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5528发布日期:2019-01-16 06:5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水泵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泵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环保水泵。



背景技术:

驱动泵头作业的电机,在长期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维持电机的正常作业,需要在电机上设置降温系统,这样会提高水泵的能耗,造成资源浪费,一种可以解决这种问题的绿色节能的环保水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中国专利201620569147.7公开了一种绿色节能的环保水泵,包括电机、泵头、传动轴、冷水夹层、进水管道、连接管道、进水口、排水口、叶片、球面凹槽、过滤网;所述电机通过传动轴带动泵头工作,所述电机的壳体外部设有冷水夹层,所述冷水夹层的远端设有进水管道,所述连接管道可将冷水夹层的近端与泵头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泵头上还设有排水口;所述泵头的叶片上均匀分布有若干球面凹槽。该专利的有益效果是散热快,能耗低,绿色环保。

然而,上述绿色节能的环保水泵在安装使用方式上存在诸多不利,例如电机、泵头以及传动轴三者中,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电机与泵头之间容易出现松动,使得水泵发出较大的噪音,降低了水泵的扬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水泵,以解决电机与泵头之间容易出现松动、降低了水泵的扬程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水泵,包括:电机、第一支架、泵头、第二支架、传动轴件、支撑放置板件、冷水夹层、连接管道、进水管道、出水口以及过滤器;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泵头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传动轴件包括轴承套管和轴杆,所述轴承套管开设有贯穿的轴通道,所述轴承套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机及所述泵头,所述轴杆套设于所述轴通道中,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轴杆带动所述泵头工作,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分别安装设置于所述支撑放置板件上,所述冷水夹层围绕所述电机外壳设置,所述连接管道分别与所述冷水夹层以及所述泵头连通,所述进水管道的出水端与所述冷水夹层连通,所述过滤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水管道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过滤器的输入端连接有进水阀,所述泵头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泵头于所述出水口设置有出水阀;所述过滤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置于所述过滤器的顶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部和第二过滤部,所述第一过滤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过滤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部位于所述过滤器的顶端并靠近所述过滤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部包括第一粗孔径过滤网、第一中孔径过滤网以及第一细孔径过滤网,所述第一粗孔径过滤网、所述第一中孔径过滤网以及所述第一细孔径过滤网依次从所述过滤器的输入端至输出端分布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粗孔径过滤网盖设所述过滤器的输入端,所述细孔径过滤网盖设所述过滤器的输出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滤部包括第二粗孔径过滤网、第二中孔径过滤网以及第二细孔径过滤网,所述第二粗孔径过滤网、所述第二中孔径过滤网以及所述第二细孔径过滤网依次从所述过滤器的输出端至输入端分布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粗孔径过滤网对应所述第二细孔径过滤网、所述第一中孔径过滤网对应所述第二中孔径过滤网,所述第一细孔径过滤网对应所述第二粗孔径过滤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粗孔径过滤网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中孔径过滤网的孔径,所述第一中孔径过滤网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细孔径过滤网的孔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粗孔径过滤网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中孔径过滤网的孔径,所述第二中孔径过滤网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细孔径过滤网的孔径。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轴承套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机及泵头,以及通过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分别安装设置于支撑放置板件上,实现了电机和泵头的支撑保护作用,降低了电机与泵头之间的牵引拉扯力,电机与泵头之间的传动连接稳定性好,长时间使用亦能保持水泵扬程维持在常规水平;同时,通过设置过滤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置于过滤器的顶端,一方面可利用过滤器实现过滤的功能,另一方面可以使得过滤残渣在重力下集聚在过滤器中而不易进入泵头,利用重力的自然规律实现更好的过滤效果。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环保水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环保水泵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环保水泵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支撑放置板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b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支撑放置板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支撑放置板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请一并参见图1、图2和图3,一种环保水泵10包括:电机110、第一支架120、泵头130、第二支架140、传动轴件150、支撑放置板件400、冷水夹层160、连接管道170、进水管道180、出水口190以及过滤器200。所述电机110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120上,所述泵头130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140上。所述传动轴件150包括轴承套管151和轴杆152,所述轴承套管151开设有贯穿的轴通道,所述轴承套管15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机110及所述泵头130,所述轴杆152套设于所述轴通道中。例如,所述轴通道为圆柱形通道,所述轴杆152的半径小于所述轴通道的半径。所述电机110通过所述轴杆152带动所述泵头130工作,即所述电机110工作使所述轴杆15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泵头130工作。

