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导风能力的智能锅炉引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3497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导风能力的智能锅炉引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导风能力的智能锅炉引风机。



背景技术:

锅炉引风机是依靠电动机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它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锅炉引风机广泛用于电力生产、工厂、矿井、隧道、冷却塔、车辆、船舶和建筑物的通风、排尘和冷却;锅炉和工业炉窑的通风和引风;空气调节设备和家用电器设备中的冷却和通风;谷物的烘干和选送;风洞风源和气垫船的充气和推进等。

在现有的锅炉引风机中,都是接在了锅炉的进风口,但是在锅炉内部,容易出现局部燃烧不充分,而使得锅炉内部的局部温度较低,从而影响了锅炉的工作质量,此时,由于引风机缺少很好的导风作用,从而就降低了引风机的实用性;不仅如此,引风机在不工作以后,空气中的杂质会从进风口进入到叶片上,从而影响了引风机的引入的空气的质量,降低了引风机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导风能力的智能锅炉引风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导风能力的智能锅炉引风机,包括底座、第一电机、第一驱动轴、中控机构和壳体,所述壳体设置在底座的一侧,所述中控机构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驱动轴与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工作机构传动连接;

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管,所述进风口处设有封口机构,所述出风管的管口处设有导风机构;

所述导风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若干导风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驱动轴、驱动齿轮和驱动框,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出风管的内部,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驱动轴与驱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驱动齿轮位于驱动框的内部,所述驱动框的上下内壁均设有传动齿,所述传动齿与驱动齿轮啮合,所述驱动齿轮的外周的齿沿着驱动齿轮的半圆外周周向均匀分布,所述驱动框的上端面设有驱动齿;

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导风板、销轴和传动齿轮,所述导风板通过销轴设置在出风管的管口处,所述传动齿轮套设在销轴上,所述传动齿轮与驱动齿啮合;

其中,第二电机通过第二驱动轴来控制驱动齿轮在驱动框的内部转动,由于传动齿与驱动齿轮啮合,驱动齿轮的外周的齿沿着驱动齿轮的半圆外周周向均匀分布,所以驱动框就会来回的移动,而且驱动框的上端面设有驱动齿,则驱动框就会控制传动齿轮发生来回重复转动,使得传动齿轮控制销轴转动,来实现导风板的摆动,实现了对风向的来回引导,提高了锅炉引风机引风的实用性。

所述封口机构包括外框和若干固定块,所述壳体的表面与固定块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与固定块匹配的固定槽,所述固定块周向均匀设置在外框的外周,所述外框设置在进风口处,所述固定块的两侧均设有限位组件,所述固定槽的内壁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组件与限位槽匹配,所述外框上设有过滤网;

其中,外框通过固定块嵌入到各对应的固定槽的内部,同时通过限位组件来与限位槽匹配,实现了固定块固定在固定槽的内部,从而能够控制外框的灵活安装,就能够在引风机不工作的时候,安装在进风口处,防止灰尘的进入,提高了引风机的可靠性。

所述中控机构包括面板和中控组件,所述中控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的转速检测模块、电机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温度检测模块、显示控制模块、按键控制模块、状态指示模块和工作电源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为PLC,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与电机控制模块电连接。

其中,中央控制模块,用来对锅炉引风机进行智能化控制的模块,在这里,中央控制模块是PLC,也能够是单片机,实现了对锅炉引风机中的各个模块进行智能化控制,提高了锅炉引风机的智能化;转速检测模块,用来进行转速检测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转速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从而能够对第一电机的转速进行实时监控;电机控制模块,用来进行电机控制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第一电机进行控制,实现了锅炉引风机的正常工作,同时控制第二电机的工作,实现了可靠的来回导风操作,提高了锅炉引风机的可靠性;无线通讯模块,用来实现无线通讯的模块,在这里,通过与外部通讯终端进行远程无线数据传输,实现了对锅炉引风机的信息进行远程监控,实现了锅炉引风机的智能化;温度检测模块,用来进行温度检测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对锅炉引风机的工作温度进行实时监控,从而起到了对锅炉引风机的保护作用;显示控制模块,用来实现显示控制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显示界面进行控制,能够对锅炉引风机的工作信息进行实时显示,提高了锅炉引风机的实用性;按键控制模块,用来进行按键控制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控制按键的操控信息进行采集,从而能够对锅炉引风机进行实施现场操控,提高了锅炉引风机的可操作性;状态指示模块,用来实现状态指示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状态指示灯的亮暗控制,能够对锅炉引风机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显示,提高了其实用性;工作电源模块,用来提供稳定电源电压的模块,在这里,用来给锅炉引风机内部的各个模块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提高了锅炉引风机的可靠性。

