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增压逆循环型屏蔽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11311发布日期:2021-01-05 17:30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增压逆循环型屏蔽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屏蔽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增压逆循环型屏蔽泵。



背景技术:

逆循环屏蔽泵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学工业,医药、纺织、核电及城市给排水,消防增压,高层建筑增压送水,园林喷灌,暖通制冷,等冷暖水循环增压。特别是对振动、噪音要求高的场所,如重点工程、泵房、中央空调等等。还可以用来输送压力和温度不产生结晶和凝固的介质,特别是对人体及环境有害的和不安全的介质和贵重介质等,如强腐蚀性,剧毒性,挥发性,放射性等介质。逆循环屏蔽泵体积小,外形美观,运行平稳,安装方便,无噪音,零泄漏,无污染,泵机一体化结构紧凑。

逆循环屏蔽泵的循环路经与基本型相反,故称为逆循环型。适用于输送易汽化的介质,特别是当汽蚀余量较小时,循环量会受到来自电机的热量和轴承摩擦热量的作用,使介质的温度升高,如果采用基本型,循环液返回到叶轮的入口处,则很容易产生汽蚀,从而导致泵不能正常工作。逆循环屏蔽泵采用逆循环型,循环液不返回到叶轮的入口处,而使介质直接从电机的尾端排出,就不易产生汽蚀。

