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油泵防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2479发布日期:2019-07-10 09:43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抽油泵防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抽油泵防腐技术,尤其是一种抽油泵防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抽油泵正常工作过程中,柱塞和泵筒的间隙内会形成油膜,起到润滑防腐作用。但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采出液含水量升高,柱塞与泵筒之间的间隙无法得到原油的润滑,摩擦系数增大,从而加剧了抽油泵腐蚀磨损,降低了抽油泵举升寿命。

关于抽油泵防腐,目前主要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镀铬、镍磷镀、喷焊、涂层等表面处理技术实现防腐,但其防腐周期与表面处理工艺水平、镀层厚度、涂层厚度等有关,在现场应用中仍存在因泵筒柱塞腐蚀磨损造成的抽油泵失效问题,防腐效果有待加强;另一种是采用特殊材料(如非金属材料、铜质泵筒等),但对耐温、耐腐蚀、耐磨、抗拉强度要求较高,成本高,现场适应性差。

申请号:201520782223.8,用于旋流管式防腐防垢抽油泵,包括泵管上接箍、泵体、固定阀,所述泵管上接箍、泵体、固定阀依次连接,所述泵体内通过泵筒安装有内螺纹柱塞,所述固定阀包括固定阀罩,所述固定阀罩的右端安装有固定阀接头,所述固定阀罩与固定阀头之间安装有固定阀座、固定阀球,所述固定阀球位于所述固定阀座的左端,所述固定阀罩的左端内侧还安装有固定阀旋流头。其有益效果是:防止污垢在液体存留部分出现结晶凝固,延长抽油泵使用寿命,提高抽油效率。

申请号:201410095806.3,公开了一种防腐防砂耐磨抽油泵,包括泵筒,泵筒上端通过螺纹连有上泵筒接箍,其下端通过下泵筒接箍连有固定单向阀,泵筒内具有轴线与该泵筒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的柱塞体,柱塞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有上、下游动单向阀,所述固定单向阀包括固定阀座接头,固定阀座接头通过螺纹连有防砂管,防砂管的下端通过螺纹装有密封丝堵,所述防砂管的管壁上均布有进油孔,所述防砂管外套有阻砂套管,阻砂套管的管壁上交错设有条形阻砂孔,条形阻砂孔的孔宽小于所述防砂管管壁上的进油孔的内径。采用上述结构的防腐防砂耐磨抽油泵,可以较为有效地阻挡住细砂及其它坚硬的细小颗粒进入到泵筒内,进而减轻对柱塞体和泵筒相配合的壁面造成的磨损。

申请号:200710162753.2,一种牺牲阳极保护阴极——抽油泵防腐装置,它是利用电化学牺牲阳极保护阴极的原理,用锌、铅、镁等活泼金属,设计成抽油泵阳极。其制造方法是:先按抽油泵技术规范加工好抽油泵短节,短节长度在400-500MM,再将抽油泵短节放入特制的棒材型腔内,将镁或铝或锌金属块通过加热溶融的办法化成液体,然后浇铸到特制的抽油泵短节型腔内,经成型、保温、缓冷后脱模,再进行机械加工,将粗糙的毛坯加工成光滑的回旋体,再将抽油泵短节两端螺纹加工好,装上接箍便成了抽油泵阳极总成。安装方法是在下抽油泵的过程中,将抽油泵阳极串联在抽油泵下端接箍,拧紧接箍扣即可。

经过检索,没有发现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公开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抽油泵防腐装置,利用原油自富集原理改变密封副间润滑介质,实现密封副接触介质由水变成油,进一步提高抽油泵防腐性能,可有效解决抽油泵柱塞和泵筒间的腐蚀磨损问题,延长检泵周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该抽油泵防腐装置包括出油短节、双通接头、插管,所述出油短节下端连接双通接头,所述双通接头开设采出液通道和润滑防腐通道,所述插管下端连通双通接头的润滑防腐通道,插管上端则伸入出油短节中,插管与出油短节形成环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所述采出液通道下端连通柱塞内部空间,采出液通道上端连通出油短节内腔。

所述润滑防腐通道一端连通插管下端口,另一端连通至双通接头外壁外侧。

所述出油短节开设径向的产出孔,所述插管上端口高于产出孔,同时插管上端口低于出油短节上端口。

所述出油短节上端通过抽油杆接头连接抽油杆,所述双通接头下端连接柱塞。

所述双通接头与抽油泵柱塞外径相同,与泵筒形成间隙密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高含水油井采出液通过出油流道进入出油短节,并在出油短节与插管环空中聚集,由于密度差异,采出液发生油水分离,富含原油的液体则集中在环空上方,达到一定量时,原油通过润滑流道进入密封副配合间隙,起到润滑防腐的作用。

采用机械设计方法优化抽油泵结构,实现抽油泵中原油自富集,改变了密封副间润滑介质,实现抽油泵泵筒与柱塞之间的自动油润滑;

只需少量原油即可实现防腐润滑,防腐周期长,加工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高含水井举升,可有效解决抽油泵柱塞和泵筒间的腐蚀磨损问题,延长检泵周期,降低投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通接头A-A剖面图。

图中:抽油杆接头1、出油短节2、插管3、双通接头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抽油泵防腐装置,包括出油短节2、双通接头4、插管3,所述出油短节2下端连接双通接头4,所述双通接头开设采出液通道Ⅱ和润滑防腐通道Ⅰ,所述插管3下端连通双通接头的润滑防腐通道,插管上端则伸入出油短节2中,插管3与出油短节2形成环空。

所述采出液通道下端连通柱塞内部空间,采出液通道上端连通出油短节内腔。

所述润滑防腐通道一端连通插管下端口,另一端连通至双通接头外壁外侧。

所述出油短节开设径向的产出孔,所述插管3上端口高于产出孔,同时插管3上端口低于出油短节上端口。

所述出油短节上端通过抽油杆接头1连接抽油杆,所述双通接头下端连接柱塞。

插管3连接双通接头4;双通接头4上端连接出油短节2,下端连接抽油泵柱塞;双通接头4与抽油泵柱塞外径相同,与泵筒形成间隙密封;双通接头4设置采出液通道Ⅱ和润滑防腐通道Ⅰ,其中采出液通道Ⅱ连通至柱塞内部,润滑防腐通道Ⅰ连通至抽油泵柱塞泵筒之间的间隙;出油短节2下部设有产出孔,其上端通过抽油杆接头1连接抽油杆。

所述柱塞内部空间、采出液通道Ⅱ、出油短节2、出油短节2与泵筒的环空空间构成出油流道。

所述插管3内部空间、润滑防腐通道Ⅰ、双通接头4与泵筒形成的间隙、柱塞泵筒配合间隙构成润滑流道。

本实用新型的采油过程与普通抽油泵一致,润滑防腐工作过程为,高含水油井采出液通过柱塞进入双通接头的采出液通道,然后再向上进入出油短节,并在出油短节与插管的环空中聚集,由于密度差异,采出液发生油水分离,富含原油的液体则集中在该环空上方,由于插管上端口高于产出孔,同时插管上端口低于出油短节上端口,所以插管上端口处于富含原油的液体集中位置,然后富含原油的液体进入插管,通过润滑防腐通道进入双通接头与泵筒形成的间隙中,同时进入柱塞与泵筒之间的间隙,起到润滑密封副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指示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