具体的,所述面板上还设有显示界面、控制按键和若干状态指示灯,所述显示界面与显示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按键与按键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状态指示灯与状态指示模块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钢珠、弹簧和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凹槽,所述钢珠通过弹簧与凹槽的槽底连接,所述钢珠设置在凹槽的槽口处且钢珠的直径大于凹槽的槽口的口径。

其中,在固定块未与固定槽匹配到位的时候,钢珠就会被压迫在了外壳的内部,直到固定块匹配到位以后,钢珠就会被弹簧顶在了外壳的开口处,实现了固定块可靠地固定在固定槽的内部。

具体的,第一驱动轴通过联轴器来控制传动轴转动,随后传动轴来实现各叶片的转动,从而实现了引风机进行引风操作,所述工作机构包括传动轴和若干叶片,所述叶片周向均匀分布在传动轴的外周,所述传动轴与第一驱动轴之间设有联轴器。

具体的,所述第一驱动轴上设有固定支座。

具体的,所述第一驱动轴上还设有转速传感器,所述转速传感器与转速检测模块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壳体的内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检测模块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面板的内部还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工作电源模块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壳体的阻燃等级为V-0。

具体的,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包括蓝牙,所述蓝牙通过蓝牙4.0通讯协议与外部通讯终端无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导风能力的智能锅炉引风机中,通过导风机构,实现了对风向的来回引导,提高了锅炉引风机引风的实用性;不仅如此,通过封口机构,能够在引风机不工作的时候,对进风口进行防护,提高了引风机的可靠性,而且,加入了各个模块,提高了引风机的智能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导风能力的智能锅炉引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导风能力的智能锅炉引风机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导风能力的智能锅炉引风机的导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导风能力的智能锅炉引风机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导风能力的智能锅炉引风机的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导风能力的智能锅炉引风机的中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导风能力的智能锅炉引风机的系统原理图;

图中:1.底座,2.壳体,3.中控机构,4.第一电机,5.第一驱动轴,6.固定支座,7.联轴器,8.导风机构,9.外框,10.固定块,11.叶片,12.传动轴,13.导风板,14.销轴,15.传动齿轮,16.驱动框,17.第二电机,18.第二驱动轴,19.驱动齿轮,20.钢珠,21.弹簧,22.外壳,23.面板,24.显示界面,25.控制按键,26.状态指示灯,27.中央控制模块,28.转速检测模块,29.电机控制模块,30.无线通讯模块,31.温度检测模块,32.显示控制模块,33.按键控制模块,34.状态指示模块,35.工作电源模块,36.蓄电池,37.转速传感器,38.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7所示,一种具有导风能力的智能锅炉引风机,包括底座1、第一电机4、第一驱动轴5、中控机构3和壳体2,所述壳体2设置在底座1的一侧,所述中控机构3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第一电机4通过第一驱动轴5与设置在壳体2内部的工作机构传动连接;

所述壳体2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管,所述进风口处设有封口机构,所述出风管的管口处设有导风机构8;

所述导风机构8包括驱动组件和若干导风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17、第二驱动轴18、驱动齿轮19和驱动框16,所述第二电机17固定在出风管的内部,所述第二电机17通过第二驱动轴18与驱动齿轮19传动连接,所述驱动齿轮19位于驱动框16的内部,所述驱动框16的上下内壁均设有传动齿,所述传动齿与驱动齿轮19啮合,所述驱动齿轮19的外周的齿沿着驱动齿轮19的半圆外周周向均匀分布,所述驱动框16的上端面设有驱动齿;

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导风板13、销轴14和传动齿轮15,所述导风板13通过销轴14设置在出风管的管口处,所述传动齿轮15套设在销轴14上,所述传动齿轮15与驱动齿啮合;

其中,第二电机17通过第二驱动轴18来控制驱动齿轮19在驱动框16的内部转动,由于传动齿与驱动齿轮19啮合,驱动齿轮19的外周的齿沿着驱动齿轮19的半圆外周周向均匀分布,所以驱动框16就会来回的移动,而且驱动框16的上端面设有驱动齿,则驱动框16就会控制传动齿轮15发生来回重复转动,使得传动齿轮15控制销轴14转动,来实现导风板13的摆动,实现了对风向的来回引导,提高了锅炉引风机引风的实用性。