所述第一支架120安装设置于所述支撑放置板件400上,所述第二支架140安装设置于所述支撑放置板件400上,安装设置可以为可拆卸的方式,也可以是焊接固定的方式,只要能通过支撑放置板件400使电机110和泵头相互稳定连接即可。所述冷水夹层160围绕所述电机110外壳设置,所述连接管道170分别与所述冷水夹层160以及所述泵头130连通,所述进水管道180的出水端与所述冷水夹层160连通,所述过滤器200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水管道180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过滤器200的输入端连接有进水阀210,所述泵头130设置有出水口190,所述泵头130于所述出水口190设置有出水阀220。所述过滤器200的输入端201和所述过滤器200的输出端202均设置于所述过滤器200的顶端。

上述环保水泵10,通过轴承套管151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机110及泵头130,以及通过第一支架120及第二支架140分别安装设置于支撑放置板件400上,实现了电机110和泵头130的支撑保护作用,降低了电机110与泵头130之间的牵引拉扯力,电机110与泵头130之间的传动连接稳定性好,长时间使用亦能保持水泵扬程维持在常规水平,节省能源,环保省电。同时,通过设置过滤器20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置于过滤器200的顶端,一方面可利用过滤器200实现过滤的功能,另一方面可以使得过滤残渣在重力下集聚在过滤器200中而不易进入泵头130,利用重力的自然规律实现更好的过滤效果。

为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器200包括第一过滤部240和第二过滤部250,所述第一过滤部240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过滤部250。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过滤部240位于所述第二过滤部250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部240位于所述过滤器200的顶端并靠近所述过滤器20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部240包括第一粗孔径过滤网241、第一中孔径过滤网242以及第一细孔径过滤网243,第一粗孔径过滤网241、第一中孔径过滤网242以及第一细孔径过滤网243依次从所述过滤器的输入端至输出端分布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粗孔径过滤网241盖设所述过滤器200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细孔径过滤网243盖设所述过滤器200的输出端。进一步地,第二过滤部250包括第二粗孔径过滤网251、第二中孔径过滤网252以及第二细孔径过滤网253,所述第二粗孔径过滤网251、所述第二中孔径过滤网252以及所述第二细孔径过滤网253依次从所述过滤器200的输出端至输入端分布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粗孔径过滤网241对应所述第二细孔径过滤网253、所述第一中孔径过滤网242对应所述第二中孔径过滤网252,所述第一细孔径过滤网243对应所述第二粗孔径过滤网25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粗孔径过滤网24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中孔径过滤网242的孔径,所述第一中孔径过滤网242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细孔径过滤网243的孔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粗孔径过滤网25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中孔径过滤网252的孔径,所述第二中孔径过滤网252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细孔径过滤网253的孔径。如此,通过从所述过滤器的输入端至输出端分布设置孔径依次减少的第一粗孔径过滤网241、第一中孔径过滤网242以及第一细孔径过滤网243,可以实现第一次过滤,再通过从所述过滤器的输入端至输出端分布设置孔径依次增大的第二细孔径过滤网253、第二中孔径过滤网252以及第二粗孔径过滤网251可以实现第而次过滤,这样通过两次的过滤可以使得杂质过滤地更彻底,过滤效率更高。

