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机铲斗液压缸精准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5136发布日期:2019-06-13 12:31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挖机铲斗液压缸精准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具体为挖机铲斗液压缸精准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检测装置在使用时容易进水,整体设计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低下。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挖机铲斗液压缸精准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挖机铲斗液压缸精准检测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挖机铲斗液压缸精准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底端的四个拐角均设置有支撑脚,所述工作台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液压缸和液压马达,所述工作台顶端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的顶端与第二连接架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架的另一端与监测装置外壳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监测装置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监测装置本体,所述第一连接架靠近顶端的中部活动设置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中部设置有旋转块,所述旋转杆通过旋转块与第一连接架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拧转头和第一斜齿轮,其中旋转杆与拧转头的连接处穿出第一连接架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第一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斜齿轮的旋转中心通过连杆与第二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监测装置外壳的中部设置有弹性套,所述弹性套的中部设置有按钮块,所述按钮块的内侧设置有挂钩,所述按钮块与挂钩之间设置有铰接块,且按钮块和挂钩通过铰接块与监测装置外壳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监测装置本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挂钩相匹配的条形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监测装置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定位槽,所述监测装置外壳的内侧设置有与定位槽相匹配的定位凸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旋转杆外部的第一连接架的表面设置有卡合圈,所述拧转头的内侧设置有与卡合圈相匹配的圆台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合圈的内侧等距设置有若干间隙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拧转头套接在旋转杆的外部,且拧转头与旋转杆之间设置有限位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拧转头的外侧设置有方形块,所述方形块的两侧均设置有方形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拧转头可以带动旋转杆转动,旋转杆可以带动第一斜齿轮转动,第一斜齿轮可以带动第二斜齿轮转动,第二斜齿轮会带动连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架转动,实现调整第二连接架朝向的作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弹性套可以避免按钮块与监测装置外壳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时产生缝隙,而导致水进入监测装置外壳中,按下按钮块可以使得挂钩向外移动,从而使得挂钩与条形槽分离,进而方便工作人员取下监测装置本体,监测装置外壳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避免水影响到监测装置本体。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挖机铲斗液压缸精准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挖机铲斗液压缸精准检测装置的第一连接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挖机铲斗液压缸精准检测装置的旋转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挖机铲斗液压缸精准检测装置的卡合圈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挖机铲斗液压缸精准检测装置的监测装置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挖机铲斗液压缸精准检测装置的监测装置外壳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挖机铲斗液压缸精准检测装置的监测装置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底座;3、支撑脚;4、液压缸;5、液压马达;6、第一连接架;7、第二连接架;8、监测装置外壳;9、监测装置本体;10、旋转杆;11、旋转块;12、拧转头;13、第一斜齿轮;14、第二斜齿轮;15、弹性套;16、按钮块;17、挂钩;18、条形槽;19、定位槽;20、定位凸块;21、卡合圈;22、圆台套;23、间隙槽;24、限位键;25、方形块;26、方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挖机铲斗液压缸精准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2,底座2底端的四个拐角均设置有支撑脚3,工作台1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液压缸4和液压马达5,工作台1顶端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架6,第一连接架6的顶端与第二连接架7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架7的另一端与监测装置外壳8的顶端固定连接,监测装置外壳8的内部设置有监测装置本体9,第一连接架6靠近顶端的中部活动设置有旋转杆10,旋转杆10的中部设置有旋转块11,旋转杆10通过旋转块11与第一连接架6转动连接,旋转杆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拧转头12和第一斜齿轮13,其中旋转杆10与拧转头12的连接处穿出第一连接架6并延伸至其外部,第一斜齿轮13与第二斜齿轮14相啮合,第二斜齿轮14的旋转中心通过连杆与第二连接架7固定连接,通过拧转头12可以带动旋转杆10转动,通过旋转杆10可以带动第一斜齿轮13转动,第一斜齿轮13可以带动第二斜齿轮14转动,第二斜齿轮14会带动连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架7转动,实现调整第二连接架7朝向的作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监测装置外壳8的中部设置有弹性套15,弹性套15的中部设置有按钮块16,按钮块16的内侧设置有挂钩17,按钮块16与挂钩17之间设置有铰接块,且按钮块16和挂钩17通过铰接块与监测装置外壳8的内壁转动连接,监测装置本体9的一侧设置有与挂钩17相匹配的条形槽18,通过弹性套15可以避免按钮块16与监测装置外壳8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时产生缝隙,而导致水进入监测装置外壳8中,通过按下按钮块16可以使得挂钩17向外移动,从而使得挂钩17与条形槽18分离,进而方便工作人员取下监测装置本体9,通过监测装置外壳8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避免水影响到监测装置本体9。

其中,监测装置本体9的另一侧设置有定位槽19,监测装置外壳8的内侧设置有与定位槽19相匹配的定位凸块20,通过定位槽19和定位凸块20可以提高监测装置本体9安装在监测装置外壳8内部的准确性。

其中,旋转杆10外部的第一连接架6的表面设置有卡合圈21,拧转头12的内侧设置有与卡合圈21相匹配的圆台套22,通过卡合圈21和圆台套22相互作用,可以固定住旋转杆10,当旋转杆10固定住之后可以避免第一斜齿轮13与第二斜齿轮14发生相对转动。

其中,卡合圈21的内侧等距设置有若干间隙槽23,通过间隙槽23可以提高圆台套22与卡合圈21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更加稳定的固定住圆台套22。

其中,拧转头12套接在旋转杆10的外部,且拧转头12与旋转杆10之间设置有限位键24,通过将拧转头12套接在旋转杆10的外部,可以方便工作人员移动拧转头12,进而使得圆台套22能够与卡合圈21卡合,从而固定住拧转头12,通过限位键24可以提高拧转头12移动时的稳定性。

其中,拧转头12的外侧设置有方形块25,方形块25的两侧均设置有方形槽26,通过方形块25和方形槽26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转动拧转头12,方形槽26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将拧转头12向外拉动,从而使得拧转头12沿着旋转杆10向外滑动。

工作时,监测装置本体9包括垫片、散热器、导线、电阻、支撑柱、影像传感器、红外线滤光片、防水圈、发光二极管、镜头,垫片位于支撑柱底端,散热器和电阻都固定在垫片上,导线位于垫片上,散热器和电阻都和导线相连,影像传感器和支撑柱相连,红外线滤光片位于影像传感器顶端,镜头固定在红外线滤光片顶端,防水圈固定在镜头外侧,防水圈上固定有多个发光二极管,电阻能够分压限流,保护用电器和电源,红外线滤光片能够滤除红外线,提高画面质量,当使用者需要调整监测装置本体9的朝向时,可以抓住方形块25,纸面陷入方形槽26中,向外拉动方形块25,使得圆台套22与卡合圈21分离,然后转动拧转头12,拧转头12会带动旋转杆10转动,旋转杆10会带动第一斜齿轮13转动,第一斜齿轮13带动第二斜齿轮14转动,第二斜齿轮14会带动第二连接架7转动,从而实现调节监测装置本体9朝向的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弹性套15可以保护按钮块16,降低按钮块16活动时与监测装置外壳8之间产生缝隙,而导致水进入监测装置外壳8中,实现防水的功能,且按下按钮块16可以带动挂钩17移动,挂钩17会与条形槽18分离,从而使得监测装置本体9能够拆下来,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