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泵泵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1933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心泵泵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心泵泵壳,属于离心泵领域。泵壳包括:腔室壁板、腔室上盖板和腔室下连板,腔室壁板、腔室上盖板和腔室下连板构成泵壳的腔室,腔室壁板包括呈中心对称布置的第一腔室壁板和第二腔室壁板,第一腔室壁板的内壁在沿腔室上盖板周向上的轮廓线为一条渐开线,第一腔室壁板和第二腔室壁板的渐开线的基圆圆心重合,腔室壁板上设有第一出口管和第二出口管,第一出口管和第二出口管分别与腔室连通,第一出口管一端的管壁分别与所第一腔室壁板的第一端和第二腔室壁板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出口管一端的管壁分别与第一腔室壁板的第二端和第二腔室壁板的第一端连接。本发明解决了泵壳受力不均的问题。
【专利说明】
_种禹心泵泵壳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离心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离心栗栗壳。
【背景技术】
[0002]离心栗是一类较为常见的栗,其主要包括叶轮和栗壳两个部分,叶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栗壳内,当离心栗工作时,叶轮高速旋转并对液体做功,使得栗壳内的液体具有很大的压力能,从而能够让高压液体在栗壳的引导下从出口管栗出。
[0003]常见的栗壳为单向螺旋形结构,且在栗壳的腔室壁板上只设有一个出口管,在离心栗工作的过程中,受限于栗壳的形状,高压液体的大部分冲击力将直接作用于出口管与腔室壁板的连接处,这导致栗壳的受力不均,进而产生振动,降低了离心栗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栗壳受力不均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心栗栗壳。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心栗栗壳,所述栗壳包括:腔室壁板、腔室上盖板和腔室下连板,所述腔室壁板、所述腔室上盖板和所述腔室下连板构成所述栗壳的腔室,所述腔室壁板包括呈中心对称布置的第一腔室壁板和第二腔室壁板,所述第一腔室壁板的内壁沿所述腔室上盖板周向上的轮廓线为一条渐开线,所述第一腔室壁板和所述第二腔室壁板的渐开线的基圆圆心重合,所述第一腔室壁板的第一端到基圆圆心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腔室壁板的第二端到基圆圆心的距离,所述第二腔室壁板的第一端到基圆圆心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腔室壁板的第二端到基圆圆心的距离,所述第一腔室壁板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腔室壁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腔室壁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腔室壁板的第一端依次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腔室壁板上设有第一出口管和第二出口管,所述第一出口管和所述第二出口管分别与所述腔室连通,所述第一出口管一端的管壁分别与所第一腔室壁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腔室壁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出口管一端的管壁分别与所述第一腔室壁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腔室壁板的第一端连接。
[0006]在本发明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腔室壁板的第一端到圆心的距离与第一腔室壁板的第二端到圆心的距离的比值为I.15?1.32。
[0007]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腔室壁板的内周壁的截面线为弧线或由样条曲线和斜线段构成的轮廓线。
[0008]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腔室壁板的外壁轮廓与所述第一腔室壁板的内周壁轮廓相同。
[0009]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腔室壁板的壁厚为8mm?15mm。
[0010]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出口管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一腔室壁板的渐开线的基圆所在平面的夹角为0°?90°,所述第二出口管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一腔室壁板的渐开线的基圆所在平面的夹角为0°?90°。
[0011]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出口管和所述第二出口管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出口法兰板,每个所述出口法兰板的厚度为20mm?40_。
[0012]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出口管和所述第二出口管的外壁上分别设有加强筋,所述第一出口管和所述第二出口管上的加强筋分别与所述栗壳的腔室的外壁连接。
[0013]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加强筋均为三角形筋板,每个所述加强筋的厚度均为I Omm?20mm。
