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形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8173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塔形风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塔形风扇。



背景技术:

立柱风扇是采用离心式风机的风扇,其采用圆柱形的立柱外形,置于房间内时不占空间;而且风扇叶面包裹在外壳内,较难触碰到,相对安全;而且声音比较小,安静无噪音。因这些优点,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5065333提到的一种立柱风扇,包括外壳、贯流风轮、导风体和摇摆驱动机构;所述外壳为立柱式结构,前端设置出风口,后端设置入风口,所述出风口为缺口,所述入风口设置进风格栅;所述贯流风轮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导风体呈不完整的圆柱壳结构,其安装于所述外壳内并将所述出风口挡住,在所述摇摆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可左右摇摆;所述导风体设置有送风格栅以及上下贯通的挡风部,所述挡风部位于所述送风格栅的下风向,所述挡风部与所述贯流风轮的外圆周边缘贴近;所述导风体在所述挡风部的下游还设置有透风格栅。本发明是通过所述导风体在所述挡风部的下风向还设置有透风格栅的设置,实现了当导风体摆动到极限位置时,外界进风可以通过入风口和透风格栅进入贯流风轮,避免外界进风无法进入贯流风轮的现象。该方案中,由于风轮和风道本身的结构关系限制,使得出风量和风速偏小,若需要增大出风量和风速,唯一的办法是更换功率和转速更高的电机,但这样又会使产品成本显著提高,降低产品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塔形风扇,具有较高的出风量和风速,同时产品成本相对较低,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塔形风扇,包括壳体、电机和风轮,所述电机和风轮均位于壳体内,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风轮转动,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位置还设有挡风板和导风板,所述风轮的旋转轴位于所述壳体中心轴和挡风板之间;所述挡风板的截面形状为弧形曲线,并且所述挡风板围绕在所述风轮的第一侧;所述导风板设置于所述风轮的第二侧,并且所述导风板与所述风轮的同心圆相切。本实用新型的塔形风扇,具有较高的出风量和风速,同时产品成本相对较低,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挡风板内表面与所述风轮的外表面之间设有间距,所述导风板内表面与所述风轮的外表面之间设有间距;并且所述导风板内表面与所述风轮的外表面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小于所述挡风板内表面与所述风轮的外表面之间的最小间距。通过限定挡风板和导风板与风轮之间的位置关系,在风轮旋转作用下,空气在三者之间的空间内被迅速升压,再由出风口吹出时空气压力高,显著提升出风量和风速。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挡风板第一端的内表面与所述风轮的外表面之间的最小间距为3~5.5毫米,所述挡风板第二端的内表面与所述风轮的外表面之间的最小间距为4~6.5毫米。这样的间距,使风轮与挡风板之间的空间大小更适合于提升空气压力。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进风口的两侧端与所述风轮的旋转轴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120°~155°,使进风口表现为较大的弧形缺口,空气更容易进入风扇内部。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出风口的两侧端与所述风轮的旋转轴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35°~45°,相对出风口来说,使进风口表现为较小的弧形缺口,即入口大而出口小,使风扇内部的空气压力被尽可能地提高。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壳体包括组装拼合在一起的前壳和后壳,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后壳侧表面,所述出风口开设于所述前壳侧表面。使产品设计更简单,同时生产和组装更方便。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前壳和后壳之间的设有安装架,所述挡风板安装于安装架上。采用安装架来安装固定挡风板,使产品设计更简单,同时生产和组装更方便。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安装架上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设有挡板。挡板与挡风板相配合,能起到进一步提升风扇内部空气压力和效果。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前壳和后壳之间的设有固定架,所述导风板固定于气概这固定架上。采用固定架来安装固定导风板,使产品设计更简单,同时生产和组装更方便。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固定架上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设有引流板。引流板与导风板相配合,能起到进一步提升风扇内部空气压力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特别的结构设计,使风轮的旋转中心轴相对于壳体的中心轴偏心设置,风轮偏向于挡风板一侧,同时由于挡风板的弧形形状,以及挡风板围绕风轮和导风板与风轮相切的位置关系,更符合气流动力学曲线要求,在电机带动风轮旋转时,外部空气由进风口进入,在风轮的扰动下,空气在风轮、挡风板和导风板之间的空间内被压缩,气压升高,再由出风口排出,使得风扇的进风口处的负压与出风口处的高压相差比例更大,减少出风阻力,使得出风更顺畅,出风量和风速更大,噪音更小,风速可达到6m/s,同时也不需要采用功率和转速更高的电机,能节省产品制造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示图。

