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0239发布日期:2019-10-09 03:08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制冷剂等工作流体进行压缩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在压缩机中,若润滑油的油雾混入被压缩机构压缩后的气体的制冷剂(气体制冷剂)中,则该油雾可能会被导入制冷剂回路的冷凝器等而使压缩机的效率降低。因此,压缩机包括油分离器,上述油分离器将润滑油与从压缩机构排出的气体制冷剂分离。利用油分离器分离出的润滑油例如用于产生在涡旋式压缩机中将回旋涡盘按压于定涡盘的背压。为了对上述背压进行调节,利用根据吸入压力与排出压力的压差而动作的背压控制阀。

然而,压缩机的润滑油中例如混入有沉渣(日文:スラッジ)等污染物(异物)。若污染物被导入背压控制阀,则例如背压控制阀的阀芯等无法顺畅地移动,从而无法适当地对背压进行调节。因此,如日本专利特开2003-343433号公报(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通过在背压控制阀安装过滤器来捕获污染物,以抑制工作不良的发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34343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由于背压控制阀的过滤器的污染物的捕获面积小,因此,若长期使用压缩机,则过滤器的整个面会被污染物覆盖而使润滑油无法流动,可能会发生例如背压的控制不良、滑动部位的润滑不良等。另外,不仅是背压控制阀,配设于润滑油流路的节流孔等也可能发生由混入到润滑油中的污染物导致的不良情况。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能够抑制由污染物所导致的控制不良及润滑不良等。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此,压缩机包括油分离器,上述油分离器具有分离部,上述分离部利用离心力将润滑油与工作流体分离;以及贮存部,上述贮存部位于分离部的下方,并将通过分离部分离出的润滑油贮存。此外,在分离部与贮存部之间配设有捕获构件,上述捕获构件将通过分离部分离出的润滑油暂时贮存,并将上述润滑油的上清液排出至贮存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由污染物所导致的控制不良及润滑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涡旋式压缩机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2是通过油分离器进行的润滑油的分离方法的说明图。

图3是对制冷剂和润滑油的流动进行说明的框图。

图4是表示捕获构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捕获构件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6是表示捕获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捕获构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捕获构件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述。

图1表示涡旋式压缩机的一例。另外,涡旋式压缩机是作为压缩机的一例而列举的。

涡旋式压缩机100包括:涡盘单元120;外壳140,上述外壳140具有气体制冷剂的吸入室h1和排出室h2;电动马达160,上述电动马达160对涡盘单元120进行驱动;以及逆变器180,上述逆变器180对电动马达160进行控制。另外,涡盘单元120也可以通过发动机输出而被驱动,以代替电动马达160。此外,逆变器180也可以不组装于涡旋式压缩机100。

涡盘单元120具有相互啮合的定涡盘122和回旋涡盘124。定涡盘122包括:圆板形状的底板122a;以及从底板122a的一面立起设置的渐开形状(涡旋形状)的环绕件122b。与定涡盘122同样地,回旋涡盘124包括:圆板形状的底板124a;以及从底板124a的一面立起设置的渐开形状的环绕件124b。

定涡盘122和回旋涡盘124配置成使他们的环绕件122b、124b啮合。详细而言,配置成定涡盘122的环绕件122b的前端部与回旋涡盘124的底板124a的一面接触,回旋涡盘124的环绕件124b的前端部与定涡盘122的底板122a的一面接触。另外,在环绕件122b、124b的前端部安装有顶端密封件(未图示)。

此外,定涡盘122和回旋涡盘124配置成:在他们的环绕件122b、124b的周向角度相互错开的状态下,所述环绕件122b、124b的侧壁相互局部地接触。因此,在定涡盘122的环绕件122b与回旋涡盘124的环绕件124b之间形成有作为压缩室h3发挥功能的新月形的密闭空间。

回旋涡盘124配置成在其自转受到阻止的状态下,经由后述曲柄机构240能绕定涡盘122的轴心公转。因此,涡盘单元120使由定涡盘122的环绕件122b和回旋涡盘124的环绕件124b区划出的压缩室h3朝中央部移动,以使压缩室h3的容积逐渐减小。其结果是,涡盘单元120对从环绕件122b、124b的外端部吸入压缩室h3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压缩。

