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精确控制压力的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2651发布日期:2019-07-10 09:44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精确控制压力的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精确控制压力的真空泵。



背景技术:

随着真空应用的发展,真空泵的种类已发展了很多种,其抽速从每秒零点几升到每秒几十万、数百万升。随着真空技术在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对其应用压强范围的要求越来越宽,大多需要由几种真空泵组成真空抽气系统共同抽气后才能满足生产和科学研究过程的要求。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控制真空泵的压力,现有的真空泵压力控制装置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精确控制压力的真空泵,通过安装在进气通道上的阀杆结构控制真空泵的空气进入量,从而改变真空泵的的出口端压力,结构简单通,另外阀杆的旋入两便于控制,控制精度高,解决了现有的真空泵压力不变控制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精确控制压力的真空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内部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内安装有一转子,其中转子上设有一卡槽,卡槽内安装的两叶片之间设有弹性元件;

所述泵体上设有的排气口与工作腔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泵体上设有的入气口通过进气通道与工作腔连通;所述泵体上开有的通孔与进气通道连通;安装在所述通孔内阀杆的一端伸出密封盖外,并安装有转动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转子通过传动轴与电动机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两所述叶片的末端与工作腔的内侧壁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为压缩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阀杆运动至进气通道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在进气通道上的阀杆结构控制真空泵的空气进入量,从而改变真空泵的的出口端压力,结构简单通,另外阀杆的旋入两便于控制,控制精度高。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泵体,2-转子,3-叶片,4-工作腔,5-弹性元件,6-阀杆,7-转动把手,8-密封盖,9-入气口,10-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精确控制压力的真空泵,包括泵体1,泵体1内部设有工作腔4;工作腔4内安装有一转子2,其中转子2上设有一卡槽,卡槽内安装的两叶片3之间设有弹性元件5;

泵体1上设有的排气口10与工作腔4的出气口连通;泵体1上设有的入气口9通过进气通道与工作腔4连通;泵体1上开有的通孔与进气通道连通,并穿过进气通道;其中通孔与进气通道相互垂直,且通孔的直径大于进气通道的直径;通孔靠近外侧面的端口处设有的内螺纹与密封端盖8上设有的密封螺纹配合安装;密封端盖8为圆柱状结构,并在密封端盖8的底部套有密封橡胶圈;

阀杆6沿通孔位移;安装在通孔内阀杆6的一端伸出密封盖8外,并安装有转动把手7。

其中,转子2通过传动轴与电动机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

其中,两叶片3的末端与工作腔4的内侧壁相接触。

其中,弹性元件5为压缩弹簧。

其中,阀杆6运动至进气通道的内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