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尾部接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2365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缩机尾部接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压缩机尾部接筒。



背景技术:

活塞式压缩机排气量大,气缸直径大,如一段气缸直径达Φ1380mm,为减少载荷大的活塞对气缸的磨损,设计活塞杆为贯穿式尾部支撑结构,相应各段增加了一个机械注油点,此处润滑油消耗较大由活塞杆经后填料带入气缸,即使各段油封正常分离,仍有大部分润滑油带入后工段,特别是对变换工段影响最大,除油剂使用周期短,对触煤活性有很大影响,使用不到半年就停系统处理。另外中体刮油器刮油效果差,由活塞杆经前填料带入气缸。润滑油损耗,每台压缩机每天损耗DAB150润滑油86KG,对工艺及稳定生产的影响,除油剂使用周期仅三个月,触煤中毒失活。

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压缩机尾部接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尾部接筒。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压缩机尾部接筒,包括活塞杆、尾部支架、尾部接筒和填料板件,所述填料板件通过螺栓固定在尾部接筒左端,所述活塞杆设置在尾部接筒的内部中线轴上,所述尾部接筒的左端固定在填料板件上,所述活塞杆的右侧部套装尾部支架,所述尾部接筒的下部设置有衬套。

优选地,所述尾部支架包括端盖、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端盖通过端盖螺栓将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由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的左侧部内壁分别嵌入有六瓣及三瓣密封环和油封,所述第一套筒的右侧部内壁嵌入有刮油环。

优选地,所述第二套筒的内环部设置有尾部支撑套,所述六瓣及三瓣密封环的外周部套装有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的左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卸油孔和第二卸油孔,所述第一套筒的左下部设置有卸油槽。

优选地,所述尾部接筒的左端中间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为130mm。

优选地,所述活塞杆的直径为120mm,所述衬套的长度为850mm,所述衬套的厚度为20mm。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增加两组刮油环,确保刮油效果,增大卸油槽尺寸,保证刮出的油顺畅卸出,增长活塞杆和尾部接筒,直线往复运动经过尾部接筒的活塞杆部位不进入后填料段,就不存在带润滑油入气缸。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透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并结合图2所示,一种压缩机尾部接筒,包括活塞杆2、尾部支架3、尾部接筒4和填料板件1,所述填料板件1通过螺栓固定在尾部接筒4左端,所述活塞杆2设置在尾部接筒4的内部中线轴上,所述尾部接筒4的左端固定在填料板件1上,所述活塞杆2的右侧部套装尾部支架3,所述尾部接筒4的下部设置有衬套5。

进一步的,所述尾部支架3包括端盖12、第一套筒16和第二套筒17,所述端盖12通过端盖螺栓6将第一套筒16和第二套筒17由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套筒16的左侧部内壁分别嵌入有六瓣及三瓣密封环7和油封9,所述第一套筒16的右侧部内壁嵌入有刮油环10。

其中,所述第二套筒17的内环部设置有尾部支撑套11,所述六瓣及三瓣密封环7的外周部套装有密封圈8,所述第一套筒16的左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卸油孔13和第二卸油孔14,所述第一套筒16的左下部设置有卸油槽15。

另外,所述尾部接筒4的左端中间位置设置有通孔18,所述通孔18的直径为130mm,所述活塞杆2的直径为120mm,所述衬套5的长度为850mm,所述衬套5的厚度为20mm。

本实用新型增加两组刮油环,确保刮油效果,增大卸油槽尺寸,保证刮出的油顺畅卸出,增长活塞杆和尾部接筒,直线往复运动经过尾部接筒的活塞杆部位不进入后填料段,就不存在带润滑油入气缸。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