外壳140具有:前壳142,上述前壳142对电动马达160和逆变器180进行收容;中间壳144,上述中间壳144对涡盘单元120进行收容;后壳146;以及逆变器罩148。此外,前壳142、中间壳144、后壳146和逆变器罩148例如通过包括螺栓和垫圈的紧固件(未图示)一体地紧固,从而构成涡旋式压缩机100的外壳140。

前壳142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周壁部142a和分隔壁部142b。前壳142的内部空间被分隔壁部142b分隔成用于对电动马达160进行收容的空间和用于对逆变器180进行收容的空间。周壁部142a的一端侧的开口被逆变器罩148堵塞。此外,周壁部142a的另一端侧的开口被中间壳144堵塞。在分隔壁部142b的径向的中央部以朝向周壁部142a的另一端侧的方式突出设置有大致圆筒形状的支承部142b1,上述支承部142b1将后述驱动轴166的一端部支承为能自由旋转。

此外,由前壳142的周壁部142a及分隔壁部142b和中间壳144区划出气体制冷剂的吸入室h1。低压、低温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形成于周壁部142a的吸入端口p1吸入至吸入室h1。另外,在吸入室h1中,气体制冷剂能够在电动马达160的周围流通以对电动马达160进行冷却,形成使电动马达160的一侧的空间与其另一侧的空间连通的一个吸入室h1。在吸入室h1中贮存有适量的润滑油,以用于被驱动而旋转的驱动轴166等的滑动部位的润滑。因此,在吸入室h1中,气体制冷剂作为与润滑油混合的混合流体流动。

中间壳144呈与和前壳142紧固的紧固侧相反的一侧敞口的大致有底圆筒形状,能够将涡盘单元120收容在中间壳144的内部。中间壳144具有圆筒部144a和其一端侧的底壁部144b。在由圆筒部144a和底壁部144b区划出的空间中收容有涡盘单元120。在圆筒部144a的另一端侧形成有供定涡盘122嵌合的嵌合部144a1。因此,中间壳144的开口被定涡盘122堵塞。此外,底壁部144b形成为其径向的中央部朝向电动马达160隆起。在底壁部144b的隆起部144b1的径向的中央部形成有贯穿孔,上述贯穿孔供驱动轴166的另一端部贯穿。此外,在隆起部144b1的涡盘单元120侧形成有供轴承200嵌合的嵌合部,上述轴承200将驱动轴166的另一端部支承为能自由旋转。

在中间壳144的底壁部144b与回旋涡盘124的底板124a之间配置有圆环形状的推力板210。底壁部144b的外周部经由推力板210承接来自回旋涡盘124的推力。在底壁部144b及底板124a的、与推力板210抵接的部位分别埋设有密封构件(未图示)。

此外,在底板124a的电动马达160的侧端面与底壁部144b之间,也就是在回旋涡盘124的位于和定涡盘相反一侧的端面与中间壳144之间,形成有背压室h4。中间壳144形成有制冷剂导入通路l1,上述制冷剂导入通路l1用于将气体制冷剂(详细而言,气体制冷剂与润滑油的混合流体)从吸入室h1导入至涡盘单元120的环绕件122b、124b的外端部附近的空间h5。由于制冷剂导入通路l1将空间h5与吸入室h1连通,因此,空间h5的压力与吸入室h1的压力(吸入压力ps)相等。

后壳146通过紧固件紧固于中间壳144的圆筒部144a的嵌合部144a1侧端部。因此,定涡盘122以其底板122a被夹持在嵌合部144a1与后壳146之间的方式固定。此外,后壳146呈和中间壳144紧固的紧固侧(一端侧)敞口的大致有底圆筒形状,并具有圆筒部146a和其另一端侧的底壁部146b。

由后壳146的圆筒部146a及底壁部146b和定涡盘122的底板122a区划出气体制冷剂的排出室h2。在底板122a的中央部形成有压缩制冷剂的排出通路(排出孔)l2,在排出通路l2附设有例如由簧片阀构成的止回阀220,上述止回阀220对从排出室h2朝向涡盘单元120的流动进行限制。被涡盘单元120的压缩室h3压缩后的压缩制冷剂经由排出通路l2和止回阀220排出至排出室h2。

