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屏蔽自吸离心管道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2291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永磁同步屏蔽自吸离心管道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永磁同步屏蔽自吸离心管道泵背景技术原有的自吸离心管道泵电机轴与泵轴之间采用夹壳式联轴器连接,更换机械密封时只需拆下夹壳式联轴器,较为方便地更换机械密封,但由于采用了夹壳式联轴器驱动,轴向尺寸大,并且泵轴采用滑动轴承定位,定位精度低,泵工作时加速了机械密封的磨损,降低了使用寿命,同时采用机械密封,并不能完全消除液体的泄漏。国内也有采用无机械密封的磁传动离心管道泵,但其传动方式只是将二半联轴器改为内外磁钢体,通过内外磁钢体间装屏蔽套,限制泵的轴端泄漏,磁传动结构泵,同样存在定位精度低,轴向尺寸大等问题,同时内外磁钢体间由于装有屏蔽套,导致传动效率低,因此,受到实际使用条件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永磁同步屏蔽自吸离心管道泵,用于石化行业,解决液体蒸发、汽化及气阻等原因引起的装卸困难,以及输送过程中的液体的泄漏等问题,以提高运行经济性与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采用永磁同步屏蔽电机1,电机1转子与定子之间由屏蔽套隔开,电机1伸出轴上装定位挡圈3,先将联接体2与电机1组装好,联接体2内装有滑动轴承4,将叶轮7装入电机1轴上,由装在电机1轴上的键5驱动叶轮7,装上叶轮防松螺母8,整体装入装有密封环6的泵体9内,组成永磁同步屏蔽自吸离心管道泵。泵体9为自吸离心管道结构,泵的进出口高于叶轮7,并在同一轴线上,泵体9内涡壳以下为储液室,涡壳以上为气液分离室,底部开有回流孔。当电机1工作时,装在电机1轴上的叶轮7同步旋转,在高速旋转叶轮7的离心力作用下,促使储液室内之液体与进口管路空气混合,形成气液混合物,经泵体隔舌时被刮下,进入气液分离室,经分离后的气体从泵的出口排出,液体沉降在储液室,经回流孔回流,再次参与气液的混合,这个过程的循环进行,直至把进口管路空气排尽,完成自吸过程,泵开始正常输液。经泵增压后的部分高压液体,从联接体2小孔通过电机1转子与屏蔽套之间的间隙后,经电机1端盖到电机1端的滑动轴承及滑动轴承4,经轴向回流到叶轮7进口。液体对屏蔽电机1、电机1端的滑动轴承及滑动轴承4进行了冷却与润滑。泵采用直联后,大大缩短了轴向尺寸,采用屏蔽套密封液体,彻底解决了液体的泄漏,采用永磁屏蔽电机1,大大提高了泵组的效率。
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可广泛用于石化行业化工流程及一般炼厂,输送腐蚀性介质,以提高运行经济性和可靠性。


图1本实用新型永磁同步屏蔽自吸离心管道泵图2本实用新型永磁同步屏蔽自吸离心管道泵泵体结构具体实施方案图1所示,永磁同步屏蔽电机1,电机1伸出轴上装定位挡圈3,先将联接体2与电机1组装好,联接体2内装有滑动轴承4,将叶轮7装入电机1轴上,由装在电机1轴上的键5驱动叶轮7,装上叶轮防松螺母8,整体装入内装机械密封环6的泵体9内,组成永磁同步屏蔽自吸离心管道泵。叶轮7直接装在电机1伸出轴上,装在泵体9涡壳内,叶轮7进口与泵体9进口相连,泵体9涡壳出口与泵出口相连。当电机1工作,泵的叶轮7同步旋转,在叶轮7离心力和泵体9的共同作用下,完成气液的混合、分离与回流,使气体或液体自吸入管路输送到出口管路,达到自吸与正常输液的目的。
图2所示,泵的进出口高于叶轮7,并在同一轴线上,泵体9内涡壳出口以下为储液室,涡壳出口以上为气液分离室,底部开有回流孔,构成自吸离心管道泵体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永磁同步屏蔽自吸离心管道泵,其特征是采用永磁同步屏蔽电机1垂直安装,伸出轴上先装定位挡圈3,电机1端盖下部与装有滑动轴承4的联接体2相连,电机1伸出轴的键5部位装叶轮7,装上叶轮防松螺母8,整体装入内装密封环6的自吸离心管道泵体9上,叶轮7在泵体9涡壳内,通过联接体2下部与泵体9相连,组成永磁同步屏蔽自吸离心管道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同步屏蔽自吸离心管道泵,其特征是泵体进出口高于叶轮7、并在同一轴线上,泵体9上部为储液室,下部为气液分离室,底部开有回流孔,构成自吸离心管道泵体。
专利摘要永磁同步屏蔽自吸离心管道泵,采用永磁同步屏蔽电机1,电机1伸出轴上装定位挡圈3,先将联接体2与电机1组装好,联接体2内装滑动轴承4,将叶轮7装入电机1轴上,由装在电机1轴上的键5驱动叶轮7,装上叶轮防松螺母8,整体装入装有密封环6的泵体9内,组成永磁同步屏蔽自吸离心管道泵。泵体9为自吸离心管道结构,泵的进出口高于叶轮7,并在同一轴线上,泵体9涡壳以下为储液室,涡壳以上为气液分离室,底部开有回流孔,泵工作时完成自吸过程后开始正常输液。采用直联方式,大大缩短了轴向尺寸,采用屏蔽套密封液体,彻底解决了液体的泄漏,提高了泵组的效率。
文档编号F04D7/06GK2764975SQ200420007819
公开日2006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6日
发明者陈茂庆 申请人:陈茂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