所述封口机构包括外框9和若干固定块10,所述壳体2的表面与固定块10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与固定块10匹配的固定槽,所述固定块10周向均匀设置在外框9的外周,所述外框9设置在进风口处,所述固定块10的两侧均设有限位组件,所述固定槽的内壁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组件与限位槽匹配,所述外框9上设有过滤网;

其中,外框9通过固定块10嵌入到各对应的固定槽的内部,同时通过限位组件来与限位槽匹配,实现了固定块10固定在固定槽的内部,从而能够控制外框9的灵活安装,就能够在引风机不工作的时候,安装在进风口处,防止灰尘的进入,提高了引风机的可靠性。

所述中控机构3包括面板23和中控组件,所述中控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块27、与中央控制模块27连接的转速检测模块28、电机控制模块29、无线通讯模块30、温度检测模块31、显示控制模块32、按键控制模块33、状态指示模块34和工作电源模块35,所述中央控制模块27为PLC,所述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17均与电机控制模块29电连接。

其中,中央控制模块27,用来对锅炉引风机进行智能化控制的模块,在这里,中央控制模块27是PLC,也能够是单片机,实现了对锅炉引风机中的各个模块进行智能化控制,提高了锅炉引风机的智能化;转速检测模块28,用来进行转速检测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转速传感器37的检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从而能够对第一电机4的转速进行实时监控;电机控制模块29,用来进行电机控制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第一电机4进行控制,实现了锅炉引风机的正常工作,同时控制第二电机17的工作,实现了可靠的来回导风操作,提高了锅炉引风机的可靠性;无线通讯模块30,用来实现无线通讯的模块,在这里,通过与外部通讯终端进行远程无线数据传输,实现了对锅炉引风机的信息进行远程监控,实现了锅炉引风机的智能化;温度检测模块31,用来进行温度检测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温度传感器38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对锅炉引风机的工作温度进行实时监控,从而起到了对锅炉引风机的保护作用;显示控制模块32,用来实现显示控制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显示界面24进行控制,能够对锅炉引风机的工作信息进行实时显示,提高了锅炉引风机的实用性;按键控制模块33,用来进行按键控制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控制按键25的操控信息进行采集,从而能够对锅炉引风机进行实施现场操控,提高了锅炉引风机的可操作性;状态指示模块34,用来实现状态指示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状态指示灯26的亮暗控制,能够对锅炉引风机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显示,提高了其实用性;工作电源模块35,用来提供稳定电源电压的模块,在这里,用来给锅炉引风机内部的各个模块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提高了锅炉引风机的可靠性。

具体的,所述面板23上还设有显示界面24、控制按键25和若干状态指示灯26,所述显示界面24与显示控制模块32电连接,所述控制按键25与按键控制模块33电连接,所述状态指示灯26与状态指示模块34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钢珠20、弹簧21和外壳22,所述外壳22的内部设有凹槽,所述钢珠20通过弹簧21与凹槽的槽底连接,所述钢珠20设置在凹槽的槽口处且钢珠20的直径大于凹槽的槽口的口径。

其中,在固定块10未与固定槽匹配到位的时候,钢珠20就会被压迫在了外壳22的内部,直到固定块10匹配到位以后,钢珠20就会被弹簧21顶在了外壳22的开口处,实现了固定块10可靠地固定在固定槽的内部。

具体的,第一驱动轴5通过联轴器7来控制传动轴12转动,随后传动轴12来实现各叶片11的转动,从而实现了引风机进行引风操作,所述工作机构包括传动轴12和若干叶片11,所述叶片11周向均匀分布在传动轴12的外周,所述传动轴12与第一驱动轴5之间设有联轴器7。

具体的,所述第一驱动轴5上设有固定支座6。

具体的,所述第一驱动轴5上还设有转速传感器37,所述转速传感器37与转速检测模块28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壳体2的内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38,所述温度传感器38与温度检测模块31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面板23的内部还设有蓄电池36,所述蓄电池36与工作电源模块35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壳体2的阻燃等级为V-0。

具体的,所述无线通讯模块30包括蓝牙,所述蓝牙通过蓝牙4.0通讯协议与外部通讯终端无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具有导风能力的智能锅炉引风机中,通过导风机构8,实现了对风向的来回引导,提高了锅炉引风机引风的实用性;不仅如此,通过封口机构,能够在引风机不工作的时候,对进风口进行防护,提高了引风机的可靠性,而且,加入了各个模块,提高了引风机的智能化。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