杆风管10、11高度,实现调节新风落地扇的高矮。运行新风落地扇,其工作模式包括:

落地新风机模式:扇风装置1、4不工作,鼓风机15运行,室外空气通过进风管14、立杆风管11、10、输风口8进入壳体6后,从进风口2、出风口3流至室内,起向室内输送新风的作用。

落地电风扇模式:扇风装置4、鼓风机15不工作,扇风装置1运行,室内空气通过进风口2、扇风装置1、出风口3扇出,实现扇风功能。

新风落地扇模式:扇风装置4不工作,扇风装置1、鼓风机15运行,室内外空气从进风口2、输风口8分别流入壳体6中,并从出风口3扇出室内外空气。

呼吸区送风模式:扇风装置1不工作,扇风装置4、鼓风机15运行,室外空气通过进风管14、立杆风管11、10、输风口8、扇风装置4、出风口5喷出,喷出的室外空气气流覆盖人的面部或呼吸区,起呼吸供氧作用。

试验表明,本发明呼吸区送风装置,从出风口送出的室外气流能穿透自然对流产生气流,在人的面部或呼吸区的小空间构成一个稳定的室外空气微环境,从而以微小的风量达到小空间的使用要求,即使气流速度低至0.1m/s,人也能呼吸到室外清新空气。

新风台扇和上述新风落地扇实施例结构、原理相同。

图10是用通风扇风装置制成的设备-新风悬臂扇实施例示意图。图10中,1、底座,2、进风管,3、电源线,4、悬臂风管,5、输风口,6、支架,7、扇风装置。

从图10可以看出,新风悬臂扇包括,底座1内置鼓风机(可参见图9),鼓风机进风口连接进风管2,鼓风机鼓风口连接悬臂风管4一端,悬臂风管4另一端即输风口5通过支架6连接定位扇风装置7。

运行时,进风管2通过一风管连接室外空气,室外空气经进风管2、底座1内鼓风机、悬臂风管4,最后由输风口5将室外空气输入扇风装置8的进风端,再从扇风装置8出风端送出。在运行不同模式时,输风口5、扇风装置8之间支架7的间隙可以实现自由进出室内外空气,底座1定位悬臂风管4,悬臂风管4可活动可定位支撑扇风装置8,实现万向通风扇风。

本发明立管、吊管、悬臂风管内还可以设置导线,以便配电。本发明控制装置,可采用手控、遥控、app控制装置(如环境或人体温度自动控制、环境空气质量自动控制、人体红外感应自动控制、心率传感自动控制等)。

图11是本发明输风设备实施例示意图。图11中,1、鼓风装置,2、进风口,3、出风口。

本发明输风设备:鼓风装置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2、出风口3,进风口2通过风管连接室外空气,出风口3连接通风扇风装置或连接用通风扇风装置制成的设备。

为进一步提高本发明通风扇风性能,可在本发明中增设相关净化、熏香、负离子、制冷、加温、加湿装置等,这些空气处理装置通常设置于本发明的室内外空气流通路径中,实现更长多使用功能。

本发明所述扇风装置、鼓风装置、输风设备实质作用相同,都是送风,它包括:轴流风扇或横流风扇、离心风扇、涡流风扇、无叶风扇,装置中可还以包括:摇头或摆叶、转叶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