[0014]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腔室壁板和所述第二腔室壁板的外周壁上均间隔设有多个加强肋块,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壁板上的多个所述加强肋块沿所述第一腔室壁板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布置,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壁板上的多个所述加强肋块沿所述第二腔室壁板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布置。
[001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6]通过将腔室壁板分为呈中心对称布置的第一腔室壁板和第二腔室壁板,第一腔室壁板和第二腔室壁板沿腔室上盖板周向上的轮廓线均为一条渐开线,当高压液体从腔室下连板进入腔室后,在第一腔室壁板和第二腔室壁板的形状的影响下分为两道水流,一道水流沿第一腔室壁板的内壁流动,并最终通过位于第一腔室壁板的第一端和第二腔室壁板的第二端之间的第一出口管流出,另一道水流沿第二腔室壁板的内壁流动,并最终通过位于第二腔室壁板的第一端和第一腔室壁板的第二端之间的第二出口管流出,从而使得高压液体可以分别从两个出口管栗出,降低了高压水流对腔室壁板的冲击,并且,由于第一腔室壁板和第二腔室壁板对称布置,所以第一腔室壁板和第二腔室壁板受到的水流的作用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所以使得整个腔室壁板受力均匀,降低了腔室壁板的整体振动。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栗壳的轴测图;
[0019]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栗壳的俯视图;
[0020]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腔室壁板的轮廓示意图;
[0021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腔室壁板的内壁的截面示意图;
[0022]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腔室壁板的内壁的截面示意图;
[0023]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出口管和第二出口管的布置示意图;
[0024]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出口管和第二出口管的布置示意图;
[0025]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出口管和第二出口管的布置示意图;
[0026]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出口管和第二出口管的布置示意图;
[0027]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0028]1-腔室壁板,11-第一腔室壁板,12-第二腔室壁板,2-腔室上盖板,3_腔室下连板,41-第一出口管,42-第二出口管,43-出口法兰板,44-加强筋,5-加强肋块,100-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30]实施例
[003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心栗栗壳,如图1所示,该栗壳包括:腔室壁板1、腔室上盖板2和腔室下连板3,腔室壁板1、腔室上盖板2和腔室下连板3构成栗壳的腔室100。
[0032]在本实施例中,腔室下连板3的顶部可以与腔室壁板I的底部连接,腔室下连板3的底部可以与离心栗的进口管(图未示)连接,腔室上盖板2可以为环形结构,腔室上盖板2的外周边与腔室壁板I连接,腔室上盖板2的内周边与离心栗的栗轴壳体(图未示)连接。
[0033]优选地,腔室上盖板2的厚度为15mm?30mm,腔室下连板3的厚度与腔室上盖板2的厚度相同也为15mm?30mm,从而保证了腔室上盖板2和腔室下连板3的结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腔室上盖板2和腔室下连板3也可以分别为不同的厚度,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0034]图2为栗壳的俯视图,结合图2,在本实施例中,腔室壁板I包括呈中心对称布置的第一腔室壁板11和第二腔室壁板12,第一腔室壁板11的内壁沿腔室上盖板2周向上的轮廓线为一条渐开线(详见图3),第一腔室壁板11和第二腔室壁板12的渐开线的基圆圆心重合,第一腔室壁板11的第一端到基圆圆心的距离Rl大于第一腔室壁板11的第二端到基圆圆心的距离R2,第二腔室壁板12的第一端到基圆圆心的距离大于第二腔室壁板12的第二端到基圆圆心的距离,第一腔室壁板11的第一端、第二腔室壁板12的第二端、第一腔室壁板11的第二端和第二腔室壁板12的第一端依次位于同一直线上,腔室壁板I上设有第一出口管41和第二出口管42,第一出口管41和第二出口管42分别与腔室100连通,第一出口管41 一端的管壁分别与所第一腔室壁板11的第一端和第二腔室壁板1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出口管42—端的管壁分别与第一腔室壁板11的第二端和第二腔室壁板12的第一端连接。
[0035]通过将腔室壁板I分为相同的第一腔室壁板11和第二腔室壁板12,第一腔室壁板11和第二腔室壁板12沿腔室上盖板2周向上的轮廓线均为一条渐开线,当高压液体从腔室下连板3进入腔室100后,在第一腔室壁板11和第二腔室壁板12的形状的影响下分为两道水流,一道水流沿第一腔室壁板11的内壁流动,并最终通过位于第一腔室壁板11的第一端和第二腔室壁板12的第二端之间的第一出口管41流出,另一道水流沿第二腔室壁板12的内壁流动,并最终通过位于第二腔室壁板12的第一端和第一腔室壁板11的第二端之间的第二出口管42流出,从而使得高压液体可以分别从两个出口管栗出,降低了高压水流对腔室壁板I的冲击,并且,由于第一腔室壁板11和第二腔室壁板12对称布置,所以第一腔室壁板11和第二腔室壁板12受到的水流的作用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所以使得整个腔室壁板I受力均匀,降低了腔室壁板I的整体振动。