请一并参见图4、图5、图6、图7和图8,支撑放置板件400包括承重底板410、承重外框420、若干承重横梁430以及若干承重竖梁440,所述承重底板410与所述承重外框420连接,所述承重外框420包括第一横框条421、第二横框条422、第一竖框条423以及第二竖框条424,若干所述承重横梁4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框条423以及所述第二横框条422连接,若干所述承重竖梁4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框条421以及所述第二横框条422连接。这样,通过承重底板410、承重外框420、若干承重横梁430以及若干承重竖梁440等各个零部件的连接结合而形成的支撑放置板件400具备较高的承重能力,能适应环保水泵的承重需要,其中的各个承重竖梁440和各个承重横梁430分别与承重外框420的连接具备较高的韧性和缓冲性能,能在环保水泵长期处于震动的工作状态下使用,使得环保水泵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为进一步提高支撑放置板件400的承重能力,所述承重底板410、所述承重外框420、若干所述承重横梁430以及若干所述承重竖梁440一体式成型。一体式成型设置的所述承重底板410、所述承重外框420、若干所述承重横梁430以及若干所述承重竖梁440而形成的支撑放置板件400较其他方式连接而形成的支撑放置板件400具备的较好的承重能力,原因在于一体式成型可以使得支撑放置板件400整体形成合力以应对其所需要承重的对象。一体式成型的方式可以根据环保水泵的具体生产实际而采用一体式注塑成型、一体式铸铝成型或者一体式铸钢成型等形成支撑放置板件400。可以理解,一体式成型而形成的支撑放置板件400具备较高的应力系数,能抵抗较重的物体,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支撑放置板件400的承重能力。

当然,通过其他的连接方式亦能连接而形成结构完整的支撑放置板件400,例如可以采用各个零部件螺接的方式,也就是采用螺栓和螺母或者螺丝与螺母或者螺钉与螺孔连接等的方式将所述承重底板410、所述承重外框420、若干所述承重横梁430以及若干所述承重竖梁440相互对应螺接而形成该支撑放置板件400,即所述承重底板410与所述承重外框420螺接,若干所述承重横梁4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框条423以及所述第二横框条422螺接,若干所述承重竖梁4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框条421以及所述第二横框条422螺接。又如可以采用各个零部件卡接的方式,也就是采用卡合连接的方式将所述承重底板410、所述承重外框420、若干所述承重横梁430以及若干所述承重竖梁440相互对应卡接而形成该支撑放置板件400,即所述承重底板410与所述承重外框420卡合连接,若干所述承重横梁4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框条423以及所述第二横框条422卡合连接,若干所述承重竖梁4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框条421以及所述第二横框条422卡合连接。可知,相对于一体式成型方式,上述螺接或者卡接的方式其形成的支撑放置板件400在短时间使用时需要较高的维护成本,即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该支撑放置板件400的各个零部件连接处进行检查,以发现是否存在连接松散的问题,存在问题的对应进行修复,并在预设下一时间段后再次进行检修。而一体式成型方式具有低成本维护的优势,在于一体式成型方式而形成的支撑放置板件400的产品是一体式的,各个零部件之间无连接间隙,在震动情况下亦能保持原状,故除非该支撑放置板件400损坏,否则可设定较长时间的检修,以维护环保水泵的正常工作。

所述承重底板410的形状结构与所述承重外框420的形状结构相匹配。如所述承重底板410为长方形状,所述承重外框420也为长方形状。如所述承重底板410为正方形状,所述承重外框420也为正方形状。如所述承重底板410为圆形状,所述承重外框420也为圆形状。本实施例中,所述承重底板410为扁平状的长方体,外观视觉效果为长方形状。所述承重底板410与所述承重外框420连接后,所述承重底板410与所述承重外框420形成一个整体。所述承重底板410可通过螺栓与固定在外部预留安装位置上,所述承重底板410也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外部预留安装位置上,所述承重底板410与外部的连接方式应根据环保水泵的实际用途而定,如当所述承重底板410为塑料材料制成时,通过螺栓固定在外部预留安装位置上。如当所述承重底板410为钢铁材料制成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外部预留安装位置上。可以理解,所述承重底板410的形状结构与所述承重外框420的形状结构相匹配是为了解决承重基础性差的问题,也就是说,所述承重底板410与所述承重外框420形成一个承重基础整体,并通过若干承重横梁430以及若干承重竖梁440与所述承重外框420的连接而形成较好的承重体系,从而更好的与环保水泵的其他设备相互兼容使用,以发挥环保水泵的最大作用。

