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配流平面柱片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22534发布日期:2019-12-14 01:4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无配流平面柱片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定子ⅱ(3)、矩形柱片(4)、驱动盘(5)、泵盖(10)、传动轴(12)和定子ⅰ(16);

所述传动轴(12)上安装定子ⅱ(3)、驱动盘(5)、定子ⅰ(16),定子ⅱ(3)与传动轴(12)通过轴承ⅱ(2)连接,定子ⅰ(16)与传动轴(12)通过轴承ⅰ(15)连接;所述驱动盘(5)与传动轴(12)通过传动轴-驱动盘固定销(6)连接,驱动盘(5)的一面与定子ⅰ(16)封油面stpo相切,驱动盘(5)的另一面的与定子ⅱ(3)的封油面hgkl相切;传动轴(12)、驱动盘(5)、定子ⅱ(3)、轴承ⅱ(2)、定子ⅰ(16)和轴承ⅰ(15)均安装于泵体(1)的内部,定子ⅰ(16)与定子ⅱ(3)之间安装有矩形柱片(4),定子ⅰ(16)的定子ⅰ吸液口(16-8)与泵体(1)的泵体-定子ⅰ吸液口(1-15)连通,定子ⅱ(3)的定子ⅱ吸液口(3-7)与泵体(1)的泵体-定子ⅱ吸液口(1-16)连通,定子ⅰ(16)的定子ⅰ排液口(16-9)与泵体(1)的泵体-定子ⅰ排液口(1-17)连通,定子ⅱ(3)的定子ⅱ排液口(3-8)与泵体(1)上的泵体-定子ⅱ排液口(1-18)连通,泵体(1)底部的泵体-下定子定位孔(1-7)与定子ⅱ(3)底部的定子ⅱ-泵体定位孔(3-1)通过泵体-定子ⅱ定位销(17)连接;轴套(14)安装在泵盖(10)内部,轴套(14)的轴套前端(14-1)与定子ⅰ(16)内部轴承ⅰ(15)紧贴,轴套(14)的轴套后端(14-2)与泵盖(10)内的油封(13)紧贴,泵盖(10)上设有泵盖-定子ⅰ定位孔(10-4),泵盖-定子ⅰ定位孔(10-4)与定子ⅰ(16)的定子ⅰ-泵盖定位孔(16-1)通过泵盖-定子ⅰ定位销(8)连接;泵盖(10)与泵体(1)通过螺钉(7)连接,泵盖(10)内部安装o型密封圈(9)和油封(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配流平面柱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12)上设有键槽(12-1)、传动轴-驱动盘定位孔(12-2)和传动轴均压槽(12-3),键槽(12-1)设在传动轴(12)的前段部分,通过弹性膜片联轴器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电机输出轴带动柱片泵的传动轴(13)转动,传动轴(13)带动驱动盘(5)转动,带动两处矩形柱片(4)在定子ⅰ(16)和定子ⅱ(3)的面上进行转动,传动轴-驱动盘定位孔(12-2)对称置于传动轴(12)的两侧,并通过驱动盘-传动轴固定销(6)与驱动盘(5)上的驱动盘-传动轴定位孔(5-1)连接,为保证驱动盘(5)在工作时稳定性,在传动轴(12)设有传动轴均压槽(12-3),传动轴均压槽(12-3)均匀开设在传动轴-驱动盘定位孔(12-2)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配流平面柱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10)上开设有o型密封圈安装槽(10-1)、油封安装孔(10-2)、螺钉安装孔(10-3)、泵盖-定子ⅰ定位孔(10-4)、泵盖-传动轴安装孔(10-5),o型密封圈安装槽(10-1)内安装o型密封圈(9),油封安装孔(10-2)内安装油封(13),泵盖(10)与泵体(1)的螺纹孔