[0036]优选地,第一腔室壁板11的第一端到圆心的距离Rl与第一腔室壁板11的第二端到圆心的距离R2的比值为1.15?1.32,从而限定了第一腔室壁板11和第二腔室壁板12的弯曲程度,并且,由于第一腔室壁板11与第二腔室壁板12相同,所以第二腔室壁板12的第一端到圆心的距离与第一腔室壁板11的第二端到圆心的距离的比值也为1.15?1.32。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比值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而做出相应的改变,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0037]优选地,第一腔室壁板11的内周壁的截面线可以为弧线,该弧线的中心角0工为100°?260° (如图4所示)。
[0038]可选地,第一腔室壁板11的内周壁的截面线还可以为由样条曲线a和斜线段b构成的轮廓线(如图5所示),具体地,斜线段b与第一腔室壁板11的开口 c之间的夹角02为55°?75°,斜线段b的与样条曲线a相连的一端到开口 c的垂直距离为H1,样条曲线a到开口 c的最大距离为H2,出与出的比值为2?2.8。通过上述实现方式,可以降低栗壳所占用的空间。
[0039]优选地,第一腔室壁板11的外壁轮廓与第一腔室壁板11的内周壁轮廓相同,即第一腔室壁板11的横截面为瓦形,使得第一腔室壁板11和第二腔室壁板12各处都能够具有相同的强度,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栗壳的稳定性。
[0040]优选地,腔室壁板I的壁厚为8mm?15mm。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腔室壁板11的内周壁在长度方向的轮廓线与第二腔室壁板12的外周壁在长度方向的轮廓线为两条相同且间隔布置的渐开线,所以第一腔室壁板11的壁厚为一个定值,进一步地保证了栗壳的结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腔室壁板I的厚度不仅限于上述优选数值范围,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其他数值范围,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004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口管41的中轴线与第一腔室壁板11的渐开线的基圆所在平面的夹角α为0°?90°,第二出口管42的中轴线与第一腔室壁板11的渐开线的基圆所在平面的夹角为0°?90°。
[0042]实现时,由于第一出口管41和第二出口管42仅有一端与腔室壁板I连接,所以第一出口管41和第二出口管42的布置角度并不会影响到腔室的均匀受力,因此,第一出口管41和第二出口管42的布置角度可以为上述取值范围中的任意值,从而使得栗壳能够适用于多种离心栗。
[0043]优选地,第一出口管41的中轴线与第一腔室壁板11的渐开线的基圆A所在平面的夹角α为0°,第二出口管42的中轴线与第一腔室壁板11的渐开线的基圆A所在平面的夹角为0°,即第一出口管41的中轴线及第二出口管42的中轴线可以和第一腔室壁板11的渐开线的基圆A位于同一平面(如图6所示);第一出口管41的中轴线与第一腔室壁板11的渐开线的基圆A所在平面的α夹角为90°,第二出口管42的中轴线与第一腔室壁板11的渐开线的基圆A所在平面的夹角为90°,即第一出口管41的中轴线及第二出口管42的中轴线可以分别和第一腔室壁板11的渐开线的基圆A所在的平面垂直(如图7所示)。
[0044]值得说明的是,在上述第一出口管41和第二出口管42的优选布置方式中,第一出口管41和第二出口管42的中轴线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容易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中,第一出口管41和第二出口管42的中轴线还可以位于两个不同的平面上,例如,第一出口管41的中轴线与第一腔室壁板11的渐开线的基圆A所在平面的夹角为45°,第二出口管42的中轴线与第一腔室壁板11的渐开线的基圆A所在平面的夹角为30°,且上述45°夹角的开口朝向与30°夹角的开口朝向相同(如图8所示),又或者第一出口管41的中轴线与第一腔室壁板11的渐开线的基圆A所在平面的夹角为60°,第二出口管42的中轴线与第一腔室壁板11的渐开线的基圆A所在平面的夹角为15°,且上述60°夹角的开口朝向与15°夹角的开口朝向不同(如图9所示)。
[004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口管41和第二出口管42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出口法兰板43,每个出口法兰板43的壁厚为20mm?40mm,从而便于第一出口管41和第二出口管42与离心栗的其他部件配合安装。实现时,出口法兰板43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等,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004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口管41和第二出口管42的外壁上分别设有加强筋44,第一出口管41和第二出口管42上的加强筋44分别与腔室上盖板2的外壁连接。加强筋44用于提高第一出口管41和第二出口管42的安装稳固度。
[0047]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出口管41的中轴线及第二出口管42的中轴线和第一腔室壁板11的渐开线位于同一平面时,第一出口管41和第二出口管42上的加强筋44分别与腔室壁板I的外壁连接。
[0048]优选地,每个加强筋44均为三角形筋板,每个加强筋44的壁厚为1mm?20mm,从而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提高了第一出口管41和第二出口管42的安装稳固度。