后壳146配置有油分离器230,上述油分离器230用于将润滑油与排出室h2的气体制冷剂分离。具体而言,在后壳146的后端部、即位于与中间壳144相反一侧的端部形成有具有圆形横截面的气液分离室230a,上述气液分离室230a从后壳146的外周壁朝向内部延伸。在气液分离室230a中以与该气液分离室230a同心的方式内插有具有圆形横截面的台阶形状的内筒230b。内筒230b的基端部卡定于气液分离室230a的台阶部230a1,内筒230b的前端部延伸到与气液分离室230a的最里侧部相隔规定间隔的位置处。在此,气液分离室230a的至少配置有内筒230b的空间作为将润滑油与气体制冷剂分离的分离部发挥功能,气液分离室230a的位于最里侧部的大致圆柱形状的空间作为位于分离部下方并将被油分离器230分离出的润滑油暂时贮存的贮存部发挥功能。

后壳146中的气液分离室230a的开口被能对内筒230b进行按压的螺栓(未图示)堵塞。螺栓形成有贯穿孔,上述贯穿孔从螺栓的头部的端面贯穿至轴部的前端部。此外,为了将通过油分离器230分离出润滑油后的气体制冷剂引导至未图示的冷凝器,在螺栓的头部形成有供配管连接的排出端口p2。此外,气液分离室230a经由沿其内周面的切线方向延伸的导入端口146c而与排出室h2连通。

因此,被涡盘单元120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经过排出室h2,并从导入端口146c向油分离器230导入。如图2所示,被导入至油分离器230的气体制冷剂一边在由气液分离室230a的内周面和内筒230b的外周面形成的圆环形状的空间中回旋,一边流向下方。此时,气体制冷剂所含的润滑油的油雾受到气体制冷剂回旋时产生的离心力,而朝其外方移动。在润滑油的油雾朝外方移动后,会附着于气液分离室230a的内周面,并利用重力滴下至其底部。然后,通过油分离器230分离出的润滑油被引导至后述压力供给通路l3。另一方面,分离出润滑油的气体制冷剂从内筒230b的前端部进入其内部空间,利用其压力从形成于螺栓的头部的排出端口p2排出。

另外,在图1中,用带斜线箭头表示润滑油的混合前或分离后的气体制冷剂的流动,用涂黑箭头表示与润滑油混合后的气体制冷剂(混合流体)的流动,用空心箭头表示从气体制冷剂分离出的润滑油的流动。

电动马达160例如由三相交流马达构成,并且具有转子162和定子铁芯单元164,上述定子铁芯单元164配置于转子162的径向外侧。此外,来自车载电池(未图示)的直流电通过逆变器180转换成交流电,并供给至电动马达160。

转子162经由驱动轴166在定子铁芯单元164的径向内侧被支承为能旋转,上述驱动轴166压入到在上述转子162的径向中心形成的轴孔。驱动轴166的一端部能旋转地支承于前壳142的支承部142b1。驱动轴166的另一端部贯穿在中间壳144形成的贯穿孔,并被轴承200支承为能旋转。当通过来自逆变器180的供电而在定子铁芯单元164中产生磁场时,旋转力作用于转子162,以使驱动轴166被驱动而旋转。驱动轴166的另一端部侧经由曲柄机构240而与回旋涡盘124连结。

曲柄机构240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轴套部240a,上述轴套部240a突出形成于回旋涡盘124的底板124a的背压室h4侧端面;以及偏心衬套240c,上述偏心衬套240c以偏心状态安装于设置在驱动轴166的另一端部处的曲柄240b。偏心衬套240c能旋转地支承于轴套部240a。另外,在驱动轴166的另一端部安装有平衡配重240d,上述平衡配重240d克服回旋涡盘124动作时的离心力。因此,回旋涡盘124在其自转受到抑制的状态下,经由曲柄机构240能绕定涡盘122的轴心公转。在此,涡盘单元120、驱动轴166和曲柄机构240是作为压缩机构的一例而列举的。