所述第一横框条421、所述第二横框条422、所述第一竖框条423以及所述第二竖框条424可以采用四棱柱形条,也可以采用圆柱形条。本实施例中,所述承重外框420为中空的长方体,外观视觉效果为长方形状。所述第一横框条421与所述第二横框条422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竖框条423与所述第二竖框条424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框条421、所述第一竖框条423、所述第二横框条422以及所述第二竖框条424依次收尾相连而形成所述承重外框420。所述第一横框条421与所述第一竖框条423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横框条422与所述第二竖框条424相互垂直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框条421、所述第一竖框条423、所述第二横框条422以及所述第二竖框条424一体式成型。这样,通过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调整所述承重外框420的形状结构,以对应地提高所述承重外框420整体的结构强度。

为进一步提高所述承重外框420的承重性能,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框条421与所述第一竖框条42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加强筋451,该第一加强筋451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框条421及所述第一竖框条423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筋451为直角等边三角形状,其两直角边侧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横框条421及所述第一竖框条423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筋451的数量为多个,每一个所述第一加强筋451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横框条421及所述第一竖框条423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451成一排分布设置。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横框条422与所述第一竖框条42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加强筋452,该第二加强筋452分别与所述第二横框条422及所述第一竖框条423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加强筋452为直角等边三角形状,其两直角边侧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二横框条422及所述第一竖框条423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加强筋452的数量为多个,每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452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二横框条422及所述第一竖框条423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452成一排分布设置。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横框条422与所述第二竖框条424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加强筋453,该第三加强筋453分别与所述第二横框条422及所述第二竖框条424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三加强筋453为直角等边三角形状,其两直角边侧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二横框条422及所述第二竖框条424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三加强筋453的数量为多个,每一个所述第三加强筋453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二横框条422及所述第二竖框条424连接。多个所述第三加强筋453成一排分布设置。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框条421与所述第二竖框条424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四加强筋454,该第四加强筋454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框条421及所述第二竖框条424连接。优选的,所述第四加强筋454为直角等边三角形状,其两直角边侧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横框条421及所述第二竖框条424连接。优选的,所述第四加强筋454的数量为多个,每一个所述第四加强筋454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横框条421及所述第二竖框条424连接。多个所述第四加强筋454成一排分布设置。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451、第二加强筋452、第三加强筋453以及第四加强筋454,即在所述承重外框420的内侧壁的各个转角处设置加强筋结构,增加了第一横框条421、第二横框条422、第一竖框条423以及第二竖框条424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得由第一横框条421、第二横框条422、第一竖框条423以及第二竖框条424形成的承重外框420具备较高的稳定性,能在长时间实用下依然保持长方形结构形状,从而提高环保水泵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修理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框条421以及所述第二横框条422均分别设置有第一填充体461、第二填充体462、第三填充体463、第四填充体464以及第五填充体465,所述第一横框条421以及所述第二横框条422均分别开设有第一填充通道471、第二填充通道472、第三填充通道473、第四填充通道474以及第五填充通道475,所述第一填充通道471、所述第二填充通道472、所述第三填充通道473、所述第四填充通道474以及所述第五填充通道475分别贯穿所述第一横框条421以及所述第二横框条422,所述第一填充体461对应填充设置于所述第一填充通道471,所述第二填充体462对应填充设置于所述第二填充通道472,所述第三填充体463对应填充设置于所述第三填充通道473,所述第四填充体464对应填充设置于所述第四填充通道474,所述第五填充体465对应填充设置于所述第五填充通道475,其中,所述第一填充体461、所述第二填充体462、所述第三填充体463以及第四填充体464围绕所述第五填充体465设置。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填充体461为柔性硅胶体或软质橡胶体,所述第一填充通道471为椭圆形,对应的,所述第一填充体461为椭圆形。所述第一填充体461为柔性硅胶体,所述第一填充通道471为椭圆形,对应的,所述第一填充体461为椭圆形。填充时,利用压浆机将高温液体的柔性硅胶体注入所述第一填充通道471,填充完毕后所述第一填充通道471两端口用钢板密封,待冷却后钢板取走即可形成所述第一填充体461。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填充体462为由钢丝束与部干胶结合而成的圆柱体结构,也就说,所述第二填充体462是由钢丝束与不干胶的结合体。所述第二填充通道472为圆形,对应的,所述第二填充体462为圆形。所述第二填充由若干钢丝围成一束并由不干胶聚集而形成。填充时,先将若干钢丝围成一束放入所述第二填充通道472后,利用压浆机将高温液体的不干胶注入所述第二填充通道472,填充完毕后所述第二填充通道472两端口用钢板密封,待冷却后钢板取走即可形成所述第二填充体462。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填充体463为由钢丝束与部干胶结合而成的椭圆柱体结构,也就说,所述第三填充体463是由钢丝束与不干胶的结合体。所述第三填充体463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填充体461的横截面面积。所述第三填充通道473为椭圆形,对应的,所述第三填充体463为椭圆形。所述第三填充由若干钢丝围成一束并由不干胶聚集而形成。填充时,先将若干钢丝围成一束放入所述第三填充通道473后,利用压浆机将高温液体的不干胶注入所述第三填充通道473,填充完毕后所述第三填充通道473两端口用钢板密封,待冷却后钢板取走即可形成所述第三填充体463。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填充体464为柔性硅胶体或软质橡胶圆柱体结构,且所述第四填充体464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填充体462的半径。所述第四填充通道474为椭圆形,对应的,所述第四填充体464为椭圆形。所述第四填充由若干钢丝围成一束并由不干胶聚集而形成。填充时,利用压浆机将高温液体的软质橡胶体注入所述第四填充通道474,填充完毕后所述第四填充通道474两端口用钢板密封,待冷却后钢板取走即可形成所述第四填充体464。所述第五填充体465为木材制成的圆柱体。所述第五填充通道475为圆形状,对应的,所述第五填充体465为圆形状。填充时,将圆柱体的所述第五填充体465过盈配合至所述第五填充通道475中,例如选取长度与所述第五填充通道475等长的所述第五填充体465,通过锤子将所述第五填充体465锤入所述第五填充通道475中。如此,利用第一填充体461、第二填充体462、第三填充体463、第四填充体464以及第五填充体465,可以极大地提高所述第一横框条421以及所述第二横框条422的抗弯曲性能,同时也使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即在弯曲后可及时恢复至原有状态,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横框条421以及所述第二横框条422可使用在多种类型的机械设备中,以满足不同机械设备的承重需求。本实施例中,由于环保水泵的受力方向为竖直向下且所述第一横框条421以及所述第二横框条422受力面积大,故所述第一横框条421以及所述第二横框条422采用第一填充体461、第二填充体462、第三填充体463、第四填充体464以及第五填充体465的设置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所述第一横框条421以及所述第二横框条422的承重性能,极大地提高了环保水泵的承重性能和使用寿命。

