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风扇转速的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9545发布日期:2019-01-18 19:15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控制风扇转速的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风扇转速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CPU进行散热所使用的风扇是需要用PWM控速,原因在于由于CPU的温度是波动的,一般会在25度到50度之间运行,当CPU温度达到50度以上时,风扇要求全速运行,随着CPU温度的降低,风扇的转速也会降低。所以风扇转速也是风扇控制器读取CPU温度来对风扇转速进行控制实现的。大多数2线,3线风扇广泛应用于平板,一体机,笔记本,台式机,服务器散热。2线风扇是电源和GND(2条线,不具备读取温度功能),3线风扇是电源,转速侦测和GND(能够读取转速), 4线风扇是电源,转速侦测,转速控制和GND(能够读取转速,但比较昂贵)。2线风扇是全速运转,不能读取风扇转速和控制风扇速度。3线风扇能读取风扇转速,但是不能控制风扇转速。2线,3线风扇不能控制转速会造成噪音大,耗电多,客户感受不好。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控制风扇转速的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风扇控制系统中利用二线风扇和三线风扇无法进行转速控制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风扇转速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与控制器连接的转速控制电路、风扇连接器和风扇,所述转速控制电路经风扇连接器与风扇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CPU的实时温度并反馈第一控制信号至转速控制电路,当第一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所述转速控制电路中的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处于导通状态以控制风扇处于最大转速状态,当第一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所述转速控制电路中的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处于截止状态以控制风扇处于最大转速状态以停止风扇转动。

优选地,所述转速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一端与控制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原极接地,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与风扇连接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风扇连接器包括4pin连接器,所述4pin连接器的第一脚分别与第一稳压二极管一端、第五电容一端、第四电容一端、第一电容一端、第二电容一端和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原极分别与第一供电端和第三电容一端连接,第三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4pin连接器的第二脚与第三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分别与第六电容一端和控制器连接,第六电容另一端分别与第四电阻一端、4pin连接器的第四脚、第七电容一端和控制器连接,所述第四电阻另一端与第二供电端连接,所述4pin连接器的第三脚与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风扇转速的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器、与控制器连接的转速控制电路、风扇连接器和风扇设置,使得能够兼容2线风扇、三线风扇、四线风扇,即无论是哪种类型风扇,均可应用于本控制系统中,以实现对于风扇转速的控制,成本显然比利用四线风扇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控制风扇转速的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速控制电路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速控制电路与风扇连接器的第一局部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速控制电路与风扇连接器的第二局部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术语如“第一”、“第二”等可以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术语并不限制该组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组件和另一组件。例如,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第一组件可以被称为第二组件,并且第二组件类似地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组件。术语“和/或”是指相关项和描述项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的组合。

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控制风扇转速的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速控制电路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速控制电路与风扇连接器的第一局部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速控制电路与风扇连接器的第二局部连接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风扇转速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100、与控制器100连接的转速控制电路101、风扇连接器102和风扇103,所述转速控制电路经风扇连接器与风扇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CPU的实时温度并反馈第一控制信号至转速控制电路,当第一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所述转速控制电路中的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处于导通状态以控制风扇处于最大转速状态,当第一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所述转速控制电路中的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Q22处于截止状态以控制风扇处于最大转速状态以停止风扇转动;本实施例中,控制风扇转速的控制系统是应用于移动终端内的;且所述控制器是可以获取CPU的温度的(本申请中,所采用的控制器,是一种现有的,能够读取CPU温度,并且具有能够基于所述CPU温度反馈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芯片,具体见图5,控制器的32pin FAN_PWMCTRL是对PWM风扇转速控制和Q22 NOS开关的控制。47Pin FAN_TACH0是侦测风扇转速的。117Pin PECI_EC能够传输系统主处理器中DTS(Digital Thermal Sensor)读到的CPU核心温度。);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Q22;其对应型号QM3006M3;实现以下原理:FAN_PWMCTRL信号为高时,推开NMOS Q22,此时+V_FAN_GND与GND导通(导通状态),风扇此时转速最大;当FAN_PWMCTR为低时,不能推开NMOS Q22(截止状态),此时Q22关断,风扇停止运转。风扇控制器PWM信号(FAN_PWMCTRL)输出占空比来实现Q22不断地打开,关断,通过打开和关断的频率来实现风扇转速的快慢。

其中,所述转速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所述第一电阻R1一端与控制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和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Q22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Q22的原极接地,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Q22的漏极与风扇连接器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本实施例种,对于转速控制电路中各电子元器件间连接关系进行限定,以实现当控制器发送过来第一控制信号时,能够基于第一控制信号的电平高低,对应地执行对于控制风扇最高转速或者停止转速的控制。

其中,所述风扇连接器包括4pin连接器CN21,所述4pin连接器的第一脚分别与第一稳压二极管D1一端、第五电容C5一端、第四电容C4一端、第一电容C1一端、第二电容C2一端和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Q70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Q70的栅极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Q70的原极分别与第一供电端+5VP0SX和第三电容C3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另一端接地,所述4pin连接器的第二脚与第三电阻R3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另一端分别与第六电容C6一端和控制器连接,第六电容C6另一端分别与第四电阻R4一端、4pin连接器的第四脚、第七电容C7一端和控制器连接,所述第四电阻另一端与第二供电端连接,所述4pin连接器的第三脚与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其中,4pin连接器是一种现有的连接器,4pin指的是具有四个不是接地的脚,这里具体指第一脚、第二脚、第三脚、第四脚(如图4所示);实现以下原理:风扇供电+V_FAN是由+5VP0SX通过PMOS Q70(型号QM3005M3)来实现的,主要是为了两个电源隔离。CN21是一个4pin连接器,当接入2线风扇时,正极接到Pin1,负极接到Pin3。当接入3线风扇时,正极接到Pin1,负极接到Pin3,侦测转速Pin接到Pin4。当接入4线风扇时,正极接到Pin1,负极接到Pin3,侦测转速Pin接到Pin4,控制转速接到Pin2。以达到本控制系统能够利用2线风扇、三线风扇时,也能对于风扇的转速进行控制,从而降低了成本、且整体电路结构简单(现有的转速控制系统,大多利用4线风扇,成本高)。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中所涉及到的电子元器件的连接关系,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看到说明书附图后,即可得出;因此,所有的电子元器件的连接关系即使不写出,基于说明书附图,也能具有对应的保护范围。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