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油过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2512发布日期:2019-07-10 09:43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油过油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油过油泵,属于食品加工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油泵是一种既轻便又紧凑的泵,上述泵具有一个由含铝材料制成的外壳和设置在该外壳中的可运动的模制件,其中,该可运动的模制件至少部分地由一种可烧结的、至少包含一种奥氏体的铁基合金的材料制成,并且其中由一种可烧结材料制成的该模制件具有一个至少为该外壳的热膨胀系数60%的热膨胀系数。油泵有直列式、分配式和单体式三大类,国内外一般汽车柴油机的油泵都是由世界上少数几个专业厂生产的。而齿轮泵结构简单,运行稳定,成本低,是性价比较高的油泵类型,在鱼油生产过程中,同样需要用到油泵,但不同于普通的机械用油或化工用油,鱼油属于生物油,温度升高对其品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泵送鱼油的过程中,应确保油泵在泵送过程中不产生较大的热量,不对鱼油的温度提高产生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鱼油过油泵。该鱼油过油泵能够在泵油的同时同步泵水,利用流动的循环冷却水对泵油进行冷却,从而防止鱼油温度升高,造成鱼油品质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鱼油过油泵,包括过油腔体和过水腔体;所述过油腔体由中间泵体、设置在中间泵体左右两侧与其配合的左端盖和右端盖围合而成;所述过水腔体由一水盖与左端盖围合而成;所述右端盖上部设置第一通孔,下部设置第一轴孔;所述左端盖上部对应第一通孔设置第二通孔,下部对应第一轴孔设置第三通孔;所述水盖侧面上部对应第二通孔设置第二轴孔,下部对应第三通孔设置第三轴孔;一主动齿轮轴一端嵌入第二轴孔与其转动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过水腔体、第二通孔、过油腔体和第一通孔与一连轴器连接,并由一电机驱动转动;一从动齿轮轴一端嵌入第三轴孔与其转动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过水腔体、第三通孔和过油腔体嵌入第一轴孔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轴上套设有位于过油腔体内的主动泵油齿轮和位于过水腔体内的主动泵水齿轮;所述从动齿轮轴上套设有位于过油腔体内的从动泵油齿轮和位于过水腔体内的从动泵水齿轮;所述主动泵油齿轮与从动泵油齿轮啮合;所述主动泵水齿轮与从动泵水齿轮啮合。

其中,水盖、左端盖、中间泵体以及右端盖通过多根螺栓紧固。

其中,所述过水腔体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通过一管道连通;所述管道上设置有冷却器。

其中,所述主动泵油齿轮两侧的主动齿轮轴上对称设置有多块环形凸板;位于同一侧的环形凸板相互之间间距设置,且均浸没于油中。

其中,所述从动泵油齿轮左侧的从动齿轮轴上同样设置有多块环形凸板;所述多块环形凸板与油接触区域的竖直投影面积与从动齿轮轴右端部的竖直投影面积相等;所述从动齿轮轴右端开设有油道,连通过油腔体和第一轴孔底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泵油的同时同步泵水,利用流动的循环冷却水对泵油进行冷却,从而防止鱼油温度升高,造成鱼油品质下降。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三通孔和第一轴孔以及环形凸板,作为被动齿轮轴左右摆动的缓冲,从而有效减少其摆动。

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在主动齿轮轴上对称设置有环形凸板,使主动齿轮轴在保障伸出右盖板与电机连接,伸出左盖板进入过水腔体的同时,能够具备与被动齿轮轴相同的抗摆动缓冲。