(1-8)通过螺钉(7)连接,泵盖(10)设有泵盖-定子ⅰ定位孔(10-4),泵盖-定子ⅰ定位孔(10-4)通过泵盖-定子ⅰ定位销(8)与定子ⅰ定位孔(16-1)连接,泵盖-传动轴安装孔(10-5)内部安装传动轴(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配流平面柱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设有泵体吸液流道a(1-1)、泵体吸液流道b(1-2)、泵体排液流道a(1-3)、泵体排液流道b(1-4)、泵体吸液口(1-5)、泵体排液口(1-6)、泵体-定子ⅱ定位孔(1-7)、泵体-泵盖螺纹孔(1-8)、泵体吸液口螺纹孔(1-9)、泵体排液口螺纹孔(1-10)、泵体吸液口通孔(1-11)、泵体排液口通孔(1-12)、泵体吸液口通孔螺纹孔(1-13)、泵体排液口通孔螺纹孔(1-14)、泵体-定子ⅰ吸液口(1-15)、泵体-定子ⅱ吸液口(1-16)、泵体-定子ⅰ排液口(1-17)、泵体-定子ⅱ排液口(1-18);对吸液流道进行加工时,由泵体吸液口通孔(1-11)进行加工,并在泵体吸液口通孔(1-11)尾部开设泵体吸液口通孔螺纹孔(1-13),用于安装螺钉对泵体吸液口通孔(1-11)进行密封;对排液流道进行加工时,由泵体排液口通孔(1-12)尾部进行加工,并在泵体排液口通孔(1-12)尾部设有泵体排液口通孔螺纹孔(1-14),用于安装螺钉对泵体排液口通孔(1-12)进行密封;泵体吸液流道a(1-1)尾部设有泵体-定子ⅰ吸液口(1-15),泵体-定子ⅰ吸液口(1-15)与定子ⅰ(16)的定子ⅰ吸液流道(16-8)连通,泵体吸液流道b(1-2)尾部设有泵体-定子ⅱ吸液口(1-16),泵体-定子ⅱ吸液口(1-16)与定子ⅱ(3)的定子ⅰ吸液流道(3-7)连通,泵体排液流道a(1-3)尾部设有泵体-定子ⅰ排液口(1-17),泵体-定子ⅰ排液口(1-17)与定子ⅰ(16)的定子ⅰ排液流道(16-9)连通,泵体排液流道b(1-4)尾部设有泵体-定子ⅱ排液口(1-18),泵体-定子ⅱ排液口(1-18)与定子ⅱ(3)中的定子ⅰ排液流道(3-8)连通;泵体开设泵体-定子ⅱ定位孔(1-7),泵体-定子ⅱ定位孔(1-7)与定子ⅱ-泵体定位孔(3-1)通过泵体-定子ⅱ定位销(17)连接;泵体(1)开设有泵体-泵盖螺纹孔(1-8),泵体-泵盖螺纹孔(1-8)与泵盖(10)上的螺钉安装孔(10-3)通过螺钉(7)连接;泵体吸液口螺纹孔(1-9)与外部液压系统的吸液口连接,为矩形柱片泵提供液体;泵体排液口螺纹孔(1-10)与外部液压系统的排液口连接,将平面柱片泵内部液体排出泵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配流平面柱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盘(5)共有两处,分别为驱动盘ⅰ(5-2)和驱动盘ⅱ(5-3),其中设有两处驱动盘-传动轴定位孔(5-1),驱动盘-传动轴定位孔(5-1)与传动轴(12)上的传动轴-驱动盘(12-2)通过驱动盘-传动轴固定销(6)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配流平面柱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ⅱ(3),设有定子ⅱ-泵体定位孔(3-1)、定子ⅱ进液流道(3-2),定子ⅱ排液流道(3-3)、定子ⅱ进液卸荷槽(3-4)、定子ⅱ排液卸荷槽(3-5)、轴承安装孔(3-6)、定子ⅱ吸液口(3-7)、定子排液口(3-8)、定子ⅰ-传动轴安装孔(3-9)、定子ⅱ吸液流道出液口(3-10)、定子ⅱ进液口卸荷槽(3-4)置于定子ⅱ(3)压油面上,并与定子ⅱ进液流道出液口(3-10)连通,定子ⅱ排液卸荷槽(3-5)置于定子ⅱ(3)吸油面上,并定子ⅱ排液流道吸液口(3-11)连通,轴承