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叶轮的叶片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1515发布日期:2018-08-17 21:12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机械,具体的涉及一种具有叶轮的叶片泵。



背景技术:

液压技术作为现代工业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各种工业设备、行走机械以及船舶、飞机上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液压系统中,液压泵的功能是将电动机或内燃机等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向系统提供压力油并驱动执行元件工作,属于液压动力元件。

叶片泵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运动平稳,噪音小,流量均匀和寿命长等优点。由于高性能变量叶片泵的发展已将其额定压力提高到16MPa或更高,因而使其应用领域遍及各类工业设备。由于单作用叶片泵能够很方便地通过改变其定子环与转子之间的偏心量来实现变排量调节,所以现有叶片泵产品绝大多数均采用单作用叶片泵结构。目前该类泵的偏心量调节装置采用弹簧和液压装置来调节,存在调节不精确,反应速度慢,漏油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双叶轮的叶片泵,该叶片泵具有两级油压输出腔室,且设有流量监测装置,实用性更强。

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双叶轮的叶片泵,包括转轴、冷却室、第一叶轮、第二叶轮、流量监控装置、主进油管、出油口、副进油管、止回阀和流量监控传感器,所述的转轴带动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所述的第一叶轮构成第一油腔室,所述的第二叶轮构成第二油腔室,所述的第一油腔室和第二油腔室之间通过止回阀连通,所述的出油口处设有流量监控传感器,所述的流量监控传感器与流量监控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出油口位置在第二叶轮的右侧。

所述的主进油管为第二叶轮的底部,其数量为一个及其一个以上;

所述的止回阀设有两个,转轴的上下两侧各设置一个;

所述的流量监控装置包括压力检测,其压力检测装置位于出油口的内壁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冷却室为两个,转轴上下两侧各有一个冷却室,且互相连通,转轴从冷却室的中间通过,冷却室内填充冷却溶剂。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其显著地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双叶轮的叶片泵设有两个油腔室,分别设有叶轮装置,在转轴的带动下,实现了不同进油口和不同油路的输出,输出油压、流量调节度大;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流量监控装置,实现了流量和油压的实时调节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底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做进一步的阐述。

一种具有双叶轮的叶片泵,其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转轴1、冷却室2、第一叶轮3、第二叶轮4、流量监控装置5、主进油管6、出油口7、副进油管8、止回阀9和流量监控传感器10组成,叶片泵的中轴为转轴1,从右往左,在转轴1的右端是两个冷却室2,两个冷却室2注入冷区液,包括使用水冷却,且两个冷却室2是贯通的,转轴1从中间穿过降温,防止因转动速度过高而产生的热量影响其使用寿命。

在冷却室2的左侧是第一油腔室,第一油腔室中通过第一叶轮3的转动排压,然后副进油管8从叶片泵的底部吸取液压油,从第一叶轮3的上部出油口排出。

在第一油腔室的左侧是第二油腔室,设有第二叶轮4。第一油腔室和第二油腔室通过止回阀9连通,止回阀9设置在转轴1的上下两侧,其液体流向为第二油腔室流向第一油腔室。正常情况下,第一油腔室的真空压力小于第二油腔室,第二油腔室底部主进油管6进油量大于第一油腔室。

对于流量监控装置5,通过在出油口7的内壁上设置流量传感器10和压力检测装置采集相关数据,通过流量监控装置5实现显示,适用于不同的场合设备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如图2所示,叶片泵的上方为出油口7,中部设有三个主进油管6,转轴1上设有第二叶轮4和第一叶轮3,副进油口8独立设置,位于出油口7的下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