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现场安装泵体动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6479发布日期:2019-07-24 09:23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现场安装泵体动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体动力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便于现场安装泵体动力系统。



背景技术:

水循环系统对节约用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工业生产、民用制冷制热中多方面均会涉及到不同形式的水循环系统。泵体动力系统是水循环系统的主要构成之一,泵体动力系统利用泵体、管道将水抽取经过滤、冷却或加热后再送入水循环系统中进行循环,管道多为水平设置,但实际管道的接口的朝向却没有统一的规定,而现有的泵体动力系统的接口多为轴向水平设置,难以满足管道接口朝向的多变性,泵体动力系统在放置时需要进行多方向的调整,且调整方向需要较大的空间,甚至需要现场根据管道的朝向进行定制管道,费时费力,造成安装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现场安装泵体动力系统,可根据实际水平的管道的连接方向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且不改变整体泵体动力系统的安装位置,实现快速安装。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于现场安装泵体动力系统,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电气控制柜、水平设置且与水循环系统连接的抽水管、回流管及与抽水管、回流管连接的泵体,所述的泵体的受控端与电气控制柜的控制端连接,关键在于,所述的抽水管、回流管上分别设置有竖向管,竖向管的端部借助管道快接头连接有L形弯管,抽水管、回流管分别借助L形弯管与水循环系统连接。

所述的抽水管上设置有与自来水管道连接的接口,所述的底座上还设置有与抽水管连接的压力罐,所述的压力罐的受控端与电气控制柜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与抽水管的下方或与回流管的下方卡接且呈斜坡状的支架。

所述的回流管上设置有压力表和调压阀。

所述的L形弯管、竖向管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凸肩,所述的管道快接头包括两相互铰接的半圆形卡箍、设置于半圆形卡箍端部的螺栓连接结构,半圆形卡箍内壁上设置有与凸肩配套的凹槽,凸肩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环形垫圈,环形垫圈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环形凸起,凸肩上设置有与环形凸起配套的缝隙。

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两个泵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水平设置的抽水管、回流管上设置竖向管,竖向管借助管道快接头与L形弯管连接,打开管道快接头,L形弯管可根据水循环系统的水平管道的朝向沿竖向管的轴线进行旋转,无需旋转整个泵体动力系统,L形弯管相对于水平管道朝向调整好方向后锁紧管道快接头即可,安装方便快捷,避免了在安装现场需要定制连接管的尴尬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管道快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竖向管、L形弯管与管道快接头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1、底座,2、泵体,3、抽水管,4、回流管,5、竖向管,6、管道快接头,7、L形弯管,8、接口,9、压力罐,10、支架,11、压力表, 12、调压阀,13、凸肩,14、半圆形卡箍,15、螺栓连接结构,16、环形垫圈,17、环形凸起,18、电气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现场安装泵体动力系统,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1上的电气控制柜18、水平设置且与水循环系统连接的抽水管3、回流管4及与抽水管3、回流管4连接的泵体2,所述的泵体2的受控端与电气控制柜18的控制端连接,关键是,所述的抽水管3、回流管4上分别设置有竖向管5,竖向管5的端部借助管道快接头6连接有L形弯管7,抽水管3、回流管4分别借助L形弯管7与水循环系统连接。

具体实施例,如图1-5所示,底座1上设置有两个泵体2,两个泵体2 分别借助连接管道与抽水管3、回流管4连接,其中一个泵体2作为工作泵体,另一个作为预备泵体,当工作泵体发生故障时及时切断该工作泵体并打开预备泵体,减少维修对整个循环用水的水循环系统产生的影响。

竖向管5分别设置在抽水管3、回流管4的上侧。

底座1上位于两个泵体之间还设置有一个与抽水管3连接的压力罐9,抽水管3上设置有与自来水管道连接的接口8,抽水管3借助接口8与自来水管道连接,自来水管道为整个循环系统进行补水。压力罐9在整个系统中起到缓冲泵体2启动和停止瞬间产生的水锤冲击的作用,同时还能克服泵的压力不足、循环水水压不足导致的水流减小,保证供水的稳定。压力罐9为自动平衡压力罐。

底座1上设置有与抽水管3的下方或与回流管4的下方卡接且呈斜坡状的支架10,本实用新型仅在抽水管3的下方设置支架10,当抽取的水为冷水时,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在抽水管3的外表面,若长时间不清理则容易造成抽水管3外表面的腐蚀,影响抽水管3的使用寿命,支架10的设置使得冷凝水沿支架10的斜坡进行引流,减少在抽水管3上的停留时间,减少冷凝水对抽水管3的影响。

所述的回流管4上设置有压力表11和调压阀12,压力表11显示回流管4中的压力,调压阀12自动对压力进行调节。

所述的L形弯管7、竖向管5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凸肩13,所述的管道快接头6包括两相互铰接的半圆形卡箍14、设置于半圆形卡箍14端部的螺栓连接结构15,半圆形卡箍14内壁上设置有与凸肩13配套的凹槽,凸肩 13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环形垫圈16,环形垫圈16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环形凸起17,凸肩13上设置有与环形凸起17配套的缝隙,安装L形弯管 7或调整L形弯管7的水平朝向时,打开管道快接头6的螺栓连接结构15,打开相互铰接的半圆形卡箍14,L形弯管7上的凸肩13、竖向管5上的凸肩13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环形垫圈16,环形垫圈16对L形管道7、竖向管5之间的连接起密封作用,环形垫圈16上的环形凸起17进一步阻碍水的泄漏,进一步增强两管道连接处的密封性能,按水循环系统中水平管道的朝向旋转L形弯管7,使L形弯管7适用与管道的朝向后,相向转动两半圆形卡箍14,利用螺栓连接结构15锁紧即实现了L形弯管7的安装、调整。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便于现场安装泵体动力系统减少了对整体位置、方向的调整,通过管道快接头6实现L形弯管7水平朝向的调整,L形弯管7可沿竖向管5的轴线进行360°的旋转,可满足水平设置的不同朝向的管道的快速连接,减少了现场定制管道的制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