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挂脖式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63557发布日期:2021-02-05 16:35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挂脖式风扇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挂脖式风扇。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在炎炎夏日中能够实现降温,近年来出现一种挂脖式风扇,其通过挂设在人体颈部的挂环,将其两端设有风扇的头部对人体进行扇风降温,可携带于室外使用,且无需手持,两手处于自由活动状态,方便工作或游玩。
[0003]
但目前,挂脖式风扇采用轴流风扇,考虑携带的便携性,叶轮的体积缩小,其带来的风量风压也大打折扣,送风距离不足,导致人体所感受到的风力小,难以快速地达到降温的效果;而想增大风力唯有加大扇叶体积增加扫风面积或采用高功率高转速的电机,但加大扇叶体积会使得挂脖式风扇的头部也随之增大,影响外观的同时也不便于携带使用;而采用高功率高转速电机所消耗的电能大,对于携带式产品,电池的电量并不足以长时间供给电机工作,因此需从其他方面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积小但风量强的挂脖式风扇。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挂脖式风扇,包括挂设在人体颈部的挂环及挂环两端向下延伸设有头部,所述头部具有风腔,风腔中容置有风扇叶轮,所述风扇叶轮包括轮毂和绕轮毂外圆均匀布置的若干扇叶,所述扇叶沿轮毂周向弯曲且呈弧状,所述扇叶与轮毂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风腔具有进风口、出风口,风腔的侧壁自出风口逐渐向进风口收窄呈漏斗状,风扇叶轮的扇叶自一端逐渐向轮毂中心轴收窄与风腔的侧壁匹配。
[0007]
所述头部包括壳体和内置在壳体中的导风罩,所述导风罩罩设于风扇叶轮的周围,从而形成所述风腔,所述导风罩的前后两端分别形成所述的进风口、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风扇叶轮的前方。
[0008]
所述导风罩的出风口罩合有风扇保护网,所述风扇保护网位于所述风扇叶轮的后方。
[0009]
所述风扇保护网中部设有收容电机的容纳槽,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风扇叶轮穿接。
[0010]
自所述轮毂的内腔朝所述风扇保护网方向凸伸形成一凸台,凸台设有轴孔与电机的电机轴配合,所述容纳槽套设于所述凸台外。
[0011]
所述导风罩朝风扇保护网延伸有定位板,所述风扇保护网对应设有供定位板插入的定位槽。
[0012]
所述头部的壳体内壁设有多个卡台扣合在所述导风罩外壁的卡槽上,将导风罩固定。所述风扇保护网设有穿接螺钉的固定耳,与所述壳体进行固定。
[0013]
所述扇叶向前凸出于轮毂的前端,形成位于轮毂的前方与导风罩进风口之间的空
腔,使外部的风直接被吸入空腔的扇叶间隙而进入导风罩内。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风扇叶轮的扇叶与轮毂的轴线平行设置且叶片弯曲呈弧状,利用叶轮转动的离心力,带动气流沿扇叶径向移动,相比现有技术中同等尺寸下的风扇能得到更强大的风压,并经漏斗状的风腔引导从出风口吹出,强大的风压使送风距离变长,人体感受到的风力会更强更明显,从而达到更佳的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头部的剖视图;
[0018]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示意图;
[0019]
图4是本实用新型风扇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是导风罩及风扇保护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参照图1至图5的一种挂脖式风扇,包括挂设在人体颈部的挂环 1及挂环两端向下延伸设有头部2,头部2具有风腔3,风腔中容置有风扇叶轮4,风扇叶轮4包括轮毂41和绕轮毂41外圆均匀布置的若干扇叶42,扇叶42从轮毂41的侧壁延伸而出,扇叶42与轮毂41的连接处即为扇叶42的根部,根部与轮毂41的轴线平行设置且扇叶42 沿轮毂41周向弯曲且呈弧状,,利用叶轮转动的离心力,使空气在扇叶的半径方向流动,从而实现径向出风,相比现有技术中同等尺寸下的风扇能得到更强的风压;风腔3具有进风口、出风口,风腔3的侧壁自出风口逐渐向进风口收窄呈漏斗状,离心风扇叶轮4的扇叶42 自一端逐渐向轮毂41中心轴收窄与风腔3的侧壁配合,风扇叶轮4 径向吹出的风沿着漏斗状风腔3的壁面吹向人体,风压更强因此送风距离更长,人体感受到的风力会更强更明显,从而达到更佳的降温效果。
[002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头部2包括壳体21和内置在壳体 21中的导风罩5,导风罩5罩设于风扇叶轮4的周围,从而形成风腔 3,导风罩5的前后两端分别形成的进风口、出风口,进风口位于风扇叶轮4的前方。导风罩5的出风口还罩合有风扇保护网7,风扇保护网7位于风扇叶轮4的后方,防止人体伸入风腔3内,被风扇叶轮4 刮伤。而驱动风扇叶轮4的电机6收容在风扇保护网7中部的容纳槽 72上,在本实施例中,电机6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无刷直流电机,其包括电机定子及电机转子轴,自轮毂41的内腔朝风扇保护网7方向凸伸形成一凸台43,凸台43设有轴孔,电机6的电机转子轴插装在轴孔上,所述风扇保护网7朝轮毂41延伸形成一个固定柱73,固定柱73上安装电机6的电机定子,风扇叶轮4通过轮毂41上的电机转子轴安装在电机定子上,电机转子轴是一块永磁体材料,通过电机定子通电后产生磁场与电机转子轴磁体相互作用,使电机转子轴转动起来,进而带动风扇叶轮4旋转工作。固定柱73延伸进轮毂41的内腔中,且容纳槽72套设于凸台43及固定柱73外,令风腔3内的结构更为紧凑,使头部2的体积得以进一步缩小,提升挂脖式风扇的便携性。
[0023]
头部壳体21分为内外侧两部分,风扇保护网7上设有固定耳73,螺钉穿接固定耳74与头部壳体21内侧部分内壁紧固,先将风扇保护网7固定。导风罩5朝风扇保护网7延伸有定位板51,风扇保护网7 对应设有供定位板51插入的定位槽71,通过定位槽71和定位板51 的
配合实现导风罩5与风扇保护网7的定位安装。同时,头部壳体21 内壁设有多个卡台22扣合在导风罩5外壁的卡槽52上,将导风罩5 固定;最后再将头部壳体21的外侧部分与内侧部分盖合固定。
[0024]
风扇叶轮的扇叶42向前凸出于轮毂41的前端,形成位于轮毂41 前方的空腔23,在导风罩5进风口处预留更多的空间供扇叶进行卷风和吸风,提高进风效率,外部的风经进风口直接被吸入空腔23的扇叶间隙而进入导风罩5内,扇叶42带动气流沿径向移动,产生风压,沿导风罩5前端吹出,实现安全高效的吹风。
[0025]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前后方向以进风方向的基准,进风为前,出风为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