为提高承重性能,所述承重外框420具有应变空间480,若干所述承重横梁4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框条423以及所述第二横框条422连接并收容于所述应变空间480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框条421、所述第二横框条422、所述第一竖框条423以及所述第二竖框条424形成的所述承重外框420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承重外框420中空的部分为应变空间480。本实施例中,所述应变空间480为长方形状。若干所述承重横梁430成一排分布在所述应变空间480中。例如,各个所述承重横梁430两两之间相互平行设置。又如,相邻的两个所述承重横梁430为一组,一组承重横梁430之间相互交叉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承重横梁430为长条状的长方体。所述承重横梁430的厚度为所述应变空间480的高度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本实施例中,所述承重横梁430的厚度为所述应变空间480的高度的二分之一。例如,每一所述承重横梁43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竖框条423焊接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框条422焊接连接。又如,每一所述承重横梁43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竖框条423螺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框条422螺接。再如,若干所述承重横梁430与所述第一竖框条423以及所述第二横框条422一体成型。这样,通过各个所述承重横梁430,为中空的承重外框420提供内部支撑结构,特别是分担了第一横框条421和第二横框条422所受的力,整体上使得支撑放置板件400可承受更大的重量,极大地提高了支撑放置板件400的承重性能。

为避免承重底板410因受力不均而产生形变,优选的,各个所述承重横梁430均设置在所述应变空间480的下方,各个所述承重横梁430间隔均匀,且各个所述承重横梁430均与所述承重底板410抵接。这样各个所述承重横梁430可以分担传递所述承重底板410所受的力,使得承重底板410在受力后可以保持原状而不形变弯曲甚至损坏。