图中:1、前壳;2、后壳;3、进风口;4、出风口;5、风轮;6、挡风板;7、导风板;8、安装架;9、固定架;10、挡板;11、引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塔形风扇,包括壳体、电机和风轮5,所述电机和风轮5均位于壳体的内部空腔中,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风轮5转动,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3和出风口4,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位于进风口3和出风口4之间的位置还设有挡风板6和导风板7,所述风轮5的旋转轴位于所述壳体中心轴和挡风板6之间;所述挡风板6的截面形状为弧形曲线,并且所述挡风板6围绕在所述风轮5的第一侧;所述导风板7设置于所述风轮5的第二侧,并且所述导风板7与所述风轮5的同心圆相切。风轮5上的叶片是由风轮5的圆周向内延伸的弧形片组成,弧形片的曲线与风轮5转动轴线相交,并且风轮5上相邻的二个叶片之间的间隙为不等距圆周排列。本实用新型通过特别的结构设计,使风轮5的旋转中心轴相对于壳体的中心轴偏心设置,风轮5偏向于挡风板6一侧,同时由于挡风板6的弧形形状,以及挡风板6围绕风轮5和导风板7与风轮5相切的位置关系,更符合气流动力学曲线要求,在电机带动风轮5旋转时,外部空气由进风口3进入,在风轮5的扰动下,空气在风轮5、挡风板6和导风板7之间的空间内被压缩,气压升高,再由出风口4排出,使得风扇的进风口3处的负压与出风口4处的高压相差比例更大,减少出风阻力,使得出风更顺畅,出风量和风速更大,噪音更小,风速可达到6m/s,同时也不需要采用功率和转速更高的电机,能节省产品制造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所述挡风板6内表面与所述风轮5的外表面之间设有间距,所述导风板7内表面与所述风轮5的外表面之间设有间距;并且所述导风板7内表面与所述风轮5的外表面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小于所述挡风板6内表面与所述风轮5的外表面之间的最小间距。具体地,所述挡风板6第一端的内表面与所述风轮5的外表面之间的最小间距为3~5.5毫米,即图2中所示间距a,所述挡风板6第二端的内表面与所述风轮5的外表面之间的最小间距为4~6.5毫米,即图2中所示间距b。通过限定挡风板6和导风板7与风轮5之间的位置关系,在风轮5旋转作用下,空气在三者之间的空间内被迅速升压,再由出风口4吹出时空气压力高,显著提升出风量和风速。

所述进风口3的两侧端与所述风轮5的旋转轴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120°~155°,即图2中所示角α,所述出风口4的两侧端与所述风轮5的旋转轴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35°~45°,即图2中所示角β,使进风口3表现为较大的弧形缺口,空气更容易进入风扇内部;而相对出风口4来说,进风口3表现为较小的弧形缺口,即入口大而出口小,使风扇内部的空气压力被尽可能地提高。

所述壳体包括组装拼合在一起的前壳1和后壳2,所述进风口3开设于所述后壳2侧表面,所述出风口4开设于所述前壳1侧表面。使产品设计更简单,同时生产和组装更方便。进一步地,所述前壳1和后壳2之间的设有安装架8,所述挡风板6安装于安装架8上。采用安装架8来安装固定挡风板6,使产品设计更简单,同时生产和组装更方便。所述安装架8上靠近所述进风口3的一侧设有挡板10。挡板10与挡风板6相配合,能起到进一步提升风扇内部空气压力和效果。所述前壳1和后壳2之间的设有固定架9,所述导风板7固定于气概这固定架9上。采用固定架9来安装固定导风板7,使产品设计更简单,同时生产和组装更方便。所述固定架9上靠近所述进风口3的一侧设有引流板11。引流板11与导风板7相配合,能起到进一步提升风扇内部空气压力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塔形风扇在使用时,电机带动风轮5逆时针转动,外部风由后壳2的大弧度进风口3进入各风轮5的叶片之间空间,使空气压力升高,再由挡风板6导向至前壳1的出风口4,并由导风板7导出;由于本实用新型结构中的挡风板6、挡风板6与风轮5的夹角参数设计方向与风轮5形成高压气流的出风方向相同,更符合实际工况的气流动力学曲线,进风口3出的负压与出风口4处的风压比例更大,减少出风过程的阻力,使得出风更顺畅,出风口4风速提高到6.0m/s以上,风量更大、噪音更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