安装孔(3-6)安装轴承ⅱ(2),定子ⅰ-传动轴安装孔(3-9)与传动轴(12)连接,定子ⅰ吸液口(9-7)与泵体-定子ⅰ吸液口(1-15)连通,定子ⅰ排液口(3-8)与泵体-定子ⅰ排液口(1-17)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配流平面柱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14)安装在泵体(1)内部,轴套(14)的轴套前端(14-1)与定子ⅰ(16)中定子ⅰ轴承安装孔(16-4)内部安装的轴承(15)外圈紧贴,用于支撑轴承(15),轴套(14)的轴套后端(14-2)与油封(13)连接,用于支撑油封(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配流平面柱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ⅰ(16),设有定子ⅰ-泵盖定位孔(16-1)、定子ⅰ吸液流道(16-2)、定子ⅰ排液流道(16-3)、轴承安装孔(16-4)、定子ⅰ-传动轴安装孔(16-5)、定子ⅱ吸液口卸荷槽(16-6)、定子ⅰ排液口卸荷槽(16-7)、定子ⅰ吸液口(16-8)、定子ⅰ排液口(16-9)、定子ⅰ吸液流道出液口(16-10)、定子ⅰ排液流道吸液口(16-11),定子ⅰ(16)在泵体(1)内部,与泵体(1)内表面紧贴,定子ⅰ-泵盖定位孔(16-1)通过泵盖-定子ⅰ定位销(8)与泵盖-定子ⅰ定位孔(10-4)连接,定子ⅰ吸液口卸载槽(16-6)置于定子ⅰ(16)吸油面上,并与定子ⅰ吸液流道出液口(16-10)连通,定子ⅰ排液口卸载槽(16-7)置于定子ⅰ(16)的压油面上,并与定子ⅰ排液流道吸液口(16-11)连通,轴承安装孔(16-4)内安装有轴承(15),定子ⅰ-传动轴安装孔(16-5)与传动轴(12)通过轴承ⅰ(15)连接;定子ⅱ吸液口(16-8)与泵体-定子ⅱ吸液口(1-16)连通,定子ⅱ排液口(16-9)与泵体-定子ⅱ排液口(1-18)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配流平面柱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柱片(4)共设多片,分别安装于驱动盘ⅰ(5-2)和驱动盘ⅱ(5-3)之间,且各矩形柱片(4)相互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配流平面柱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ⅰ(16)和定子ⅱ(3)曲面共有四部分构成;分别为两段螺旋过渡面和两段圆弧面;定子ⅰ(16)和定子ⅱ(3)与两柱片曲面之间形成密封腔m、n,密封腔m、n内充满液体,具有密封、润滑的作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配流平面柱片泵,该液压泵包括泵体、定子Ⅱ、矩形柱片、驱动盘、泵盖、传动轴、定子Ⅰ。柱片泵自左向右依次为泵体、传动轴、定子Ⅱ、矩形柱片、驱动盘、定子Ⅰ、泵盖。高压无配流小型矩形柱片泵适用于高压工作环境,高压无配矩形柱片片泵结构简单,由于矩形柱片泵设计的结构对称,平面柱片泵无配流,适用于高压工作环境,因此有效地减少了因受力不平衡产生的噪声和泄露,高压无配流矩形柱片泵流量均匀,寿命较长,制作工艺简单,大大降低加工成本,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华;程一启;张留伟;陈迎春;柴辉;荷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9.18
技术公布日:2019.12.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