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8515发布日期:2019-02-19 19:09阅读:6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风扇结构。



背景技术:

风扇是一种常用的小型家电,风扇的组成很简单,就是叶片、电机、轴承和框架。但是一款风扇要做到风量大、静音,甚至转速可控,还是需要一些不少技术来支持的。风扇电机通常采用直流无刷电机,风扇叶片形状常见的有镰刀型、梯形和AVC专利的折缘型等。相对来说,镰刀型扇叶运转时比较安静,但产生的风压也较小;梯形扇叶容易产生较大风压,但噪音相对也较大。折缘型是比较好的设计,在保持低噪音的同时能产生较大的风压,但目前仅用于AVC的产品中,CPU风扇的叶片通常在6片到12片之间。一般说来,叶片数量较少容易产生较大的风压,但运转噪音也较大;而叶片数量较多的则恰好相反。以上几种风扇叶片都存在风力不足,效率较低,风力散溢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风扇,它能有效地减少空气阻力,不会漏风,效率较高,风能和电能利用率高,风力强劲,无损耗,无散溢。

本实用新型的目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电风扇,包括机身下部的机座以及上部的风扇头,网罩包络在整体扇叶外部,后端通过四个螺丝与风扇头前端固定,叶盘为平底圆形结构,其圆心设有与法兰的凸缘过盈配合的通孔,圆心放射方向互为90度夹角设有梭形导流槽,周边设有集风缘;扇叶的叶片为小青瓦形状,中部固定在叶盘的导流槽内,四个叶片互为90度夹角阵列;导流槽表面切线与叶盘底面成度夹角,位于风扇头内的电机轴与叶盘圆心的法兰固定。

所述扇叶的叶片中部固定在叶盘内,叶片在叶盘正面和背面突出的长度一致。

所述集风缘为圆筒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和效果:采用瓦形叶片和梭形导流槽相配合的方式减少空气阻力;采用了叶盘和集风缘,风流方向性好侧面不会漏风,效率较高,风能和电能利用率高;使得风力更强劲,无损耗,无散溢;整体扇叶还具有惯性大,风力大的特点,结构简单,耐用性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扇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扇叶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叶盘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扇叶剖切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扇叶A-A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扇叶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电风扇,包括整体扇叶、网罩5、电机轴4、风扇头3、机身1和机座2;整体扇叶包括叶片6、叶盘7、集风缘8、导流槽9和通孔10;扇叶的叶片6固定在叶盘7的导流槽9内,四个叶片6互隔90度夹角阵列;叶盘7为平底盘形结构,边缘设有集风缘8,底部设有四个梭形的导流槽9,导流槽9表面切线与叶盘7底面成30度夹角,四个导流槽9互隔90度夹角阵列,叶盘7中间设有与法兰11的凸缘过盈配合的通孔10;位于风扇头3内的电机轴4一端固定在法兰11内。网罩5设置在整体扇叶外部,通过四个螺丝固定在风扇头3上;机身1上部连接风扇头3,机身1下部通过立杆与机座2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扇叶的叶片6为小青瓦形状,叶片6表面切线与叶盘7底面成30度夹角。所述叶片6中部固定在叶盘7内,叶片6在叶盘7正面和背面的长度一致。所述集风缘8为圆筒状结构。所述电机轴4通过螺栓与叶盘7圆心的法兰11固定。

这种电风扇为一种利用整体扇叶产生风力,制造清凉的家用电器。采用瓦形叶片和梭形导流槽相配合的方式减少空气阻力;采用了叶盘和周边设置圆筒状结构的集风缘,不会漏风,效率较高,风能和电能利用率高;使得风力更强劲,无损耗,无散溢;整体扇叶还具有惯性大,风力大的特点,结构简单,耐用性好等优点。当启动这种整体扇叶风扇时,电机轴带动整体扇叶开始转动,叶盘背面的叶片快速将空气分流,源源不断的收集空气,迫使气体流入导流槽;此时叶盘正面的叶片将从导流槽流出的气体排向正对面,达到促进空气流动的效果。同时经过叶片散溢的流动空气遇到叶盘和集风缘,也会被强制排向正对面,流动空气被最大程度的排向正对面,扇叶无空气散溢,利用率非常高,且由于叶片,叶盘和集风缘为整体结构,惯性较大,风力较大,噪声较小,寿命较高,持久耐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本领域的专业人员能够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