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蜗道换气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2635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蜗道换气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气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蜗道换气扇。



背景技术:

换气扇是由电动机带动风叶旋转驱动气流,使室内外空气交换的一类空气调节电器。换气的目的是要除去室内的污浊空气,调节温度、湿度和感觉效果。换气扇广泛应用于家庭及公共场所。

现有的换气扇通常会在通风口处设置一封板,封板可以起到对风道的密封作用,但另一方面,风道中的气流在流通时会直接冲撞封板,使风道内形成涡流和噪音,影响换气扇的使用效果。

因此,市场上越来越需要一种气流流通效果好、噪音低的换气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蜗道换气扇,其具有结构简单、混流少、噪音低的优点。

一种蜗道换气扇,包括壳体、风轮和底座,所述壳体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的中部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风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通风口处;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口,所述风轮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一通风蜗道;所述壳体的出风口内侧还设置有蜗道封板,所述蜗道封板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蜗道封板的上表面呈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蜗道换气扇通过将蜗道封板的上表面设置为弧形,不但可以对通风蜗道进行密封,还可以为通风蜗道内的气体导向,使气体流动更加顺畅,减少气体对蜗道封板和壳体出风口的冲撞,表面在通风蜗道内形成混流和噪音,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换气扇中气体易冲撞壳体形成混流和噪音的问题。

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侧边上,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通风筒,所述通风筒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出风口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扣设在所述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呈蜗壳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蜗道换气扇通过将蜗道封板的上表面设置为弧形,不但可以对通风蜗道进行密封,还可以为通风蜗道内的气体导向,使气体流动更加顺畅,减少气体对蜗道封板和壳体出风口的冲撞,表面在通风蜗道内形成混流和噪音,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换气扇中气体易冲撞壳体形成混流和噪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蜗道换气扇具有结构简单、混流少、噪音低等优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蜗道换气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蜗道换气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蜗道换气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蜗道换气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蜗道换气扇,包括壳体10、风轮20和底座30,所述壳体10固定在所述底座30上;所述底座30的中部开设有通风口31,所述风轮20转动设置在所述底座30的通风口31处;所述壳体10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口,所述风轮20与所述壳体10之间形成一通风蜗道;所述壳体10的出风口内侧还设置有蜗道封板40,所述蜗道封板40固定在所述底座30上,所述蜗道封板40的上表面呈弧形。

将所述蜗道封板40上表面设置为弧形,不但可以对通风蜗道进行密封,还可以为通风蜗道内的气体导向,使气体流动更加顺畅,减少气体对蜗道封板40和壳体10出风口的冲撞,表面在通风蜗道内形成混流和噪音。

为了便于安装,本实施例的蜗道换气扇还优选地设置了安装板50,所述安装板50固定在所述底座30的侧边上,所述安装板50上设置有安装孔。

本实施例在所述壳体10的出风口上优选地设置了一通风筒60。本实施例的所述壳体10呈蜗壳状,且所述壳体10优选地扣设在所述底座30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蜗道换气扇通过将蜗道封板的上表面设置为弧形,不但可以对通风蜗道进行密封,还可以为通风蜗道内的气体导向,使气体流动更加顺畅,减少气体对蜗道封板和壳体出风口的冲撞,表面在通风蜗道内形成混流和噪音,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换气扇中气体易冲撞壳体形成混流和噪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蜗道换气扇具有结构简单、混流少、噪音低等优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