为进一步提高承重性能,每一所述承重竖梁4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框条421以及所述第二横框条422连接并收容于所述应变空间480中。各个所述承重横梁430以及各个所述承重竖梁440均收容于所述应变空间480中,且各个所述承重横梁430靠近所述承重底板410。本实施例中,所述承重竖梁440的厚度小于所述承重横梁430的厚度。各个所述承重横梁430以及各个所述承重竖梁440相互之间形成网格状结构,该网格状结构的厚度为所述应变空间480的四分之三。每一所述承重竖梁440远离所述承重底板410并对应与各个所述承重横梁430连接。优选地,每一所述承重竖梁440远离所述承重底板410并对应与各个所述承重横梁430垂直连接。本实施例中,各个所述承重横梁430在同一直线上对应设置有连接位,每一所述承重竖梁440对应与各个所述承重横梁430的连接位连接,例如每一所述承重竖梁440对应与各个所述承重横梁430的连接位通过锁紧环连接,又如每一所述承重竖梁440对应与各个所述承重横梁430的连接位焊接连接。如此,各个所述承重横梁430以及各个所述承重竖梁440相互之间形成网格状结构并分布在所述应变空间480中,且该网格状结构与所述承重外框420连接,该网格状结构与所述承重外框420形成受力整体,极大地提高了支撑放置板件400的承重性能。

为了避免泵头工作时因振动而逐渐与支撑放置板件脱离连接,例如,支撑放置板件还包括减震棉块(图未示),该减震棉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用于与泵头的底部抵接,从而吸收振动时产生的力,降低震感。例如,每一所述承重横梁430一体设置有若干连接柱431,所述连接柱431用于连接位于支撑放置板件400上方的减震棉块,如螺接、卡接或者插接等。在一个实施例中,各个所述连接柱431等间距分布在所述承重横梁430上。进一步地,各个所述连接柱431成一排等间距分布在所述承重横梁430上。这样,由于每一所述承重横梁430均有所述连接柱431,故在将减震棉块安装在支撑放置板件400上时,通过合理的移动即可找到合适的连接位置,从而将减震棉块安装在支撑放置板件400上,更加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为实现将所述减震棉块、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螺接安装在支撑放置板件400上,所述连接柱431开设有螺纹安装孔432,以通过该螺纹安装孔432将减震棉块、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螺接安装在支撑放置板件400上,安装时只需将减震棉块、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螺栓对准所述螺纹安装孔432螺入以使该螺栓与对应位置上的连接柱431螺接固定即可。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431的收容于所述应变空间480中。所述连接柱431的顶部具有平面结构,且该平面结构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承重外框420的背向所述承重底板410的顶部表面所在的平面共面。也就是说,所述连接柱431的高度与所述承重横梁430的高度之和等于所述承重外框420的高度。如此,所述连接柱431不凸出于所述承重外框420的背向所述承重底板410的顶部表面所在的平面共面,使得支撑放置板件400的顶部具有较为平整的平面,以由于连接柱431没有凸出设置,故不会对安装在支撑放置板件400上的减震棉块、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造成安装上的影响或者使用上的损伤,且便于安装连接,使得支撑放置板件400在整体上依旧为长方体结构,从而使环保水泵的具备减震的同时也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一实施例中,所述承重底板410开设有若干底部穿孔411,所述承重横梁430于朝向所述承重底板410的侧面开设有若干安装螺孔433,每一所述底部穿孔411对应与一所述安装螺孔433同轴连通设置,且所述底部穿孔411的半径等于所述安装螺孔433的半径。例如,若干底部穿孔411成矩阵分布。需要将支撑放置板件400安装到预留安装位置上时,只需要通过利用与所述底部穿孔411和所述安装螺孔433螺纹配合的紧固螺栓即可实现连接,同时,在该紧固螺栓螺入所述底部穿孔411和所述安装螺孔433的过程中,也使得相对应的所述承重横梁430与所述承重底板410更加紧密抵接,进一步地增加了支撑放置板件400整体的结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