但现有技术中的逆循环屏蔽泵的导液管采用过渡法兰进行连接,从而导致导液管的密封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液管密封性好的自增压逆循环型屏蔽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增压逆循环型屏蔽泵,包括壳体、泵体、叶轮、导液管、连接体、副叶轮、前轴承座、前轴承、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后轴承和后轴承座,所述叶轮设置在泵体的入口处,所述连接体与泵体连接,所述副叶轮设置在连接体内,所述前轴承座、转子组件、后轴承座从左往右依次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前轴承设置在前轴承座内,所述定子组件套设在转子组件上,所述泵体的出口上设置有第一出口法兰组件,所述连接体上设置有入口法兰组件,所述第一出口法兰组件通过导液管与入口法兰组件连接,所述入口法兰组件可将第一出口法兰组件内的介质输入到副叶轮中,所述泵体的出口还设置有第二出口法兰组件,所述第二出口法兰组件通过导液管和第三出口法兰组件与后轴承座连接,所述后轴承座内的介质经过导液管、第三出口法兰组件、第二出口法兰组件来到泵体的出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口法兰组件包括两组第一出口法兰和第一螺栓,所述两组第一出口法兰通过第一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口法兰组件包括两组第二出口法兰和第二螺栓,所述两组第二出口法兰通过第二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出口法兰组件包括两组第三出口法兰和第三螺栓,所述两组第三出口法兰通过第三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泵体入口输入的介质,一部分经过叶轮加压后从泵体的出口排出;其中另一部分介质从泵体的第一出口法兰组件排出,分别经过导液管和入口法兰组件后进入连接体内,再通过辅叶轮给连接体内的介质加压后进入到前轴承座与前轴承缝隙中,并对前轴承座与前轴承进行润滑,接着再进入定子组件与转子组件之间的空腔中,并对定子组件与转子组件进行冷却,介质来到后轴承和后轴承座,并对后轴承和后轴承座进行润滑,最后介质通过第三出口法兰组件、第二出口法兰组件来到泵体的出口处,且与泵体出口处的介质混合降温后排走,从而避免介质因温度高出现气化现象,还能实现介质自增压逆循冷却定子组件与转子组件,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出口法兰组件、第二出口法兰组件和第三出口法兰组件来连接导液管,使得导液管之间的连接密封性更好,而且还方便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到图2所述的,一种自增压逆循环型屏蔽泵,包括壳体18、泵体1、叶轮2、导液管13、连接体4、副叶轮5、前轴承座11、前轴承6、定子组件8、转子组件9、后轴承10和后轴承座12,所述叶轮2设置在泵体1的入口处,所述连接体4与泵体1连接,所述副叶轮5设置在连接体4内,所述前轴承座11、转子组件9、后轴承座12从左往右依次设置在壳体18内,所述前轴承6设置在前轴承座11内,所述定子组件8套设在转子组件9上,所述泵体1的出口上设置有第一出口法兰组件14,所述连接体4上设置有入口法兰组件17,所述第一出口法兰组件14通过导液管13与入口法兰组件17连接,所述入口法兰组件17可将第一出口法兰组件14内的介质输入到副叶轮5中,所述泵体1的出口还设置有第二出口法兰组件15,所述第二出口法兰组件15通过导液管13和第三出口法兰组件16与后轴承座12连接,所述后轴承座12内的介质经过导液管13、第三出口法兰组件16、第二出口法兰组件15来到泵体1的出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口法兰组件14包括两组第一出口法兰和第一螺栓,所述两组第一出口法兰通过第一螺栓连接,两组第一出口法兰之间连接通过密封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口法兰组件15包括两组第二出口法兰和第二螺栓,所述两组第二出口法兰通过第二螺栓连接,两组第二出口法兰之间连接通过密封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出口法兰组件16包括两组第三出口法兰和第三螺栓,所述两组第三出口法兰通过第三螺栓连接,两组第三出口法兰之间连接通过密封圈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泵体1入口输入的介质,一部分经过叶轮2加压后从泵体1的出口排出;其中另一部分介质从泵体1的第一出口法兰组件14排出,分别经过导液管13和入口法兰组件17后进入连接体4内,再通过辅叶轮5给连接体4内的介质加压后进入到前轴承座11与前轴6承缝隙中,并对前轴承座11与前轴承6进行润滑,接着再进入定子组件8与转子组件9之间的空腔中,并对定子组件8与转子组件9进行冷却,介质来到后轴承10和后轴承座12,并对后轴承10和后轴承座12进行润滑,最后介质通过第三出口法兰组件16、第二出口法兰组件15来到泵体1的出口处,且与泵体1出口处的介质混合降温后排走,从而避免介质因温度高出现气化现象,还能实现介质自增压和逆循来冷却定子组件8与转子组件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入库法兰组件17、第一出口法兰组件14、第二出口法兰组件15和第三出口法兰组件16来连接导液管,使得导液管之间的连接密封性更好,而且还方便拆卸。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增压逆循环型屏蔽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泵体、叶轮、导液管、连接体、副叶轮、前轴承座、前轴承、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后轴承和后轴承座,所述叶轮设置在泵体的入口处,所述连接体与泵体连接,所述副叶轮设置在连接体内,所述前轴承座、转子组件、后轴承座从左往右依次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前轴承设置在前轴承座内,所述定子组件套设在转子组件上,所述泵体的出口上设置有第一出口法兰组件,所述连接体上设置有入口法兰组件,所述第一出口法兰组件通过导液管与入口法兰组件连接,所述入口法兰组件可将第一出口法兰组件内的介质输入到副叶轮中,所述泵体的出口还设置有第二出口法兰组件,所述第二出口法兰组件通过导液管和第三出口法兰组件与后轴承座连接,所述后轴承座内的介质经过导液管、第三出口法兰组件、第二出口法兰组件来到泵体的出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增压逆循环型屏蔽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口法兰组件包括两组第一出口法兰和第一螺栓,所述两组第一出口法兰通过第一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增压逆循环型屏蔽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口法兰组件包括两组第二出口法兰和第二螺栓,所述两组第二出口法兰通过第二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增压逆循环型屏蔽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口法兰组件包括两组第三出口法兰和第三螺栓,所述两组第三出口法兰通过第三螺栓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增压逆循环型屏蔽泵,叶轮设置在泵体的入口处,连接体与泵体连接,副叶轮设置在连接体内,前轴承座、转子组件、后轴承座从左往右依次设置在壳体内,前轴承设置在前轴承座内,定子组件套设在转子组件上,泵体的出口上设置有第一出口法兰组件,连接体上设置有入口法兰组件,第一出口法兰组件通过导液管与入口法兰组件连接,泵体的出口还设置有第二出口法兰组件,第二出口法兰组件通过导液管和第三出口法兰组件与后轴承座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出口法兰组件、第二出口法兰组件和第三出口法兰组件来连接导液管,使得导液管之间的连接密封性更好,而且还方便拆卸。

技术研发人员:高丽娟;王晓磊;王耘;孙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环友屏蔽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9
技术公布日:2021.01.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