图3是对涡旋式压缩机100中的制冷剂和润滑油的流动进行说明的框图。

如图1和图3所示,来自蒸发器的低压、低温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吸入端口p1被导入至吸入室h1,然后,经由制冷剂导入通路l1引导至涡盘单元120的外端部附近的空间h5。接着,空间h5的气体制冷剂被取入涡盘单元120的压缩室h3并被压缩。在压缩室h3中被压缩后的压缩制冷剂经由排出通路l2和止回阀220排出至排出室h2,然后,从排出室h2经由导入端口146c被引导至油分离器230。通过油分离器230分离出润滑油后的气体制冷剂流过排出端口p2,向冷凝器排出。这样一来,构成在压缩室h3中对经由吸入室h1流入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压缩并经由排出室h2将上述压缩制冷剂排出的涡盘单元120。

在此,如图1所示,在后壳146的后端部还组装有背压室h4的压力调节用的背压控制阀250。

背压控制阀250是公知的机械式(自动式)流量控制阀,其根据吸入室h1的吸入压力ps和排出室h2的排出压力pd工作,并以使背压室h4的背压pm接近于与吸入压力ps及排出压力pd相应的目标背压pc的方式自动对背压控制阀250的阀开度进行调节。

如图1和图3所示,涡旋式压缩机100除了包括制冷剂导入通路l1和排出通路l2之外,还包括压力供给通路l3和释压通路l4。

背压控制阀250配置于压力供给通路l3的中途,以构成压力供给通路l3的一部分。因而,通过油分离器230分离出的润滑油一边利用背压控制阀250适当减压,一边经由压力供给通路l3供给至背压室h4。也就是说,通过背压控制阀250对与背压室h4的入口侧(上游侧)连接的压力供给通路l3的开度进行调节,从而对流入至背压室h4的润滑油的流量进行增减,以调节背压pm。

释压通路l4将背压室h4与吸入室h1连通。在释压通路l4的中途配置有节流孔ol。此外,配置有节流孔ol的释压通路l4以贯穿驱动轴166的方式形成,并以沿着驱动轴166的中心轴的方式延伸。节流孔ol例如配置于驱动轴166的吸入室h1侧端部。背压室h4的润滑油在流量受到节流孔ol限制的同时返回至吸入室h1。

此外,通过背压室h4的背压pm将回旋涡盘124朝向定涡盘122按压。在涡盘单元120的压缩动作中,作用于回旋涡盘124的底板124a的背压室h4侧端面的背压pm的合力比作用于底板124a的压缩室h3侧端面的压缩反作用力小,也就是说,当处于背压不足的状态时,可能会在回旋涡盘124的环绕件124b的前端部与定涡盘122的底板122a之间产生间隙,并且在回旋涡盘124的底板124a与定涡盘122的环绕件122b的前端部之间产生间隙,从而使压缩机的体积效率降低。因此,通过背压控制阀250对背压pm进行调节,以使合力大于压缩反作用力。

另一方面,当由背压室h4的背压pm产生的合力与压缩反作用力相比过度高、也就是处于背压过剩的状态时,由于定涡盘122与回旋涡盘124之间的摩擦力变大,因此,压缩机的机械效率降低。因此,在背压pm超过目标背压pc的情况下,背压控制阀250使背压pm降低并接近于目标背压pc,以免处于背压过剩状态。

然而,在通过油分离器230分离出的润滑油中例如混入有沉渣等污染物(异物)。若污染物被导入位于油分离器230下游的背压控制阀250,则例如可能会使背压控制阀250的阀芯无法顺畅地移动,从而无法将背压室h4的背压pm调节为目标背压pc。此外,若污染物被导入位于油分离器230下游的节流孔ol,则例如会使润滑油的流路堵塞或变窄,很难使润滑油从背压室h4返回至吸入室h1,从而可能无法将背压室h4的背压pm调节为目标背压pc。

因此,在油分离器230中,为了使混入到润滑油中的污染物沉淀以捕获该污染物,在分离部与贮存部之间配设捕获构件,上述捕获构件将通过分离部分离出的润滑油暂时贮存,并将该润滑油的上清液排出至贮存部。

图4表示捕获污染物的捕获构件的第一实施方式。

在内筒230b的前端部与气液分离室230a的底壁之间配设有捕获构件260,上述捕获构件260形成帽子形状的分隔壁。捕获构件260包括:薄板圆环形状的圆环部262;圆筒形状的圆筒部264,上述圆筒部264从圆环部262的内周缘立起;以及圆板形状的圆板部266,上述圆板部266将圆筒部264的前端开口堵塞。在此,圆筒部264是作为朝向分离部立起的部分的一例而列举的。

