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96431发布日期:2021-06-18 16:05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



背景技术:

空气压缩机是一种用以压缩气体的设备,空气压缩机与水泵构造类似,大多数空气压缩机是往复活塞式,旋转叶片或旋转螺杆,现有的压缩机在运行时,其压缩腔内产生的热量不易直接排出,并聚集在压缩腔,使得整个压缩机的温度居高不下,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半导体制冷片进行辅助降温,并将外部冷空气引入压缩机内进行换热,同时将热空气排出,有利于实现直接散热降温,避免热气聚集在压缩腔内的空气压缩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部中间偏左侧垂直固定有隔热板,且所述外壳内部设有压缩腔和换热腔,所述压缩腔和换热腔分别位于隔热板的右侧和左侧,且所述隔热板左面中间开有三个垂直等距排布的散热孔,三个所述散热孔内均嵌入有散热网,且所述隔热板左面上下侧均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两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相远离的一端均连接有导线;

所述外壳底部固定有底座;

所述外壳左侧开有与换热腔相通的通口,且所述外壳左侧设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右端插入通口内并与换热腔相通,且所述波纹管左端设有与其相通的加压盒,所述加压盒左面开有三排上下等距排布的进气孔,且每个所述进气孔内均嵌入有隔网,所述加压盒下表面前后侧垂直固定有支杆,且两根所述支杆末端均转动连接有滑轮。

更佳的,所述外壳上下面靠左侧均开有线槽,且所述外壳下面的线槽延伸至底座下表面。

更佳的,两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中的导线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线槽并暴露在外。

更佳的,所述加压盒左面焊接有两个上下平行的把手,且两个所述把手分别位于三排所述进气孔之间。

更佳的,所述底座上表面左侧开有两个前后平行的滑槽,且两个所述滑轮末端分别滑入两个所述滑槽内,所述加压盒通过滑轮与底座左右滑动连接,且所述加压盒位于外壳左侧。

更佳的,所述加压盒通过波纹管与换热腔相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压缩腔内产生的热量将会通过隔热板中的散热孔进入换热腔内,并通过其中的散热网能够起到散热防尘的效果,利用半导体制冷片,可以将将冷端的热量移至热端进行冷端的降温,这样便可以对换热腔进行局部降温,避免压缩腔内的热量导致隔热板的温度居高不下,所以通过半导体制冷片能够起到辅助散热的作用;

在推动加压盒的过程中,外部的冷空气通过进气孔进入加压盒内,并跟随进入波纹管中,再进入换热腔内,这样便可以对换热腔内加入外部的冷空气进行辅助降温,而使用者将加压盒向左侧拉动时,风力回收,换热腔内的部分带有热量的空气将会通过波纹管返送给加压盒,再通过加压盒中的进气孔排出,其中的隔网能够起到简单过滤的作用,避免进气时,外部杂志流入其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压盒与底座左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外壳1、底座101、压缩腔102、隔热板103、散热孔104、散热网105、换热腔106、半导体制冷片107、导线108、线槽109、通口110、波纹管111、加压盒112、进气孔113、隔网114、把手115、支杆116、滑轮117、滑槽11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至图3,本申请是一种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包括:

外壳1,外壳1内部中间偏左侧垂直固定有隔热板103,且外壳1内部设有压缩腔102和换热腔106,压缩腔102和换热腔106分别位于隔热板103的右侧和左侧,且隔热板103左面中间开有三个垂直等距排布的散热孔104,三个散热孔104内均嵌入有散热网105,且隔热板103左面上下侧均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107,两个半导体制冷片107相远离的一端均连接有导线108;

外壳1底部固定有底座101,外壳1上下面靠左侧均开有线槽109,且外壳1下面的线槽109延伸至底座101下表面,两个半导体制冷片107中的导线108分别穿过两个线槽109并暴露在外;

具体的,通过隔热板103中的半导体制冷片107,将导线108穿过对应的线槽109,并统一接通电源,整个压缩机在工作过程中,压缩腔102内产生的热量将会通过隔热板103中的散热孔104进入换热腔106内,并通过其中的散热网105能够起到散热防尘的效果,利用半导体制冷片107,其中半导体制冷片107靠近压缩腔102的一端为冷端,而靠近换热腔106的一端为热端,使得通过半导体制冷片107可以将冷端热量移至热端进行压缩腔102的降温,这样便可以对压缩腔102进行局部降温,避免压缩腔102内的热量居高不下,所以通过半导体制冷片107能够起到辅助散热的作用;

外壳1左侧开有与换热腔106相通的通口110,且外壳1左侧设有波纹管111,波纹管111右端插入通口110内并与换热腔106相通,且波纹管111左端设有与其相通的加压盒112,加压盒112左面开有三排上下等距排布的进气孔113,且每个进气孔113内均嵌入有隔网114,加压盒112下表面前后侧垂直固定有支杆116,且两根支杆116末端均转动连接有滑轮117,加压盒112左面焊接有两个上下平行的把手115,且两个把手115分别位于三排进气孔113之间,底座101上表面左侧开有两个前后平行的滑槽118,且两个滑轮117末端分别滑入两个滑槽118内,加压盒112通过滑轮117与底座101左右滑动连接,且加压盒112位于外壳1左侧,加压盒112通过波纹管111与换热腔106相通;

进一步的,半导体制冷片107正在制冷的同时,使用者还可以通过加压盒112进行辅助散热,握住把手115,并将整个加压盒112通过底部的滑轮117沿着滑槽118向右侧推动,在推动加压盒112的过程中波纹管111通过自身的柔性收缩起来,并且使用者可以将加压盒112沿着滑槽118做往复运动,在推动加压盒112的过程中,外部的冷空气通过进气孔113进入加压盒112内,并跟随进入波纹管111中,再进入换热腔106内,这样便可以对换热腔106内加入外部的冷空气进行辅助降温,而使用者将加压盒112向左侧拉动时,风力回收,换热腔106内的部分带有热量的空气将会通过波纹管111返送给加压盒112,再通过加压盒112中的进气孔113排出,其中的隔网114能够起到简单过滤的作用,避免进气时,外部杂志流入其中。

本说明书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各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