[004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腔室壁板11和第二腔室壁板12的外周壁上均间隔设有多个加强肋块5,位于第一腔室壁板11上的多个加强肋块5沿第一腔室壁板11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布置,位于第二腔室壁板12上的多个加强肋块5沿第二腔室壁板12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布置,加强肋块5提高了第一腔室壁板11和第二腔室壁板12结构稳定性。
[0050]优选地,加强肋块5的数量为3?6个,需要说明的是,加强肋块5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改变,例如当液体压强较大时,可以适当增加加强肋块5的数量,以进一步的提高第一腔室壁板11和第二腔室壁板12结构稳定性,当液体压强较小时,可以适当减少加强肋块5的数量,以减少制作成本,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005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离心栗栗壳,所述栗壳包括:腔室壁板、腔室上盖板和腔室下连板,所述腔室壁板、所述腔室上盖板和所述腔室下连板构成所述栗壳的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壁板包括呈中心对称布置的第一腔室壁板和第二腔室壁板,所述第一腔室壁板的内壁沿所述腔室上盖板周向上的轮廓线为一条渐开线,所述第一腔室壁板和所述第二腔室壁板的渐开线的基圆圆心重合,所述第一腔室壁板的第一端到基圆圆心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腔室壁板的第二端到基圆圆心的距离,所述第二腔室壁板的第一端到基圆圆心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腔室壁板的第二端到基圆圆心的距离,所述第一腔室壁板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腔室壁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腔室壁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腔室壁板的第一端依次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腔室壁板上设有第一出口管和第二出口管,所述第一出口管和所述第二出口管分别与所述腔室连通,所述第一出口管一端的管壁分别与所第一腔室壁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腔室壁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出口管一端的管壁分别与所述第一腔室壁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腔室壁板的第一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壁板的第一端到圆心的距离与第一腔室壁板的第二端到圆心的距离的比值为1.15?1.3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壁板的内周壁的截面线为弧线或由样条曲线和斜线段构成的轮廓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壁板的外壁轮廓与所述第一腔室壁板的内周壁轮廓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壁板的壁厚为8mm?15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口管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一腔室壁板的渐开线的基圆所在平面的夹角为0°?90°,所述第二出口管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一腔室壁板的渐开线的基圆所在平面的夹角为0°?9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口管和所述第二出口管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出口法兰板,每个所述出口法兰板的厚度为20_?40_。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口管和所述第二出口管的外壁上分别设有加强筋,所述第一出口管和所述第二出口管上的加强筋分别与所述栗壳的腔室的外壁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栗壳,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加强筋的厚度均为1mm?20mmo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壁板和所述第二腔室壁板的外周壁上均间隔设有多个加强肋块,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壁板上的多个所述加强肋块沿所述第一腔室壁板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布置,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壁板上的多个所述加强肋块沿所述第二腔室壁板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布置。
【文档编号】F04D29/42GK106089802SQ201610594576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7月25日 公开号201610594576.4, CN 106089802 A, CN 106089802A, CN 201610594576, CN-A-106089802, CN106089802 A, CN106089802A, CN201610594576, CN201610594576.4
【发明人】沈飞, 杨勤, 罗力, 黄书才, 王建国
【申请人】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