圆环部262的外周缘在气液分离室230a的横截面上固定于其内周面。此外,圆筒部264形成有在其截面上将内周面与外周面连通的多个小孔264a。例如,考虑润滑油的粘性等适当确定小孔264a的开口面积,以使润滑油能流过此处。例如,考虑润滑油的捕获量来适当确定小孔264a的形成位置。另外,圆板部266不限于平面,也能设为圆板部266的中央部朝上方突出的球面的一部分、圆锥等。

根据上述捕获构件260,附着于气液分离室230a的内周面并滴下的润滑油oil被承接在由气液分离室230a的内周面、圆环部262的上表面和圆筒部264的外周面区划出的大致圆环形状的区域。承接在上述区域的润滑油oil流过圆筒部264的小孔264a,并向作为贮存部发挥功能的气液分离室230a的下部排出。此时,润滑油oil暂时承接在大致圆环形状的区域之后,其上清液流过圆筒部264的小孔264a而向气液分离室230a的下部排出,因此,能够使混入到润滑油oil的污染物con沉淀以捕获该污染物con。

因此,被导入位于油分离器230下游的背压控制阀250和节流孔ol等的污染物变少,能够抑制由污染物所导致的控制不良及润滑不良等,从而能够提高涡旋式压缩机100的耐久性。另外,无法被油分离器230捕获收集的微小污染物与气体制冷剂一起排出至外部,并例如利用配设于制冷剂回路的接收干燥部等进行捕获。

滴下至大致圆环形状的润滑油的一部分可能会因在内筒230b的外周回旋的气体制冷剂的回旋流而被卷起,并被从内筒230b的前端部吸入。因此,为了抑制润滑油的卷起,如图5所示,也可以在捕获构件260的上部,具体而言,在其圆板部266的外周缘一体化有呈薄板圆板形状的檐部268。这样一来,即使润滑油的一部分因回旋流而将要被卷起,也会与檐部268的下表面碰撞而返回至其下方,因此,能够降低从内筒230b的前端部吸入的润滑油的绝对量。另外,檐部268也能够适用于以下说明的捕获构件。

图6表示捕获污染物的捕获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

在内筒230b的前端部与气液分离室230a的底壁之间配设有捕获构件270,上述捕获构件270形成帽子形状的分隔壁。捕获构件270包括:薄板圆环形状的圆环部272,上述圆环部272的半径方向的中央部朝下方突出;圆锥台形状的圆锥部274,上述圆锥部274从圆环部272的内周缘立起;以及圆板形状的圆板部276,上述圆板部276在将圆锥部274的前端开口堵塞的同时中央部朝上方突出。在此,圆锥部274是作为朝向分离部立起的部分的一例而列举的。

圆环部272的外周缘在气液分离室230a的横截面上固定于其内周面。此外,圆锥部274形成有在其横截面上将内周面与外周面连通的多个小孔274a。例如,考虑润滑油的粘性等适当确定小孔274a的开口面积,以使润滑油能流过此处。例如,考虑润滑油的捕获量来适当确定小孔274a的形成位置。

根据上述捕获构件270,附着于气液分离室230a的内周面并滴下的润滑油oil至少承接在半径方向的中央部朝下方突出的圆环部272的上表面。承接在圆环部272的润滑油流过圆锥部274的小孔274a,并排出至作为贮存部发挥功能的气液分离室230a的下方。此时,润滑油oil在暂时承接于圆环部272之后,其上清液流过圆锥部274的小孔274a而向气液分离室230a的下部排出,因此,能够使混入到润滑油oil的污染物con沉淀以捕获该污染物con。

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被导入位于油分离器230下游的背压控制阀250和节流孔ol等的污染物变少,能够抑制由污染物所导致的控制不良及润滑不良等,从而能够提高涡旋式压缩机100的耐久性。另外,在捕获构件270中,也能够不使用圆锥部274而将圆板部276的外周缘与圆环部272的内周缘直接连结。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圆环部272和圆板部276的至少一方形成供润滑油流过的多个小孔,上述部分是作为朝向分离部立起的部分的一例而列举的。