4、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过水腔体,过水腔体内的主动泵水齿轮与从动泵水齿轮分别与主动泵油齿轮和从动泵油齿轮联动,从而降低泵体的温度,保障鱼油在泵送过程中保持在合理的温度范围,防止鱼油品质因温度升高受到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从动齿轮轴上的油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动泵油齿轮处的竖直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主动泵水齿轮处的竖直剖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过油腔体、11-中间泵体、12-左端盖、121-第二通孔、122-第三通孔、13-右端盖、131-第一通孔、132-第一轴孔、14-进油孔、15-出油口、2-过水腔体、21-水盖、211-第二轴孔、212-第三轴孔、23-管道、24-冷却器、25-进水口、26-出水口、3-主动齿轮轴、31-主动泵油齿轮、32-主动泵水齿轮、4-连轴器、5-从动齿轮轴、51-从动泵油齿轮、52-从动泵水齿轮、53-油道、6-螺栓、7-环形凸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鱼油过油泵,包括过油腔体1和过水腔体2;所述过油腔体1由中间泵体11、设置在中间泵体11左右两侧与其配合的左端盖12和右端盖13围合而成;所述过水腔体2由一水盖21与左端盖12围合而成;所述右端盖13上部设置第一通孔131,下部设置第一轴孔132;所述左端盖12上部对应第一通孔131设置第二通孔121,下部对应第一轴孔132设置第三通孔122;所述水盖21侧面上部对应第二通孔121设置第二轴孔211,下部对应第三通孔122设置第三轴孔212;一主动齿轮轴3一端嵌入第二轴孔211与其转动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过水腔体2、第二通孔121、过油腔体1和第一通孔131与一连轴器4连接,并由一电机驱动转动;一从动齿轮轴5一端嵌入第三轴孔212与其转动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过水腔体2、第三通孔122和过油腔体1嵌入第一轴孔132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轴3上套设有位于过油腔体1内的主动泵油齿轮31和位于过水腔体2内的主动泵水齿轮32;所述从动齿轮轴5上套设有位于过油腔体1内的从动泵油齿轮51和位于过水腔体2内的从动泵水齿轮52;所述主动泵油齿轮31与从动泵油齿轮51啮合;所述主动泵水齿轮32与从动泵水齿轮52啮合。

进一步的,水盖21、左端盖12、中间泵体11以及右端盖13通过多根螺栓6紧固。

进一步的,所述过水腔体2设置有进水口25和出水口26,所述进水口25与出水口26通过一管道23连通;所述管道23上设置有冷却器24。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泵油齿轮31两侧的主动齿轮轴3上对称设置有多块环形凸板7;位于同一侧的环形凸板7相互之间间距设置,且均浸没于油中。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泵油齿轮51左侧的从动齿轮轴5上同样设置有多块环形凸板7;所述多块环形凸板7与油接触区域的竖直投影面积与从动齿轮轴5右端部的竖直投影面积相等;所述从动齿轮轴5右端开设有油道53,连通过油腔体1和第一轴孔132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步骤一:电机通过联轴器4带动主动齿轮轴3转动,从而使固定在主动齿轮轴3上的主动泵油齿轮31和主动泵水齿轮32分别在过油腔体1和过水腔体2内转动;

步骤二:由于主动泵油齿轮31与从动泵油齿轮51啮合,主动泵水齿轮32与从动泵水齿轮52啮合,因此,主动泵油齿轮31带动主动泵水齿轮32相反转动,将由油泵进油口14进入的鱼油从出油口15泵出;

步骤三:与步骤二同步进行,主动泵水齿轮32带动从动泵水齿轮52相反转动,将由进水口25进入的冷却水从出水口26泵出;

步骤:接步骤三进行,进水口25与出水口26用火一管道23连通,并在管道23上设置冷却器24,使冷却水在管道23和过水腔体2之间不断循环冷却,带走过油腔体1中鱼油的热量,防止鱼油温度升高。

主动齿轮轴3的左右扰动通过主动泵油齿轮31两侧的环形凸板7与鱼油的接触阻力减缓和延迟,鱼油会与环形凸板7的侧面接触,当主动泵油齿轮31左右扰动时,能够借助鱼油起到缓冲作用,并且由于鱼油与环形凸板7在竖直剖面上的接触面积相等,因此使主动泵油齿轮31左右两侧具有相同的缓冲效果。

从动齿轮轴5的左右扰动通过从动泵油齿轮51左侧的环形凸板7和右侧的从动齿轮轴5端部与鱼油的接触阻力减缓和延迟,鱼油会与环形凸板7的侧面以及从动齿轮轴5右端接触,当主动泵油齿轮31左右扰动,能够借助鱼油启到缓冲作用,并且由于鱼油与环形凸板7和从动齿轮轴5右侧端部在竖直剖面上的接触面积相等,因此使主动泵水齿轮51的左右两侧具有相同的缓冲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