图7表示捕获污染物的捕获构件的第三实施方式。

在内筒230b的前端部与气液分离室230a的底壁之间配设有捕获构件280,上述捕获构件280形成具有以下说明的形状的分隔壁。捕获构件280包括:薄板圆环形状的圆环部282;圆筒形状的圆筒部284,上述圆筒部284从圆环部282的内周缘立起;以及薄板圆环形状的檐部286,上述檐部286从圆筒部284的上端部朝半径外侧延伸。在此,圆筒部284是作为朝向分离部立起的部分的一例而列举的。

圆环部282的外周缘在气液分离室230a的横截面上固定于其内周面。此外,圆筒部284形成有在其横截面上将内周面与外周面连通的多个小孔284a。例如,考虑润滑油的粘性等适当确定小孔284a的开口面积,以使润滑油能流过此处。例如,考虑润滑油的捕获量来适当确定小孔284a的形成位置。另外,与图5所示的檐部268同样地,檐部286可抑制承接在捕获构件280的润滑油的一部分被卷起。

根据上述捕获构件280,附着于气液分离室230a的内周面并滴下的润滑油oil被承接在由气液分离室230a的内周面、圆环部282的上表面和圆筒部284的外周面区划出的大致圆环形状的区域。承接在上述区域的润滑油oil流过圆筒部284的小孔284a,并向作为贮存部发挥功能的气液分离室230a的下部排出。此时,润滑油oil在暂时承接于大致圆环形状的区域之后,其上清液流过圆筒部284的小孔284a而向气液分离室230a的下部排出,因此,能够使混入到润滑油oil的污染物con沉淀以捕获该污染物con。

此外,由于圆筒部284的上端开口没有被堵塞,因此,捕获构件280的构成零件变少,能够降低其重量。另外,即使圆筒部284的上端开口没有被堵塞,润滑油oil也会沿着气液分离室230a的内周面滴下,因此,润滑油oil流过圆筒部284的上端开口直接向其下部滴下的可能性变小。在此,圆筒部284的上端开口是作为将分离部与贮存部连通的连通孔的一例而列举的。

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被导入位于油分离器230下游的背压控制阀250和节流孔ol等的污染物变少,能够抑制由污染物所导致的控制不良及润滑不良等,从而能够提高涡旋式压缩机100的耐久性。另外,在润滑油的一部分卷起的可能性变小的情况下,也能够省略檐部286。

图8表示捕获构件的变形例。

变形例的捕获构件290包括:圆锥台形状的圆锥部292,上述圆锥部292的横截面积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变小;以及薄板圆环形状的檐部294,上述檐部294从圆锥部292的上端部朝半径外侧延伸。在此,圆锥部292的中间部是作为朝向分离部立起的部分的一例而列举的。圆锥部292的下端部的外周缘固定于气液分离室230a的内周面。此外,圆锥部292形成有在其横截面上将内周面与外周面连通的多个小孔292a。

此外,由气液分离室230a的内周面和圆锥部292的外周面区划出的大致圆环形状的区域对沿着气液分离室230a的内周壁滴下的润滑油oil进行承接。承接在上述区域的润滑油oil流过圆筒部292的小孔292a,并向作为贮存部发挥功能的气液分离室230a的下部排出。另外,上述捕获构件290的作用及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为了避免重复说明而省略其说明。若有需要,可参照先前的说明。

这样,对混入到润滑油的污染物进行捕获的捕获构件能够设为各种形状。即,捕获构件只要形成具有至少将通过分离部分离出的润滑油暂时贮存并将其上清液排出至贮存部的功能的形状即可。另外,即使与现有技术同样地在背压控制阀250设置过滤器,被导入此处的污染物的绝对量也会变少,因此,过滤器不会在短时间内堵塞。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压缩机,以涡旋式压缩机为前提,但也可以是往复式压缩机、斜板式压缩机、旋转活塞式压缩机和滑片式压缩机等。此外,油分离器不限于离心分离式,例如也可以是通过迷宫通路将润滑油与气体制冷剂分离的方式。

符号说明

100涡旋式压缩机(压缩机)

230油分离器

260捕获构件

264圆筒部

264a小孔

268檐部

270捕获构件

274圆锥部

274a小孔

280捕获构件

284圆筒部

284a小孔

286檐部

290捕获构件

292圆锥部

292a小孔

294檐部

oil润滑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